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银行年轻人,辞职了
熬不起了。
作者 I 杜娟
来源 I 十点人物志
(ID:sdrenwu)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体制内的讨论逐渐加深,另一个以稳定著称的“就业神话”风头被遮掩不少,那就是银行业。
相比于体制内的“铁饭碗”,银行业的“金饭碗”似乎更加体面。
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银行工作有几大好处,稳定、钱多、有规范的晋升机制,只要踏进银行的大门,便有无限光明的未来。
可近几年,却有无数年轻人主动摔碎了“金饭碗”。
据智联招聘2021年数据显示,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银行人,在5年内选择留下的比例不足70%。2016-2021年,国有六大行共减少员工8.3万人。
银行人的集体离开是多方因素催化的结果。随着智能柜台的推广,被迫转为销售的柜员越来越多,银行人被业务、绩效束住手脚的同时,还要经历各种培训、考试、技能竞赛、冗杂会议等工作交际,顶着领导加码的业绩指标,在客户大发雷霆时笑脸相迎。
而最难的是,如果没有资源,做不出成绩,银行人的晋升路径将被锁死,余下的生活,一眼望得到头。
不可否认,这个曾令无数人艳羡的行业,正在经历大规模的“员工出走”。
银行人,熬不起了
李柔决定辞去银行工作的那几天里,与母亲陷入了冷战。
母亲坚决反对李柔的决定,曾以摔碗、怒骂、讨好式请求等多个行为“规劝”,试图让她打消辞职的念头,但李柔态度坚决:“继续在银行待下去,我会疯的。”
最后,母亲妥协了。妥协前母亲甚至尝试绝食抵抗,但没撑过48小时就出现了低血糖症状,李柔哭着喊着要送母亲去医院,后来母亲吃了两块巧克力,缓过来了。
李柔今年26岁,在银行做柜员一年半,每一天都在“熬”。在外人看来,银行的工作称得上体面:跟随银行开门的时间工作,早九晚五,银行关门即下班,无非是点点钱,清清帐,工作能有多难。
而李柔真实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7点半起床洗漱,化淡妆,省去早餐,在家门口的2号线坐4站,于8点半抵达银行开始做准备工作。
9点银行开门,柜员没有固定休息时间,吃饭也只能轮流,且一般都在20分钟内解决,忙起来厕所不能及时上,后来李柔发现只要不喝水,一上午都不用上厕所。
而5点银行关门后,李柔的工作还要继续,清帐、点钱、收编大概会用去半小时到一小时,若是碰上好时候,做完这些她就可以下班了。但好时候不常有,她依旧要开会、培训、考试,晚8点下班是常态,深夜里还留在行里写报告的经历也不少。
李柔曾在大学里担任学联副主席,策划过不少活动,当初面试时为了简历好看,她把这一条写得特别详尽,如今悔到肠子都青了,因为银行一想组织什么活动,领导都抓她去当“壮丁”。
有次银行搞联欢会,李柔白天干柜员,晚上干宣传,点钱的时候想节目串词,培训期间联系供应商,做到了身兼数职,一人整合。
真正让李柔寒心的是,即使做了这么多事,当年的绩效评级,她是倒数第二差的。在银行,绩效评级与今后的晋升发展直接挂钩。她找到领导据理力争,被对方以“参与活动不是借口”给打发了。
从小喜欢艺术,理想是做美术老师,从未在银行的工作中找到价值感的李柔,在一周后递交了辞呈。
视线转到昆明,从业10年的银行人陈小昭,也主动摔碎了自己的“金饭碗”。
大学毕业后,陈小昭通过校招进了某国有银行,从23岁干到33岁,人生最黄金的10年都奉献给了这里,她的离开,更带些“舍身成仁”的滋味。
虽说离职是多种因素催化的结果,但下定决心需要一根导火索,属于陈小昭的火苗,是一次大会上领导的训斥。
当时陈小昭做理财经理,绩效一般,挨了领导的骂。平常挨骂,她能忍则忍,但那天不知为何领导说话特别难听,他训陈小昭:“你要不想干,就滚回去当柜员吧。”
