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广州11区2024年重点工作

广州11区2024年重点工作

10月前
2024年1月15日
广州市代市长孙志洋
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作政府工作报告

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

各区2024年将迎来哪些工作要点?



白云区

白云区多个重大平台及项目
在报告中被多次“点名”
全市多项中心工作

白云都是主战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报告提到,奋发有为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看得更准一些、干得更多一些。在担当国家战略使命上再发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再发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再发力,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上再发力,切实担负起 “经济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 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全省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大区挑大梁
创先争优走前列
作为广州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
白云区将如何开展新一年的工作?
通过一组关键词

我们来一一剖析




重大平台及项目





白云新城


报告提到:


“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白鹅潭商务区、 天河智慧城、 越秀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白云新城、高埔创智谷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提到全市的“重大平台”, 白云新城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常客”。


去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随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胜利召开,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堂正式宣告投入使用,这是白云新城打造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枢纽门户、总部经济集聚区、云山西麓宜居新城的最佳注脚。


作为白云区高标准建设“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白云新城地处国家中心城市重要中心城区的中心位置。白云区正进一步盘活白云新城存量用地,多部门联动,全力推进白云新城剩余地块的出让工作,稳步推进白云新城重点功能片区建设,推动白云新城核心区高质量融合发展,将该地区建设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枢纽门户、总部经济集聚区、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


眼下,白云新城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热度不减、捷报频传:国际会堂、白云金控大厦、国化广场、白云美湾大厦先后亮相,广州地铁设计研发大楼、中国航油集团南方总部(科创)基地、隆腾汇商业广场项目迎来封顶,巨无霸粤海云港城项目17座楼栋主体结构封顶。


根据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接下来,白云新城要完成核心区9宗地块出让,推动航空科技创新城等项目落地,以及中航油等项目竣工,布局打造高端综合展览馆,提升绿化、灯光、排水等配套品质,打造一流的“城市会客厅”。





华为广州研发中心


报告提到: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推动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一期)竣工投产。”


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一期)项目,为何成为广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力抓手?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从事智能汽车、云计算及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加速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广州各产业的应用,抢占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5G等产业战略高地,推动形成千亿级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示范项目。

▲ 华为广州研发中心效果图


该项目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广州的首个研发基地,占地面积约11.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5万平方米,包含8栋研发楼、1栋酒店、1座冷却塔及两层地下室,建成后可容纳约5000人研发办公。依托华为强大的产业带动和集聚效应,该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湾区新岸构建创新产业集群,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关联企业、研究机构等各类主体集聚,形成完整的上下游生态链,为白云区带来更多前沿科技、就业机会、高端人才和商业需求。

目前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一期)项目9栋塔楼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分项工程施工,其中幕墙安装完成55%,机电工程完成87%,消防安装完成 85%,室内粗装修完成89%,室内精装修完成35%,室外管网完成90%。


预计2024年9月,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一期)项目将整体竣工交付,随后投产运营。





广州设计之都


报告提到: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广州设计之都、 民间金融街等功能性平台。”


作为新兴崛起的城市中心,广州设计之都不仅是加速扩容的产业高地,也是广州炙手可热的潮流聚集地,更是广州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


广州设计之都已吸引300家优质企业入驻,成为年产值超650亿元的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创新高地。


开园以来,广州设计之都引进了中交四航局、省交研院、香港思城控股(香港梁黄顾建筑设计院)、欧派设计、广联达、阿道夫、四开花园、洪兴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总部大厦和研发中心,30栋大楼封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中国服装设计首位双金顶奖得主计文波已明确进驻大师工作室。


2024年广州设计之都将锚定扩容提质目标,加快三期开发建设、提升一二期配套服务,聚焦规划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靶向招商,举办高级别赛事活动,打造国际化街区试点样板。





湾区中央法务区


报告提到:


“推进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深化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近年来,白云区紧扣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紧抓“三个深化”,出台促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措施“20条”,推进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白云中心区建设。


深化“一核两翼多点”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一核”广州法务大厦将于今年上半年竣工验收;“一翼”广州律师大厦,作为全国首座政府主导律师大厦已落成运营;另“一翼”广州法治广场(暂定名)正加速筹建。“多点”如“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中心、全国首批粤港联营律师事务所(分所)等机构已串珠成链、集聚成势。


▲ 广州法务大厦效果图 


深化“一盟一会多元”研学体系建设。与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组建“法学高校联盟”,推动省法学会民营经济法治研究会永久落户,培育法律人才街区、法治营商环境研究院等多元化机构。





全球跨境电商 “三中心”


报告提到:


“推进外贸强市建设。”“高质量建设跨境电商国际枢纽城市,深化全球跨境电商 ‘三中心’ 建设。”


全球跨境电商 “三中心”,是指全球跨境电商生态创新中心、全球跨境电商卖家服务中心、全球跨境电商超级供应链中心。


去年,由中国(广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主办,广州市商务局、白云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全球跨境电商卖家服务大会暨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成立仪式,在白云区举行。全球跨境电商卖家服务中心、全球跨境电商超级供应链中心、全球跨境电商生态创新服务中心(简称“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正式落户白云区,将打造全国跨境电商产业新生态会客厅,汇聚全球资源推动和拉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品牌抱团出海,打造成为广州市“跨境电商之城”又一张新名片。


作为跨境电商之城,广州正以改革创新思维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近10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增长93倍,进口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白云区电子商务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在综合电商、跨境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农产品电商等领域脱颖而出。作为广州市跨境电商卖家和供应链最集中区域,白云区坐拥交通“四大枢纽”和全国首个百亿淘宝村大源村等优势资源,打造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底气和信心十足。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


报告提到:


“打造更高水平的数字广州。”“加快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建设,推动建设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园、 省数据要素集聚区,做大做强广州数据交易所。”


生态宜居,数字叠境。作为白云区“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平台之一,28平方公里的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定位为“数字中国”实践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试验区、广佛同城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


数据显示,该园区内纳统固投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618.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3.3亿元,去年1—9月完成投资51.43亿元,其中两个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44万元,24个施工项目完成建安投资27.38亿元。双碳数字能源产业园、云湖数字科技大厦、力合科创等7个产业项目,去年1—9月累计完成投资24.3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双碳数字能源产业园施工组织投入达3.54亿元。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片区目前已规划新增、扩建中小学共16处,包括已落地的白云实验学校(白云省实)、白云广附云湖实验学校。黄金围东区已启动建设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计划2024年建成开办培英学校白云湖校区,黄金围西区同步规划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待土地收储完毕即启动建设工作。医疗资源方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已明确落地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未来,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区域,白云区还将继续引进优质医疗项目落地。

▲ 去年9月白云广附云湖实验学校启用


▲ 培英学校白云湖校区效果图


▲ 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效果图


根据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今年,白云湖数字科技城要推进产城游生态综合提升,推动4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出让产业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新招商落地项目24个、总投资140亿元以上。

未来,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预计将容纳居住人口28万人、就业人口41万人,规划项目总建设量2750万平方米,其中产业建设量将达到142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预计为3500亿元。





中心工作





城中村改造


报告提到:


“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强力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 广州火车站、 罗冲围、 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力争首开区实现开工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筹建保障性住房力度。”


白云是广州城中村最多的中心城区,国家和省、市密集部署推动城中村改造,是不容错失的历史机遇。罗冲围片区改造,白云怎么干?


