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昀的烂剧,气得我乳腺增生
本文授权自:小风小浪
ID:vistawenyu
本着对“张若昀严选”的信任,以及对题材本身感兴趣,我追了《鸣龙少年》这部剧。
可给我的感觉是,怎么又好又烂的。
好的是有些细节很真实,有涉及对教育、心理、家庭等的探讨。
烂的是悬浮的人物设定,总是离不开谈恋爱,青春疼痛文学般的台词,没能逃出国产校园剧的通病。
直到今天敲下这篇文字,该剧已经播到26集了。
我却实在忍不了了。作为一个寒窗苦读十余载的普通小镇做题家,剧中的某些情节简直让我感到疑惑甚至愤怒。
实在是不吐不快。然而想要吐槽的点太多一时竟无法理出头绪,遂只谈论作为小镇做题家我为什么看不下去。
编剧是不是曾经被学霸狠狠地伤害过啊
其实,刚开播时的《鸣龙少年》还收获了大量5星好评,最不济也是3星。
着眼于中国学子在高考这条路上的迷茫与痛苦,以及对原生家庭和心理健康等社会议题的探讨,让观众得以产生共鸣,想起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相似经历。
主角团的五个学生,各有各的难题。被雷鸣集结起来组成“逆袭者联盟”,要在高三一年“超英赶美”,考上青北。
剧中的人物都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噱头已经有了,观众也想看看十一班的五位如何热血逆袭,都有了期待。
可是随着剧集的播出,不仅没有让观众看到热血、感动,反而收获了癫剧的名头。
发癫的情节细究起来简直数不胜数。
打着差生逆袭上青北的旗号,企图在高三一年就让他们从三四百分提高到六百多分。
虽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毕竟有雷鸣这个另类珠玉在前。
可是甚少拍他们起早贪黑捧书苦读,却拍他们为爱狂揍女生继父。
逃课一星期就因为气不过,跟踪出卖自己的老师。
高三了才去学农(国内哪所高中到高三才组织学生学农啊喂)。
主角团五个学生,四个就在搞换乘恋爱,搁这演燃冬进阶版呢。
(图来自@抽象品鉴猿)
就这,主角团还能在短短半年时间提升一两百分,还是在已经学习完全部知识,进入复习阶段的高三。
那些一直坚持苦读了十余年才能保持成绩名列前茅的学子,跟十一班各路大神比起来简直相形见绌。
人家打架逃课谈恋爱,还能取得如此惊人的飞跃,终究是桃李班的各位不配。
我理解主创想要创作活泼不死板的学习氛围,向填鸭式教学发起冲击,但是能不能考虑一下实际啊?
将知识视觉化、躯体化的方法当然很好,但是绝不是剧中表现出的需要占据大量教学时间,需要一直互动的扔色子、打太极。
而是应该快准狠地帮助理解、判断,物理里的“左右手定则”就是很好的印证。
编剧在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说,团队大多是文科生,不知道怎么表现理科“学霸”的学习方法。于是跟学习指导共创了这些学习方法。
哪家学习指导这么牛,V我50看看实力。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但已经能让人产生怀疑编剧到底有没有好好上高中的想法了。
除此之外,整部剧仿佛要把十一班之外的所有人都塑造成反派,好像不这样做就没法衬托出主角团的伟光正。
主任肖锐,一个鞠躬尽瘁的好老师,因为早年恩怨,屡屡阻挠雷鸣创建十一班。
可是放到现实中想一想,贸然改革可能反而耽误正常的教学,更何况是对高三这个关键时期的学生。
程雨杉跟李燃两个人,因为买不起新校服,就被老师乃至全班嘲笑。
可是有钱盘下一个数码店面、天天喝奶茶的两位却交不起校服费。
讨好型人格的边晓晓,被原来的小姐妹催着霸凌别人。
因为鞋子沾上禹洋的喷射物,年级第一的沈耀成了霸凌咖。
学农时,因为十一班人少而被分给桃李二班统一管理,整个桃李二班都成了针对他们的小人。
好像那些优等生全是心胸狭窄的小人,见不得五位主角的好。
但是这些为了戏剧性强行制造的冲突根本没办法说服观众与主角共情。
反而给人一种感觉——编剧是不是曾经被学霸狠狠伤害过啊,以至于要把剧中的所谓优等生都塑造得有些面目可憎。
更癫的是,编剧陈舒,仿佛在夹带私货,在每次关键的排名上她都榜上有名。
物理竞赛复赛时,陈舒名列前茅。
沈耀从年级第一掉到十一名时,陈舒又拿了第一名。
不是说编剧老师不能用自己名字做一些小彩蛋。
毕竟《春光乍泄》里两位主角的就用了摄影的名字,还别有一番趣味,更能增强团队与观众的互动。
但是全剧都透露着一股“学渣逆袭吊打学霸”的诡异氛围,再结合编剧们的采访,不得不让人怀疑编剧是不是太想要圆自己成为大学霸的美梦了。