陈小昭知道领导想听“军令状”,想听她说出“会好好干”之类的话,可那天她心里也升出一股火,回道:“好啊,那我就回去做柜员。”
于是,工作9年多,当过副主管、理财经理的陈小昭,又做回了普通柜员,决定从头开始,这是一次显而易见的“降级”。
之后,已经调到其他支行任职的前领导,从2022年12月份到2023年6月份,曾3次向陈小昭抛出橄榄枝,想调她去自己的支行,却被陈小昭的现领导以“人手不够”的理由驳回了。这个理由,并不能令她信服。
陈小昭说不清这与她上次的“叛逆”是否有直接关系,但的确是因为领导的几次牵制,她敲下了辞职信的第一行。
朋友劝她再“熬”一段时间,难保过几年领导就调走了,但陈小昭却不愿再“熬了”。
她说:“万一他4、5年才调走呢?到时我已经快40岁了,我可‘熬’不起了。”
人前风光,人后发慌
想要逃离的银行人,也曾是在厮杀中胜出的赢家,以追求稳定为时代口号的现如今,想去银行求职,依旧很“卷”。
以国有六大行2018 年的校招举例,有16.9 万人竞争 1.3 万个岗位,报录比高达 13:1 。“双非”学生想听大银行的宣讲会,还要打车去名牌大学旁听。
但银行的确在“变老”。国有六大行中,有4所银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连续6年下滑,如今仅占全体员工的五分之一。老龄化最严重的一所银行,40岁以上的员工占比已接近60%。
留不住年轻人,成了所有银行的一大难题。排除万难也要端起保值的“金饭碗”,似乎是上一辈才有的共识,这个观念在当下已无法触动年轻人。
比如李柔,去银行工作,其实是母亲的理想,不是她的。
李柔从小画画不错,也很喜欢美术,高中曾想走艺术生道路,母亲不同意。好在她成绩也不差,考上个一本大学读文学,选修艺术史,毕业后想考艺术方向的研究生,母亲仍不同意。
在母亲眼里,李柔想做的事都不靠谱,什么策展人、艺术文学编辑,这些职业她听都没听过,她就想让李柔进体制,一辈子安安稳稳。
报名银行的校招,是李柔最后的妥协,进入银行后,那种“利益至上”的氛围她一点也不喜欢。
李柔原本性格开朗爱笑,爱好游泳、唱歌、剧本杀,可自从上班后,平时工作里积攒的疲惫,导致她连周末也很少出门,偶尔约见朋友,对方总会问她:“谁惹你了,你怎么不高兴?”
柜员是银行中直面客户的第一线,意味着他们必须承接客户的情绪,而情绪有好有坏。
曾有一位年近70的大爷来银行咨询存款事宜,大爷听力不好,耳朵上戴着助听器。同样的问题,李柔回答了3、4遍他都听不太清,语气便急了点,怎料对方瞬间火冒三丈,将李柔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问候”了一遍,两个大堂经理跑出来劝,又是道歉,又是赔笑,最后李柔还是被投诉了。
那天她躲在公司的卫生间,狠狠哭了一场。
相似的经历,陈小昭也有过。做理财经理时,她经常能在深夜接到客户电话,态度都不会太好。某年中秋,有位男客户打电话把她骂了一顿,原因是没有收到银行的中秋礼品。可陈小昭清晰地记得,她明明给对方的手机、座机都打过电话,是对方没有接。
中秋节上班后,男客户找到银行网点,当着整个大厅所有人的面,又把陈小昭骂了一顿。她一边哭一边跟对方理论,觉得自己毫无尊严。
不过这类的冲突依旧是少数,还是有很多温和友善的客户,不仅体谅她的忙碌,还会在她没空吃饭时,买零食送给她。
对于马上步入35岁的陈小昭来说,在银行摸爬滚打10年,什么样的客户没见过,几次投诉,几次被骂都不足以成为她放弃这条赛道的原因。
银行内部复杂的关系网,弯弯绕绕的晋升机制,以及做不出业绩,升职路将被锁死的隐性规则,才是让如陈小昭一样的年轻人,深感无力的理由。
银行业有句名言: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越努力并不一定越幸运,在银行,机会更愿意倾斜有资源的人。
做理财经理第2年,陈小昭的年终绩效评定为C减,是所有等级中最差的一档。这个评级意味着什么呢?整个支行只有2个人被评为C减,她是其中之一,并且3年内不得参加行内的晋升考试。