广州依水而生、依水而兴,珠江孕育了广州两千余年开放包容的悠久文明。罗冲围片区西临珠江西航道,东邻广州白云站,北承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南接白鹅潭商务区,地处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向北发展的起点。白云区以广州市推进四大重点片区改造提升为契机,在罗冲围片区重点打造湾区新岸,首期启动松溪片区、白云站西(潭村)片区改造。


依托罗冲围片区改造提升,白云区将“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深度融到片区产业能级提升工作中。打造“一个中心(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建设“两个平台(广州时尚之都、广州食材之都)”,汇聚科创商贸发展新力量。

▲ 广州湾区新岸(罗冲围)片区区位图


▲ 广州湾区新岸(罗冲围)片区项目效果图


根据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白云要以打硬仗的精气神推进城中村改造,扛起责任担当,坚持“拆治兴”并举、“留改拆”并进,强化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着力破解难题,全力推动广州湾区新岸(罗冲围)片区等“5+5+X”城中村改造工作,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上创先争优走前列。





交通强市看白云


报告提到:


“全力打造交通强市。”“推动白云机场三期西飞行区竣工、 T3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促进白云机场与广州北站、 广州白云站、 广州国际港空铁一体化建设。”


其中,白云机场、 广州白云站、 广州国际港均位于白云区辖内。

去年,广州持续提升交通枢纽功能。白云机场三期T3航站楼基础工程完工。新增全货机航线23条,机场旅客吞吐量取得全国机场 “四连冠”。广州白云站建成投用,成为全国最大的TOD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根据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要建强用好“四大枢纽”,构建枢纽型交通网络,做好枢纽经济文章,打造具有白云特色的“枢纽+”现代产业集群,在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上创先争优走前列。



01

落实广州白云站“保运行、美环境、拓产业、强辐射”四项工作,推动白云二线等4条道路建成通车,加快周边商业开发,打造代表新时代广州城市新形象的文明窗口和亮丽名片。主动参与广州火车站周边地区综合提升规划,及早做好改造规划和片区发展布局。加快广州国际港二、三期招商,高标准打造“公铁联运枢纽”,积极申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谋划建设大田内河港(白云港),把“四大枢纽”客流、物流转化为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建设国际交通枢纽湾区门户。

02

做好枢纽经济文章。加快产业导入,打造具有白云特色的“枢纽+”先进制造业、现代金融业、文商旅体业等现代产业集群。加快项目开发建设,加快广州白云站TOD综合体、空港中央商务区建设,做强粤胜广场、欣凯科创园等平台载体,提升“四大枢纽”带动力和辐射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加强广州白云站与广州火车站、白云新城融合发展,打造“黄金三角”商圈,辐射带动黄石、石井等区域,实现从“城市枢纽”向“枢纽城市”跃升。





“百千万工程”


报告提到:


“全力实施 ‘百千万工程’,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认真学习借鉴 “千万工程” 经验,以头等力度全面推进强区促镇带村,当好全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示范和表率。”



1月12日,白云区召开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会议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以及全省、全市推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梳理盘点白云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进展成效,总结交流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白云区委书记、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总指挥何镜清:

 要在大抓产业发展上勇担当、走前列,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镇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打造走在全国、全省、全市前列的强镇强村,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 要在大抓人居环境建设上勇担当、走前列,扎实推进绿美白云生态建设、城中村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实现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
 要在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上勇担当、走前列,围绕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社会治理共建共治,持续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实施“七好民生工程”,深化基层党建“五项措施”和“三大”机制,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在大抓体制机制改革上勇担当、走前列,高标准培育“六个典型”,深化“1+3”镇街结对互促机制,全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要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上勇担当、走前列,全力提升对口帮扶协作质效,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凝聚齐抓共促的强大合力。要强化组织领导、要素保障、考核督导,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提供坚实支撑。


创先争优走前列
白云,加油!

番禺区

2024年,番禺区

哪些重点工作要狠抓落实?

通过一组关键词

我们一一解读


广州南站、广州大学城、万博商务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大学城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广南联络线、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在报告中,番禺区及相关重点工作被频频“点名”。



关键词:新阶段大湾区建设




报告中提到

加快建设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

大学城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

等重大合作平台


去年8月,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总体方案》,整体规划广州大学城及南岸地区联动发展,全力建设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举全市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大脑”、世界一流大学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核”梦工场。将进一步释放广州大学城创新发展动能,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报告中还提及

推动番禺粤港澳大湾区

优质生活圈建设上新水平


今年,番禺将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立足番禺人文资源、交通枢纽、产业基础,谋划优质生活圈总体布局、重点平台、任务行动、建设项目等,升级“五乐计划”(乐游、乐学、乐业、乐创、乐居),依托华润、新鸿基、新世界等企业重大项目构建汉溪大道港澳企业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产业带,建好用好粤港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等平台载体,打造趋同港澳的国际化社区,服务好在番工作、学习、生活的港澳同胞。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在“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一节中还提到,未来,还将推进花都、番禺升级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关键词:制造业立市




报告提出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

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众所周知,汽车制造是番禺区第一大工业产业门类。去年,番禺区高标准谋划构建“一基地一带两园”汽车产业生态空间新格局,契合未来汽车产业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中国品牌汽车为主的发展趋势。


在番禺汽车城西南部,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以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依托,正积极引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优秀企业落户,形成融合智慧生活的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生态系统。





报告还提出

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家




2023年,番禺创新动能加快释放,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占比3.4%,全年新获发明专利授权3784件、增长39.7%;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开园运营,进驻智能驾驶关键技术研发等4个优质项目;全区市场主体达到40.24万户,增长12.1%。


其中,番禺“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一期已引入多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检验检测等领域。今年以来,全力推进二期引入项目9个,预计总投资共约25亿元、总年产值约45亿元。目前,该集聚区一、二期共成功引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上市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




关键词: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

报告提出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促进城市商圈建设提档升级

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

广州塔—琶洲、长隆—万博商圈




近年来,长隆万博商务区正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和世界级地标商圈,先后获评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广州软件名园;甲级、甲级(预)写字楼2023年度获评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商业氛围日益浓厚,设有全市首条限时步行街表心道,周边聚集了近百万居住人口,年均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


下阶段,长隆万博商务区将按照“东西对进、南北延伸、绿芯提升、两侧散开”的总体思路,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楼宇招商力度、扩大总部集聚效应、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持续推动商务区内整体业态和环境氛围的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商圈高端时尚商业载体集聚优势,努力打造时尚消费新高地、国际文旅及商业微旅高度融合的世界级地标商圈。





报告中提到

推动太古聚龙湾、华润万象

SKP、南站环球贸易广场

北站免税综合体等商业载体建设




近日,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广州南站ICC)项目C区5号地块总承包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广州南站东广场建设迈入全新阶段,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


该项目作为广州南站商务区核心项目,将按照“西交通(交通、配套)、东商务(地标、商务)”设计理念,依托新鸿基地产一流的国际视野、先进的开发理念和丰富的TOD发展经验,推动南站站体周边综合交通功能及城市功能优化升级,建设新时代高效立体智慧化的交通枢纽和商业综合体,成为穗港联动、双核驱动的新地标。




报告中还提及

办好国际购物节、美食节

时尚消费节、直播电商节

擦亮“老字号”品牌

塑造城市消费品牌IP


广州国际美食节是餐饮行业的年度盛会,自2012年落户番禺以来,已经在番禺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广州国际美食节已成为千年商都广州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为广州打造“美食之都”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了重要力量。



关键词: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




报告中提到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

推进建设琶洲智数创新区

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

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环中大

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同时还提出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支持广州医科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广州大学新工科建设和其他在地大学发展,支持港科大(广州)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广州大学城汇聚了大湾区综合实力最强、科研水平最高、学科最齐全的12所高校,高端人才汇集、科技成果聚集,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动力源”,是广州、番禺创新发展的“智核”,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未来,番禺区将持续推动广州大学城丰厚的科研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劲发展动能,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城、建设番禺“智造创新城”再造新优势、催生新动能、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报告提出

推进建设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中心渔港休闲渔业综合体

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

推动一批现代化畜禽养殖项目投产


做活渔业文章,撬动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番禺逐浪向海经济,迈向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番禺区立足地理位置良好、渔业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延伸名优渔业产业链,以加快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打造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将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名优渔业发展样板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水产品集散中心”。



报告还提出

全域深化人居环境整治

巩固拓展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成果

让乡景如画、乡愁可及、乡情可亲


近年来,番禺区全力打造沙湾街古韵叠境新乡村示范带,形成集古屋活化、人文赋能、休闲旅游、村落研学于一体的复合型精品线路,多元赋能旧村落焕发新活力。


番禺先后完成45个市级美丽乡村策划成果,目前已创建省定美丽宜居村161个、省定特色精品村24个,完成60个市美丽乡村、36个市名村创建。



关键词:全力打造交通强市




报告提到

推进广湛高铁、广南联络线

南珠(中)城际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以及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建设大湾区海陆空铁物流枢纽

实施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工程

完善高快速路网,开通南中高速

建成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

等5个市政路桥项目


2023年以来,广州南站日均到发客流50.24万人次。单日到发旅客最高历史纪录为2023年4月29日,到发86.5万人次,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高铁车站之一。



枢纽联络线建设已拉开序幕,将广州南站高铁引入广州站的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简称“广南联络线”)已于2023年9月开工。


