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有一部印度电影,在中国大爆。
至今,豆瓣190万人打分,仍保持着9.2分的神级口碑。
稳居TOP250第14位。
它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
《12年级的失败》
12th Fail
2024年度国考报名人数破300万,平均77人竞争一个岗位。据统计,2021年,约有97万人参加,招录岗位仅712个,报录比平均1362:1。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补习班,密密麻麻的人群,数百万颗和他一样跃跃欲试的心。仅仅是男主的意向岗位,就有20万名竞争者,但只有一千多人能通过初试,一百多人能参加面试。男主作为文科生,不仅需要掌握古典诗歌,熟练用英语分析政治局势,甚至还要通晓火箭运行原理。之前,男主第一次报考时,就发生了一件极为荒谬的事。男主家境贫寒,全家都在温饱线挣扎,父亲和兄弟在外打工,赚的钱还不够自己糊口。这里要插一句,不同于国内考公人大多只为求稳定,印度公务员的收入和待遇极为可观。2023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人民月收入的中位数是27200卢比(约合2354人民币)。而基础职位的公务员,月收入就近6万卢比,高级职位能拿到22万卢比,甚至更多。对男主这样的底层人民来说,称得上是「逆天改命」了。所以男主刚毕业表示自己想成为公务员时,全家人都勒紧裤腰带支持他。他们期待的不是一个糊口的工作,而是整个家族命运的转折。在面粉厂工作时,他住在昏暗的磨房里,借一盏微弱的小灯读书。在图书馆做保洁时,夜里才能得闲看书,经常困得睡倒在书架边。即使做好万全准备,也常常因为一时粗心,就被淘汰出局。他的一次次失败背后,也是很多人难以上岸的深层原因。自学不得要领,反复刷题,自然赶不上被一对一培训的富家子弟。他的父亲看到他这么辛苦,却还是一次次失败,开始劝他放弃。他身边很多人都开始放弃,人们都说,机会不会留给我们这种人。人们合力帮助他重启信心,家境好的朋友把自己的房子和学习资源借给他。道出了苦涩的社会真相,也让影片更具现实感和批判性。寒窗苦读的成功学似乎已经失效了,最后还得靠「资源」。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维德胡·维诺德·乔普拉,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编剧。中间这14年,他拍过很多娱乐爽片,但都没什么水花。《三傻》中,他担忧的是教育模式的僵化,填鸭式教育无法真正让学生享受知识。到了这部电影,问题已经不限于教育话题,而到了更为迫切的生存问题。关注的群体也从《三傻》中就读皇家理工学院的中产和精英,转向了大多出身平平的普通公民。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12年级的失败》,影片的变化也折射出15年间印度社会的变化。2009年,印度曾定下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鼓励海外高校在国内设分校。到2015年时,莫迪政府更是下足血本,先后投入18亿美元,用来建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但因为教育腐败等问题,非但没能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水平,原本引以为傲的高等教育质量也开始急速下滑。同时,印度人口猛增,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教育不公的鸿沟随之拉大,这就导致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印度公考的报考门槛很低,只要有学位,几乎谁都可以考,这也造成报考人数居高不下。或许是导演注意到了印度社会的变化,才决定拍了这个紧扣热点的电影。《三傻》通过主角对应试教育的反叛,揭示了贫富差距、高校自杀率、落后的医疗状况等现实问题。
这部电影的主角,当然无法再像《三傻》的主角一样,抛开书本和试题,去发掘自己的兴趣,探索学习的乐趣。在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的情况下,他反而要一直埋在题海里,和考试死磕 。影片也借此更大胆地揭露了背后教育腐败、权力垄断的顽疾 。校长带头贪污,侵吞教育资金,还和当地政府狼狈为奸。学校只看升学率,为此,老师、校长还会主动帮学生作弊。两部影片中,同样设定了三人组的友情,有很多让人捧腹的情节。
《三傻》出了金句「你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没上岸的朋友反而心态失衡,一边拥抱着祝贺,一边又忍不住发泄怨气。《三傻》中主角最后亲身证实了追求卓越的人自会被成功找上门。这部电影中,虽然男主的选择是更加功利性的,他从一开始就冲着官位而去。但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阶层跨越,打破高种姓人对权力的垄断,改变印度政府的腐败现状。《三傻》中的主角在求职面试时坦诚地说出自己被勒令退学的事实。这部电影中,主角在最后的面试环节,被问及12年级的考试为什么没有及格。他坚持不再说谎,也坦然接受不被录取的可能,并计划考公失败后选择当老师。
「如果我不能成为照亮地球的太阳,我仍然可以成为一盏灯,照亮我的街道。」同样的奇迹发生在他的身上,他的单纯和善良也打动了面试官,他最终得愿以偿。虽直面了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但又摒弃环境决定论,依然传递的是善良、正直、勇敢这些朴素的价值观。并深信即使在竞争残酷的社会中, 这种品质依然是有力的武器。有人嘲讽这样的电影是「科幻片」,现实中弱者很难这样取胜。这部电影再一次赢得观众的口碑,也说明了这样的故事和观念并没有过时。同样的教育话题,可以在不同时代衍生出新的内涵,吸引新的观众。也恰恰因为如此,逆境中仍不改其志的人,才如此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