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普通家庭如何打破教育内卷,终于看到令人振奋的回答了!

普通家庭如何打破教育内卷,终于看到令人振奋的回答了!

前几天,刷到了一个视频,看完不觉感慨良多。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聊了一个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话题——如何打破教育内卷。


视频中,彭教授提到了一个很有趣,但有些“反常识”的观点,那就是学别人不学的专业,做别人不做的事,走别人不走的路。



乍一听这个观点,可能不少人都会喷:


“这不就是逃避吗?”

“说得轻松,你会让你孩子走吗?”

“选大多数人走的路都这么累,走别人不走的路,只会摔得更惨。”


但如果仔细琢磨一番后,就会发现彭教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深陷教育内卷无法自拔的家长和孩子们,指了一条路。


这条路,简单说就是跳出思维的局限性,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

“内卷”换来的

可能不是学历,是病历


在我们的文化中,“随大流”是一个很鲜明的特征。


反映到教育上,就是学啥都扎堆。


我上大学那会儿,计算机是最火的专业,身边同学不管喜不喜欢都抢着报。


等到我们这代人当父母了,“随大流”的思维依旧没变:


前些年流行奥数,大家一窝蜂地都去卷奥数;


后来又刮起了英语潮,于是KET、PET的考试“一座难求”…… 


(声明一下,我并不是说学习这些知识、准备这些考试不好,只是想单纯地罗列一下教育中长期存在的 “追风”现象。)

长期的追风式内卷,或许能够缓解我们内心的焦虑,但也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


  • 学习时间越来越长


我是江苏人,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那边有多卷。


前几天和老家的朋友聊天,才发现很多一年级的小朋友,每天学习都要到晚上10点左右。


如果朋友说的只是个例,那么来自权威测试PISA的统计是不会骗人的:


中国孩子每周学习时长为57小时,有甚者会达到60小时。而其他国家的孩子,一周的学习时间大概在44小时左右。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学习时间的无限延长,只能由其他时间来填补和买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出现睡眠不足的原因。


  • 视力和心理问题


除了学习时长外,内卷还可能导致孩子身体健康问题的加剧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


60%以上的4年级学生存在视力不良问题,而这一数据到了8年级,直接增长到80%。


除了视力,心理健康状态也非常值得关注。


据《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的数据统计


在中国,约有 3000 万青少年( 17 岁以下)存在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


《 2009 年和 2020 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蓝皮书报告显示:


2020 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 24.6% 轻度抑郁为 17.2% ,重度抑郁为 7.4% 。


这些数字看似遥远、冰冷,但一旦落在一个家庭上,就可能是无法承受的痛。


盲目内卷的成本,从来不只是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有孩子不可逆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拆掉思维的墙

做别人不做的事


说起为什么内卷,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提到一条无形的“学历链条”:


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好的专业,好的工作…… 


从成果思维出发,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父母和孩子义无反顾地加入内卷的阵营,最终还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拥有一份确定的好工作。


可是,内卷上岸和好工作之间,真的有如此直接且紧密的因果关系吗?


从传统的思维看,确实是的。


就拿大学选专业来说,父母都喜欢给孩子选当下热门的专业,因为觉得出来好就业、生活有保障。


这也是为什么张雪峰老师直播间如此火爆的原因。


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一点,张老师帮孩子选专业依据也是数据和认知。只要是数据,就有滞后性;只要是认知,就有局限性。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什么都可能发生。


从前我们是几代人见证一个行业的兴衰,但现在很可能是一代人见证一个甚至是多个行业的浮沉。


毫不夸张地说,孩子入学时还很火的专业,等到毕业时很可能就是“昨日黄花”。


所以,我们想要依赖过去的数据和现有的认知来给未来一个确定性,这件事本身可能就不成立。


现在,让我们回头看彭凯平教授所说的“学别人不学的专业,做别人不做的事,走别人不走的路”,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经验教训固然重要、有价值,但它发挥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未来没有改变,和现在一样


但我们知道,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不确定。


没有人能准确地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哪个专业站在风口上、更受欢迎,未来可能会诞生很多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新职业、新岗位。


