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网君:北京商业航天迎来新发展机遇;一箭五星,三战三捷;美国年度升空航天器突破100;日本SLIM软着陆月球;爆炸成功
北京商业航天迎来新发展机遇!
北京商业航天:从星辰大海到叩问苍穹
1月21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商业航天是推动航天产业发展、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针对北京市对商业航天产业的政策扶持、服务保障、投资护航、生态营造等内容,近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独家专访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航空航天产业处处长周斌。
-------------------------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的通知
为抢抓商业航天发展重要机遇,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特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北京航天领域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政策先行先试、产品示范应用为驱动,持续完善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集聚发展和国际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北京力量。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B6BB6y6hRHV6weSvFyGwA
https://mp.weixin.qq.com/s/Aw3oi02GSXW9bqzxpzx-FQ
我们此前就论述过,北京的商业航天发展资源之丰富,是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城市的。如何形成产业生态,如何带动京津冀一起形成供应链。这样的产业发展风险很大、不确定性很高,所以北京市这份行动方案的措辞还是相当谨慎的,对2B市场进行了有限的展望,对2C市场基本没有涉及。然而产业界应当把2C当成一个矢志不渝的目标,否则,无论创新还是发展,都没有用武之地。
一箭五星,三战三捷!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圆满成功,瞄准低成本航班化推动我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新时代
2024年1月23日12时03分,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欢乐春节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顺利将泰景一号03星、泰景二号02星、泰景二号04星(默孚龙号)、泰景三号02星、泰景四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批卫星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空间探测、环保普查等领域。
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目前已连续三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共将37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100%。该型火箭适用于中小卫星中低轨道快速组网发射,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5吨,是目前我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射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我国商业航天主力火箭之一,可有效满足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需求,同时具备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这段时间民营火箭频繁放出进展消息,显示出国内商业航天发射服务业全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态势。这样的追赶精神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具有足够的前瞻性。根据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市场可能不需要这么多企业、这么的火箭,最后胜出的只有少数几家头部企业,甚至只有一两家。然后,当发射服务的产能充足,下一个瓶颈就是卫星应用的市场拓展,特别是2C市场。有关企业和资本,应该为此投入足够的资源了。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ulz7svjMUDpRsVBgHQCRg
日本SLIM软着陆月球
日本SLIM软着陆月球,但因为电源故障任务结束,日本成为第五个软着陆月球国家
日本的智能月球探测着陆器SLIM本周五软着陆在月球表面,但是它立即遭受了电力能源故障,太阳能帆板无法产生电力,它在恶劣的月球环境中很难生存下去。
任务负责人表示,原本看起来很健康的月球探测智能着陆器(SLIM)预计在着陆后数小时内就会耗尽电池,很快就无法接收指令,也无法将遥测和科学数据传回地球。日本的工程师寄希望探测器能在某个时刻“醒来”,假设SLIM降落在错误的方向,太阳和太阳能帆板之间的角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来产生足够的能量,但地面人员表示,这一点并不确定。
目前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成功地将航天器送上了月球并进行了软着陆。日本SLIM这次着陆可否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软着陆,估计会有所争议。日本的JAXA官员表示,SLIM在着陆后向地球的地面站发送了遥测数据,因此表示这使日本成为第五个软着陆月球的国家。
-------------------------
尽管着陆器坠毁,美国航天公司仍对下一次月球任务持乐观态度
美国宇航局与私营企业建立了实验性的新合作伙伴关系,旨在降低美国纳税人的成本并培育月球经济。
美国航天公司的负责人周五表示,他的月球登陆器本周在登月任务中失败,他乐观地认为下一次尝试将实现其目标。
Astrobotic 首席执行官约翰·桑顿 (John Thornton) 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我们的下一次任务将会成功并登陆月球表面。”他强调了他的团队在“意想不到但非常令人兴奋的任务”中克服的挑战。
NASA 已根据商业月球有效负载服务 (CLPS) 计划向 Astrobotic 支付了约 1 亿美元,用于将其科学仪器运送到月球,并准备在本十年晚些时候根据阿耳忒弥斯计划将美国宇航员送回贫瘠的世界。
美国宇航局官员明确表示,他们的策略是“更多射门”意味着更多得分机会。总部位于休斯敦的 Intuitive Machines 在 CLPS 下的下一次尝试将于 2 月份推出。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zdNFb5713jYMH-ipjRzgDg
https://mp.weixin.qq.com/s/YbjQXkh4uwoUpKKQYH5Glw
按照中国和美国的航天任务标准,SLIM其实失败了。不过美国为了拉拢日本继续支持阿尔忒弥斯计划,昧着良心把这次任务评价为软着陆成功。这是美日之间的把戏,无需纠结。但需要注意,“商业企业月球软着陆成功”的第一名,还没有人拿到。难不成还是马斯克夺得头筹吗?
