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怎样写出一部畅销小说:少数族裔精英眼里的“多元文化”

怎样写出一部畅销小说:少数族裔精英眼里的“多元文化”

5月前

一个非裔文学教授,讲课时赫然将N-word(“黑鬼”)一词写在黑板上,引起白人女学生强烈抗议。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都不觉得受到冒犯,你为什么要觉得?”女学生拿起书包愤然离去。

芒克教授不是第一次在种族问题上缺乏敏感。学校客气地请他休个长假:或许他可以去波士顿看望家人,顺便参加一个文学研讨会?
电影《美国小说》就这样拉开了序幕。该片刚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也是我近年看过的电影中最好笑的一部。(警告:本文有大量剧透。)
学校倒不是故意给他添堵,但芒克对两件事都不感冒。他过世的父亲及两个兄弟姐妹都是医生,加上他这个哈佛博士,全家都是精英。但父亲偏心芒克导致弟妹不满,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原因,他的家庭不和睦。

另一方面,他已经好久没出新书。他的作品在学界口碑尚好,唯销量不佳。他的最新手稿因不够“黑”被退稿。作为作家,他颇为失意。
这两件事——家庭悲喜剧和作家的事业危机——是故事的两条线索。它们交错纠葛,息息相关,但电影叫《美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家庭》,所以家庭悲欢是背景,作家经历是主线。
在文学研讨会上,芒克遇到黑人女作家戈尔登。戈尔登虽接受精英教育,毕业后在出版界工作,却致力于刻画底层贫民生活,创作所谓粗粝的黑人文学。
她的小说《我们生活在贫民区》(We's Lives In Da Ghetto),全篇连标题都是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明明是迎合主流出版界对黑人刻板印象的垃圾,却成了洛阳纸贵、一骑绝尘的超级畅销书,被吹捧为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研讨会上,芒克的讲座听众稀稀拉拉,她的讲座却挤得水泄不通。在书店,芒克的书被摆在犄角旮旯,还放错书架,她的书却摆在最抢眼的中心位置。

职场挫折和家庭危机,刺激了一向坚持最高艺术水准誓不向媚俗低头的芒克。在一种既愤怒叛逆、又顽皮狡黠的如梦似幻的状态中,他一气呵成地以逃犯口吻写出一部叫《我的病理学》(My Pafology)的小说。
像戈尔登一样,他也故意在标题中用错别字,故事情节是游手好闲的父亲、帮派、暴力、毒品,夸张到狗屁不通的地步。然后他又给自己取了一个讽刺意味的笔名,进一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和批判。
没想到,书稿刚交给经纪人,立即被顶级出版社一把抢走。一位好莱坞导演也感兴趣。玩笑越开越大,芒克被推进旋风中心,不知是否还能掌控局面。
《美国小说》是一部关于多元化和少数族裔精英的电影。最近因哈佛校长辞职等原因,多元化又成热点。其实在美国这样的社会,多元化乃明智之举。所谓白左愿意反思种族歧视历史,放弃一些优势扶持弱势群体,无论是出于正义感、人性的善良,还是为洗刷罪恶感,又或者是虚伪狡诈或简单幼稚,都是有正面意义的,这一点首先要肯定。
但其中遭批评的、犯众怒的、不可理喻的做法,确实也不在少数。

我们华人对教育多元化最关心,但多元化在文艺界也是大趋势。比如近年得奥斯卡奖的电影,从2017年的《月光男孩》到2023年的《瞬息全宇宙》,每一部都打有多元化的标记。
在白人男性仍高踞食物链顶端的今天,这些做法确实提高了少数群体的可见性,华人社区就很为一些由亚裔担任主角或主创的电影欢呼雀跃。但也有质疑好莱坞是否为身份政治牺牲了艺术性。
《美国小说》描摹的是多元化中的一个细节,就是主流文化预设立场,比如认为黑人文学就该包含贫困、单亲、凶杀、匪帮、大金链子、说唱音乐等元素,然后按图索骥。
这样他们既可省事偷懒,又满足观众读者对黑人文化的期待,可谓事半功倍,一举两得。至于这是否真的挖掘了人才,是否妖魔化少数族裔,是否加深大众对他们的刻板印象,他们并不在意。