广南联络线建成后,从广州站到广州南站通达时间只需要15分钟,可将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进一步引入广州中心城区,可大幅缩短深港、珠澳至广州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从香港西九龙站到广州站只需1小时,直接拉近穗港中心城区通行距离。


越秀区

01

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




报告提出

推动越秀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建设

取得新成效



2023年,超2000家生命健康产业相关企业在越秀,引入建成多个生命健康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指导建设13个特色产业园区,汇集上万名生命健康高层次人才。


产业集聚显著,创新区已初步建成。目前,创新区累计引进生命健康规上企业826家,千亿级产业集群初见雏形。



02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




报告提出

大力发展民间金融街等功能性平台



在越秀,面对金融纠纷和案件的增长态势,越秀通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全国首个区县级地方金融调处中心,汇聚各方解纷力量、不断完善金融纠纷协同共治的新格局。


调处中心具备电子签名和语音机器人等科技手段,以及批量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经验与能力。该调处中心的成立,旨在通过和法院联动,协助法院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类案纠纷的化解。



当前,越秀区金融纠纷多元调处化解的工作模式仍在不断完善中,将来将不断汇聚各方资源、通力合作,为金融纠纷提供公正、专业、高效的调解服务,深化调解工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提升广州市和越秀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3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报告提出

高品质提升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



《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将注重以文化为魂,唤醒商业活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


商圈发展策略着重打造以北京路步行街为主要商业轴与以海珠广场为起点至文德路的慢行休闲轴,加强北京路与海珠广场连贯性。同时完善海珠广场地下空间,依托地下轨道交通、地上慢行系统串联北京路步行街。


同时,建设智慧商圈,加快数字设施配套打造智慧商圈标杆,建设智慧商店示范。



未来,越秀将依托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的资源禀赋,集聚本土优质时尚企业和知名品牌,向消费端延伸商业微旅消费功能,营造高品位高品质的时尚文化氛围,打造一批以香化、服装、皮具等本土国潮品牌为特色的时尚体验打卡地标,扩大消费辐射范围,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打造国潮时尚首发经济示范区。


04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报告提出

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越秀在2023年年底成功被教育部确定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为广东省唯一入选该项目的区域。


2023年1月,越秀区成功立项“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经过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越秀学前教育实现了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跨越式发展,迈入学位充足、特色彰显、优势显著、高位发展的良性轨道,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认同。



在越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10.81%,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1.49%,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0.98%,提前实现了“5085”的目标任务。


区辖25%的幼儿园属于广州市示范幼儿园(原市一级、省一级幼儿园),96%的幼儿园达到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标准。


  • 园长、保健员、保育员上岗证持证率均达100%;

  • 园长大专以上学历占比100%,幼儿园专任教师高一级学历占97.83%;

  • 在职正高级教师2人,副高级教师75人;

  • 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南粤优秀教师43人,广东省幼儿园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24-2026年)4名,广东省幼儿园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2024-2026年)4名,广州市新一轮(2022-2024)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名,省骨干教师、特级教师 9人,市骨干教师(班主任)52人。


05

加强商文旅展

“流量型”消费融合





报告提出

加强商文旅“流量型”消费融合

大力引进首品、首店、旗舰店

打造中西品牌美食集聚区

做好“千年商都”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和

活化利用扩大



越秀自古就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千年城脉亘古亘今、千年文脉底蕴深厚、千年商脉繁荣兴盛,汇聚着璀璨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海丝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在越秀,以传扬广府文化为特色,融合演艺、非遗、美食、习俗、商贸、旅游等多元因子的民俗文化活动“广府庙会”历经十三载,常办常新。


同时,文化产业作为越秀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产业总体竞争力在广州乃至全省占据优势。动漫原创、文化传媒、出版展演、创意设计、创意衍生产品等领域引领全市发展。



2023年,越秀创新推出首届海丝文化节,活动以“帆起南越 丝语千年”为主题,一条海丝游径串联千年印迹,四大主会场尽显文化魅力,七大夜间玩法点亮夜生活。五天的古今中外奇妙之旅尽显越秀精彩。五天中,越秀共开展过百场文旅商贸活动,吸引逾300万人次参与。


06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报告提出

深化“一区一品牌”信用工程和

信用街镇 ( 园区) 建设

推广“ 税信码”“ 信用+公共服务”等

信用创新措施应用



作为全市首个将诚信单位表彰奖励信息作为守信数据纳入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档案的行政区域,越秀通过举办诚信评选活动为诚信主体“增信”,大幅提升了各类主体市场竞争力。


为了给诚信商会、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越秀联动商务、税务、科工信、市场监管、政数等部门制定32条守信激励政策,持续拓宽守信企业正向激励的“广度”和“深度”,诚实守信的企业引领和市场引导功能愈加显著,行业自律和社会示范作用逐步显现。


未来,越秀区将以创建全省首批综合类信用县为契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倡导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擦亮“信用越秀”品牌名片。


07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报告提出

进一步聚焦打造宜商惠企的政策环境、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适应产业需求的要素环境、

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构建合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2023年以来,越秀配套制定了《广州市越秀区关于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对上级部门的扶持政策措施落细落实,并融入越秀特色。


越秀先后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北京路智慧商圈3.0建设等项目,放宽民营企业进入机会,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同时,越秀深入实施10号直通车、首席服务官暖企行动等政企服务制度,畅通涉企事务沟通渠道,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


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厚植营商环境沃土,越秀注重把业务优势转化成服务效能,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在原来“惠企”“暖企”服务的基础上,推行“三员一码”助企行动,助力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2023年11月,越秀创新“三员一码”助企行动,由区纪委监委、区工商联、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政数局等部门和单位联动推行,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构建以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廉洁政务特约监督员、政企沟通联络员为骨干队伍的“三员”助企服务机制,以及“遇刁难,‘码’上拦”——“直报直查直追”机制,实现规上、规下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全覆盖,提高政策落地的直达性、精准性和时效性,扩宽与企业的联系渠道,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08

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报告提出

推动出台城中村改造条例

深入实施 “ 依法征收、净地出让” 新模式

强力推进广州火车站片区改造



越秀正聚焦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实现重点片区改造有标志性成果,城中村改造有突破性进展,空间价值提升有变革性实践,推动综合城市功能上新水平。


从化区

关键词



重大平台




报告提到,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白鹅潭商务区、天河智慧城、越秀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白云新城、高埔创智谷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高埔创智谷正位于从化区。该区依托温泉总部经济集聚区、高埔创智谷、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平台,正加快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其中,从化区太平镇高埔创智谷首期启动。

目前,太平镇积极推进高埔创智谷、高技术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平台建设,高埔创智谷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并启动一期780亩征地工作。这780亩启动区开发建设,将加快推进顺兴绿色建材创新产业链条建设项目落地增效,积极培育韵达物流、莱恩医药研究院等企业发展,全力推进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孵化中心建设,协同中新知识城一体做实产业集聚发展、基础设施联通、民生服务共享、综合环境治理“四大工程”,构建知识密集型产业体系。

放眼全区,“拼经济”的势头一直在延续。去年以来,从化区着力壮大区域经济,通过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区道路,工业势头强劲,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连续6个月保持8%以上增速。同时持续推动战略发展平台建设,平台持续拓展,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扩容1085.16公顷,高埔创智谷、温泉总部集聚区顺利启动建设;招商成效显著,新落地(注册)项目同比增长135%,协议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46.63%,落户3个世界500强项目、3个“中字头”“国字头”项目。

关键词



大湾区




广州将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报告中就提到,推进从化马场二期、国际赛马发展中心建设。

如今,从化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一张靓丽的国际名片,愈发“国际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核心区,从化生态优势得天独厚,是人们口中的“中国温泉之都”“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大湾区后花园”等,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十年荣获广东省67个县(域)第一名。

近年来,从化区持续扩大以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从都国际会议中心、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等平台等影响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互动发展新路子。

同时,一系列国际赛事活动也持续打响从化品牌。此前,从化举办了中国(广州)从化户外休闲运动节、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全国露营大会等赛事活动,从化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露营休闲运动基地”和“广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面向“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过去一年,从化在全市率先邀请省、市民营企业商会企业家和广州市11区工商联主席共逾50名民营企业家走进从化考察交流;在全省率先邀请逾百名港澳台侨企业家走进区县一级考察投资活动,搭建与港澳优质企业长期联系沟通机制;荔枝节期间,组织“千名港澳台侨人士考察交流从化行”活动,发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走进从化寻找商机,共建绿色发展示范区……

