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南方小土豆」引发的娇妻文学狂欢
我有个小姨,自己喝饮料的时候瓶盖子咔咔开,只有在男朋友面前,才会「啊哦,我打不开」。
😂 据说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调情方式。
这种互动,甚至是许多人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模版」。如果不表现出自己「需要被照顾的一面」,她不知道「怎么才能感受到爱」。
心理学读者朋友们,这里有个老问题:如果女性必须要通过示弱才能被爱,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与前阵子风很大的东北旅游「娇妻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 「哈尔滨确诊性别男,讨好型人格」
不管是在资本化的消费语境中,还是实打实的亲密关系里,许多人对这样的「陈词滥调」感到熟悉:
女性被放置在需要被照顾的位置上,男性被放置在一种照顾女性的位置上,以此来迎合一种性缘脚本。
作为女性,你需要展现出柔弱和不足,或是扮演一个需要被哄、被呵护的小女孩。说话用叠字,吃饭用宝宝碗,以前会的也「突然不会了起来」。于是,男人恰当地展示了他的男子气概,他扮演了一个充满保护欲的、强壮的爹,实现某种「没有我你不行」的幻想。
在文化研究中,这种现象有一个对应的术语叫成年女性的童稚化(infantilization)。
它描述了一类古老的现象:社会文化总是通过某些特定的语言、服装、举止来使成年女性看起来很幼稚。
这种脆弱、顺从、犹豫和孩子气,甚至被等同于「⼥性特质」。在许多意义上,今天的「⼥性化」可能意味着幼稚(Jhally,2009)。
今天与你聊聊,成年女性的童稚化的 3 种表现。
01
没有肌肉,也没有毛发的理想身体
这是一组很出名的广告照对比。
图中模特是韩国花滑运动员金妍儿。在成片中,她的小腿肌肉被 P 没了👇
网友嘲讽道,啊,这就是媒体所暗示女人应该成为的样子:纤细、瘦弱、没有攻击力。
我们可以很容易感受到,刻板审美对女性身体形态上的童稚化要求。
广告研究发现,女性更常被描绘成童趣十足的形象,比如她们经常需要摆出昂头、屈膝的姿势,摆出微笑、嘟嘴或孩子般的表情(Nam 等,2011)。
与之相呼应的还有对女性体毛的态度。
女性体毛常常被认为是「恶心」和「不女性化的」的。2019 年,Nikewomen 用了一个有腋毛的女模特,就曾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如果你要约会,记得刮干净腿毛」。
然而,消除体毛不仅是一项又耗时间又费钱的性别劳动,「无毛的身体」本身暗示的是一种未成年的女孩身体,它给出了美的标准:童稚化。
研究者 Susan R Seem和M.Diane Clark 指出:腋毛、阴毛,甚至脸部毛发的生长,都是女性迈入成熟期的标志。许多人并没有将健康成年人的某些特征归因于所谓的健康成年女性。
这种关于美的定义,树立了女性吸引力的原型,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们对美的感知。同时,这种让女性看起来很幼稚的方式,也可能加固女性「天然纯真、具有依赖性」的刻板印象。
所以,为了避免遭遇人际排斥,一些女性也更容易「主动表现得幼稚」以此来融入关系(Sinclair 等,2005)。
02
被「禁止成年」的女人
童稚化不仅局限于外表,还渗透到社会对女性能力的内隐偏见中。
如今女性即便 30 多岁了,也依然被称为「女孩」的现象十分常见。很多人觉得这是称赞,毕竟是夸你年轻嘛!
但在职场上,诸如女孩,小 XX 等「孩子气昵称」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影响女性「值得被严肃对待的程度」。
Chelsae(2013)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她虚构了一个职场女性角色 Erin,测试当她被分别称作「女性」「女孩」「人」的时候,人们对她的印象有什么区别。
被试们得到的脚本如下:
Erin 是一个 26 岁的女人/女孩/人,两年前大学毕业。目前,她在一家报社工作,在那里她以「新手作家」的身份撰写文章。作为一名学习政治的女性/女孩/人,Erin 喜欢写政治类报道,并对大选季感到兴奋。除此之外,Erin 喜欢在天气好的时候去徒步,天气不好的时候就看电影。她喜欢和朋友们去电影节和演唱会,其他兴趣包括听音乐、绘画和阅读政治史。
研究者发现,如果被试的性别歧视程度较高,ta 们倾向于认为:作为「女孩」的 Erin 更像孩子,作为「女性」的 Erin 更有成人气质,但缺乏童心。以及,不管被称为什么,Erin 都被评价为傲慢、不那么女性化(想要进行大选报道可能暗示了一种成年女性的野心)。
如果成年女性自称「女孩」,也可能对自我认知造成消极影响。
Macarthur(2015)等人就曾发现,与被称为「女性」的参与者相比,那些被称为「女孩」的人对自己获得领导职位的信心较低,并认为自身与领导力相关的素质(如影响力、自信和成熟度)较低。
这种性别化偏见,即使在受过临床训练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中也不少见。一项研究发现,当他们被要求分别描述健康男性和女性的特征时,健康女性被描述为比健康男性更具顺从性、更不独立、更不好斗、更情绪化、更不理智(Broverman 等,1970)。
与童稚化语言使用时的普遍性和漫不经心相比,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系统性环境的有毒之处。人们习惯于见到女性认为自己「技不如人」的那一面,并对女性生来具备的强大力量感到恐惧。
03
成年女性童稚化的另一面是「性化儿童」
当成年女性被描绘成无辜幼稚的小女孩时,真正未成年的小女孩却在被「性感」化。
Netflix 上有一部叫做《Cuties(小可爱)》的电影。主人公是 11 岁女孩(演员确实也是未成年),她穿着暴露的衣服,挑逗性地跳着舞——电影主旨还特别讽刺:女孩的自我实现。
▷ 电影陷入「性化儿童」争议,并遭到大规模负面评价
前两年巴黎世家的一则广告中,孩童模特拿着一只具有 BDSM 情色元素的小熊手提包。
这种例子我可以找到无数个。
这些图像说明了广告中的两个常见趋势:成熟女性被描绘得特别幼稚,而女孩又被描绘成性感洛丽塔。
APA(美国心理协会) 妇女和女孩性化工作组认为,当年轻女孩打扮成成年女性时,就会发生性化(sexualization);当女性打扮成年轻女孩时,就会出现童稚化。
这两种现象本质上是同一件事:女性需要尽力将自己维持在「性价值(sexual function)」最受重视的年龄(Speno&Aubrey,2018)。
写在最后
当「南方小土豆」所引发的娇妻文学在互联网上肆虐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不就是一句玩笑吗,这么玻璃心?
这篇文章想说的是,语言很重要。语言构建了我们日常的生活环境,塑造自我和群体感知。语言,即是一种细微的社会现实。
当年轻女孩被性化,成年女性被童稚化时,它暗示了一种「对待女性的错误的优越感」:女性的观点不重要,女性的价值来自她的性吸引力,女性性暴力受害者缘于其「自食其果」。
引用戴锦华老师广为流传的一段话:正是那些你轻松消遣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构造了你的情感方式,构造了你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构造了你的向往、你的恐惧和你的需求;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着人们对于生命、对于爱、对于恨、对于死亡的最基本的观念。
祝你远离语言的陷阱。不要让别人夺走你对自己的定义权。
作者:江湖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