原本励志的人设变得悬浮,本该引起共鸣的情节变得虚假,从逆袭热血剧变成狗血八点档,失去了应有的感动。
我相信这部剧的初衷是鼓励人们努力能够逆天改命,能够让落后于起跑线的自己后发赶超,但遗憾的是他们没能做到令人信服。
我没办法看到他们的努力,他们寒窗苦读的身影。
我只能在眼花缭乱的剧情里,感觉到自己前十几年的刻苦学习在被嘲笑。
还不如这群基础都打不牢的问题少年边学习边打架恋爱逃学、帮老师反黑、多姿多彩的一年。
老师我们家沈耀怎么成工具人了
作为衬托主角的配角之一,沈耀这个典型,必须拿出来说一说。
因为篇幅限制,主创团队没办法对沈耀像主角团那样精雕细琢。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一个着墨甚少的小配角竟被全网怜爱。
光是B站上沈耀的个人二创视频超过五十万播放量的都数不过来。
家境优渥、不近人情、霸凌禹洋、自残自毁的阴暗学霸沈耀,在编剧笔下像是一个工具人一样,衬托主角团的善良、光明。
校园剧离不开对霸凌的剖析,于是他来做那个恶人。
霸凌禹洋,霸凌李燃,然后又被十一班一起反击。以此显现有了雷鸣的十一班多么团结友爱。
需要体现李燃的天赋异禀,于是他成了被比较的对象。
一个基础打牢得扎扎实实,只不过最后的超纲题做不出来,就被忽略了前面所有的正确,被父亲攻击自尊。
另一个一道基础题都做不出来,却误打误撞蒙对了超纲题,反而获得了夸奖。
需要表现李燃众星捧月,十一班的团结奋进,于是他来做那个跌落神坛的人。
从第一掉到十一名,被周围人嘲讽“塌房”,孤立无援,顺便再一次完成编剧对优等生恶意的释放。
要探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来做那个疯子。
被窒息的家庭氛围逼到绝境,于是将蝴蝶闷死,自残割腕,霸凌别人。
需要表现桑夏对心理学的坚持救赎了学生,他又成了那个被救赎的人。
在此之前他看心理医生,吃药,积极锻炼,积极自救,都没有用。
反而跟心理老师谈几次话就有用了,会发泄了,慢慢变正常了。
最新剧情里,李燃跟沈耀都达到了添翼计划的标准,然而只能选一人进入。又是这种强行制造冲突的戏码。
沈耀的父亲有钱有权,耍手段想让李燃退出。
雷鸣为学生据理力争,说什么“添翼计划是给没有翅膀的人准备的,而不是给已经有滑翔机的人”。
李燃为自己感到不平,说自己努力这么久都一文不值。比的都是自己生下来就没有的东西。
要干干净净的档案,要清清白白的尖子生,而不要自己这种打架逃课成绩差的,只在最后一年努力提升的学生。
从头到尾沈耀这个工具人都没有说一句话。
没有人在意这个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的想法。他只是衬托李燃的一枚棋子罢了。
可是这样一个很容易演成恶毒反派的人设,硬生生被演员的演技救回来了。
他仿佛有了自己的灵魂,不再只是剧情的推动者,编剧恶意的承受者。
观众之所以更能与沈耀共情,是因为那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更加真实可感。
沈耀一直被家庭忽略,是父母博弈的筹码。
可他没有自甘堕落,而是一直刻苦学习,让自己名列前茅,这样才能换回一点关爱。
他陷入抑郁,没有讳疾忌医,而是主动看医生,吃药,只有实在扛不住情绪的时候才不得已自毁。
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吃饭遇到老师抓紧机会请教难题,吃药也不放下手中的书本,回教室途中也不忘讨论题目。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自救,他说只要高考结束,去远方读大学就会好的。
看到他为了保持年级第一所作的一切努力,我会想到曾经自己起早贪黑的岁月。
总是背不下来的古文被我狠狠啃下来,总也找不到思路的数学压轴题终于也能拿到满分,十几年都不敢松懈才能换来今天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看他被最亲的家人伤害,我会想起自己也是这样痛苦的环境中跌跌撞撞地长大,直到上了大学才能稍微远离那个窒息的家庭氛围。
这些共鸣在十一班的五位少年身上也能找到,但是相比之下,他们的故事太多太杂,想表现的东西太宏观,失去了细节支撑。
反而着墨不多的沈耀得以保存那来之不易的细节刻画,才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
像挣脱系统设定的角色,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
“已经很好了,干嘛这么挑?”
