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逆袭?GDP增速全国第一,福建不拼怎么赢!
作者 | 智合研究院 顾文倩
来源 | 智合
2021年,智合编辑团队发布了数篇区域法律服务市场系列文章,对中国各地的法律服务市场发展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随着2022年各地律师行业数据陆续公布,我们决定展开新一轮区域市场调研,力图以更细致的视角展示中国律师行业的格局演变,以期为大家带来全新的洞见。
本篇文章聚焦福建法律服务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包括律师数量、业务增长、律所布局等多个方面。为拓展分析维度、提供多元视角,本文采访了以下几位福建地区律所管理者(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陈 昱
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主任
东海霞
盈科律师事务所中国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区执行主任
董志武
北京康达(厦门)律师事务所主任
林富志
上海锦天城(厦门)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主任
引言
福建,远古属百越之闽越。在《禹贡》中属扬州,在周朝为七闽地。在春秋以后为闽越国。秦南平百越,置闽中郡。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福建曾默默无闻,甚至被戏称为“穷省”。但福建人始终保持着脚踏实地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成就,譬如“晋江精神”“宁德速度”等代表着速度奇迹的名词,早已为人所熟知。改革开放的40年以来,福建GDP翻了639.44倍,GDP排名从1978年的第23名,上升至2022年的第8名,跨越15个名次。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多山交通不便,曾因恶劣的地理环境造成其GDP在建国初期一直排在全国倒数第8的位置。
而2022年,福建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排名全国第8,并以4.7%的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那么,福建是如何做到成功逆袭的?得益于历来活跃的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过去几年,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纺织、电子、鞋类和建筑材料等领域,为福建带来了新的活力,2023年上半年最新GDP数据显示,福建在东部沿海地区十省市中排第5位,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之后。凭借着“爱拼才会赢”的黑马之势,福建快速冲出了重围。
聚焦行业,经济增长下的法律市场有何表现?
放诸宏观视野,近5年中国律师行业虽然受到宏观经济放缓、疫情冲击的影响,但从业人员和案件数量仍呈现出增长的态势。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对外开放的加强,企业和个人需要越来越多的法律服务,福建的法律服务市场也曾一度占据领先位置,但却在其后发展中光彩消逝。
微观律师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福建仅有律师19,043名,在全国排名第10位,与同为东南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相比差距不少,此三省的律师总数常年位于全国前5。焦虑情绪扩散、加深行业内卷,不日进者必日退,因此当地律师也在不断自我革新,希望打造能够追赶上福建经济发展图景的现代服务业……
探索福建法律服务市场近况,本文将聚焦4大问题:
1、福建法律服务市场增速起伏跌宕的原因?
2、经济调整,产业发展壮大,律所的未来业务战略如何布局?
3、法律服务辐射范围有限,福建法律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破局?
4、优惠政策持续落地,福建法律服务行业机遇在哪里?
民营经济的独特性:对律师行业的作用力究竟有多强
民企的贡献,常被用“五六七八九”这样的数字来论述,民企为全国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0%以上。
民营经济也是福建经济最大特色与优势所在,无论是疫情肆虐的艰难时刻,还是市场回暖的当下,其在数量、规模、实力以及社会贡献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福建民企创造经济增加值3.69万亿元,占GDP比重的69.4%,提供了70%的税收、贡献了70%的科技成果、吸纳了80%的就业岗位。[1]
“福建法律服务市场超70%的份额被民企占据,国家层面特别强调发展民营经济,无不凸显其发展正盛的态势,这也将为法律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在深耕本地的老牌律所——信实管委会主任、高级合伙人陈昱看来,民企具备的诸多特点——机制灵活、自主性强的市场独特性,要求律师“因地制宜”,及时抓住市场溢出的各种可能性。
而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福建拥有多个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在外向型经济方面表现出色。2022年福建民企进出口1.11万亿元,增长12.9%。[2]疫情期间,这些以服装、鞋帽等传统消费品制造业为主的出口产业,增长趋势更为明显。在此期间迅速崛起的医疗和新能源产业,也为福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2023年,政策持续加码赋能,福州、厦门、泉州三地还被中央政府选定为全国交通枢纽,其中厦门被标注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福建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万多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400多亿美元。福建第一批153家工业龙头企业中有70家是外资企业,占45.8%。[3]
而这些产业的增长是否可持续、对律师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如何?
