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是一次宝贵的自我觉察和修复的机会
每次回家,对于自己的原生代码都能多一些觉察。
今日看书的时候,突然想起几件小事。
幼儿园的时候,一群小朋友在下面坐着,家长在后面看着。
当老师提问时,性格开朗的小朋友会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
本来生性羞涩内向的我,一动不动。
后来妈妈走到我旁边,用手戳我,让我下一次要举手。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举手,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只是无意识地举起手,老师点名“蒋佳芮”,我站起来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心里知道,如果不举手,妈妈会生气失望。
后来上小学,一次考试,语文数学都没有考双百分,担心回去被妈妈责骂。
于是动起了“歪脑筋”,特意找到班里考了满分的小伙伴,说想要看看他们的试卷,然后看完趁他们不注意,把两人的试卷调包。
再把对方的名字划去,写上自己的名字。
后来这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被无情揭穿。
还有一次,参加了一个画画比赛。
爸爸先临摹了一遍,让我照着他画的画。
比赛中,因为时间太赶,看着其他人纷纷提交了自己的画作。
情急之下,只好将爸爸的临摹作品交了上去。
后来和爸妈散步,刚好碰到美术老师,美术老师说起了这件事,说提交的那幅画,画张材质跟现场发放的不一样,担心是不是我慌忙之中交错了。
再后来,学校要为升国旗仪式的管弦乐队选一名指挥。
负责筛选工作的恰好是我的钢琴老师。
妈妈听后,鼓励我竞选。
于是我和班里另一个女生一同学习指挥。
但很奇怪,明明很简单的动作,我就是学不会。
于是另一个女生被选上了,我落选了。
这些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遗忘掩埋,但偏偏在最近,一件件浮了上来。
这么一回忆,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类似的“被赶鸭子上架”的时刻。
在我本不想、无意争取的时候,妈妈的声音会从身后传来:
去争取!去竞争!去展现自己!
于是我被迫站上舞台,参与竞争,去完成妈妈的“期望”。
而这些为了完成妈妈期待而做的事,无一例外,都会失败,伪装都会被揭穿。
大学以后,离开了原生家庭。
但妈妈的声音已经内化成了内在父母的声音。
最近才意识到,我的人生似乎一直处于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的拉扯之中。
一股声音告诉我,我想要的不多,就是能够安静地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养活自己的前提下,拥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可以去体验、去做一些无用的事。
另一股声音告诉我,要有野心和欲望,要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赚更多的钱,要在所有场合都成为C位,要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要打败其他人。
至今,我依然在这两股互相冲突的声音中摇摇晃晃,难以站稳,不断分裂内耗。
方才才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中,我扛着母亲的野心、要强、未完成的遗憾在前行。
所以每当我是为了向内在的父母证明自己,为了获得内在父母的认可而做事的时候,我总会莫名其妙地抵触抗拒,想要搞砸它。
而那些发自内心,遵循热爱所做且不期待回报之事,反而一直做了下来,并且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内在父母的声音就像一股强迫性的力量。
它像一只难以反抗的手在摁着你的头做一些并非出自本心的事。
而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会莫名产生很大的怨气,做事的过程一直在消耗你,你觉得你应该这么做,你觉得你不得不去做。
而内心真实的声音,近乎于一种本能。
仿佛蒸汽透过一个狭窄的孔发喷出来,那是一种生命力的宣泄。
我要这么做,仅仅因为我想这么做,不是为了谋生,不是为了满足谁的期待,不是为了向任何人证明自己,只有这么做了,内心才会安宁。
不给我钱我也要做。
仅仅是做这件事就能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满足和愉悦。
只有这样的声音,才是来自我们的真实内在。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不去向内在的父母证明自己,我想做什么?
如果不期待外部的回报,我能从什么事情中获得其本身带来的快乐?
答案呼之欲出。
那就是——写作,播客。
一切噪音都有迹可循,它们会带来焦虑、恐惧、带来混乱、紧张压力。
而出自内心真实的声音则会带来爱、力量、渴望、内心的平静喜悦。
学会不断辨认内心的真实声音,剔除成长过程中不属于你的噪音。
便是成长和修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