随着广州推进从化马场二期、国际赛马发展中心建设,从化将更加“国际范”。

关键词



人居环境整治




报告提到,全域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房风貌管控水平,深入开展从化区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巩固拓展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成果,让乡景如画、乡愁可及、乡情可亲。

从化的和美乡村是岭南乡愁所在。不久前公布的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广州市从化区“生态设计”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

目前,从化区已制定《广州市从化区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和农房建设试点行动方案》,有序推动太平镇“南粤古驿道”农房示范片、鳌头镇“田园牧歌”农房示范片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和美乡村的建设为从化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从化区集中签约、揭牌112个农文旅项目,总投资额达153.7亿元,新增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7个粤字号农业品牌;推动成立区镇村三级强村公司,全面消灭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五边”“四旁”绿化美化,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关键词



百千万工程




报告提到,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再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国字号”荣誉,2区7镇57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乡村振兴考核连续第5年获得珠三角核心区第一名。

从化以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抓手,增强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构建特色优势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从化区共有1个县(市、区)、1个镇、13个村入选。

近日,从化区召开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看成效、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花都区

  在报告中,花都区多个关键词“被点名”,如对“建设北部增长极”“空铁一体化”“绿色金融”“大湾区‘绿能谷’”等工作作出谋划部署,为新一年花都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部增长极 

  报告提到,2023年广州加快建设北部增长极,花都经开区完成扩区,空港博览中心一期投入试运营。2024年,要高质量建设北部增长极及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强化航空制造、航空维修、通用航空等产业导入。推进花都、番禺升级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2021年底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将白云国际机场周边打造成为广州发展新增长极”,到2023年4月《关于支持花都区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升“极”广州北部地区,已成为一种共识和趋势。

  这也是广州首次专门为支持花都和白云机场周边高质量发展量身打造一份综合性政策文件,全面提升了花都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拉开了这座千年商都“南海港、北空港”的战略格局,助力广州“向海而兴、向空而强”。

  《实施意见》对花都和机场周边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谋划、战略部署,提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门户、枢纽型经济新高地、大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世界级航空都会区”的战略目标,同时也赋予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作为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的突破口。

  花都则旗帜鲜明回应:将做强做优白云机场这个全球“顶流”枢纽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实施“建强交通枢纽—壮大经济枢纽—打造开放高地”三步走战略,通过增加交通要素密度、提升产业高度、拓展开放深度,推动花都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再向“开放枢纽”迭代升级,将花都建设成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新引擎。

 空铁一体化 

  在回顾去年工作时,报告指出,白云机场三期T3航站楼基础工程完工,新增全货机航线23条,机场旅客吞吐量取得全国机场“四连冠”。今年要推动白云机场三期西飞行区竣工、T3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促进白云机场与广州北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国际港空铁一体化建设。

  位于花都区的白云机场正如火如荼推动白云机场T3航站楼建设,项目主楼已全面封顶。建成投产后,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货邮吞吐能力将分别达到1.2亿人次、380万吨。去年,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及配套工程、安置区征拆全部完成,广州北站全年客流量累计突破1000万人次、提前完成2025年阶段性目标。

  白云机场周边25公里范围内集聚了广州北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国际港、花都港等丰富的空、铁、水、路交通资源,可整合400多条航线、21条轨道交通和13条高快速路,在全国、全球都极为少有。当前,花都正积极学习借鉴上海虹桥枢纽、东方枢纽经验,积极争取高位推动大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规划建设,推动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大田站、花都港与南沙综保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互联互通,大力争取尽快启动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广清永高铁、广深第二高铁、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持续优化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绿色金融 

  连续多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绿色金融工作。2023年,广州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业联盟,大湾区创新碳金融中心挂牌,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报告指出,今年要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争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

  花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全国领先。自2017年6月广州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以花都为核心的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连续四次排名第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交量、成交额均居全国试点地区首位,成为广州重要的“绿色金融样本”。

  接下来,花都区将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进一步升级,争取升格为示范区,探索更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绿色金融事业的改革贡献创新经验。

 大湾区“绿能谷” 

  2024年,广州将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其中提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推进建设大湾区“绿能谷”。

  锚定三个万亿级产业新赛道,花都区规划总用地面积超10平方公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万亩千亿大平台,构建“一区两片三基地”产业空间布局,将引进一批产业链骨干企业,做强一批创新协同平台,推出一批示范应用项目,设立一只产业基金,打通新能源研发、生产、销售、交易、能源电子、多场景应用、金融支持等一体化全产业链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超级基地。

  “绿能谷”将按照“两年开局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全面成势”的目标,力争两年内引进重点企业20家以上,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2030年力争引进重点企业超50家,形成三千亿级产业集群;2035年完成全产业链导入,实现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新能源从产业端到民用端全覆盖,平台范围扩展至200平方公里,形成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绿能谷”得到了省、市大力支持,已纳入省级花都经济开发区管理范围并谋划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发挥政策叠加效应,2023年全年签约了27家新能源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超620亿元,预计达产年营收近1200亿元。

  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方面,花都区正聚焦“2+5+N”汽车产业平台(2个主机厂主园区、5大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辅园区、N个重点汽车产业项目),在华南地区最大规模汽车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再规划100平方公里区域发展汽车产业,新储备汽车产业用地超万亩,以支持存量优质核心零部件企业增资扩产、迅速承接优质项目落地,打造全国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北站免税综合体 

  报告提到,2024年将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太古聚龙湾、华润万象、SKP、南站环球贸易广场、北站免税综合体等商业载体建设。

花都站 (姚日文 摄)

  广州北站中旅免税综合体是大湾区首个免税综合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总投资预计136亿元,计划在2025年实现开业。

  当前,花都区探索依托国际空铁枢纽将市内免税店、各类国际重大会议会址等设在机场-北站片区,持续提升区域高端资源配置能力,真正做到“旺丁又旺财”。


天河区

天河多个重大发展平台被“点名”

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

广州对天河有哪些期待?

天河又将有何新规划?

哪些是被点名的“高频词”?

一起来看看吧

↓ ↓ 


关键词:环五山创新策源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报告提到,广州将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推进建设琶洲智数创新区、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同时,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出台城中村改造条例,深入实施“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强力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力争首开区实现开工建设,提升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一轴两岸、四片多点”城市品质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

环五山创新策源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被三次高频“点名”

科技成果转化、城市更新、

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


这也意味着,被寄予厚望的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也将迎来新进展。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2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包含4所“双一流”高校、32家高校科研院所,1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2家众创空间、孵化器承载了6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国家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超141家,具有创新策源的资源禀赋和创新能力。




这里是大湾区最具“硅谷”气质的片区,人才集聚、技术集聚、载体集聚,是创新资源高密度集聚核心区,这里已形成体系完备、协同合作、成果丰硕的创新生态圈。


去年10月4日,《天河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更新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印发,从软件、硬件、公服配套三大方面细化任务,推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设,将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过程创新生态圈。


接下来,天河将围绕“环五山创新策源区”,重点在软环境实施包括支持创新联合体、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打造成果转化平台等六大举措。

关键词:国际金融城


国际金融城等平台产业承载力持续增强





报告提到,提升重大平台承载力。去年,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长隆万博商务区、广州海丝城、民营科技园、白鹅潭商务区、国际生物岛等平台产业承载力持续增强。





作为广州天河的重大发展平台之一,2023年,广州国际金融城发展持续提速。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的澳门国际银行(广州分行)大厦、诗悦网络总部大厦等项目动工。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场预计2024年11月底开业运营,金融城将新增8万多平方米“流量要塞”。


关键词:天河智慧城


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





报告提到,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2024年,将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白鹅潭商务区、天河智慧城、越秀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白云新城、高埔创智谷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天河智慧城位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交汇点,是广州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也是最具活力的中央科创区(CTD),区域内同时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并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7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创新发展平台,与天河中央商务区(CBD)共同构成“一区双核”的发展格局。


今年,天河将持续推动天河智慧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助力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


关键词: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


支撑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到,打造更高水平的数字广州。今年,将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建设,培育壮大工业软件优质企业,支持智能制造企业建设数字化工厂。




