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努力治疗一只老鸟·14岁的Arc'teryx Sigma SV修复记录
CHH ID:sjzmm
很多年来我一直习惯拿户外装备作为日常通勤和外出游玩的穿搭首选,其中最为喜欢的是始祖鸟。十几二十年前的鸟还没有现在这么不堪,虽然也会老化和破损但是不至于两三年就开胶。。。由于现在没办法买到也不适合买库存过久的新品,所以手里的老鸟还是得珍惜,但是这东西和鞋是一样的,穿会坏不穿也会坏,所以与其放坏还不如天天穿来的实在。坏了就扔。。是没这个习惯。。勤俭持家,坏了就修吧!
自己修衣服是从之前一件国产的Arc'teryx Stingray 开始的。衣服不贵,各种日常、旅游和野外穿着,随脏随洗。之前也有户外大哥说不建议勤洗伤衣服,但是我还是喜欢干净一点,可能洗的勤所以压胶条就挂了,表现就是各种开胶各种脱丝。。不甘心扔也不习惯老衣服被官方维修的各种BB,自己动手吧还是!
关于户外衣服的问题,通过业内求教加自己研究,对比更早几年的加产Alpha SV、Sigma SV、商鸟风衣等等等等我自己总结的规律如下,大家姑且参考:
A、硬壳、薄款、无绒、有缝线的衣服,压胶相对不容易老化,老化了比较好维修。
B、软壳、老款、绒厚、有缝线的衣服,压胶相对不容易老化,老化了不太好维修。
C、较新款、薄绒,压胶相对容易老化,老化了比较好维修。
D、无缝线、纯压胶、轻薄款。。。基本无法维修。。即便能修也不好看。。。容易抽抽。。
多年多次实践和测试,我修过自己的和朋友的A、B、C,暂时没有修过D(主要是一般这个比较便宜吧。。)有机会谁给我试试也行。最近自己的Sigma SV经过3年前的初代维修又出问题了,恰好论坛的朋友也有一件同款要修,于是和G牌内部朋友请教了一下升级了胶条和手法,希望能有帮助。关于维修过程的一些分享我下边随着图一步步说,希望能有所帮助。
维修前的一些事情
此次伤员出场:论坛朋友的2010年左右的国产Arc'teryx Sigma SV,按我上边的分类属于B,据悉陪着他西3藏、新疆也都是去了,收到后比我的几乎同年同款沧桑好多,哈哈哈哈哈,毕竟我这个主要是开车和地铁还有城区内的户外。。。
2009或者2010年的衣服,这样的外观还是挺理想的
国产标签,其实鸟哪里产并不是第一位的,早期加产的信仰也不是第一位的。
第一时间进行检查,问题主要是压胶条开胶,包括内外压胶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所幸表面和内部没有破损和明显穿刺伤(也可以修只是术后疤痕较为明显)。此次这一件衣服由于常年使用和年头太久,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开胶,主要集中在最常见的老化部位:袖口内测和下边缘的内测,帽子的拉绳附近我没遇到过,这是第一次,而常见的压胶内外兜这次幸运是完好的。
幸运的几处:
帽子的这个部位我见过几个开胶的,可能和日常使用习惯有关系,这一个完好。
一体压胶的小兜出问题的大多数都是类似Delta这类绒面中层或者外衣的外兜,内兜如果不是经常使用一般还好,Sigma这个内兜是压在网面布上的也有一定风险,不过总比压在薄绒布上的稳妥。
问题部位是这样的,我相信大多数朋友都会遇到,只是严重与否:
我平时不太用帽兜的抽绳,这个地方开胶不常见。
下摆内测开胶是老毛病了。。我所有出问题的外衣,无论哪里出事儿,这地方一定不能幸免。。。真是很无语。。尤其是鸟喜欢直接把内衬卷边内压胶到外层上,一旦开胶内衬边缘可能就是一堆毛边脱线。。。而且开胶大多都会涉及两侧拉索那里,后续维修要避开拉绳的头、拉索的头、还有一些凹凸的接缝,挺麻烦的。。
