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我是如何做记录的

我是如何做记录的

6月前


1 当我记录时我在记录什么

在刚毕业的时候,我是不喜欢记录生活的,无论是写笔记、录音频还是拍照,都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感觉有点刻奇、drama。记录的内容里,写的都是工作思考,录的都是会议纪要,拍的都是别人的 PPT 画面,也就是所谓的方法论。

等到近几年,循着线索去看过去,才发现偶尔兴起的生活记录,才是最宝贵的生存证据。反而那些所谓的方法论、工作认知、行业观察,真有用的,自然会一直用到;没有用的,记满笔记也没有意义,从来不打开看。

比如这个,就是我已经彻底启用的印象笔记里的,一个无用的「学习心得」。其实在工作中,真正用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都是正确的废话。

而这些年我对生活的记录,每次回顾都有深刻的体会。例如我偶尔会做的总结1,都能回溯当时的心理状态,我在想什么,我在做什么,就能更好地认知我自己,跳出自我看待自我。

还有一些瞬间的记录,单纯就是能够回忆起当时的幸福时刻。

例如之前在音乐节上记录喜欢的乐队 DOUDOU 出现的「全景场面」:

我想借此文,梳理下我理解的记录是怎么回事,以及推荐一款之前没提过的、用以记录的产品。


2 记录方法:内化的才是自己的

在我记录的内容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略显功利的,可以称为记录的是方法,我希望从记录里获得实际的帮助,比如工作方法、职场技巧,或者理财妙计。这样的记录习惯还是源于学校时期的记笔记,都是知识点和题型。

我在 flomo 里记录的碎片笔记就很多,像打了商业标签的就有 99 条:

里面包括这样的媒体摘要:

还有这样的读书笔记:

这些记录看似很有作用,比记录生活有价值,但我发现,往往记和用是南辕北辙、七荤八素的。像刚才那种印象笔记里的管理和组织的方法,就压根没有用。还是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上,也是我跟少楠聊过的一个观点2

知识是无限的,实践机会是有限的。

想要去学习,可能称得上是知识的东西,是永远学不完的。一本本教材,一篇篇文章,都是知识,大模型可以消化的,靠人力消耗去获得,本就是吃力不讨好、多此一举。

那真正的知识是什么呢?是内化的。所谓内化的知识,就是不断在实践中验证的,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当再遇到类似的境况时,我们的决策会是肌肉记忆,而不是翻找一堆笔记里,看有没有相似的案例,硬做匹配。众所周知的是,任何案例都有解读空间、任何人的表述总有主观偏见。

内化有一种显性的效果就是,我们可以对于每个内化过的观点,脱口而出一个经历过的案例。观点辅以证据,看似很简陋的中学作文结构,在此处非常好用。

比如这样:

观点:小红书是线下生活的翻转,是线下生活的线上表达。

证据:上个月去某个景点,想看下是否堵车,小红书上就搜到了有一些人在分享,就像朋友圈一样。

这样的证据越多,就越强化观点,成为自己的见识。越与别人讨论、越用更长的篇幅论述,就越能发现其中的逻辑缺漏,就越能警惕大而全的空话、智慧宝典一样的短句。电脑里存着千条笔记,也不如一份自己的感悟。

所以现在我的习惯是,记录的碎片化的观察,尽可能集结到一起,写成文章,形成完整的论述,刚刚提到的观点,就写成过文章。有的朋友会通过音频,有的通过自己的正念做消化,有的喜欢呼朋唤友交谈和讨论,形式不同,实际上都可以。

主题明确,结构完整,论据充足,会更有利于内化。这也是我喜欢创作长内容(文章、播客)的原因。写文章、录播客,对我知识内化的效用,远大于获得播放量的效用。


3 记录生活:美好的日子并不多

另外一类记录,则是记录生活,意义更多在于为自己提供价值。

前几天在推特上看到一个帖子,原帖找不到了,大意是,年轻的时候认为旅行的时候要靠五官感受,而不是靠拍照纪念,年纪大了有些后悔,因为记忆早就模糊了,富媒体的影像才是能穿越时间的。