以厦门为例,作为经济特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总部企业的聚集地。近年来,厦门发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地,也带动了当地律师业的发展——收入占全省的37.4%,“尽管经济增长快速,仍有许多厦门律师未能充分享受到因此带来的红利”,锦天城厦门分所主任林富志表示,服务大型产业链需要更大规模的律所,“厦门多数律师专注于传统领域,未能充分服务大型产业链。”地区整体来看,福建微型、中小型律所占据半壁江山,其中10人以下规模的律所(微型律所)占比高达73%,50人以上规模律所较少,而百人规模所,更是稀缺,仅占1.14%。
GDP增长意味着更频繁的经济活动,导致争议几率的增加,从而扩大律师的业务需求空间。然而,在横向比较中,福建律师行业相对于经济发达省份,如江浙、粤港澳地区等,存在一定差距。
这种差距的部分原因在于法律服务行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匹配经济发展。纵向历史溯源,陈昱认为,“尤其在涉外、IPO等高端业务方面,并非经济发展了,律师就能够立即迎头赶上”。虽然福建经济在逐步恢复,但律师行业的业务量和收入在接下来的几年可能仍会面临压力。对此,盈科福建区执行主任东海霞表示坚持长期主义至关重要,“经济发展的成效并不会立即作用并体现在律师的业绩中。福建律师需积极调整业务结构,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
尽管存在挑战,但律师行业在经济的推动下,仍然具备潜力,特别是在外资引入和外向型经济方面。某种程度上看,律师才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律师行业越兴盛往往意味着地区经济越发达。
“目前福建律师行业的增速远超全国,主要由于律师数量的迅速增加:一是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学生,二是跨领域转行的专业人士。”康达厦门主任董志武从目前福建律师构成的两类人群拆解了经济大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对比往年业务数据,也能够清晰看到福建律师行业案件数量整体在增加。这侧面凸显了法律服务市场在福建具有的强劲吸引力。
整体来看,福建地区的法律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尽管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出现经济增速骤降、贸易与跨境投资减少,企业面临着生产端“断供”和需求端“萎缩”的双重挤压,但从2022福建企业100强榜单来看,福建大企业整体规模和效益增长态势良好。福耀、宁德时代、恒申集团等代表性民企更是在市场份额占有上表现强劲。
企业是政策的跟随者,律师是政策下的长期规划者,“政策先行,引领经济,律师一方面关注政策导向,研究政策背后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提升自身服务产业链的能力,匹配客户更复杂多样地需求。”董志武表示。
区域性特征升级:福厦旗鼓相当,泉州紧随其后
近几年,在福建整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6座城市展现出亮点,并被列入2022年全国GDP百强城市,其中福泉两地双双迈入GDP万亿城市行列,分别排在第18、19位,2022年厦门GDP达到7802.7亿元,增长4.4%,连超长春、昆明和沈阳三个省会城市,排名升至第31位。有预测表示,未来厦门有望进入30强城市行列。
从整个福建省来看,“马太效应”得以凸显。资源、人口主要集中于福厦泉三地,随后又因这种集聚带来优势效应。福建约84%高新技术企业、72%科技小巨人企业和73%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在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口分布方面,泉州数量居福建首位,总计880万。福州830万、厦门520万……西部山区三市人口密度较小,南平、三明、龙岩三地人口总数小于800万。
而这几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等的相继落地,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在三地踏足。
从区域分布来看,福建的法律服务市场也呈现明显“区域性特征”,福厦旗鼓相当,泉州紧随其后。三地的律师人数逐年上涨,截至2023年5月,福州共有律师6,427人,厦门共有律师5,483人,泉州共有律师2,982人。而其余各地律师总数仅占约30%。
由于经济条件和需求差异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地区律所发展模式中,“强省会模式”是中国绝大多数省份的法律服务市场格局的典型。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政府主导投资,优势集中,方向明确。自2020年福州泉州双双越过万亿元GDP的门槛后,福泉两市再次跻身“万亿元GDP城市俱乐部”。同时,福州再度略超泉州,经济总量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东海霞表示“福州属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且作为省会城市,其政治资源、司法资源更为丰富,争议解决业务优势显著。”但仍有律师表示当前福州地区的律师业务的辐射范围受限,大部分律师主要为本地客户提供服务。但同时不能否认的是福州律师“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
2022年厦门法律服务创收占据了福建整体的37%。总体看厦门的民营企业实力较强,最新的民企100强中,厦门以33家企业的数量位居前列,而泉州只有17家。这部分原因可以归因于厦门在10年前就开始实施总部经济政策,致力打造“民营企业总部聚集地”,民企的规模和质量上更为突出。“厦门的企业总部,很多来自于周边泉州、漳州等地,敢闯敢拼的精神刻在了闽南地区企业家的骨子里,跟随步伐的福建律师群体凭借着开拓精神,加大‘走出去’进程,为行业带来了活力。”东海霞表示。
以“经济特区”“民营企业总部聚集地”闻名的厦门,名头正盛。康达在落子厦门时,便考虑到厦门聚焦总部、产业集聚的优势。同时,董志武提到,厦泉两地间存在着竞合关系,“近几年,民营经济极度活跃的泉州引起北上大所的注意,纷纷加紧在泉州落子的步伐,泉州本地法律服务发展迅猛,给厦门法律服务市场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转型的契机。此外当前行业内部的竞争,也加剧一定程度的行业‘内卷’。” 截至2023年10月底,泉州19家外地分所中,已有包括中银、上海柏年、盈科、恒都、京师、浩信、炜衡、雷石、天驰君泰在内的9家北上律所的分所布局,此外广东规模大所华商也于2022年9月在泉州开设了分所。
业务迭代更新:数字经济带来增量和蓝海
从近三年的福建律师业务统计情况来看,总体体量稳步增长,但可以看到,受疫情影响,非诉业务的案件量在2021年遭遇“负增长”。据受访律师表示,尤其是资本市场,股权业务等受挫较大。