袖口内侧也是重灾区。。问题和下摆内测一样。。但是袖口内侧的使用强度和频繁程度更高所以破损的问题也很突出。。由于空间比较狭窄且材料堆叠问题。。维修更加困难。。
维修涉及到的工具和材料
这一部分详细说说我的维修经验、问题和当前的改进。
早期,看了很多自行维修的文章也研究了一下手头的工具,采用的主要是家用电熨斗(不开蒸汽,中等热度,陶瓷底板)配合韩国进口TPU单面胶条,采用热压封口法来维修。目前有些修好的还没事儿,有些就开了,主要问题是工具和材料。
第一个问题是工具:家用电熨斗的温度无法精确控制,中温一般是160℃到200℃不等,所以熨压时间控制不好,老担心烫坏衣服所以有些地方胶条的溶解度不够。同时家用熨斗的面很大,虽然是尖头但是整体上熨压细节部位还是很吃力,也会造成局部无法牢固导致后期开胶。
第二个问题是压胶的材料。国产或者进口的TPU材料基层很厚,适合修补抗撕裂要求高的外衣、背包、帐篷等物品,用来当作内衬封口和粘连的材料并不太合适。这类材料的普遍厚度超过0.2mm,通常越厚的材料温度传递就越差,导致熨烫的控制难度问题。
很多次的实验之后,也请教了工厂和材料商的朋友,现在工具和胶条都有了针对性升级:
熨斗专门购买了台产Prolux的液晶显示温控模型熨斗,型号是1363(型号对应液晶显示、可调和220v电压,其他型号还有多种可选)。头部细长,大约是11cm长和6cm宽,熨头和基座之间设计了1-2mm的孔隙用来防烫。温控范围100℃到200℃,精度为1℃,随时补充温度,可以最长连续工作6小时。附件是小布套和金属防烫支架。
胶条后来我就换成了产地不明工厂货了,以前需要找人买,现在遍地都是了。材质PU,重点是厚度从0.08mm到0.15mm有很多档选择,单面双面都有,很好用。
不同宽度的胶条
不同厚度的双面胶
不同厚度的单面胶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还需要稍厚一点的白纸来衬垫。熨烫会产生热量,如果直接放在桌面上可能导致其他问题,习惯性的在衣服和桌面之间垫上厚的全白厨房纸,操作比较放心。
升温过程红色LED灯会长亮,温度到位变成闪亮,之后会灭掉。这个小熨斗很方便,随时调整温度设定,升温很快大约几分钟就可以开始使用。这里我设定125℃,是根据维修经验和G厂员工指点,我发现有些商家在卖PU胶条的时候会标称熨烫温度在400-600℃,大家千万不要这样购买和使用设备,这个温度是工业加工的设定,要配合一小时十几到几十米的压胶速度才可以,家里自己手动基本不可实现。
搞起来!
以帽子的修复为例,因为外露所以还是选择双面胶内衬热压法比较美观。
选择合适的宽度胶条裁剪成小块放入开胶内衬比对尺寸,我个人现在的习惯是多片小块部分重叠布放的方式,依托很薄的胶条所以重叠的厚度不会影响外观还能无缝粘接,太长的胶条热压过程容易扭曲和变形,会提升操作难度,热压尽量一次性搞定,如果问题出现需要及时加热撕开。
比好位置后就可以将衬纸撕掉,双面胶不需要考虑反正问题,常温胶片是软的,稍有韧性且没有粘性。
将裸体胶片小心的放入缝隙,保证衔接位置重叠一点同时和布料边缘尽可能贴合。
对于狭小的开胶也不能忽视,插入胶片后剪掉外露部分。
帽子虽然有弧度,不过基本上熨烫面还是平面,我会隔纸平放在桌上熨烫。
对于这种比较平的大面积额,我建议采用平面压熨的方式,也就是将熨斗整面平压胶片位置的布料,平压布料-抬起熨斗-换地儿-平压布料。由于操作时无法看到内衬胶条,每次熨烫位置稍微压住上一次熨烫的位置保证全部胶条融化。尽可能不要贴着布面推熨,容易造成布料褶皱、胶条变形和相对位移。
一个方向熨烫完成稍稍检查一下胶条融化情况,没问题后我习惯反向在稍微熨一下,个人习惯。
熨烫完成的检查,我会先看外观,没有任何褶皱、死印,非常完美!