我这些年也有了相似的感受。几个月前刚去的旅行,能全靠记忆回顾的瞬间寥寥无几,只有模糊的感觉。有的照片再看到时,才会唤醒当时的感受。

除了旅行,这些年越来越觉得,对个人历史的记录也是必要的。之前会有种羞耻感:我们只是普通人,哪有什么有价值的过去值得记录的?这些年在改变这种想法。记录这些历史不图像名人一样能给多少人启迪,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回想起人生美好的日子。我很珍惜过去记录下的一些时刻:潜水看到了杰克风暴,在京都看到了绝美的夕阳,第一次看到喜欢乐队的现场...... 这些美好安心地躺在了硬盘里,不至于当我老年时,我们面对过去,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感谢信息时代,让我们有便捷记录生活的手段了。我们也有比毛笔、宣纸更方便的工具,有比请画师绘画更便宜的服务。

在记录生活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喧宾夺主,让记录本身剥夺体验的乐趣。去名山大川游历,带着长焦相机,调参数,取景别,已经花去多数时间,五官的享受全都让步给拍出几张照片,这也没多大意思。

我曾经带着相机出门,体验的结论就是,得到的分辨率和色彩的优势,抵不过用 iPhone 的便利。iPhone 依然是我记录生活最重要的工具。

如图是在五一假期间,在日本福冈街头拍到的路人。

有的看音乐节的朋友,看到喜欢的乐队,全程端着相机或者手机,没有一秒在真正用肉眼享受舞台上的表演,只在取景器中看完演出,也属于本末倒置。

而像我在文章一开始贴的 DOUDOU 演出的照片,就源于我的一个视频片段,记录了我最喜欢的开场部分。这次记录,就没有影响我观看演出的体验,因为它不需要取景、不需要腾挪注意力去关心。这也就是接下来要聊的一款产品了。


4 推荐一款产品:影石Insta360 X4

听「半拿铁」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在去年开始跟影石 Inta360 合作,拿到了机器,我发现在音乐节这样的场景,的确好用。我几乎不太在自己的公众号里推荐产品,这次由于我很喜欢影石的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理念,才想破例跟你介绍一下这款产品。了解之后,应当可以理解为什么放在这篇文章里。

先说一下影石全景相机的理念。之所以叫全景相机,是因为是它利用了两个鱼眼镜头,结合全景拼接算法,拍摄出 360 度画面的相机,所拍摄的原始素材是一个球状的空间视频。先全方位无死角拍摄下来,后期可以任意调整角度,实现「先拍摄,后取景」。这也就是刚刚说的,不用盯着取景框看取景是不是正确、有没有拍到了。只要鱼眼镜头没有被遮挡,周围的一切都能被记录下来

这是我最喜欢全景相机的地方,它的理念正是能够完整记录下生活画面。如果是静态的、景别固定的一些场景,我们用 iPhone 或者普通相机足矣。

而在一些动态的、很难快速定位取景的场景,我们就能用得上全景相机。试举两例。

第一,滑雪、骑行、冲浪、潜水等等运动时。运动时我们的注意力通常不能分散,或者不想被打断体验。全景相机就变得有意义了。


在我的播客「半拿铁」里就收到了一条真实的留言,下水后并没有发现的海龟,在 Insta360 拍下的视频里看到了,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第二,婚礼、求婚、生日、周年等等重要的活动中。在人数诸多的活动里留下完整记录,就不用费心捕捉每个人的表情和动作,也不怕错漏掉重要的时刻。

在 B 站 up 主「橙红Iris」的一条讲述在婚礼上用 Insta360 拍摄的视频里,就拍到了新娘爸爸入场时,妈妈在后面落泪的场景。这个场景,全景相机就不会错过。


影石 Insta360 的全景相机已经是我部分生活记录的重点,我期待未来能在美好的场合、活动中帮未来的自己更沉浸地重新体验。全景影像的价值就在于,我们可以置身其中,完整地回味每个细节——在潜水时,周围都经过了哪些珊瑚、哪些鱼、哪些海龟;在婚礼时,每个人的表情是怎样的,谁在开心,谁在落泪。况且,到时候 XR 设备大概率已经普及,我们可以在虚拟空间里更完整地体验这些。

影石刚刚发布了新的 X 系列全景相机产品 X4,正是值得关注的时间点。X4 的主要性能特点,我用大白话说三个关键点:

