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吴晓波×季克良:一场关于“跨越”的对话

吴晓波×季克良:一场关于“跨越”的对话

7月前

点击上图▲立即了解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我盼这本写茅台的书起码有20年了。”

随着一幅以赤水河为背景,描述着茅台酒百年发展历程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台上两位嘉宾驻足观看。一位瘦瘦高高,戴着四方黑框眼镜,他是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前不久完成了《茅台传》的著作。另一位却银发满头,他叫季克良,许多人叫他季老,是茅台酿造技术导师,今年已85岁高龄。

季老端详着这份从杭州远道而来的礼物,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然后发出一阵感慨:

“我很感谢你,送我这幅画,关键还是出了这本书。”

这一幕发生在3月28日,贵州茅台国际大酒店《茅台传》新书正式发布会现场。台上的“一老一少”,在酿造出茅台美酒的赤水河和大娄山山脉的怀抱下,展开了一场有关“跨越”的对话。



跨越20年的鞠躬


为了写《茅台传》,吴老师共花了三年时间,前往茅台镇进行20余次实地调研。他曾凌晨三点去烧房现场观摩,去制曲车间跟女工一起踩曲,到大山深处的红缨子高粱地里与农户攀谈。

在无数次奔向茅台档案室,深入体验茅台酿造工艺之时,吴晓波老师与“茅台之父”季克良也结下了深刻的友谊。用吴老师的话来说,季老“是难得的忘年之交”。

吴老师和季老的第一次访谈发生在2020年。他回忆道:

他拄着拐杖走进来,一脸的疲倦。访谈前,老爷子崴了脚,正在家里休养。他背靠着沙发,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复我的提问,大概每年他都会接待不少类似的访问者。随着提问的深入,我问到了早期一些非常具体的人和陈年细节,他突然直起身子来,眼睛直直地看着我说:‘这些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后来,我们就成了可以畅快交谈的好朋友。他每次来杭州,也会提前通知我,有空了一定要一起喝顿酒。

三年前,二人栽下一棵树,期间浇水、施肥、修枝、打虫……收获如今瓜熟蒂落的喜悦。

三年后,二人在命运的撮合下,一起站在了《茅台传》新书发布会的舞台中央。

当季老准备走上台时,吴老师立刻上前拉住了他的胳膊。接着就发生了令现场数百人感动的一幕:

在接下吴老师的礼物后,季老的眼睛似乎略显湿润,“我盼这本写茅台的书20年了。”言罢,两人心有灵犀,竟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话筒,面对面站立,对视片刻,然后弯腰向对方缓缓鞠躬。


两位好朋友,一位到了知命之年,一位已耄耋白发,这是一场跨越二十年的鞠躬,也是偶然催化下的交心之谊。现场掌声雷动许久,而对两人而言,这场鞠躬更多是触及灵魂的回响。


跨越60年的感谢

2024年,是季老与茅台结缘的第60个年头。

在现场,季老回忆了自己初到贵州茅台镇的场景。那时候的交通和现在比是天差地别,他和太太两人,从祖国东边江苏南通乘车,跨越近2000公里的路程,来到了贵州大山腹地的茅台镇。

太太晕车,他又恐高,其中滋味,即使“思想上已有准备”,但汽车扬起风沙吹得脸蛋黄扑扑,看着将要走进的只有几间土屋的企业,最后只余“心酸”。

之后,季老在茅台一呆就是60年。60年,他从青壮小伙到满头白发,从酒厂新人变成了“茅台之父”。

谈及往事,吴老师在旁边爽朗大笑。这是季老向好友“吐槽”过多次的心酸。如今,心酸里也有“甜蜜”。现场,季老讲话铿锵有力,言语穿透话筒传遍会场每个角落。

如今,季老看到的这本等了二十年的《茅台传》,或许成为他坚守茅台的60年最好的礼物。此情此景,季老一再感谢。他说在茅台的60年,经历了很多事情,茅台也经历过不少困难,但他能够一直走下去,茅台能够成为今天市值万亿的企业,要感谢很多人。

他感谢茅台的所有员工和茅台镇人民,感谢经销商,感谢投资者,感谢领导、母校……最后,他感谢了父母。

然而在现场,季老心中还有许多愧疚。他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而自己选择了“先忠后孝”。父亲逝世时,他当副厂长,赶上了茅台投料,因此他也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我对他们有太多亏欠。”

