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驱逐舰(六):抠抠搜搜的防空僚舰!
来源:舰艏行处是长城
当时间进入21世纪,荷兰、德国依靠小型化的APAR主动相控阵雷达,提供了一种新的防空盾舰方案。日本看在眼里、馋在心里:也要搞个宙斯盾。
一
2001年911事件后,日本在2001年11月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开始印度洋派遣活动,例如出动补给舰为美盟舰艇进行海上补给。
在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日本海自都派遣金刚级驱逐舰在战区外围海域对敌方空域实施监控,并将战术信息透过数据链传给美军作战单位,间接地参与作战行动。
1998年,朝鲜试射大浦洞1型中程导弹越过日本领空,金刚级3号舰妙高号成功进行了跟踪,切身感受到导弹防御的可行性。此后,日本加入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寻求升级宙斯盾舰,具备反弹道导弹能力。
1999年8月,日本参与研制SM-3
Block4C反导导弹。2004年5月5日,日本首度向美国提出采购需求,正式展开金刚级的升级计划,将金刚级的宙斯盾系统升级为具备反弹道导弹能力与联合接战能力(CEC)的基线(Baseline) 7.1,并将雷达升级为SPY-1D(V)1。
2007年12月开始,日本以每年升级一艘的速率,至2010年底完成四艘金刚级驱逐舰的升级,并进行了实战背景的实弹测试。2007年、2008年,分别建造了2艘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强化反导能力。
宙斯盾不断迭代发展,但核心还是防空,工况包括低功率、高功率、反导三种。由于计算机、用电限制,三种状态不能同时进行,导致宙斯盾进入反导工况时,舰队防空出现短板,平台本身出现防空漏洞。
日本的解决方案就是防空僚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宙斯盾的缺口。这种方案来源于陆基防空导弹:部署末端反导系统保护远程地空导弹。
二
在完成9艘村雨级驱逐舰后,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日本开建二代通驱第2型舰,即高波级驱逐舰。
在当时的需求与技术背景下,升级的核心是小型四面盾:FCS-3型火控系统,主要设备是C波段四面阵多功能雷达,是继荷兰“阿帕”雷达、英国“桑普森”雷达之后世界第三型舰载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
日本独立研制火控系统的过程并不顺利,FCS-2型(FIRE CONTROL SYSTEM火控系统2型)设计用于应对苏联P-15反舰导弹,因为可靠性、精度等问题在70年代末差点被放弃,经过大调整后在1979年完成定型,称为81式射击指挥装置,可用于控制舰炮与海麻雀舰空导弹,装备日本80年代建造的舰艇。
海自所谓的“射击指挥装置”,其实就是“指挥仪”,包括警戒雷达、火控雷达、控制后台、人机界面以及辅助设备。限制于当时的水平,火控系统与舰载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信号交换依靠人工手动输入,对空作战时只能引导1枚海麻雀导弹打击1个目标。
FCS-3由于雷达定位、功能反复,从机械雷达到相控阵,从被动到主动,导致研制过程同样曲折。1994-1998年,FCS-3型雷达安装在“飞鸟”号试验舰(舷号ASE-6012),进行了长达5年时间的技术性能与实战性能检验。
2000年,FCS-3型雷达最终定型,并正式命名为“00式火控系统”,外部表现是OPS-50雷达。2000年4月5日,首舰高波号开工建造,并于2003年3月12日服役。
从时间上看,高波级与FCS-3无法在时间上协调。在维持与村雨级舰体规模的情况下,能增加的排水量只有200吨左右,主要升级围绕武备系统,无法留出重量给相控阵雷达。最重要的原因,一是研制周期漫长,FCS-3许多硬件与软件已经过时;二是配套日本国产舰空导弹滞后。
高波级仅建造了5艘,有限的升级距离设想中的防空僚舰还很远。在使用层面,村雨与高波属于顺手的多面手。2009年,日本向亚丁湾派遣第一批反海盗兵力时,组成是1艘高波、1艘村雨。在初雪级退役、朝雾老级化后,这2级舰成为海上对峙主力。