2023年,在广州国际创新节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省分院落地广州天河。天河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签署《关于共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省分院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广东省分中心的合作协议》。



作为工业互联网“国家队”,未来,广东分院分中心加快落地,将打造立足天河、服务广东、辐射大湾区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枢纽、平台和高地,支撑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合作探索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国际金融枢纽


打造国际化综合金融中心





报告提到,今年,广州将加快打造国际金融枢纽。


开展数字金融创新,推进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建设,深化拓展数字人民币示范应用。高标准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探索建立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


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和港交所联动发展,扩大工业硅、碳酸锂期货期权上市成效,争取更多新品种上市。




12月22日

粤港澳大湾区(天河)理财资管服务中心

在天河揭幕


作为广州金融机构最密集、

金融服务业最发达、财富最集聚的区域

在天河建设资管中心

将凝聚更多资金资源、

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广州提速打造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

贡献更大力量



重量级金融平台落子,不约而同“点名”广州国际金融城。根据《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河被赋予依托国际金融城打造粤港澳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定位。

在空间布局上,天河区已经形成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总部金融聚集区,着力发展总部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

从全国首个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到粤港澳大湾区(天河)理财资管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落地……天河区正抢抓机遇,在广州国际金融城谋划布局更多的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聚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跨境理财资管等特色金融,打造国际化综合金融的中心,支撑广州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联动构建国际金融走廊。


关键词:国家数字服务、文化等出口基地


探索数字服务的“天河模式”





报告提到,将推进国家数字服务、文化、知识产权服务等出口基地建设,做大软件、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贸易,做优游戏、影视、动漫等数字内容贸易。





近年来,天河区大力发展“数字+”新兴产业,推动旅游服务、工业设计、广告营销、医疗健康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服务产业不断壮大。

天河区是全省唯一同时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行政区域。当下,天河区正发挥产业优势,激发科技和文化的乘数效应,探索出数字服务的“天河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


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





报告提到,2023年,提升消费投资支撑力,广州出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举办国际购物节、直播电商节、国际美妆周等促消费活动,发放政府消费券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




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促进城市商圈建设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广州塔—琶洲、长隆—万博商圈。高品质提升北京路—海珠广场、上下九—永庆坊商圈。推动太古聚龙湾、华润万象、SKP、南站环球贸易广场、北站免税综合体等商业载体建设。


短短不足3公里的天河路
沿线分布着太古汇、天环广场、万菱汇
等23个综合商贸载体
这里是全国最具规模的高端商贸集聚区之一
根据《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
发展规划(2020—2025年)》
广州将做大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
打造世界级综合消费轴

关键词:国际化街区试点


打造国际化街区试点特色街区





报告提到,广州将全面推进国际化街区试点和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更好展现开放风、自豪感、国际范。




去年,《广州市国际化街区试点建设名单》公布,天河区猎德片区位列其中。


猎德片区位于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商业楼宇资源丰富,试点建设将会把猎德片区打造成产城融合型、文商旅融合型、人居环境友好型等特色街区,推动广州高水平建设国际交往中心。


关键词: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天河院区


用心用情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报告提到,用心用情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切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



去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
广州妇儿中心增城院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天河院区建成启用


今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广州将推进高中学位攻坚计划
加快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
华师附中知识城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2023年,天河多个涉教育、医疗的民生项目开工建设,备受居民关注。


天河把民生项目建设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坚持系统谋划、科学布局,纵深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天河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关键词:华南国家植物园


全力支持华南国家植物园

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





报告提到,高品质建设森林城市。推进构建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加快第一批、筹划第二批专类植物展示园和生态科普宣教点建设。




天河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以林长制为引领,形成各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全力支持华南国家植物园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扎实推动绿美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



天河持续打造

“城区里的公园,公园里的城区”

建设绿美天河

绿是立足之本,美是发展之道

未来

天河将打造两环、五廊、多园绿色网络

城央绿景实现连点成片

编织出通山达水的蓝绿空间网络


荔湾区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同样多次看到了荔湾的身影,报告对荔湾区新一年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寄予了深切厚望。万字长文中,哪些与荔湾有关呢?一起来看看吧。


@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


2024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加快建设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大学城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等重大合作平台。


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地处荔湾区西南部,是荔湾区三大发展平台之一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已纳入“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先导区,是协力推进广州都市圈建设的核心引擎之一。


近年来,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抓招商、抓项目、抓投资,实现产业规模持续扩增。其中,起步区已引进的15个产业项目中:2个项目已投产运营,4个项目已封顶,预计今年中期前竣工;3个项目施工至主体结构阶段……


荔湾区严格按照科创区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工业上楼”步伐,培育发展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重点方向,力争2024年完成科创区起步区剩余地块的出让工作,推进各产业载体按期投产和达产。


@白鹅潭商务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白鹅潭商务区、天河智慧城、越秀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白云新城、高埔创智谷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白鹅潭商务区不断刷新城市封面。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点名表扬了白鹅潭商务区等全市重点平台,肯定了其产业承载力持续增强。


回顾去年以来,白鹅潭商务区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八大功能组团特色鲜明定位清晰,沿江11公里岸线持续上新项目,重点项目轮廓渐显。城市文化地标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主体结构已完工,预计今年建成对外开放;黄沙水产新市场——东洛围码头主体结构封顶,将创新数字化集中交易模式,引领专业市场高质量转型升级;广船滨江综合体一期滨江公园开放……


白鹅潭沿江布局串珠成链,四大片区超百个重点项目正加速建设,总投资约1500亿元,有效拉动投资,扩容消费空间,做强城市能级!


@上下九—永庆坊商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城市商圈建设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广州塔—琶洲、长隆—万博商圈。高品质提升北京路—海珠广场、上下九—永庆坊商圈。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提到了上下九—永庆坊商圈,今年,作为全市重点特色商圈,该商圈再次被报告点名,足以见得其在全市消费市场的地位与影响力。


如今,上下九-第十甫历史文化街区(一期)项目已于去年8月启动实施;永庆坊去年入选中国(华南)城市活化最佳商业地标,成为展现岭南魅力、广州活力的重要窗口。当前,荔湾区全面推进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老西关在文商旅创居的“组合拳”建设中,重现往日商业活力与火热人气。


去年,上下九一期一会,举办了多场城市主题活动:“荔趣营地节”“国潮美酒嘉年华”“首届迎春花市”等,不仅人气重回巅峰,更带动了城市消费与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以老街振兴激活老城复兴。


永庆坊一样可圈可点,国风巡游、灯光嘉年华、城市音乐会……不仅游乐购一站式体验,更有“风气西关”“永庆有约名家对话”等公益展览、文化栏目,让老街更有文化味儿,更具生命力。去年,金声广场全面开放,今年,我们期待永庆坊的更多精彩!



@太古聚龙湾、华润万象城


白鹅潭商务区是荔湾区三大发展平台之一,几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点名白鹅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太古聚龙湾、华润万象、SKP、南站环球贸易广场、北站免税综合体等商业载体建设。


白鹅潭是广州五大世界级商圈之一,近年来,随着沿江片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太古聚龙湾、华润万象等知名商业品牌入驻白鹅潭,沿珠江后航道共同打造世界级滨江活力画卷,践行广州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规划。


太古聚龙湾是全国首个滨水的太古商业项目,于前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其所在片区资源得天独厚,拥有5公里纵横交错的滨水岸线,包含30余处岭南特色历史文化遗存。片区践行全生命周期开发理念,曾入选广州市珠江沿岸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之一。


近日,该项目与十余家金融机构签署银企合作协议,落地了与其中4家银行的120亿元项目银团贷款合同,将为项目全周期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白鹅潭万象城是广州首座万象城,坐落于白鹅潭CBD核心区、三江汇聚处。商业建筑面积达26.9万㎡,规划店铺数量超过500个。项目与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事务所KPF合作,将充分尊重、挖掘滨江生态与在地文化价值,打造超级交通、超级景观、超大规模的滨江万象综合体。项目于去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


重点项目加持,城市能级跃升。白鹅潭的蝶变未来可期!


