华裔男生集齐USAMO等6大竞赛+15门AP满分,MIT到UIUC全拒,藤校开始放弃竞赛学霸了?
理工男爬藤到底有多难?先从今年申请季一篇北美华人家长的感想说起。
这位家长家里也有竞赛娃,他的话是北美家长圈的行话--
M指MIT,即麻省理工学院。
AIME指的是美国数学邀请赛。此赛事每年有3000人 qualify。
AIME考出来的前250人,即AIME+,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USAMO,也就是行话里说的O。
而O+,指的是USAMO考出来的前60人,他们可以进入MOP。
经过MOP筛选出前30人,可以进每年暑期的奥数营,再经过TSTST选出最后的5人,进美国奥数队。
这段感想的意思是,MIT招女生的底线是数学竞赛全国前250,还需要加上艺体特长和校级超排名。如果是全国前60,那就只要再加上一个校级超排名。
但MIT对其传统生源的竞赛男生就没这么“友好”了,只有进了奥数营(即全国前30)的,才有把握被MIT录取。一句话--
竞赛大奖录取失败的例子,我们这两年也听过很多了。
比如,前年有一个华裔男生USAMO,USACO、USAPhO、USABO集齐各项大奖(全国前100-50名),Sci Olym 的州冠军,还有Presidential Scholarship ,SAT 1580,15门AP全5分,结果是从MIT到CalTech再到UIUC都是脆拒。
再比如,去年那位天才华裔男生Stanley,靠自学拿下MIT Battlecode Global 的High School 2nd Place和Google Code Jam Contest的Semifinalist,后者不是高中生竞赛,而是成人级别,SAT1590,UWGPA 3.97,但他还是被申请的16家美本全聚德了,最后幸运录取Stanley的是谷歌P4工作岗位。
但你绝不能从大奖更卷,就得出录取更卷的结论。
其实,看过更多的录取数据,我们的结论正相反。我们看看同是今年申请季另一篇华人家长的惊喜Po文。
这位被MIT录取的惊喜,是从Northeastern脆拒中“捡”到的。
这家男生从Stats看,并非大奖竞赛生,而是标准的本校优秀生,但这些距离MIT的传统录取标准相差很远。
除了在校课业优异外,他的突出特点还有认真、感恩、助人,这些业都是同城哈佛更侧重的素质。只拿这些来申请MIT的,都不抱希望。
但是,有敢申,就有能中的。
这样的例子,我这还有更多,比如:本校优秀男生录取哈佛:
以及,本校优秀男生录取斯坦佛:
我在四月份还出过一篇不卷也横扫的案例。那是个按照招生官的经验,定位在Emory,Swarthmore, Brown和Barnard的美国华裔女生,最后却RD真实地录进了哈佛。
综合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大胆地判断,T3(哈佛斯坦福MIT)大学已经从大奖控中走出来,有意去录取一下经典意义上的优秀学生。和手握大奖的超级学霸甚至学神相比,这些优秀的学生都看起来还是个学生,他们的优秀,在高中生身上显得更真实,是每个人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或者接近的。
T3已降,T5、T10、T20对于这种优秀的需求面更大。
下面这张表可以展示高中优秀生的市场供求关系。
传统以比赛和大奖定义的优秀生,数学竞赛是体系最完整的一个--
每年级有40000人量级报名参加AMC12,能够出线AIME的只有3000人左右。
经过AIME比赛后,能出线的就只有250人,他们可以进入USAMO。
这样六级筛选下来,到USAIMO team,就只有5个人。
按数学竞赛的等级和人数,我们可以把文理科各类竞赛都分成六级,每一级人数进行合计,就统计出每级出线的人数。对于没有足够分级的某种比赛,我们可以做数学处理算出相当的人数。虽然不精确,但可以大概预算。
👇👇美国高中数学竞赛:
👇👇美国高中各学科类竞赛体系合计,理科以数学为标尺,文科以辩论为标尺
从这个统计表上看:
T3招生人数4500人,Offer要发出5500份。
MOP这一级别的理科竞赛出线人数600人左右,文科类1300人左右,合计进2000人。
而在USAMO这一级,理科2000多人,文科也将近5000人,合计超过7000人了。
T3的招生规模可以收进所有MOP级别的文理大奖,但无法囊括所有的USAMO级别的文理大奖。
以往的录取经验是,MOP级别,即全国少于50人,录取T3的有把握的。但USAMO这一级,即全国少于200人,则有明显落榜概率,有两项以上的USAMO级大奖则可以提高概率。
2024年以后,我们在录取中会看到更多的竞赛低于USAMO级、甚至缺少竞赛经验的优秀学生进入T3。至于内在原因,我们先不做判断,因为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一规律的存在,就足以安排好自己的申请策略了。
一些大奖从T3掉落,就会进T5或T10。耶、普、哥、宾、杜、芝、康、JHU、CalTech、布朗、达茅等这些美本本来就有收割T3落榜生的胃口。
所以,我们看到更多的大奖、高GPA标化学生最后进了T5和T10。
但这并不表明T5和T10会逆势变得更卷。
T5的耶、普需招生3000人,但要发出4000份offer。即使他们对大奖应收尽收,也只能勉强录进USAMO的剩余数量(7000-3000)。但这样做,T5就永远变成了T3的Scavenger Hunter(觅物游戏)了。
而T10,即使把AIME这一级剩下的20000多人都录进来也不够满足自己的招生规模。
而且,这样多没面子,甚至没了排名最缺的录取率。
所以,要提高申请分母的话,T5和T10还需要向下挖潜,即招收足够多的非大奖优秀生,才能吸引未来有更多的非大奖生的申请。
当T5和T10都在录取中向下看齐的时候,从T3大奖生落下的大奖生们,就有可能既没有T5接住,也没有被T10接住。能最后不落出T20(Emory,Norte Dame,Vandy,Georgetown,Rice)也可以算庆幸了。但那不是因为T20 也有了大奖饥渴,而是他们对大奖还没养成一个合理的胃口,还不大会吃这道香喷喷回锅肉。
说的这里,我们能看懂大奖生们如今的难了。
美本正在经历一场“均贫富”的变革
世事变迁啊。在美本这个市场上,斗转星移过的何尝只是大奖? 标化考试早已今非昔比,拿1600去申哈佛的早都是烈士了;无数well-rounded的申请者,在Holistic评估前有了明显弱点。就在今年,一直被AO推崇的文书,也不再是香饽饽了。
杜克明确声明,录取中不在给文书评分,只会参考。
西北大学则干脆取消了Common App Essay的要求。
看得懂大奖生的难,也要看得懂普优生的机会。
美本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均贫富”式的变革。对于奖项不大、标化不高、文书不精的申请者来说,T3 、T5 和T10们在召唤。美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搭建一个更加平衡的校园社群环境、践行一个更加公平的教育价值观。机会摆在面前。该怎么做,只看你自己的胆量和智慧。
对了,前面那位西北脆拒MIT录取的男生,也在Ivy Day时收获了哈佛的录取。原因在于他的Essay和推荐信。
本期福利
👇👇添加小助手,领取2024最新文书合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