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囤“破烂”的老年人:怀旧、孤独、渴望被关注……
▲ (人民视觉 / 图)
全文共1636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儿女们都知道孝敬,俺什么都不缺,可他们一年到头很少回来,俺心里空落落的。俺捡破烂儿并不全是为着卖钱,就是有事可做,心里踏实。”
不仅如此,母亲的两间屋里还囤了很多旧物,不知多少年前的衣服鞋帽,生锈的铁锅铁铲、农具,甚至父亲在世时从新疆带给她的棉毡、毛毯、羊皮袄,破破烂烂,乱七八糟。我们要给她清理出去,母亲宝贝似的护着,生怕我们趁她不注意,给当垃圾丢掉。
在一些乡村、城镇,有我母亲这种习惯的老人还相当普遍。有的囤得少一些,分门别类摆放;有的囤得多,摆得杂乱无序;还有的垃圾与日常用品相混杂,干脆在垃圾堆里吃睡。据了解,这多为孤寡老人所为,捡来的垃圾能卖出去的很少,因无力再转移出去,久而久之他们就与垃圾共存。还有的老人有儿有女,也爱囤破烂儿,其行为习惯常遭儿女们厌烦,甚至被讥笑为“恋旧狂”“神经病”,劝也劝不住,不胜其扰。
这些老年人为何爱囤“破烂儿”?究其原因,我通过调查发现,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基于节俭,不忍丢弃老物件。老年人苦日子过惯了,对家中旧物件能将就用就用,很少添置新衣新用品,即使儿女给买了,也往往不习惯,还是觉得旧的好,舍不得丢弃。对于捡来的破烂儿,有些老人并非为卖钱,而是觉得丢掉可惜。老家村里的王老汉喜欢收年轻人淘汰的旧家具,常见他用三轮车吭哧吭哧往家运。有人问他:“你攒这么多,自己用得了吗?”王老汉说:“都是上好的木料,这在以前上哪儿找呀!我拆解开,还能派上用场。”
二是基于怀旧,破烂儿里有温度有感情。不少老人存有恋旧物的心理,很多衣物用品跟随了几十年,旧物有记忆、有故事、有感情。在我家,母亲对堆了两间屋的破烂儿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父亲的遗物,安葬时她留下了一部分,每次要给她处理掉,母亲总要絮叨:“你们当垃圾扔了,我到哪儿去想你爸?我拿出这些物儿,摩挲摩挲,念叨念叨,就像是和他说说话儿……”
三是基于孤独,借以排解寂寞。这种情况在爱囤破烂的老人中,更为普遍。听母亲讲,张婶的三个孩子都在发达地区打工,收入不菲,每月都按时给她汇钱来,应该说张婶衣食无忧。可她却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到处捡垃圾。张婶道出了缘由:“儿女们都知道孝敬,俺什么都不缺,可他们一年到头很少回来,俺心里空落落的。俺捡破烂儿并不全是为着卖钱,就是有事可做,心里踏实。”
四是基于被关注,渴望短暂的小幸福。朋友跟我闲聊时,提及他家亲戚、住在城区的李婆婆捡垃圾的原因与众不同。她的老院子平时少有人来,只有过节过年时儿孙们才团聚,欢声笑语溢满了不大的院落,那是李婆婆一年之中最幸福最快乐的几天。后来,李婆婆发现,只要家里乱了,儿女们也会来打扫,于是她灵机一动,故意捡来垃圾,故意把院子搞乱搞脏,这样孩子们就会回来收拾,家里就添了人气生气,热热闹闹的了。两个儿媳看不惯她这种做派,说李婆婆有点精神不正常。
老年人热衷囤积破烂儿,不仅有碍观瞻,影响家庭环境卫生,更主要的是老人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作为子女,不仅要经常清理打扫,规劝安慰,使其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还应从深层次上找原因。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子女不仅要重视物质方面的赡养,更应注重精神赡养,就像老歌《常回家看看》里所唱的,“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多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让他们感受浓浓亲情和家的温暖,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比单纯给以丰厚的物质赡养更为重要!
(作者为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