@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如意坊放射线等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打造交通强市。完善高快速路网——开通南中高速建成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等5个市政路桥项目。推进建设机场华南快速路二期改扩建工程、机场第二高速南段、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如意坊放射线等项目,加快畅通市内交通微循环。


荔湾区以高标准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以区域交通“外联内畅片区活”的理念大力优化区域交通。


其中,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工程,项目东起广州市内环路芳村立交,终点位于广州和佛山地界,全长约0.67Km,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照明、交通、绿化工程等。项目总投资7.7亿元,其中建安费2.89亿元,项目于2017年11月开工,计划2024年6月完工。



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起于内环路,止于芳村大道,主线全长约2.4千米,为城市快速路,规划红线宽度60米,过江隧道宽33.1米,双向6车道,是连接北片与芳村片区的又一条重要交通通道。


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二期)(如意大道)项目北接如意坊隧道,南接广珠西线,长约6.9公里,宽60米,全线设置立交节点4处,项目总投资约85.67亿元。


@岭南文化中心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擦亮“四大文化品牌”。推进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近年来,荔湾区在北片积极推进岭南文化核心区(荔湾片区)建设,以全面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为抓手,以打造荔湾文商旅活力区为平台,深入推进实施“非遗”传承保护、粤剧粤曲艺术传播、西关民俗文化推广,不断擦亮“食在广州 味在西关”、羊城菊会、五羊杯象棋赛事等金字招牌。



近年来,荔湾区率先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永庆坊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强省建设示范案例(区),沙面·西堤被评为AAA级景区。启动“湾畔·夕市”夜市试点,泮塘五约引入特色文化业态70余家,23个名家艺术工作室相继进驻,形成传统现代融合的多元业态环境。


此外,荔湾还成功举办第十三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和水上花市,广受群众好评。高规格复办第30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展望2024,我们期待荔湾更好表现,更多精彩!


 南沙区


政府工作报告:

推动南沙开发开放

取得新突破


1月15日上午,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广州市代市长孙志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努力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争取南沙总体发展规划早日获批;加快三大先行启动区建设,推进万顷沙南部片区开发建设;深化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自贸港实施更多制度型开放;创新推进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15项举措,参与制定并推动实施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标准,建设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孵化基地,推动设立省级实体化运作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支持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建设;加快筹设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推进省中医院南沙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等民生项目建设。


△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



在南沙再造一个创新策源地


广州市人大代表王洁


“南沙作为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政策效应不断凸显。”

广州市人大代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分所党委书记王洁说。


今年广州两会,王洁带来了一份关于“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的建议。


王洁指出,教育科研是创新发展的源泉,人才优势是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原动力。目前广州的大学集群建设,除了强化现有广州大学城的产学研合作,可以进一步研究未来南沙的高校资源聚集后,如何支持海洋科技与能源、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发展,使南沙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


她表示,南沙可以充分发挥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引领带头作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国际人才数据库,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吸纳全球人才落户。在成果转化阶段,南沙应利用好已经计划引入的数个国家实验室及科技平台资源,除了支持高校探索创新机制,还要探索和企业合作成果转化的路径,将其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新引擎。




南沙要打造

“产业心”“交通心”“城市心”


广州市人大代表刘洋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洋说:南沙是一座枢纽之城、机遇之城、魅力之城,发展优势显著,潜力巨大。”


刘洋表示,南沙发展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空间优势、宜居优势。他建议,南沙应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联动,促进南沙从地理几何中心发展为交通中心、功能中心,打造“三心”——“产业心”“交通心”“城市心”


1

产业心

南沙可以锚定“陆海空”,近远期结合,发展多元联动的“汽车+”产业,海港贸易、临港工业和海洋科技产业,以及基于龙头企业的商业航空航天产业。

2

交通心

应重点强化大交通的联系,加快广中珠澳高铁、广州地铁18号线延长线、广州地铁22号线东延线建设,加快建设南沙站并推动接入深港西部快轨延伸线。

3

城市心

南沙应高标准建设住房、教育、医疗、体育等国际化、品质化设施,聚集优势资源打造蕉门河中心与明珠湾区核心区,串联庆盛、蕉门河中心、明珠湾区、南沙枢纽的发展主轴。




加快推进南沙

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


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志坚


“对于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南沙是机遇,也是未来。”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认为,南沙在产业上更加聚焦对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等领域的培育发展,在体制机制上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探索优化与港澳、国际合作的模式。


作为“探路者”的南沙,未来将有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高水平开放的先进经验在大湾区甚至全国共享推广。


在优势产业上,李志坚认为南沙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港口资源,形成强大的临港产业集群辐射效应,带动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


他介绍,目前南沙港作为世界第五大港口——广州港的主力港区,单个港区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二,全国平行进口汽车的第二大口岸,非常有利于促进经贸往来和交流融合。




全力加速助推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

成为大湾区海洋经济核心


广州市人大代表苏韬



“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未来将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条件最优越的邮轮母港,承载着广州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的全部期盼。”广州市人大代表苏韬提出,南沙中心区的文化布局重心已经全面向西部蕉门、黄阁倾斜,而东部街区还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商业综合体,亟待邮轮母港商业综合体形成规模。


苏韬建议,要尽快推进南沙邮轮母港的邮轮旅游业务启动,提升南沙旅游的吸引力;加快南沙邮轮母港的商业综合体布局,加快招商引资,围绕邮轮母港商业综合体形成南沙湾地区的休闲、娱乐、购物、旅游文化、餐饮的中心;加强引进或孵化国内邮轮公司,围绕邮轮产业、充分利用广州优势,带动海洋产业、进出口贸易、旅游文化、修造船行业发展;深挖国内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入境游。


同时,与沿海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强合作,加快布局国内邮轮线路的设立,争取由广州率先创新将国内邮轮单向出境游的模式转变为“双向”输入输出或国内“内循环”模式





建议优化南沙

“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


广州市政协常委霍启文


霍启文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建立适应湾区建设、助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促进对外开放的财税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大湾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南沙可深入“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税收优惠,打造“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大湾区桥头堡。



同时,霍启文还建议南沙实行更大力度的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政策


目前,南沙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如何进一步加大南沙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吸引人才聚集南沙?


霍启文带来了相关提案《加快推进南沙建设国际高水平人才特区的建议》,他提出,需要充分利用《南沙方案》赋予的政策优势,系统推进人才政策先行先试改革。


霍启文指出,针对港澳和国际人才的发展需求,需要体系化地推进人才政策先行先试改革,要完善对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发展的舒适度和自由度。”


他表示,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安居生活等各项福利配套进行量身定制,设计专属的激励和保障方案,根据人才的资历和专业水平,适当下调人才认定门槛,合理扩大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认定范围,分级分类引进人才。


此外,还需要建立重点产业急需紧缺战略性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与“特色服务”,加快战略性人才引进,筑牢战略人才力量。




打造“天空之城”

探索南沙低空飞行试点


广州市政协委员倪明选


广州市政协委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提出,广州要利用低空空域改革契机,进行前瞻性和长远性的规划,着手构建行业生态和产业布局,打造低空经济样板城市,并将低空经济产业打造成为广州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


他建议,广州要探索在南沙等区域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低空飞行试点,推进城市治理领域低空飞行的应用、扩大无人机物流应用、培育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等,为飞行应用领域多元发展、飞行空间持续拓展、飞行市场持续壮大奠定基础。



“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完整的生态系统、成熟的商业模式、规范的行业标准,以及可靠的飞行安全等。”

倪明选透露,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争取支持建设低空经济发展研究院,未来有信心、有决心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助推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广州焕发新活力、激发新动力、再造新优势贡献高校力量。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

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广州市政协委员肖国伟



广州市政协委员肖国伟、倪明选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南沙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南沙实施“芯晨大海”产业发展战略,已吸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南沙集聚。


目前南沙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 270个,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多家,入库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正不断夯实南沙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基础,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他们建议,省、市、区三方联合协同中科院,加快高标准建好南沙科学城,发挥好中科院系统、大科学装置、高端科研平台提升南沙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中的“龙头”和“中心枢纽”作用。


借助港澳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先天优势,合力加快打造一批有资源、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平台,并利用这些新型的粤港澳科技合作平台吸引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资源逐渐汇集南沙。


加快推动科学创新能力建设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挥南沙“国际人才特区”的政策效应,人才政策结合产业发展政策,构建创新人才的生态系统。




南沙需要更多

普惠式吸引人才政策


广州市政协委员刘根生


广州市政协委员、民革广州市委员会常委刘根生建议,南沙除了针对高端人才的引才政策外,也要多一些普惠式吸引人才政策,如面向新市民和青年群体,加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这对新就业人群和服务业人口的集聚意义重大。”


