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驱逐舰(二):奠定两条路线!
来源:舰艏行处是长城
20世纪60年代,受美国肯尼迪政府削减军事援助影响,日本萌生独立自主的防卫思想。1961年,日本通过第2次防卫整备计划,历时5年。计划的要义是扩大规模,提升常规战争能力。
具体到海上自卫队,组建潜艇部队;航空部队取得独立地位,获得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得益于逐步成熟的舰载武器,海自水面舰艇获得进一步发展,建造了4级13艘驱逐舰,组建第3护卫队群,舰艇总吨位达到14万吨。
一
经历过50年代百花齐放的探索后,新一代小型化的舰载武备在60年代成熟,例如反潜火箭、舰空导弹、反潜导弹等。
作为离岸控制的末端措施,美国不惜以最新的军事技术武装战败国:意大利与日本。美国全新设计的阿尔法反潜火箭深弹,优先出口日本与意大利。随后,日Z0本与意大利两个战败国获得先进防空武器:鞑靼人舰空导弹。
1957-59年,海自完成鞑靼人引进工作,载舰列入1960财年预算。新舰原本以秋月级为基础进行放大,实际是参考了五十铃级护卫舰的高干舷设计。由于设计量大,新舰直到1962年开工,1965年服役,这就是天津风级导弹驱逐舰。
天津风级是海自第一型标准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舰艇,首次采用双甲板(应急甲板)设计,人员不通过舱面就可以在全舰活动。由于预算不足,这艘领先的舰艇还装备着过时的反潜“刺猬弹”、双管76炮,总体上给人简陋的观感。
这型舰最大的问题是电力系统,停泊用发电机功率不够,两台主发电机并网不稳定,为获得足够电力操作鞑靼人系统,天津风只能启动主动力系统带动汽轮发电机,不论是海上还是在码头。
天津风服役时状态
天津风改装后状态
同时期,英法也在为航母配套导弹驱逐舰,由于早期舰空导弹体积庞大,价格高昂,建造数量并不多。日本海上自卫队并无航母护卫,建造导弹驱逐舰有两个目的:一是掩护反潜舰艇,服务于核心的反潜职能;二是为未来的航母护航,这是海上自卫队的执念。
天津风的服役晚于1963年的意大利不惧级导弹驱逐舰,海自规模远小于同时代的意大利海军,天津风级仅建造1艘。搭载的鞑靼人导弹射程40千米,备弹40枚,可以打击携带反舰导弹的图-16轰炸机。
服役过程中,天津风经历过大规模升级,加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作战性能更加完善。
二
在获得鞑靼人的同时,日本获得了新锐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阿斯洛克射程仅10千米,因为能携带核战斗部得以被完善,1962年开始服役,作战性能远超同时期的反潜火箭深弹。在阿尔法之后,日本又率先获得这型反潜锐器,装备在全新的山云级驱逐舰上。
山云级采用平甲板船型,排水量2050吨,动力为6台柴油机,总体设计继续借鉴了五十铃级护卫舰。首舰于1965年服役,合计6艘。从基础数据看,山云级不如6年前服役的秋月级,实际上山云级全面脱离旧式设计,小型化的动力系统只需要之前三分之一的人员,系统重量也大为降低,不足是6台柴油机切换麻烦。
最主要的是武备,山云级同时装备了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与博福斯反潜火箭深弹,这是两种西方最先进且可靠的反潜武器。可以看出,出云是一种突出反潜的舰艇。先进的反潜武器,也有助于采取灵活的反潜战术,而不是靠高速机动占领有利位置。
山云级建造周期漫长,分为2个阶段,3艘早期型号建造于1964 -1967年,3艘晚期型号建造于1970-1978年。3艘晚期型号尺寸稍微放大,电子设备较新,建造与海自规划的第一型全燃气轮机驱逐舰取消有关,取消原因是“石油危机”导致预算不足。
60年代,美国海军在作战部长阿里•伯克推动下,进行舰队现代化计划,重建上层建筑,用新式武备升级那些立过战功的舰队驱逐舰。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新建小型机库与飞行甲板,可操作DASH无人反潜直升机系统。
