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地出现老鼠坑,成了悬疑故事……被困在水泥的动物不止这一个
来源 | 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撰文 | Skin
审校 | Ziv
最近,美国芝加哥的一只“老鼠”火了!它不仅引得全市人都前来打卡,甚至还赚了钱,成了吉祥物……
我们能从图片中清晰地看出这只“老鼠”的形态,包括鼻子,爪子和尾巴,在地面留下了一个不算小的深坑。
这只老鼠从2024年1月在芝加哥喜剧演员兼作家温斯洛·杜梅因的社交媒体上发布后引起了病毒式传播。|图源网络图片来源
不知道是因为这只老鼠太过具象(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已经存在了20年的它忽然在网络上开始被病毒式传播,并且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除了参观,也不知老鼠还有什么许愿功能(?),人们开始这个坑里投下硬币,还成为了一些婚礼的见证者。
1月19日,不明人士把这个坑填上,后来又有人把它恢复原状,总而言之……这个洞后续引发的奇怪新闻实在太多。不过,更引发人想象的是,一只老鼠是如何在混凝土上留下如此清晰的印记的?
林肯公园动物园的研究人员塞斯·马格尔提供了一些破案思路,案件更加扑朔迷离。第一,这个大坑看起来,似乎是鼠类从树上掉下来砸的坑,而这样做的很有可能不是老鼠,而是松鼠。第二,能砸下一个坑,说明水泥未干,一般工人在白天干活,但老鼠是夜行动物。第三,这尾巴看着不像是松鼠,但马格尔说,这和着陆方式有关,不一定能作为一个证据。
这只老鼠/松鼠是怎么掉下来砸出这个大坑的还是个谜。|参考资料
而另外一个谜团则是……这只掉进来的老鼠/松鼠,最后活下来了吗?
马格尔认为,老鼠坑的病毒式传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提醒我们,即使是在城市中,人类也和其他动物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确如此,也许你也见过混凝土路面上留下过动物的痕迹,但对于一些动物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
2023年1月,一只狗也被粘在了未干的混凝土中,脚拔不下来。它就这样在绝望中等待了很长一段时间,身上布满了蛆虫、粪便和伤口,发现它的人们花了一个小时才将它从水泥路上抱起来。
就是这只小狗曾被粘在水泥路上奄奄一息。|参考资料5
2019年,一只浣熊掉进了工地的混凝土中,有一部分身体甚至已经变成了“石头”,它也已经在长时间的挣扎中失去了力气。
2017年的一只鸽子则是靠近了汽车维修用品的垃圾箱,结果浑身的羽毛全都被胶水粘住了,鸽子被粘在了垃圾箱旁边。而鸟类的羽毛十分脆弱,人们不得不使用一些复杂的工序才终于把它清洗干净。
下文提到的3只麻雀。|参考资料7
还有3只麻雀曾被发现被粘在修补柏油路路面裂缝的白色胶水中,人们花了数小时帮它们刮掉胶水后,却发现鸟还是飞不起来,不得不将其送入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这个组织表示,经常治疗这种陷入困境的野生动物。而当地人员认为这是“考虑不周”,只要加一个围栏,情况就会好很多。
下雪天的融雪剂和夏天的烫柏油路面对狗爪子也会有影响。这只金毛的jio被马路烫伤,不得不被包起来。|参考资料12
在海岸边,混凝土海岸线也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导致沿海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丧失,光滑的混凝土海堤不仅代替了海草、红树林等生态系统,让动物们失去养分,也让它们失去了家园。
为此,香港在2019年建设了首条“生态海岸线”。共由3个部分组成,红树林海岸线不仅能防止海岸线被海浪和风雨侵蚀,还为虾蟹、鱼类提供了大量食物,是动物们的重要栖息地。
生态海岸线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海岸线有一些不同。|devb.gov.hk
岩石生态海岸线和直立式生态海岸线中,混凝土不再是光滑的。岩石生态海岸线的生态砖铺得高低不平,在潮涨潮落时,主要可以储存一些海水,让潮间带物种可以依附生长。原本高高的混凝土墙,则装上了一些孔洞和陶盘,也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岩石生态海岸线的每一块砖,以及砖与砖之间都有凹凸不平的设计。|参考资料11
而另一方面,一些水泥公司也开始制造“生物友好型”混凝土,这些混凝土的pH值更接近海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较低。还有一些生物水泥则加入了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在其中生长,甚至让混凝土具备自我修复能力。
香港城市大学制造的“生态砖”不仅用了新型的材料,特殊的形状也让许多生物能依附在上面。|cityu.edu.hk
ECOncrete正是一家在为此作出努力的以色列初创公司,他们创造出的一些新型的混凝土建筑对海洋生物更友好。有海洋生态学家表示,这些产品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增加一倍以上。而动物在混凝土上造成的碳酸钙沉积,也让建筑本身更坚固,节省了维护的成本。
ECOncrete制造了一些在海底让海洋生物依附的混凝土结构。|参考资料9
这些新奇的尝试,以及每一个对于动物和我们周边环境的关注都是有用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就是考虑得再周全一点,这不仅是为了如今的生态环境,也能减少我们在日后修补、面对气候变暖后果的额外花费。
“从多个角度来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绝对是前进的方向。”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评论道。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其实是更加省钱和可持续的|参考资料9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环球科学》1月新刊正在热卖
各电商平台均有销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