他建议,南沙可以借鉴杭州“青荷驿站”公寓模式,对来南沙就业及创新创业的外地青年,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和就业创业联系服务,让人才对南沙留下温馨良好的印象。




建议南沙加快调整

工业产业结构

稳定经济增速


广州市政协委员朱小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当中明确提出在南沙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实施和应用,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进入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体系,支持推动在南沙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及游轮免签政策,为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带来低空产业、海洋经济、生物医药、特色金融等各大领域的重大利好。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民盟广州市委常委朱小林为助推政策落地带来相关提案,建议南沙应加快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解决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单一等问题,稳定经济增速。


他还建议南沙聚焦高质高新高端,推进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重点平台建设,全面补齐提升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推动企业尽快建成投产,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量。同时加快建设政府主导或功能性国企主导的新型产业载体,通过租赁或分层出售的形式给不符合拿地条件的中小企业使用,使政府统筹的产业载体稳定企业预期,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南沙加快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商协会集聚区


广州市人大代表郭晓欣



南沙区自去年2月份开始就集中力量推进建设大湾区国际商协会集聚区的研究与集聚,并初步取得明显进展。设在南沙的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现已有15家广州商会组织、6家香港商会组织和4家澳门商会组织等共计25家成员单位;港澳商协会之家已集聚30家港澳及国际商协会,一些港澳及国外商协会已在南沙注册代表处或派员常驻办公并开展了前期业务。


广州市人大代表郭晓欣建议,支持南沙率先开展商协会登记等相关改革的试点工作;在国际商协会名称审定和注册落地方面给予南沙更大自主权;依据《南沙方案》加大对南沙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




海珠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广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平台产业承载力持续增强。在2024年工作安排中,报告中提到,要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5年以来,海珠区聚焦琶洲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主题,落地了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36个龙头企业建设总部用地项目,涉及消费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游戏、数字传媒、数字新零售等领域,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依托“边来总部、边建总部、边导产业”的“三边”工作机制,琶洲试验区总部用地项目近三年营收、税收年复合增长率分别接近40%、20%,涌现出10家超亿元税收贡献的企业集团。



海珠区数字经济代表行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四上”企业户数由2015年的89家增至261家;年营收规模由不足30亿元增至超700亿元,连续九年实现双位数发展,两大项目逼近“两百亿级”。全行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也不断提升,正式成为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第一大行业。(相关阅读:2024年微信年度盛会,落户琶洲!海珠合伙人+1




关键词: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2024年工作安排中,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城市商圈建设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广州塔—琶洲、长隆—万博商圈,高品质提升北京路—海珠广场、上下九—永庆坊商圈。



《海珠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一圈引领、五圈支撑”的总体布局,整体提升“广州塔-琶洲”片区1个世界级商圈,培育壮大“江南西-太古仓”“广纸-沥滘”、滨江、中大、海珠湿地片区5个区域特色商圈。其中,“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商圈的打造是海珠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大亮点。相关阅读: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规划发布!海珠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区→

该商圈以广州塔为核心,广州塔南广场为重点,与周边的文化、商旅设施有机结合,打造成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同时将琶洲规划为超级商圈,构建超级总部商贸商务楼宇集群,打造对接国际时尚潮流的枢纽型都市级商圈。商圈将吸引全球优质企业来穗首秀、首发产品,发展首店经济、免税经济、夜间经济,树立全球消费潮流标杆。


加强商文旅展“流量型”消费融合。打造中西品牌美食集聚区,做好“千年商都”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


报告还提及,要激活电商消费新活力,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促进产供销畅通对接。


2021年,琶洲试验区被认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数字创意特色产业园。琶洲试验区不只有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电商产业也发展迅猛。


去年,商务部根据《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综合评价办法》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现有154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琶洲试验区获评2023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综合评价结果A级,并再度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进入全国成绩突出十佳名单的示范基地,受到商务部的表扬和肯定。(相关阅读:广东唯一!琶洲连续两年获国家级“点赞”!


近年来,海珠区以琶洲试验区为重要产业承载平台,围绕产业赋能升级、产业生态打造、企业招引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推出系列精准举措,不断促进琶洲试验区电子商务产业实现从散到聚、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海珠区电子商务集聚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目前,海珠区已汇集电子商务企业约7000家,培育出汇美集团、广新控股、青木数字等一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逐步构建了“一区一轴”(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和南中轴电子商务大道)的电子商务产业格局。




关键词:
外 贸



报告提到,要推进外贸强市建设。提升广交会辐射面和影响力,打造贸易投资双平台。


坐落于海珠琶洲的广交会展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展”和外贸“风向标”。每年,国内外客商都云集海珠,中国的对外开放窗口在此打开,海珠自然而然成为广州的“门面担当”。广交会是展示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采的重要“窗口”,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区位独特、地位特殊。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报告提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广州将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推进建设琶洲智数创新区、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海珠区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海珠区拥有中山大学、电子七所等28家大校大院大所,在科技成果在地转化方面拥有“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


海珠区与中山大学建立联动机制,推动中山大学与区内企业共建联合研究平台。海珠区已将“环中大科技创新区”写进《广州市海珠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相关阅读:未来海珠如何发展?最新规划草案公示!征询意见



同时,海珠抓住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重要契机,加快推进“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将大学大院大所的智力优势转化为本地的发展优势,通过开放更多应用场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关键词:
文商旅体服融合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报告提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广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等建成开放。


对今年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到,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深化文商旅体服融合发展,推进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支持广州塔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备受关注的广州新中轴线文化“四大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博物馆、广州文化馆均坐落于海珠区。美术馆、科学馆、博物馆位于广州塔南广场附近,文化馆位于海珠湖东北部。



举办第二届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14 个重点文商旅项目签约金额超 50 亿元;广州塔商圈获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型文商旅综合体广州塔广场明年亮相;广交会展馆四期建成投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入选广东省级示范特色商圈......今年,海珠将打造文化强区,创建文商旅深度融合标杆、岭南文化传承创新样板、新时代文明实践典范,在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上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报告提到,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强力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


当前,海珠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坚持“拆、治、兴”并举,以康鹭片区为重点,加速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开展城中村更新改造、人居环境治理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行动,引导推动村内产业升级涅槃,为全市城中村改造探路先行,以城中村综合改造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治理水平



报告提出,要提升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一轴两岸、四片多点”城市品质提升。


“一轴”指新中轴,“两岸”指珠江两岸,“四片”指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多点”指市内各品质提升项目。


广州新中轴线依然在伴随城市生长,在海珠,广州塔旅游区、阅江路滨江段等高品质空间将着重突出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广州塔广场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开业,届时,在广州新中轴线商圈打造文商旅融合新地标,弥补广州塔商圈及其周边住宅的消费需求。


广州塔广场将打造城市文化客厅,以立体式商业空间、天街商业景观和多层次交通流线,开启广州塔商圈新体验,吸引首店、潮奢品牌入驻商圈。



阅江路(广州塔—华南快速)滨江段则主打景观环境提升,项目以“珠联碧合,跃动广心”为主题,提升滨江段空间品质,助力琶醍缤纷水岸空间建设,解决沿岸慢行步道断点等问题,为市民营造滨江游憩观赏的新景观带。同时,项目将连接新中轴线大型文化设施,形成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




关键词:
绿美广州



在回顾过去一年成绩中,报告指出,努力构建绿美广州生态格局,海珠湿地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



在广州市中心城区,有着总面积达 1100 公顷的生态绿核——海珠湿地。海珠湿地以十年生态保护建设探索之路,为大都市的人居环境提升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


2023年,海珠湿地不断创下佳绩,在生态保护、自然科普、公共服务等方面屡获殊荣。海珠湿地入园游客433.7万多人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单位,成功接待国内外参观考察团队407批次7710人,成功对外展示海珠湿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宣传湿地生态保护理念。


此外,海珠湿地还开展浅滩恢复项目,因地制宜建设高潮位栖息地,完成690亩水鸟廊道建设,为不同习性的水鸟配置适宜的觅食场所。


据统计,截至目前,海珠湿地监测记录有维管束植物835种,动物1103种,其中鸟类种类从去年的187种提升至194种,2023年新增记录鸟类7种。

黄埔区

01




高标准建设“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推动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大湾区国创中心研发中试基地等科创平台产学研融合发展,成片成势打造湾区半导体产业园、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等新兴产业载体。


