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 清清淡淡简简单单的老车翻新·金银配色Brompton初装
CHH ID:sjzmm
距离上次发帖聊车已经过去5个多月了,忙碌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得益于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帝都市场的车辆存量/服务能力差异,几乎只要想天天都可以在忙碌中度过。本就不擅长的素材积累和发帖也一拖再拖,希望努力后续会有改善吧。
几个月的时间可以有很多变化出现,这点在Brompton的领域特别凸显,从玩车的心态、改车的方式、朋友的需求到帝都的市场,处处都有体现。平心而论,我真的很想看到更多玩家和从业者能把视野拓展更宽。除了那几个限定版和那些常规改装件之外,能看到包含设计、服务、定制和文化等更多元化的领域,同时特别不希望自行车领域受到圈层文化割裂、鄙视链横行、社交属性拉满和市场剧烈起伏等问题的进一步影响。
关于Brompton的改装和个性化,在经手超过200台车的改装和维修过程我的看法和思路也在不断变化。2017年之前我是很不喜欢这个品牌的因为真的觉得不好骑。。。但是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还是让我真的去买了一台瓦红的Cline的2速,拆散研究改装升级,折腾了一大圈之后,感觉比我玩过的Bidy、Bikefriday、Dahon、Strida和KHS等等有本质不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对于改装,我自己的看法主要是根据使用需求来的。对于大多数车友只需要调试好原厂车并定期检查保养打气上油就好。有推行需求装个好点的货架和易行轮,想轻一点的拆掉一些不需要的配件就都ok了,并没有必要疯狂更换心情和功能件儿。对于少部分喜欢折腾的车友那就另当别论,可以从减重、色彩、个性化和骑行需求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投入,一个几万块的大玩具又能陪着自己出行又能开心的欣赏确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儿。
改造背景和目标:
本次这台车是早已准备好的一台很老款二手原厂整车,编号20w左右的她经历了多年的使用,大部分配件存在老化和陈旧的问题,主体部分油漆状态较差且车架内部和折叠扣的穿钉处也有轻微锈蚀。改造的初步目标是去掉原有不良漆面的同时进行个性化的涂装制作,原本打算做一台Barbour V1的深橄榄绿。我很喜欢那个颜色但是对于Barbour这个牌子没有任何喜好,正好身边有资深专业的涂装工作室支持。结果由于这个车是个很老款M把,头管高度低至28cm左右,怎么想都觉得后期车把选择很麻烦于是又拿了一台S把邮政绿车架去改色BarbourV1颜色,而这个正好就去尝试镀金,主打一个对于多金日子的真·向往,哈哈哈哈哈。
车漆改色的想法:
早期我是抵触的,觉得原厂粉末漆又耐磨又好质感,不应轻易去掉。结果随着资本的进入,Brompton越来越浪的涂装颜色和下降的质量渐渐的改变了我的看法。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很多朋友在和我提这个需求,有些是要突出自己个性,有些是找不到或者买不起特殊涂装的车,还有就是纯折腾的也不在少数,我只好顺势从了。。。整吧!