至于FCS-3的改进与载舰,海自继续在伤脑筋。此时,海自通驱的发展已经不是平台为先,而是以防空系统为先,功能上已经脱离传统的反潜第一的通用驱逐舰,防空僚舰功能已突显出来。
三
FCS-3具体指标如何,应该是不尽人意,定型后立即进行改进。
2008年,带着浓浓载机巡洋舰风的日向级直升机航母服役,装备了新版FCS-3型火控系统。改进之处是增加X波段雷达,用于制导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
增加X波段其实是逼不得已。作为新型火控系统的配套导弹,日本规划了由主动空空导弹发展来的舰空导弹,无奈计划无果而终,还得使用美国最新版的海麻雀——还是半主动制导,需要额外的制导雷达。
所以,这个看起来貌似很先进的“双波段相控阵”,其实是国家不自主的典型写照。
2006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在19DD安装FCS-3A型,雷达为OPS-50A型,主要改进有:一是天线材料从砷化镓改为氮化镓,总输出功率增大3倍,对空探测距离增加1倍,达到150千米;其二是增强后台处理能力,应对所谓横行目标(不是飞向本舰的目标而是飞向友舰的目标),为友舰提供本区域防空服务。
最终的产品就是4艘秋月级,首舰于2009年开工,2012年服役。
秋月级在舰桥顶部、机库顶部装备两套FCS-3A火控系统,配置与当年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类似,可攻击横越舰队的空中目标,将防空掩护范围扩大到整个护卫队群,支援集中电力对付弹道导弹的宙斯盾舰。
FCS-3A的X波段火控雷达天线由F-2战斗机火控雷达发展而来,后端系引进自欧洲泰雷兹公司,与该集团APAR相控阵雷达相同,推测FCS-3A最多能同时引导16枚ESSM作战,比村雨、高波级机械式火控雷达大为提升。加上一坑四弹,保证了火力持续时间。
这样,4艘秋月级服役之后,平均分配到4个护卫队群,将4艘金刚级与2艘爱宕级解放出来,专职于海基反导。
四
秋月之后,日本建造了2艘简化版的朝日级,2部FCS-3A合而为一。
朝日级虽然顶着时尚的四面阵,但由于相控阵雷达天线重、后台轻,为了解决稳性问题,海自对天线进行了缩小,从1.5米减小到1.2米,省略了僚舰防空功能,称为OPY-1。这样,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好不容易提升后又被降低。
性能降级,由于舰艇定位问题被海自忍受。朝日级设计定位是在深海和浅海中对抗新一代潜艇,主要电子设备与武备围绕于此,属于传统通用驱逐舰。此外,还担负着验证新型动力系统与指控系统的任务,服务于摩耶级防空驱逐舰。
总体看来,所谓的防空僚舰属于螺丝壳里做道场,是定位、规模、技术多种因素导致的产物。倒是在这个“小步慢跑”的过程中,海自的编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21世纪的前10年,海自完成了反潜大队、扫雷大队的转型,通过升级宙斯盾系统进入美军的反导体系,极大提升了海上自卫队的地位。任务的拓展,影响了海自的编制:居然放下了“原创”的“八八舰队”,对舰队进行大洗牌。
2007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对舰队进行重新编制。原本,每个护卫群依照舰艇功能划分为三个护卫队,分别包括3艘DD、2艘DD与2艘DDG,加上直属的旗舰DDH。重新编制后,分成2个护卫队,一个护卫队由旗舰DDH、一艘DDG、2艘DD组成,另一个护卫队由1艘DDG与3艘DD组成。
相对于玄乎的运筹学搞出来的“八八舰队”,这次调整是简单的算术:DDH每个护卫队群一艘,8艘防空驱逐舰每个护卫队1艘。这样,原本以反潜为中心的8艘舰艇,拆分为以直升机航母为中心的反潜大队,以宙斯盾舰为中心的防空反导大队,前者是基础使命的最新发展,后者随时可以接入美军作战体系。
在此框架下,海自继续建造了放大版的出云级直升机航母、2艘摩耶级宙斯盾驱逐舰,实现了直升机驱逐舰“空母化”、防空舰全部宙斯盾化。在执行海外派遣任务时,日本编队可以成建制地进入美军编组。
回顾21世纪前20年日本驱逐舰的发展,总体是“小步慢跑”,发展幅度、建造数量有限,并无太多突破性进展。比较同时期三条通驱升级之路:日本村雨、印度德里与中国052,日本的二代通驱发展可以说抠抠搜搜,052D多香!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