从业务量来看,仍以本地化特征明显的传统争议解决业务为主。但向海而生的福建人,向来善于寻觅商机。在福建新政策相继落地、产业结构转型优化背景下,新的业务机遇也陆续萌芽,并茁壮起来。
涉外业务
疫情影响下跨境电商飞速发展,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从跨境电商看,近两年明显感受到,国内电商市场基本已经瓜分完毕,想要寻求增量市场必须走出国门。中小企业借势“一带一路”实现了“弯道超车”,规模企业借此获得了走向全球的势能,越来越多福建企业走向海外,布局建设“海外仓”。一批批闽商、闽货驭江驾海,远赴重洋的同时,也借力海外产能完善了福建本土供应链。据统计,10年来,福建累计对9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项目近1400个,一大批福建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实现了产业链全球布局。
国际间频繁的贸易交往背后,潜在的风险和矛盾冲突渐生。“福建部分律所开始着眼于涉外业务,但这种业务转变的速度并不如预期的快。”在林富志看来,就涉外纠纷和争议解决方面看,北京、上海的律所以其在国际上积累的较高知名度而更受出海企业、客户的信任,与之相比,福建的涉外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布局也才刚刚开始。“在法律服务和业务发展方面,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更多时间完善,但不能忽视这一趋势。”
其实早在2018年4月,司法部就正式开展建立涉外律师人才库工作,提升涉外律师的专业素养和国际化能力,来自30个省市988名律师中,福建有43名律师入选在册。“‘一带一路’政策对涉外律师来说是机遇,通过全国或地区性的培训,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律师专业能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升级,更多福建律师“走出去”,加大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对于涉外业务的前景,陈昱抱持乐观的态度。
作为东南亚华侨最多的省份,福建涉外法律服务特点还体现在与东南亚国家之间频繁的商贸往来和投资活动。而厦门作为华侨聚集地,拥有大量的华侨资源,董志武表示,“这些华侨在国内外投资、经商,往来频繁,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较大。律所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这些华侨提供涵盖房地产、投资、家事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法律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维护合法权益。”总的来说,厦门律所在团队建设、专业建设以及法律科技方面有着发展机遇。同时,充分发挥华侨资源的优势,为华侨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将是厦门律所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知识产权保护
近年来,知识产权创造量质稳步增长,福建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强化协同保护,建立诉调对接、行刑衔接等部门协作机制,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案件受理量和结案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福建法院共办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32万件。福建检察机关共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673件。福建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735件,涉案金额39.11亿元。[4]
2023年,福建省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工作推进会确定漳州为福建省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数据中心。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服务规程》并与福建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促进数据知识产权高效流通。福建作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全国首批8个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之一,为推动实现企业数据资产融资、激发企业数据价值等方面提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30日,福建已受理各类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901件,审查通过并核准登记533件,正在审查公示的359件。[5]种种数据的背后是不能忽视的市场发展窗口和蓝海。
数字经济、互联网产业
福建多年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近年来相继出台《“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福建省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行动计划(2022—2025年)》《福建省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总体方案》。2023年又制定出台《2023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把数字福建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在此背景下,数据应用、互联网行业相关的法律服务需求或成为福建律师的一个新蓝海。《福建省律师协会促进福建省律师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3)》中,就特别强调培养涉外、知识产权、生态环境、互联网、金融证券新兴业务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此外,福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经济不断壮大,是福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成为领跑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持续为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统计显示,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已达2.6万亿元,发展指数、新基建竞争力指数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6]“为此,康达成立了数字法律服务团队,推动法律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业务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建设标准化平台,提供标准化法律服务,在高效处理中小客户需求、标准化文本和法律咨询等方面建立优势。”董志武表示,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律师们利用科技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有望借助互联网业务拓展新的市场。