关于喷漆和电镀的看法:
先说喷漆,Brompton的油漆制作远比公路等大车要麻烦,需要专业的工作室按照经验来处理。主要问题是几大主体部件的分解和遮蔽、铭牌处理和漆料的选择等等。。。好在现在专业的涂装工作室都可以完美解决,准备好预算即可,此处就不展开说了太庞大的信息和文字量,等改色的车到了有机会再发帖。
电镀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专业厂都可以处理油漆和完成上色,不但可以除去锈蚀和污渍,还可以保护一下金属表面。我之前有一台镍钢改装后自己总觉得黑色前后叉和头管如果能和车身一体外观就好了,于是咨询业内朋友帮忙安排了一次测试,最终效果还是很满意的,不过车已经卖掉了。。。。此次也是这个工厂的产品,具体图文描述。
主体
▲标题已经写了是初装,因此这个状态就算是个临时状态吧,很多东西都是拆车啊、战损外观啊或者就是舍不得用新的因为要骑行也要测试嘛旧了就折价了。。。。
▲编号真容露出。。。真的是年代老车了。。。
折叠转点部分
▲这些部位其实是电镀有别于其他改色工艺的一个特点,由于不能遮蔽,所以折叠盘的销钉也一起会反应,有个附加赠送服务就是销钉由于金属附着会稍紧一点,对于原本稍有晃动的结构有些改善。拿到手第一时间还是喷渗一点防锈喷剂。。心理安慰。。
▲考虑到电镀槽的尺寸和固有的后叉公差,我通常拆除原厂的那两只英规螺丝和钢轴心,等完成后顺便替换为钛合金的部件。后叉转点和五通之间原厂会配有两个1.5mm的树脂垫片,公差加磨损会有轻微间隙。。习惯性的加入2个0.3mm的石墨尼龙垫片找一下位置。
轮组外胎
▲装车之前也纠结过颜色,黑金、金银、金绿、金蓝。。。后来还是金银吧。。。手边方便的配件有黑有银,不过轮组就是这对测试的suncord最合适就拿来试一下。这个入门价位的银色轮组也没有太好的选择,suncord算是能高看一眼的量产,配件齐全能C能P,之前碳的用了很多,铝合金亮闪闪第一次上车,支持一把。
▲外胎其实没什么好选择,刹车容胎没问题的话,我一般不会主动选择Velotto Champion Speed和Schwalbe Pro One这类1-1/4的外胎,实在太细了。本来已经准备好Schwalbe One,突然想起来箱子里还有一对待测小众颗粒胎顺势上去试一试有多不耐扎,哈哈哈。这个胎是好买到的量产16-349规格最佳重量价格比没有之一。。。我第一次拿到惊掉了下巴。。100多块钱150g上下的重量1-3/8左右宽度还是颗粒外胎。上手仔细分析了一下,钢丝边?不存在。。减重+降低成本。。防刺层?不存在。。就是一层薄皮橡胶片。。上车试试路感还行。。可以玩玩毕竟小众。
减震
▲稍有点用力过猛的选择,反正这类配件装上了也就能保护个后叉,其他用途感受都不明显。Color Plus的配件,有一个算一个务必经常检查且不要随便拆装。这个是个一代目比较符合我的审美,二代改进了一些但是总觉得太突兀了像个坛子似的还不轻。
刹车
▲Paul是我很喜欢的半复古品牌了,有事没事儿也得备着点。夹器。。雾银色是真的好看防指纹(舍不得用新的抛光,都拿去改色了。。。),力度可调范围大,愣到柔根据喜好都可以实现,螺丝就没计划换钛合金,自从德国Bikehardest那个网站不好好干了就大约放弃了。
▲刹把计划是雾银色同款CantiLever,结果正巧朋友有一对选型失误(标准手形错选了love lever)的民间抛光款在手边用上也很实惠,一切为了便宜。多说一句抛光现在咸鱼淘宝有些工业抛光的也接自行车的活儿,个人非常不建议去尝试,原因就是看到身边翻车太多次了。这类抛光多半使用工业抛光机或者震动抛光机,看似强壮的Paul都能抛出公差更不要说原厂和EE那些了。。如果非要银色亮闪闪还是建议电镀,前提是能好拆装。。。
蘑菇头坐管夹和螺丝
▲蘑菇头这个没什么可纠结的。。和后减震一样。。随手拿起来就只有这个是银色。。也是定期检查吧。还有就是color plus这个蘑菇头的锁紧螺母位置特别容易花。。Stahlwille、Hazet和Facom都没戏,但是这地方其实比较吃劲儿,我觉得旧的就算了。。今后装新的一定先用螺母拉好后夹器然后在适度拧上去这个应该ok。