最新剧集里,居然出现了能发80篇C刊的历史硕士,发100篇论文的物化硕士。
作为科研残废的我简直哭死。
什么水平的科研大神能发80篇C刊啊。
我要是能发100多篇的物化方向论文,我早就美美读博搞科研了。
事到如今,我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期待,到中间的迷惑愤怒,已经演变成最后的麻木了。
甚至抱着乐子人的心态,想着我倒要看看这癫剧还能往哪个方向发癫。
好的青春校园励志片到底怎么拍,这个问题不是无解。
在《龙樱》中,逆袭少年团考东京大学,是为了证明自己,问上一句“学霸学神宁有种乎”?
热血的氛围之外,细节也不失真,更探讨了深刻的人生议题。
而改编自日剧《龙樱》的《鸣龙少年》,只继承了原版差生逆袭的“爽”,却忽略了应有的逻辑和真实。
日影《垫底辣妹》中,女主从精神小太妹蜕变成庆应大学高材生,过程的艰辛和汗水让观众看了非但不会嘲讽,反而更加佩服,受到鼓舞。
《忽而今夏》的女主角何洛,为了争一口气,硬是从一个体育特长生转变成华清大学高材生。
没有什么夺人眼球的打太极学习法,绕树背书法,只有平平无奇、踏踏实实的笨办法支撑她啃下一个又一个重难点。
学到崩溃大哭,哭过后还是得收拾好自己重新投入学习。
正是靠着这些小细节的刻画,人物的逆袭才更加真实可信,给予人无限的鼓励和勇气。
反观《鸣龙少年》,这部剧在开播之初就展现了不小的野心,恨不得囊括整个东亚国家的难题。
包括但不限于重男轻女的家庭、被性骚扰的女性、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博弈、学生心理问题等等。
看起来似乎很好,国产剧终于有能大方谈论中国学生的迷茫与痛苦、原生家庭的不幸、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但是或许是编剧功力不够,或许是整个团队没有下功夫深究。
这些本该探讨得更加深刻的话题都是隔靴搔痒,抓不住重点,浅尝辄止后就急匆匆进入下一环节。
再就是虚假到引人质疑的情节,哗众取宠的教学方法,悬浮的人物设定,还有编剧“发癫”的功力都让这部剧雪上加霜。
说到底,我们不过是想要看看真实可感的,细节见真章的,能够带来共鸣,能够给人积极向上的勇气的剧。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话题,只要把它讲透彻,能够打动人心就好。
而不是像叠罗汉一样堆出那么多深刻的人生议题,却不好好刻画,给人一种不真诚的感觉。
学渣逆袭的励志、热血没能传达出来,学霸一直坚持才能让天赋不被浪费的努力却不被承认。
就像网友说的,但凡好好上过高三的人都看不下去。因为他们就好像在嘲笑我这个十几年兢兢业业读书的可怜人。
你看,你还不如人家,随随便便学一年就能赶超你。
可是一切都搞砸了。
愤怒过后,唯余失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