美国年度升空航天器突破100!
北京时间2024年1月24日08:35(美太平洋标准时23日16:35),“猎鹰九号”运载火箭搭载7组11批(G7-11)22颗小型二代“星链”卫星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SLC-4E工位发射升空,顺利将卫星送入初始轨道。
此次发射是2024年“猎鹰九号”火箭第7次发射、范登堡太空军基地第3次发射、美国第8次发射、世界第17次发射。至此,本年度太空探索公司已经发射113个航天器,美国已发射114个航天器(含卫星、探测器、飞船)。
这个成绩,几乎是马斯克用一己之力实现的。另外一个航天器是ULA公司用火神火箭首飞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而且在抵达月球轨道之后就发生了故障,登月无望。可以非常有把握地预测,2024年的美国航天还是马斯克独领风骚。其他的企业,可以评价为“”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这样的成绩,还是ULA公司在得到军方高度保护情况下实现的。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CDgDy-1HiUCbFQGb6emcw
爆炸成功!太空初创企业首次加压测试全尺寸充气空间站
Sierra Space周一(1月22日)宣布,该公司最近故意炸毁了其第一个全尺寸空间站模块原型,为最快可能在2030年进行的未来太空任务做好准备。爆炸相当于使用了164根炸药,官员们在给 Space.com 的电子邮件声明中说。
Sierra Space一直在阿拉巴马州NASA的马歇尔航天中心进行一系列爆炸测试,将太空设备送入天际,但过去的所有测试都是在比例模型上完成的。
该公司的充气模块类型 - 使用ILC Dover的软商品技术,如Vectran带 - 将在Sierra Space和Blue Origin领导的Orbital Reef空间站上飞行。这是美国宇航局资助的几个概念之一,用于取代国际空间站(ISS),此前这个长期运行的轨道综合体将在2030年左右退役。
Sierra Space的大型集成灵活环境(LIFE)栖息地原型一直在进行一系列“爆破测试”,这些测试故意不断将空气泵入结构,直到它失效,最终像气球一样破裂。在这项测试中,结果超出了NASA的安全要求27%。换句话说,它在爆裂前承受了每平方英寸 77 磅 (psi) 的压力,远高于 60.8 psi 的机构指导。
Sierra Space的目标是继续使用全尺寸和比例模块进行爆破测试,并测试该结构对微陨石的影响。尽管如此,任何概念在六年内取代国际空间站的准备程度仍然悬而未决。
充气式空间站的首创者并不是这家企业,而是已经破产的比格罗航天公司。比格罗因为新冠疫情打击,倒在了成功前夕。但充气式空间站舱段的可行性已经得到了证明,比格罗的梦想也有人继承。那么,国内民营企业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尝试一下这个在国内尚属空白的领域?从管理部门的立场来看,是不排斥新概念空间站的。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cvNMmTe_lLr81qzExYayA
>End
>>>
本文系“太空与网络”编辑及独家点评,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我们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王俊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