紧随其后,日本也获得了DASH无人反潜直升机系统,在山云基础上建造了改进型的峰云级驱逐舰。
三
1965 年,日本海上自卫队通过美国军事援助计划(MAP)采购3架 QH-50C无人直升机,并向美国海军采购了1架QH-50D,以确认其可操作性,随后从1967年至1971年采购18 架QH-50D,安装在峰云级与高月级驱逐舰。
峰云级驱逐舰
峰云级于1967年服役,合计3艘。携带2架无人直升机,无人机可携带2枚反潜鱼雷。在先进声呐支持下,可在载舰50千米的距离上进行反潜作战。这个看起来很美的方案,又被运用到了高月级反潜驱逐舰上。高月级基础设计来自天津风级,采用蒸汽轮机动力,标准排水量超过3000吨,装备了博福斯反潜火箭深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与DASH无人反潜直升机系统。首舰于1966年服役,合计3艘。
高月级驱逐舰
DASH无人反潜直升机包括遥控系统、雷弹库、油料库,核心是QH-50C无人直升机,问题是QH-50C无人直升机系统与阿尔法火箭深弹一样存在着可靠性差的问题,746架生产型无人直升机损失率达到一半。谨小慎微的日本人在运作这种直升机过程中,一些飞机拥有超过 1,500 小时的运行记录,实际还是因为事故和故障损失了一半以上飞机。
美军在1969年停止使用QH-50C,但日本在制造商停止生产后还继续下订单,被国会批评为“浪费宝贵的防卫资金”。不得已,3艘峰云级拆除了DASH系统,换装1座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又回到了山云级的水平。高月级拆除了DASH系统,换装海麻雀舰空导弹,配合新式的雷达,成为防空驱逐舰DDA。
作为比较,意大利在60年代建造了直升机巡洋舰、直升机护卫舰,验证了大重型反潜直升机才是航空反潜的正道。
四
纵览海自60年代建造的舰艇,继续突出反潜职能,在技术层面有这些特征:
一是使用新式反潜武装。包括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博福斯反潜火箭深弹,性能全面超过阿尔法与“刺猬弹”系统,二战水平的深弹发射炮、投放架彻底退役。
二是引入航空反潜系统。DASH无人反潜直升机系统虽然鸡肋,但涉及到航空反潜的所有专业,建立了培训体系与人力队伍,尤其是对深入理解航空反潜的作用大有帮助。
三是总体设计更为现代。摆脱了二战风,高月级使用烟囱桅,为当时流行。山云级舰体设计有折角线,运用柴油机动力,这是日本第一次在驱逐舰使用柴油机动力。
技术决定战术。随着射程超过1千米的反潜武器的运用,舰艇战术大为便利,不需要凭借高航速去占据有利位置,获得多次攻击机会。原本占据统治地位的蒸汽动力,在被核动力撼动后,又迎来了柴油机、燃气轮机的挑战。柴油机的优势是油耗低、性价比高、勤务性能好,在70年代后逐步成为新一代舰艇的主要动力。
问题也是显而易见:航空反潜形同鸡肋。意大利航空反潜独领风骚,得益于地中海的风平浪静,可在狭小的飞行甲板上操作直升机。这个要求,放在西太平洋在技术层面还不成熟。在驱逐舰与护卫舰上操作中型直升机,美国直到诺克斯级才实现。
显然,海自在60年代建造的舰艇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海自的收获是获得两条路线:一条是山云级,是未来的通用驱逐舰之路;一条是高月级,是未来的防空舰与直升机驱逐舰之路。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舰艇经历了彻底的现代化改造,装备密集阵、鱼叉、海麻雀等武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先天不足,得以服役至21世纪初。
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1966年,日本通过第3次防卫整备计划,开建一系列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舰艇。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