这个结果令陈小昭无法接受,支行有两个理财经理,难道另一个同事的业绩比她好一点,这个C减就要给她吗?可据陈小昭所知,她在整个支行的业绩并不算差,这个C减怎么也不会落在她头上,她推测领导很有可能为了自保而将她牺牲掉了。
而且按理来说,如果评级相对较低,行里一般会在年终奖上给予补偿。可那一年陈小昭的年终奖也非常低,只有不到一个月的工资。
做基层员工时要直面客户的喜怒哀乐,升到经理要扛起业绩的枯荣兴衰,时不时要小心同事间的勾心斗角,就算疲惫也要应付下班后的各种会议,各项考核。陈柔总结说:“银行人的体面只存在于别人眼中,实际上一干一个不吱声。”
辞职了,然后呢
平心而论,银行业的确辉煌过。2003年-2013年,银行业境内金融机构总资产实现了 4.5 倍的增长,成为众多行业里的佼佼者。
而随着增长红利逐渐褪去,银行业的各项指标的确呈下降趋势,疫情后尤甚。
银行人的薪资水平也并非坊间传闻那么高,据麦可思研究院《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银行柜员入职半年后的平均工资为5624元,在所有行业里排名第38。
而在云南生活的陈小昭,工作10年,每月薪资为4500元,加上年终奖,每年工资到手8万多。
辞职后,陈小昭先是昏睡了几日,银行人通常早出晚归,她也因此经常失眠,最近刚把作息调整过来。后又去北京玩了几天,跟许久未见的朋友聊天,回家后继续刷剧、看书,誓要将之前没看过的热门剧都补回来,日子轻松惬意。
去年11月份,她将自己的辞职日记发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大片银行人共鸣,其中不乏有人为她提供工作机会,邀她入局。
凭借之前在银行的工作经验和行业前景分析,陈小昭认为养老保险行业是片蓝海,最近正在为入职养老保险经纪人做准备。
与母亲抗争的李柔也已取得初步胜利,母亲终于不反对她读艺术史研究生,前提是学费需要她个人承担。
于是李柔找到一个教少儿画画的工作室,白天当助教,下班后看书学习,月薪3500,比她在银行的薪资没低多少。学生年纪都在8-12岁,会喊她美女老师,会给她带小零食,李柔在银行工作一年半,自认为没交下什么“大朋友”,却在这里收获了很多“小朋友”。
母亲偶尔还是会旁敲侧击地劝她考公,李柔全当没听见,她找到了跟母亲交往最舒服的状态:装傻充愣,然后按自己的想法,追求想要的人生。
职场大环境下滑,相信每个人都有切实的感受,在这个时间点辞职,被视为愚蠢的冒险。但或许辞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被这份“安稳”捆绑,而忘记冒险可以有多精彩。
陈小昭记得自己刚被银行录取的时候,爸妈尤其高兴,觉得孩子的工作体面有出息。
众多家人中,只有嫂子劝她再想想,嫂子也在银行工作,她觉得银行工作很辛苦,不愿小昭重蹈覆辙。
但那时陈小昭刚刚大学毕业,认知有限,面对嫂子的规劝心里还犯嘀咕:要是银行那么不好,你怎么还在银行待着呢?于是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银行大军。
在柜员工作两年半后,陈小昭提了副主管,同一批入职的员工里,她是第一个晋升的,顿感前途一片光明。
可真当了副主管后,她发现一切不是那么容易的。柜员请假她需要顶柜员的班,大堂没人她需要顶大堂经理的班,主管偶尔请假,她还要负责主管的工作,且还没有主管的补贴,也没有做柜员时的业务核算,工资比之前多不了几块钱。
那时她已经感受到,目前的体系中有些不对劲,于是主动转了销售,成为理财经理,却不曾想,磨难才刚刚开始。
文中李柔、陈小昭为化名。
时隔7年
《中国创投简史(第二版)》新增数万字
进一步梳理科技创新背后的创投力量
投资界创投大咖倾情力荐
点击链接,抢先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