盈科也早在2019年之前,就启动了数字化、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建设。“‘盈科AI无人律所’智能空间站以‘物联网+新媒体+视频+AI’的方式,实现‘法律需求’与‘优质律师服务资源’之间的跨时空双向对接,深度融合法律与科技。”东海霞介绍道,这些举措未来可能在律师覆盖率比较高低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法律服务普及方面,将产生重要影响。
股权投资
近年来,注册制全面实行及国家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助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福建也在大力实施“资本市场提升工程”,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持续提升企业服务质效,福建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福建国有企业通过股权投资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和热点。股权投资业务在福建地区蓬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机会。
厦门等城市吸引了大量私募股权基金等项目落地,私募配置的快速增长推动了股权投资项目的迅速拓展。这为律所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法律服务需求,业务涵盖私募股权、企业直投等领域。林富志认为,“随着这一业务的增长,律师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其中,包括尽调、交易结构设计、合同草案等诸多环节,从而开拓了新的业务机会,同时也要求福建律所要加强业务布局,积极拓展这一充满潜力的市场,助力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
存量业务+低价竞争:如何平衡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的矛盾?
目前,福建法律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破局?
问题一:法律服务辐射范围有限
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看,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与内地省份相比,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可能相对落后。从人口分布和城市规模看,福建省内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相应的法律服务需求也相对有限。从经济结构和产业特点看,福建经济以制造业、出口为主,与金融、科技等高附加值产业相比,这些产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问题二:中小所发展体系化缺失
中国律师行业发展中,中小所占据律所数量的绝大多数,这在福建更为显著。中小所与行业头部律所的外部差距体现在人员规模和业务创收上,内在差距则反应于律所的管理水平上,律师是一群“自带生产工具”“不愿管又不愿被管的”人,合伙人共识缺乏、发展方向不清晰、专业能力建设缓慢、人才培养困难、公共积累及资源有限等问题制约着福建中小律所的发展。
问题三:存量业务难以为继
从福建法律市场的发展表现来看,律师行业滞后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市场和经济的不确定性迅速上升,企业趋向于精细化管理,缩紧了新的商业活动和投资,也因此降低了对各类法律服务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律师行业可能会面临存量业务的持续减少,对整个福建的法律服务市场构成挑战。
问题四:专业化行业化发展不充分
福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点导致福建法律服务需求有限,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没有足够的商业机会来支持特定领域的深度专业化及行业化。福建律师长期专注于传统业务,缺乏高端业务的实践机会。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福建律所普遍规模较小,无法集中足够资源和人才,从而难以实现充分的专业化和行业化。
聚焦律所管理和律师自身发展,平衡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的矛盾。4位受访律师结合所在律所的实践给到行业以借鉴经验。
“小规模律所在运维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缺乏底层建设和系统的管理架构,长期规划和投入相对有限等,导致动力不足,或许会制约行业的长期发展。” 东海霞介绍了盈科独行其道的管理模式,盈科福建区在与总部联动上,形成了一体化的规划和执行模式。福建区的各分所设有管委会和监事会,以及各专业委员会,这种层次分明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专业、高精度的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盈科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培养体系。从实习律师到高级合伙人,有针对的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在未来规划方面,盈科将进一步深度整合,加强区域建设渠道,引入专业力量,整合专业资源,同时,加强中台建设,紧跟市场趋势,深度开发市场。