对于季老的感谢之言,在吴老师看来,“感恩”是茅台得以受到众人敬重的原因之一。吴老师曾说,没有见过比茅台更呵护经销商利益的企业。他曾写道:

改革开放之后,茅台酒遭遇过四次重大的销售危机,分别发生在1989年的经济不景气时期、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时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以及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一段时间,每一次都把企业逼到了濒临崩塌的绝境。

在这几次危机中,茅台酒厂始终视经销商为“恩人”,着力呵护他们的利益。这使得企业的市场渠道经受住了考验,从而生发出强大的忠诚力量。

接过季老的话,吴老师也感慨道:“大家看到季老,就能理解这瓶酒能酿好跟人有着极大的关系。谢谢季老。”



跨越300年的传承与创新


时代推移下,传承和创新也是传统继承下避无可避的话题。现场,吴老师向季老提问:如果传承和创新发生冲突了怎么办?



季老提了两个不变。

▶▷第一,科学的东西不能变。传承是要用科学的道理去审视传统的工艺。因此,工艺如果是科学的,那就要坚守好,传承下去。

▶▷第二,微生物是茅台复杂工艺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凡是有关微生物生长发酵的,也不能变。

在两个不变的前提下,季老笑言:“其他,都可以适度创新。能创新的,都创新。”

季老所坚持的两个不变,是季老和所有茅台人在几十年实操中透彻出来的道理,这也是吴老师关于茅台“笨人”战略总结下的又一体现。

笨人战略的第一要义,是不跟着聪明人跑,以不变应万变。中国白酒业在产能扩张时期,从政策层到产业圈,有过一次“液态法白酒运动”,很多酒企通过人工香精和人造窖迅速提高产量。在这一浪潮中,茅台酒厂始终坚持最为传统的固态发酵,坚持“以酒兑酒”,绝不加水,坚持酒窖的自然养成,这一度被认为是落后模式的代表。
 


这座从贵州深山里走出来的白酒企业,酿造着“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白酒”,用其极致的淳朴和坚守,征服着全世界的白酒爱好者。

过去三年,吴老师数度走进这片深山,窥探其中奥秘,并撰写下一本《茅台传》。书中,他过去许多好奇心都得到释义。

一瓶白酒缔造中国市值第一的企业,这似乎能称之为奇迹,但“奇迹并非天赐,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体现。它有可以追溯的演进轨迹,有内在的商业逻辑和价值模型,它并不存在于理性的认知框架之外。”


这瓶酒和那些人的故事,跨越数百年的光阴。在《茅台传》里,吴老师将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讲述。

“茅台如斯人,寡欲、少言、无勇,钝锋重器,故世人莫能与之争。”


本篇作者 田伟凤 | 责任编辑 徐涛
主编 | 何梦飞 图源 | VCG

吴晓波重磅新作《茅台传》有声版上线
原声讲播专辑80集共赴10⼩时的“茅台时光”
长按扫码▼立即前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吴晓波频道

相关新闻

吴晓波对话安聪慧:极氪的战略“三板斧”吴晓波:四十年前的那封“松绑信”吴晓波:楼市“变天”了吗?聊愈=聊天?走过这4个阶段的对话,才是一场「深度疗愈」吴晓波:“董宇辉难题”吴晓波:你在你的“化城”,我在我的“化城”2024,跳出“私域”的误区 | 吴晓波频道吴晓波×温义飞:2024年的经济变化、创业机遇与个人成长 | 今日直播对话吴晓波:如果未来没有大生意,年轻人不如过自己喜欢的人生吴晓波×任泽平:2024年经济的半程观察 | 今日直播吴晓波×任泽平:我们对2024年的判断 | 今日直播吴晓波对话钟薛高林盛:没有一家企业是被冤枉死的吴晓波×费勇×梁建章:做有趣的工作,过不焦虑的人生 丨今日直播未来的AI行业,将从缺“硅”变成缺电 | 每天听见吴晓波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周期”,对当下有何启示?| 吴晓波季度讲堂吴晓波:有的时候,这个世界……魏丹荑:吴晓波频道的3万小时夏日德语沙龙 | 一场关于德国学习的深度对话吴晓波:再次骑到新世界的背上吴晓波:生活是中国人最大的哲学在神域尼泊尔,听吴老师讲“中国现代化180年” | 吴晓波季度讲堂“奔跑者”吴海明:乐观的企业家永立潮头对话王卫:“科技武装”下的生鲜传奇带给行业哪些启发?00后“对话”史铁生,一次跨越30年的Respect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