这也是一种猎奇心理,到底还是没有把少数族裔当成跟自己一样的立体的人。少数族裔精英看穿了这点,当然不高兴。
少数族裔精英作为一种珍稀动物,是一个值得用放大镜研究的复杂群体。他们欢迎多元化,又希望没人注意自己肤色,凭本事置身主流跟其他族裔平起平坐。他们爱说“我从不想种族这回事,”又一刻也忘不掉自己的种族身份及祖先遭受的压迫。而且精英也是人,也劈里啪啦打着小算盘。既有情怀,也为家庭着想,名利所累。
在写作荒诞小说捉弄出版界前,芒克在职场是一个黑皮白心的人,换了华人就是黄皮白心的香蕉。但他一回家,我们马上看到他的社区和家庭对肤色都特别在意。他带女友回家,母亲第一句话是“我很高兴你不是个白人,”女友回答“我也是。”几个兄弟姐妹听说父亲在世时曾与白人女性出轨,第一反应是:“有多白?”

当然电影中最好玩的,还是对学术界、出版业的愚蠢肤浅的讽刺。
为了符合自己的逃犯身份,芒克收起书卷气,故意用没受过教育的黑人口音说话。
编辑评委对芒克的书激情澎湃地真诚赞美,“是时候让大家听到黑人的声音了!”差一点被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跟好莱坞制片人会面,忽听街上警笛。芒克以为母亲出了医疗状况,拔腿就跑,却歪打正着,让制片人认定他是货真价实的逃犯,几百万美元合约马上搞定。
看到出版商入戏太深,芒克将书名从本来就很生猛的My Pafology改成直接爆粗口的F**k。出版商的反应?愕然几秒后,欣然接受!
我也喜欢电影的结局。很多电影开始不错,但收不了场,好像怎么结束都会让人失望。这部片子巧妙地避免了这个问题,既把讽刺幽默进行到底,又留下讨论的余地。
推荐这部影片。
_____


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我在硅谷养女儿:一栋房子的记忆


在加州经历安乐死:玛丽莲亚隆的安慰

一个有世界上最好工作的人,为何不留恋这个世界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选择下面行动中的一项:

A. 分享到朋友圈
B. 转发至相关微信群
C. 关注“硅谷生活家”公众号
D. 以上全选

(正确答案: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硅谷生活家

相关新闻

体制内的公务员二代:县城里「精英圈层」的内循环冯仑:从「人生的废墟」里刨出希望从“5G+”到“AI+”,科幻小说里的万物互联成真了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婚姻市场”里的终极鄙视链直击洪灾中失联的“孤岛”:进出通道已打通,电力通讯逐步恢复世界文学的“四大名著”:一部文明的阶梯,走完人生的四次蜕变幼儿通识1001夜 | 不可思议的人体世界:嘴巴里的“细菌社区”《来日皆方长》6.10 上海路演:一部关于 “安宁疗护”的慢电影在一个家庭里,出问题的不一定是「孩子」「卖爆」的小米 SU7,眼里其实只有一个对手阶跃星辰:大模型「new game」里的新玩家邯郸三个禽兽还没判,广东又一“恶魔”出事了:教育的有效期一旦错过,终将酿成大祸!二手影像:「Found Footage」风潮下的多元创作法“接好孕”的三年:针眼、苦药与内窥 | 人间LV女装中国大秀: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女主」审美?《繁花》:一部扎心的“职场启示录”短视频里的跨国婚姻产业链:“一条龙”、欺骗与风险一个中国学者在印度做教授:看见邻国的精英与“做题家”97万人争712个职位,愁倒谷歌精英:世界最难的印度“国考”,到底有多卷?美国教授痛批留学生:别在邮件里写“I would appreciate it”了富豪之间的“争斗”:BodyShop投资人女儿想要花2700万镑重建,富豪邻居们写了49份反对信!《繁花》里的钱:“那个年代,所有人都从地板价开始起跳”两次击败那英!精通英、法、阿3国语言:天赋异禀的00后计算机学霸,是怎样“炼”成的?公司解散,老板给出的理由是:“女友跟我分手,她撤资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