在整个律所发展体系中,锦天城坚持团队化和公司化的原则。林富志总结了锦天城厦门发展的关键举措——律师隶属于某个团队,形成团体化作战。这一理念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适应期,这种管理方式需要律师自我磨合。此外,锦天城还采取了团队公司化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下,律所总部与各分所之间紧密联系,总所高级合伙人在各分所中担任主任,负责团队管理等,实现了从总部到分所的“金字塔管理体系”。这种模式能够减轻管理者的压力,将管理权限下放到团队层面,提高了管理效率。在人才培养方面,锦天城通过整合优势,快速培养年轻律师。团队公司化的模式使得每个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及时服务,并能够重点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律师,使律师在各业务领域都能够快速形成专业化,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
康达厦门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律师人数已超百人。董志武提到选择在厦门设立分所的原因,规模化的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律所的风险应对能力,提高面对挑战的抵抗力。作为一家成立2年的年轻律所,80、90后年轻律师是康达厦门的主力军,占比超90%。因此律所尤其注重内化提升,致力于提高律师的专业素养和整体能力。“青年律师是行业的未来,也是律所发展的关键,我们也着手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希望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年轻律师。”在团队和专业化建设方面,康达厦门致力于吸纳优秀合伙人,打造专业化团队,为律所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在市场趋势方面,康达厦门也将法律科技运用在律师业务工作中,提升律师的工作效率。
陈昱认为律所的成功源于多方面因素,“信实强调早期专业分工,构建了16个专业领域,包括破产、并购、知识产权、不良资产等,在福建省内具备领先优势。这种专业分工不仅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也促进了内部交流,降低了人才流失的风险。”其次,信实注重青年律师培养,建立了“红包餐”和“黄包餐”的培训制度,提供近距离指导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举办青年律师培训营、辩论赛等活动,鼓励青年律师历练成长。此外,信实管理机制灵活,合伙人会议决策透明,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事务,分工明确,高效协作。面对竞争的法律市场,陈昱建议律所要重点培养青年律师,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保持战略定力,来实现短期和长期发展的平衡。
优惠政策持续落地:福建法律服务行业机遇在哪里?
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海丝中央法务区等等的这些制度政策型开放载体的不断完善,福建法律服务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福建律师能够在跨境贸易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企业提供涉外法律咨询、国际贸易解决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其次,福建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律师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提供风险投资法律咨询、合同起草、评估等服务,帮助企业顺利走出去,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另外,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福建律师可以在涉台业务中,为两岸企业的合作提供可靠保障。
在福建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福建律师行业凭借其独特的结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逐步形成彰显特色的发展模式。在面对市场的快速变革和挑战时,本地律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创新发展的路径:
福建律师行业的机遇来自于深度的信息技术融合。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法律服务也逐步向在线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对于符合时代的律所发展,陈昱认为应该,“积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提供更精准的法律服务。”同时,林富志也表示,要建立高效在线法律服务平台,拓宽法律服务的渠道,“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客户的需求。”
法律服务国际化发展是福建律师行业的重要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迫切凸显。加强与国际交流和合作,董志武提到,“律所律师要拓展跨国法律服务领域,提供边境投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等方面的专业法律服务,为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青年律师人才培养的持续深化是福建律师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法律是一个知识密集、技能导向的行业,律师需要持续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东海霞表示,“律所要加大培训力度,培养更多具备处理复杂法律问题能力的律师。持续推动理论与实际业务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具备实践经验的专业化律师,为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后备动力。”
结语
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对于福建律师行业而言,要具备获得机遇的洞察力和拓展业务的视野,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才能在持续内卷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福建人,相信“七分靠打拼”,而剩下三分,靠的是他们勇于坚持、勇于冒险、勇于在危机中寻找机遇的不服输精神。对于福建律师而言,亦是如此,逆袭并不难,因为“爱拼才会赢”也深深刻在了福建律师的骨子里。
✦
✦
✦
↑↑↑
扫码添加本文作者微信
与智合进一步交流
注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