所以,专业也好,人生也罢,与其挖空心思去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不如选一条别人不走的路。


就像彭凯平教授自己的经历:


我其实当年特别想学物理,但北京大学物理学系当年只招120个学生。如果我当年学了物理学,我身边比我聪明的人多得多,但我选择了心理学,当时没人学、没人报,结果我反而脱颖而出了。


我不是说我自己多么了不起,而是想给大家一个建议。


彭教授当年的选择或许掺杂了一些偶然因素,但从结果来看,选择了无人问津的心理学,也收获了一个不错的人生。


作为父母,与其凑热闹让孩子学一些并不喜欢的知识和专业,在人从众的赛道上搞得人仰马翻,不如塌下心来培养孩子感兴趣且独特的技能。


让孩子跟着感觉走,在自己喜欢的专业路上摸索前行,哪怕这条路少有人走、没有什么经验可循。


但只要孩子足够坚定,喜欢它、热爱它,愿意为了它一直坚持,那么这条路就走得通。


告别内卷

趁早培养孩子这3种能力


敢于创新

放弃所谓的“标准答案”


想要打破内卷,除了让孩子积累自身的能量、发展独特的技能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敢于创新。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赵昱鲲老师在《你的孩子,都是薛定谔的“狗” 》中提到:


现代社会充满机会,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前你的选择非常有限,你做的包子村里的人不爱吃,你开饭店就会饿死;你写的文章乡试的主考官不喜欢,你就得回家种田。现在互联网把所有人都连接起来,你很容易就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同好。


以前那些不可能存在的机会,正在源源不断地涌现。孩子做的事情,只要有一千个人喜欢,每个人每年愿意付五百元购买他的服务,他就能过上很好的日子,而在互联网时代,找到一千个人一点儿也不困难。


换句话说,更开放、更包容、更多连接的社会,给了每个人选择的机会,给了孩子创新的土壤。


就像罗振宇在2024年《时间的朋友》演讲曾提到的“清华厕所天团”。


按照传统思维,我们很难把清华大学和厕所联想在一起。但清华教授武洲和他的团队却真真实实这么做了。


这些旁人看不上、没人抢的“厕所改造项目”,却是武教授和他团队的心头好。过去10年,他们就一直在研究怎么改造厕所


也因为研究厕所改造,他们把国内外的设计大奖全部收入囊中。



无独有偶,被称为美国最浪费钱的科学家胡立德,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他的研究总是会让人惊掉下巴:苍蝇为什么总在搓手?狗狗的排尿时间为什么和大象一样久?


他甚至在实验室养了一群蚊子,每天用高速相机观察,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可就是这样看似不正经的研究,给微型机器人的飞行带去了重要启发。



随着AI的崛起,越来越发现很多基础的任务和工作,完全可以由AI替代。


反倒是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来完成。


所以,相比在成熟框架中去寻找标准答案,现在社会更需要的是孩子拥有think out of box的创新思维。

学会合作

明白“独木难成林”


想要打破内卷,彭凯平教授还特别提到了合作。


我们传统的教育,侧重于培养优秀的个人。但进入社会后,才发现再优秀的人,也很难通过单打独斗成事。


就像一支木筷子,就算它做工再精致、材质再上乘,费点劲儿肯定能撅断。


但如果换成一大把筷子,任凭谁来,也很难撅断。


人也是一样。


一个再优秀的人,如果单靠自己,总会有被折断的一天。但如果他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就一定知道合作的意义。


让大家团结在他身边,就像一筷子有了一把筷子的支撑,不管做什么都能无坚不摧。


善于沟通表达

拥有“人的魅力”


沟通表达,也是孩子需要从小培养的“软实力”。


因为语言能力的养成,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磨合。


就像彭凯平教授所说,虽然现在AI大行其道,但只要AI开口,你就能立刻感知到它不是人类。


因为AI的表达少了“人味”,没有人格魅力。


那么,有魅力的表达是什么样的?它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站在多方角度思考后得到的合理又有分寸感的表达。