▲坐管夹说来惭愧就是几十块的国产货,当初买来测试铝合金阳极改色,还挺好看的雾银色也没什么问题也够轻量就用这个不用拆新的ColorPlus了。
▲坐管夹固定螺母这个位置其实算是很显眼的一个点换个精加工的外花螺母装个样子,用标准的12牙Stahlwille 10mm套筒安装5nm,一点痕迹都没有非常喜人。
张链器导轮飞轮
▲张链器还是万年不变的Lightworks。这是我很早就在用的一枚,本身是黑色,年代久远也有很多伤痕了,于是去色自然氧化就当做旧了,制造一些复古感。在Brompton4速之前的传统变速模式下,这个张链器是最具稳定性和轻量化的产品了,25mm和30mm的铝合金导轮轴最大可以支持到外4速。
▲飞轮我用的是一片13t单片,说到单速从十几年玩车就有强烈的单速情节,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传统拨盘式变速需要拨动上导轮来实现链条在飞轮间的移动,只要需要变速,传统单片式导轮就不可用。一般情况我会坚持原厂塑料导轮,又轻又顺滑又安静虽然只是黑色,等过一段看看拓竹会不会有新机器发布能超出X1C,自己3D打印的话就可以彩色了。
着重强调:这次之所以用这一对国产金属导轮是因为我是单速使用+废物利用,所以大部分这类导轮的问题可以无视。作为变速导轮使用我需要严重澄清一下以免误导。我本人非常非常非常不推荐不推荐不推荐任何价位任何品牌的这类金属导轮。价格先放后在一边不说这个毕竟是个人钱包和意愿的问题,常规张链器的导轮运转都是“低位-开放-轴向-滑动”模式。
低位:这个导轮是传动系统最靠近地面的部件,先天最脏最容易被灰尘泥沙污染因此一定要好清洁,这类难以清洁的无意义大轴承结构真是只剩槽点。。。
开放:由于低位的原因,脏了得弄干净是刚需,这类使用无聊大型轴承的金属配件真的洗无可洗。。
轴向、滑动:是指导轮的运行模式,简单说就是要尽量减少轴杆和导轮的轴向摩擦力,张连器约怂形变越大这个需求约大。当前普通金属导轮也就是1500一对以下的产品,轴向接触面大都是的一个金属衬套和轴杆表面的滑动摩擦,如果脏了、链条张力大了、导轮质量差、轴杆表面差、张链器下臂软、安装使用不当油脂和碰撞形变等都会导致随动导轮滞涩影响变速。
改善方法:上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也不是没有——轴杆更换高精度氧化锆或者氮化硅陶瓷衬套+导轮轴承使用尼龙直线轴承。目前P\Tline轴杆有些产品提供陶瓷升级件了,Cline还没有跟进(我会做的。。实在被折腾烦了。。)。金属导轮Cline用的只有Ti-Parts的顶级款式是配置了尼龙直线轴承,就是一千多一对稍稍有点。。
车座
▲个人保留百搭款,每次新车测试都用这个,固定配置了再换成更正式的车座。Axlightness早期德产Apollo,76g竞技状态保守85kg的限重。形状非常适合我的形状,常规便装15-20km使用恰好适合Brompton模式,再长距离得穿骑行裤了,不过我觉得我不会骑这么远的。
车把和头管固定位
▲前文有说过这是一台老M把的Cline,头管高度要比新款M把更短不少(28cm对32cm),所以按说应该至少装一只M把比较和谐。正巧我定制的特殊规格P把还没到,就先拿二手城市车的低抬升小燕把凑合一下,正巧也是亮银色。实际骑行感受比较好发力但不够休闲,再等一周吧P把到了装上再补个图。
▲Brompton的折叠部位为了强度是钢铸造件,原始造型也没有抛光打磨这些,有油漆的时候可能不算明显,脱漆电镀后铸造体的斑驳感尽显无疑,算是一种粗犷(粗糙)的表现。
碗组
▲这个车的碗组实在不想用Chris King Grip Nut了,但是银色中古Dura Ace能买到的都是JIS或者1英寸规格,传说中的1-1/8不可求啊不可求。反而到是XTR、XT和STX这几个山地款式是有的,不过浅灰和黑色稍显沉闷且考虑到之后还需要装到其他车上这次只用个拆车的Chris King凑合了,没有新意但也没有问题。