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城一岛”即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海丝城、广州国际生物岛。


黄埔区提出,要不断提升“三城一岛”联动能级——


中新广州知识城要在中新“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上作出新示范。


△中新广州知识城


广州科学城要在“制造业当家”上扛起新担当。


△广州科学城


广州海丝城要在服务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上展现新作为。


△广州海丝城


广州国际生物岛要在广州“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征程中贡献新力量,打造集成集约的产业增长极。


△广州国际生物岛




02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


黄埔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抢抓新质生产力“新风口”,实施传统产业转型“新模式”,提升招商引资“新高度”,构建高端高质的产业体系。

当前,黄埔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做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低空经济、氢能与储能、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新赛道”产业,加快化工能源、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八大支柱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跃升。


△黄埔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




03




健全广州实验室央地协同和服务保障机制。加快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启动实施“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


以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系统建好印刷及柔性显示、新型储能、纳米智造、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国家级创新中心,支持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近五年来,黄埔从无到有建立起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战略引领,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中心、慧眼大设施工程为核心,以高水平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实验室和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区。


黄埔研发投入强度已提升到6.14%,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广州实验室 贾自豪/摄




04




推进增城东部枢纽保税物流平台、黄埔全球中心仓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南沙、黄埔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培育一批特色进口示范平台。


获批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综保区


去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广州保税区和广州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创广东地区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同步异地迁址整合优化之首例。


广州开发区拥有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2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


△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 李剑锋/摄




05






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南沙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黄埔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黄埔区自2018年以来,营商环境改革历经6次系统性升级,集中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5年居全国开发区第一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李剑锋/摄




06




推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


民营企业是黄埔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黄埔近4.8万民营中小企业家贡献了3个“80%”:全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


目前,黄埔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800家,一大批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的拓荒型中小企业填补了行业空白。中小企业已成为黄埔区稳产业、保市场、促创新、增就业的最强主力军。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
一块巨石镌刻着“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八个大字
李剑锋/摄




07




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农村综合性改革等国家和省重大改革试点。推进国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


去年11月,黄埔获批成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2024年,黄埔在全市率先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改革创新示范一招。以“百千万工程”为纲,黄埔区坚持以产兴城、带乡促邻,奋力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双标杆区。


△黄埔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签约

李剑锋/摄




08




建立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万户,统筹解决城市户籍人口和引进人才住房问题。


黄埔探索住房保障新路径,在1月13日,启动全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


△黄埔区启动建设广州市首个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 李剑锋/


黄埔区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包括何棠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在内的两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计划于2026年建成,建成后将供应1200套住房,并逐步解决好工薪收入群体,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难题,让人才愿意来、留下来,让黄埔成为各类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09




做好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系列宣传工作,推进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广州片区)建设。


黄埔军校位于黄埔区长洲岛上。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





10




加快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华师附中知识城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加快推进白云恒运天然气发电、增城旺隆气电替代、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等重点电源项目建设


华师附中知识城校区位于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去年9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知识城校区(首开区)已落成启用



广州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选址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安全产业园,采用最先进的去工业化设计,融合储能、光伏等,高标准建成现代化智慧能源项目。



新起点  新征程

黄埔将朝着目标

继续冲冲冲


增城区

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

增城2024年将迎来哪些工作要点?

一起来看看吧

毛纬经/摄




【关键词1】
重大平台







报告原文

  回顾2023年:提升重大平台承载力,完成东部中心总体规划编制,新塘站、增城站全面投入使用。


  展望2024年: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高水平建设东部中心,加快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谋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东部中心产业合作园、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等平台载体。


解读:














  市委赋予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新广州”战略定位,增城是广州东部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今年1月,增城区委全会提到,聚焦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新广州”战略定位,接下来将深入实施重大平台建设攻坚行动、经济稳增长攻坚行动、改革开放攻坚行动等十大攻坚行动,奋力谱写增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关键词2】
交通







报告原文

  回顾2023年:广汕高铁开通运营。


  展望2024年:全力打造交通强市,实施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


解读:














  去年9月,新建宁波至广州高铁广州至汕尾段(以下简称“广汕高铁”)开通运营。增城由此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其中,新塘站是新建广汕高铁首发站,也是广汕高铁规模最大的高铁站;增城站是广汕高铁进入广州市境内的“第一站”,为广州向东对外联系的枢纽门户。接下来,政府将持续提升铁路枢纽能级,力争在新塘站与广州东站开建线路。这意味着从增城到中心城区的时间距离将进一步缩短。





【关键词3】
外贸







报告原文

  回顾2023年: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开行中欧班列1026列、增长56.4%。


  展望2024年:推进外贸强市建设,推进增城东部枢纽保税物流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


解读:














  2023年,依托增城西站始发站打造的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开行国际班列408列,同比增长36%,服务外贸企业3000余家,运输货物共4万标箱,货值达100亿元。去年11月,增城跨境电商产业园24小时通关业务启动,深圳机场前置货站授牌。今年,随着增城东部枢纽保税物流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完善,拥有交通枢纽、配套服务的增城将为支撑广州外贸强市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关键词4】
规划治理






报告原文

  展望2024年: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实施东部中心总体规划,统筹推进“珠江—东江”高质量发展带功能品质提升。


解读:














  增城区委全会指出,2024年该区将推动东部中心建设成形起势,加快塑造创新主体、先进制造、智能制造集聚发展的产业形态,构建职住平衡、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城市形态,打造世界一流、领风气之先的新广州。


关思源/摄




【关键词5】
民生






报告原文

  回顾2023年: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广州妇儿中心增城院区建成启用。


  展望2024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成12所职业院校入驻广州科教城,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解读:














  地处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增城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离不开生活配套和广大人才的支撑。当前,增城区全力推动广州科教城开发建设,目前已有6所学校入驻,预计明年12所职业院校、约13万师生全面入驻,建设产学研城“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新城。


姚泽林/摄





【关键词6】
公共安全






报告原文

  回顾2023年:毫不松懈抓好公共安全,增江“一江两岸”水利综合整治工程荣获大禹奖。


  展望2024年: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加快推进增城旺隆气电替代等重点电源项目建设。


解读:














  增江“一江两岸”水利综合整治工程(光辉大桥-初溪拦河坝段)位于“增江画廊”景区下游河段。工程建成后,增江与荔湖湿地实现有效连通,形成完整的防洪排涝体系。


  广州增城旺隆气电替代工程于去年10月开工,标志着广州发展旗下燃气发电板块布局更进一步。该项目将与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广东大鹏LNG接收站、珠海金湾LNG接收站、珠江LNG二期电厂等项目一起形成调峰气源站、高压管线和天然气电厂完善的供需体系,形成经营模式稳定、风险可控的气电一体化产业链。


来源:南方+、广州各区发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GBA湾区资讯站

相关新闻

2024年11月7-10日广州叶彬导师完形模式个人成长工作坊:内外冲突的解决之道抓实抓好2024年市政府重点工作、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今天的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这些重要事项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195个!2024年广州建设省级重点项目一览!南京市鼓楼区2024年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实施办法2024年4月11-14日广州黄启团导师NLP专业执行师:一套「实用人性手册」,揭开自我改变的惊人秘密(二阶,可插班)2024年8月6~11日广州青少年版NLP执行师课程:让孩子用NLP工具,把梦想照进现实2024年8月10-11日长沙邵歆然导师《关系智慧工作坊》2024年10月17-20日广州蔡敏莉《萨提亚个人成长工作坊》全国首个!广东GDP突破13万亿元!2024年12大任务!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广州“大事”2024年8月29-9月3日广州 《精英催眠营》精品工作坊,成为你自己的催眠大师!2024年工作时长公司排行前10公司,哪些值得去?微软&领英2024年工作趋势报告:66%的领导者不会雇佣没有AI技能的员工10个100%远程工作,2024年最抢手钱准备用到哪里?【一图读懂】2024年广州市政府预算报告国家药监局召开2024年网站工作会议Oracle的2024年Java工作规划行则将至 乘风起航 | 2024年秋季校内工作坊 即将启幕北京海归科协 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2024年年中工作总结会召开一周回顾 | 央行召开2024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 特斯拉全球裁员10%未央播报 | 央行召开2024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 三部门提出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莱茵春天各中心2024年清明节工作通知低失业率,高需求!2024年最佳STEM工作是这些~2024年,如何提升工作效率?这四种方法要牢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