一个很典型的负面例子,就来自于智商145的数学学霸。


作为投行的实习生,学霸申紫豪在与客户交流时,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一开口全是专业名词的表达,让客户直接一头雾水。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沟通表达,不仅是让他学会言之有物,还要懂得共情,知道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表达是否合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会沟通”“会表达”。



内卷,是这几年常谈常新的话题。跟教育沾边的学者大咖,都或多或少表达过看法和观点。


我这两年的感受是,作为普通人想要打破内卷,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和他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打开自己的认知。


如果我们不把教育的终极目标设定在学历和饭碗上,就会发现人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告别内卷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摒弃外界的噪音、尊重自己的内心,选择热爱的东西并不断追求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一点一点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即使不那么“正确”,但却幸福快乐,这就够了。


也许你还想看
【鸡娃还是躺平?】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川妈说说

无论未来怎么变化,世界依然存在。一些新的职业会诞生,取代原本的旧职业。熊彼特的”破坏性创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孩子要做的不是执着寻找所谓的”金饭碗“,而是型塑创新创造能力,培养适合环境变化的调适能力。

当大部分人都选择追求眼下可以看到的”成功路径“时,这条路上肯定会人满为患。借用W·钱·金教授的说法,那里必将是竞争残酷、贴身肉搏的”红海“,不如通过价值创新,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开辟全新的专属自己的”蓝海“市场。其中底层逻辑和彭凯平教授的说法是一样的,做一些别人不做的、走一些别人不走的路。

而创新创造是很难提前规划的,带有强烈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进而引导孩子走向不同的分岔路口。所以,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我们也许可以规划孩子的教育路径(一个个具体短期的学习项目),但基于此就说规划孩子的人生,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

相比规划,我更愿意陪着孩子一起探索成长的过程,发现更多可能,收获更多惊喜。

推荐阅读

ChatGPT:内卷式鸡娃毫无意义

都是当妈,为什么她们那么潇洒,而我又累又焦虑?

一看到孩子闲下来就心慌,你是不是也这样

在大学待了10年后,我不想鸡娃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mom看世界

相关新闻

财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要沸腾了!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终于来了...高考700分的“迈巴赫少爷”,竟出身非遗文化世家!家庭教育给了他怎样的特质?投资英伟达的人已经辞职躺平了!普通人如何投资AI独角兽公司?一针见血!AI专家指出,教育的问题不是太内卷,而是“过拟合”,一下子打开新思路女生录取率首度突破4成!日本医学院25年的隐形天花板,终于被打破了...教育到了非“退卷”不可的时候了!每天一则英语笑话:劫匪抢指职员问,看到我抢钱了吗?职员的回答你想不到!15岁教育博主刺痛无数帝都家长!这群坚持不补课不内卷的顺义孩子,却创造升学奇迹……深度好文|韩国人无法逃离的「内卷」噩梦在留学生身上也上演了!一天只睡四小时、一天四杯冰美式…韩国人无法逃离的「内卷」噩梦在留学生身上也上演了!一天只睡四小时、一天四杯冰美式…韩国进入人口紧急状态,总统急了:再不生孩子要灭绝了!专家:房价过高、工作时间过长、教育内卷严重、政策出台太晚且力度不足……英国4天工作制终于来了?或喜提永久上四休三!反内卷从我做起!不想被内卷“绑架”的帝都家长,最近忙疯了……30+公立国际、民办双语校最新开放日来了!终于“塌房”了!网红自封“天才教育专家”干的事,天理不容绝望的韩国,扭曲的内卷!无声的内卷!所有人的投入在增加,但分配结果没变北大教授劝年轻人不要躺平要继续卷,殊不知年轻人就是被内卷毁掉的![聚焦]BC省电车市场开始走量内卷了?!小哥lease新车月供只要300+!更绝的是……【美食探店】那年遇见开业了!超卷的火锅市场更卷了!走线客别内卷洗碗了!华男加州卖“三蹦子” 首日进账1万美元...纽约的暑假终于来了! 几十条特色&经典短途游路线推荐大合集来咯~~AI 大潮拍翻美国上市教辅巨头!未来的教育应该如何做?被踢下场了!中国疯狂内卷,美国趁势逆袭?短视频风口来了!普通职场人如何分杯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