  • 最高 8K 的拍摄清晰度,代表的是足够的画质,前文提到的细节,都可以捕捉得到。X4 在画质上又有了新的突破,8K 画面更经得起放大裁切和角度选择,全景相机的优势更明显了。


  • 隐形自拍杆,这是影石极有特色的一个功能,用过的朋友应该都熟悉,可以呈现无人机跟拍的视角,手里是没有拿相机的,呈现很酷的效果。像这样的日全食,全景相机搭配隐形自拍杆就能拍出无人机效果。




  • AI 剪辑。全景拍摄的逻辑与日常我们的拍摄不同,对于新手来说会有剪辑上的难度。影石在软件方面下了很多工夫,原始素材拍完了,影石的 AI 剪辑功能可以帮忙把素材给剪好,配好音乐和后期特效,一键生成滑雪大片、日常 vlog 这样的内容。这点也是影石的竞争力之一。

说到这里,也不妨聊两句影石这家公司。

近期有很多新闻,听来还是很感慨的,例如飞书裁员,例如蚂蚁和抖音换帅,都换上了 CFO,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从事互联网产品的这些年,自然也是美好时光,只是美好总归是短暂的,时代要回归均值,技术要素带来的生产关系改变,不是每几年就会发生的。

而这些年,泡沫褪去,浪潮降下,不少像影石这样的公司就再次显现了。他们做的很多事情是过去大家看不上的、节奏比较慢的硬件,但更加踏实,也有自己独特的壁垒;他们的产品不是依赖简单的一两处惊天动地的设计,而是靠综合的品质,小地方入手逐个解决用户的问题;他们的市场方针不依靠互联网轰轰烈烈的「闪电打法」和「饱和攻击」,靠的就是长期跟用户的沟通中建立的信任,和认可他们的合作伙伴。这几年中,影石连续 5 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有国内外授权专利 700 多项,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很叫人吃惊的是,他们海外营收占比七成,是妥妥的国际化企业。

我始终认为,在大的靠时代红利的叙事结束后,未来也依然有机会。只不过这些机会,更需要耐心,更需要信任。跟深圳的朋友交流,很多做硬件的朋友,很容易去倒腾流量生意、山寨业务,赚一波就跑,这只要遵纪守法,无可厚非;但对于影石这种公司,我会有更高的敬意,也相信这才是国产品牌的未来。


说得有点远了。今天就到这里,祝各位认真生活,轻松记录。


延伸阅读:

2023 年的产品和内容推荐

我用 flomo 记录观察和思考的碎片





题图由 Midjourney 绘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刘言飞语

相关新闻

我是做旅游的,他们是搞诈骗的跟着开源的InternVL,学习如何做自己的GPT-4V靠自媒体实现年入100万,我是如何做到的?从 0 阅读量到每年50本,我是如何做到的?思维导图 | 大厂们,都是如何做产品的?AI 大潮拍翻美国上市教辅巨头!未来的教育应该如何做?侨梁移民故事丨移民路陷阱多,我是如何安全抵达的这一代大学生已经知道如何做一个优雅的人智合美国行有感:如何做一个不像律师的律师ISEF被爆出了惊天大丑闻,含金量是否就此缩水?真正有意义的科研项目该如何做?如何做一个高能量的人尹建莉对话陈美龄:如果家长甘于做平庸的大多数,如何让孩子突出呢?从运营助理到产品经理,涨薪40%,我是如何成功实现职业转型的?毕业2年转岗产品经理,涨薪40%,我是如何成功实现职业转型的?爬藤热的背后是绝大多数不快乐的孩子!如何给青少年做心理赋能加州顶尖寄宿高中录取家庭分享-我是如何获得梦校录取的?【4.23】员工离职率高?如何做让员工不反感的“劳动力管理”,盖雅有自己的方法论|投资笔记韦青:如何通过驾驭技术的潮流,做回人的“本分”?前暴雪策划经验谈:做游戏创意卡壳的时候,如何想出好点子?恺英分享:大IP进场,如何做一款畅销榜TOP10的仙剑小游戏?7/11周四!学姐说讲座:我是如何到加州公立学校教中文的用最简单的方式做投资!一文教会你如何定投英港澳申请:如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项目中做选择?|直播回顾申请季被全聚德后,我是如何拼命转学进入康奈尔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