等衣服完全冷却,逐一检查压胶的位置,是否有遗漏,如果发现不要撕开太多,塞入一小片胶条补熨即可。
这里有一点胶印,很薄的PU双面胶是没有基材的,受热会完全熔化,所以如果胶条稍有外露,会出现图上这种胶印,其实没有任何影响反而封口效果更好,只是很难控制形状,所以可以避免就尽量不要溢出。
接下来是下摆内衬的长条区域,很大但是很平,相对好修。由于不外露,且平时使用摩擦频繁,我建议使用20mm宽0.1mm厚的单面胶条封边热压。
通常剪裁10-20cm的长度,少量重叠的放置在修补区观察角度和覆盖面。这里有几个细节,通常衣服是有纵向接缝会凸起,不建议在接缝处连接胶条。胶条虽然很薄,可以一条到底,不过还是上边提到的问题,太长容易卷曲和偏离修补区,也可能导致衣服变形,所以我还是小片拼接的方式来搞。
两侧边角很难修补,选择这个熨斗恰好有比较尖的头部,可以反复多角度耐心的处理好。
修补后的外观,薄薄一层几乎透明。图上白色那些似乎之前修过失效留下的印记,没有影响全覆盖。
因为晚上在家搞有反光,其实边缘和表面很贴合,灯光原因显得有点空隙。
补充提示:单面胶条是有基材的,熨烫时注意反正,放反了胶面就粘在熨斗上了。。。这个台湾小家伙是带涂层的,所以很容易剥离,纯金属的我就不知道了,残胶污染衣服很难处理,所以每次熨烫之前都要检查一下熨斗面和胶条状态。
最高难度
最后也是最难处理的是袖口内衬的开胶,与下摆一样原因采用宽单面胶封边修补。这件衣服修复我一共用了两个多小时,熟练的话也要一小时左右,其中袖口用了一大半时间。圆筒、不平、多种布料拼接、扣袢影响和胶条无法稳定摆放等问题并发。。。只能经验+耐心+皮糙肉厚了。。
优先选择比较平整的地方起手,依然是小片拼接完成不建议一条到底。
熨烫第一下之后胶条就不会掉落了,这时候用手托起衣袖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继续。
手指和手掌在袖子内衬感受熨斗的位置,帮助熨斗紧紧抵住胶条基材直到胶条熔化。
每一小条之后检查粘贴效果,如果有虚粘、漏粘和不平,趁热补熨是最好的时机。
总算完成,还是很痛快的。最后反复检查后还是要反过来看正面的褶皱和表面,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
写在最后
关于扩展维修: 熨烫法和不同功能胶条的选择同样可以实现破损和外兜胶条的修复,只是需要耐心和技术,效果好坏和痕迹明显与否看个人了。
关于维修效果: 通常像我这样修完,都可以保障一段时间的使用,至于能用多久,新问题出现和旧伤复发也是正常的,继续修就行了,哈哈哈哈。
维修对于我来说的意义:主要是省钱其次是省心。。。我和爱人有十几件常穿的带有大量压胶的外衣,从十几年前的到几年前的都有并且年龄还在不断增加,这种日常维修我觉得对于无论休闲还是高强度的户外爱好者来说都是必备技能,就好像自行车打气一样常用。这个熨斗我买的时候大约160元,现在涨价到300多了。。胶条的话这一次用了比较多,成本大约2元吧。。。其他就看天赋和耐心了。
衣服已经发给朋友去测试了,我继续修我自己的那件了,个人心得,纯原创,欢迎交流,大家吉祥。
全文完!
忘记发喜悦的心情图了,哈哈哈哈补上补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