蟹钳
▲蟹钳我自己的车很少使用传统金属款式,手头有H&H和Tiparts但是都是三明治结构且表面处理乏善可陈,还贵。。。ColorPlus的小章鱼也用过不止一个了,我自己给他起了个波波头终结者的名字。。一个靠着机加工和价格昂贵著称的牌子居然在这么个小配件上翻车也是无奈。这种碳纤维切割+钛合金/铝合金螺丝的设计很温和也很轻量关键是还便宜,日常使用不会有松动的担忧也无需考虑强度(装正的前提下),长途运输多加一个固定绑带即可。
牙盘
▲MiddleBurn的风格其实要比传统的Campagnolo和Durace更合适,毕竟都算英国产,只是这个牌子并没有其他的卖点。所幸是这个够厚实,适合做手工比如雕个花、抛个光、阳个极什么的都好。考虑到强度和支撑性,我自己是很坚持用至少130以上规格的bcd来承载54t或者56t的盘片。银色铝合金盘片没有太多选择就是STONE或者PassQuest这两家,基本都一样的质量。盘钉就用盘片给的银色铝合金即可,7NM无油无胶定期检查。如果不是手头正好有这个临时使用后期还可以继续盘他,那么优选其实是White industries的R30或者Extralite或者Ingrid都不错。
易行轮
▲易行轮这个部件我经历过太多的种类,最近有点返璞归真的感觉了。小铝饼无功无过胜在简单轻便,中间的主螺丝换成了更坚固的蘑菇头钛合金,圆润的凸起部分配合稍稍突出的橡胶圈可以保护一下脆弱的铝边。
E扣
▲战损风做旧H&H临时使用一下,由于从不使用挡泥板所以E扣上车居多。其实原厂的挡泥板挺好的,夹心塑料板也不重只是那些附件真的有点累赘,有时候有朋友考虑换掉原厂的
工程塑料L扣我会推荐H&H的那款钛丝支撑的产品,价格小贵但是也没有更理想的产品了。
猪鼻
▲E扣同款战损风做旧H&H猪鼻,主固定螺丝更换了两枚沉头螺丝,规格是M5x12,内六角4mm的规格,塑料卡扣选择长款。这个我也是改色了,原始是一只有伤的黑色,猪鼻部位如果日常使用频繁那么一定是要注意包体卡具需要无突出螺丝的尼龙结构和尽量严丝合缝的精度,尤其是换了这类金属猪鼻挂架的情况下,更加不可以使用金属卡具的货架或者包,否则一次花。。。H&H原配了一对钢制固定螺丝,3mm的六角规格,稍显不足。如果手头有T25的沉头螺丝我一定不会考虑内六角的规格。关于螺纹胶,很多正品配件会提供常规/快干的类似乐泰243的中强度产品,个人建议是配合质量良好的螺丝,预置在螺丝螺纹处干透使用而非实时涂抹,拆除时能稍微好一点。而我自己习惯这个猪鼻螺丝在保持扭力的前提下是不上胶定期检查就好,拆除问题螺丝的繁琐实在不能忍受,尤其还是固定在车架上的螺丝,一个不小心车架受损就很悲剧。
脚踏
▲Brompton单边快拆的模式给传统MKS的用户带来了很多困扰,不过现在新一代的MKS产品已经是很容易替换和保养轴心了。我的朋友强度高体重大的我会推荐原厂的Sylvan Stream Next系列,直接原厂轴心配置单边快拆。追求重量的可以直接替换国产良心钛轴,基本改装后重量在200g多一点点。尽管MKS没问题,但本着上车就有痕迹这次用了一对国产超低价脚踏,宽度比MKS的touring宽版还宽。。。试试看没准强度还凑合呢毕竟脚宽鞋大的朋友也不在少数,没问题的话也可以 补充一下入门产品库存。
最后一张图
▲杂七杂八的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拍这个,就当是看看没单独说到的小件吧。把套常规就是Extralite黑色海绵,结果卖完了新货还没到,先拿个健身器材类海绵管顶一下。线管也是用剩下的simworks透明灰和金色,看上去是为了配色,实际上是刹车不够一车份了。。。
写在最后
貌似这个帖子又啰嗦了一大堆,想是要尽量详细和全面,希望能对玩车的朋友有点帮助,但是有时还是面基或者电话吧,这也效率能高一点。
全文完
(文章即将写完的时候我定制的P把们到了,又要疯狂忙起来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