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青少年精神科门诊量暴增,寒假里,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弯道超车”,而是……

青少年精神科门诊量暴增,寒假里,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弯道超车”,而是……

11月前

 看点   眼下,全国中小学生们都陆续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寒假,另一方面,寒假也是精神科门诊量暴增的时期。随着抑郁症发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寒假,究竟应该怎么度过?“弯道超车”之外,它更应该有哪些意义?本文中,精神科医生易嘉龙和作家李兰妮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文丨Jennifer    编丨Chelsea

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电视剧《小舍得》里,宋佳说过一句,“不怕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假。”


这句话其实反映出很多家长内心的“假期焦虑”——假期就是一个博弈场,要么强者愈强,要么弯道超车。


教育焦虑背后,是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易嘉龙表示,眼下,教育焦虑已经传导到孩子身上,青少年焦虑乃至抑郁情况大增,每到寒假,青少年精神科门诊量就会出现暴增。


这些年,他在接诊无数孩子和家庭的过程中发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超出大家的想象;甚至产生“厌学”以及心理问题的学生中,不乏那些成绩好、表现优异的孩子。


作家李兰妮,就曾被抑郁症折磨。她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博士后等一些优秀的青年人。她同这些“病友”交流,并将他们的患病经历和成长故事写入《野地灵光》一书。


李兰妮《野地灵光》


她发现,很多优秀的孩子、名校生最后走向抑郁、甚至人伦悲剧,背后往往存在着精神动力学中提出的“代际派遣论”,即这些孩子是受到家庭的委派,去实现父母尚未实现的愿望。


回到当下,寒假究竟应该怎么度过?所谓的“弯道超车”之外,它应该有什么意义?下文中,易嘉龙和李兰妮两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寒假,青少年精神科门诊量出现暴增


作为一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易嘉龙建议,寒假,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自我调整和休息,彻底放松的机会。


对于家长来说,可以看看孩子在过去这个学期里,有没有积压一些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或者抑郁,是否需要在寒假里进行调节,或者寻求帮助。


他提醒,从很多调查和临床数据来看,当下的青少年抑郁比例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高。


特别是寒假,经常是青少年精神科门诊量爆增的时期。因为有些孩子在一学期的学习中积压了很多压力,导致了一些情绪问题,平时没有时间处理,寒假往往是一个集中就诊的时间。



这些年,易嘉龙在门诊接待中发现,有非常多的孩子患上“厌学症”。


而“厌学”背后的成因很复杂,有情绪的问题,也有家庭关系的问题,比如父母过度关注学习,而不关注孩子其它方面;也不注重培养孩子其它方面的能力等等。


得知孩子患“厌学症”后,很多家长开口闭口都是,“孩子不上学怎么能行?”“大夫,你赶紧让我的孩子回去上学。”


他提醒,如果家长只盯着孩子多久能上学,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我们一定要看到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


其实,很多患有“厌学症”的孩子并不是真的不想上学,他们甚至可能是一些成绩好、非常优秀的孩子。


一般来说,那些成绩好、又比较内向的孩子,往往自我要求也非常高,更追求完美,很难承受失败。一旦这些孩子遭遇挫折和打击,更需要父母和家人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此外,孩子们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很强,他们能敏感地觉察到父母和周围人对待他们失败的态度。互相支持和鼓励型的人际关系和家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可能比药物更有效。


“厌学”背后,焦虑和抑郁,已经成了青少年群体面临的两大心理问题。



易嘉龙表示,焦虑和抑郁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焦虑时间长了必然会抑郁,会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抑郁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情绪不好,整天愁眉苦脸,不愿意活动,还有其它一些重要指标,比如精力、体力下降,兴趣减弱,包括睡眠、饮食出现问题。


当下,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典型抑郁症”,比如他们的情绪问题可能不突出,更多的是感觉身体出现不舒服,也就是抑郁的躯体症状。


比如今天觉得头疼,明天肚子疼,后天又是其它地方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显示一切正常.......家长会怀疑孩子是不是在装病。


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情绪出了问题。因为身体有时候也会承担一部分情绪表达作用。当情绪问题无法表达和缓解,身体就会通过“不舒服”来表达。


在青少年群体身上,还有一种典型焦虑症状,就是强迫行为,它也是焦虑的一部分。


比如,有的孩子考试或者做作业非常仔细,一定要检查到觉得没有问题才行;焦虑的状态下,甚至会出现强迫性检查,看一遍不行要看第二遍,看两遍不行,还要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看,才认为是看清楚了。


焦虑到一定程度,大脑就会出现混乱。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明明每个字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字连起来,大脑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这段话在说什么以至于没法完成作业,或者完成作业时间非常长。还有孩子在上课时,会不断回想刚才老师讲的某句话我听明白了吗?以至于无法集中注意。


当然,有的孩子还会有其他一些行为异常,比如,以前很懂事听话的孩子突然间变得特别暴躁,和父母顶撞,摔东西,出现一些叛逆、冲动的行为。或者我们看到孩子越来越瘦,睡眠越来越差,越来越不愿意说话,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出现这些情况都要引起警惕。


易嘉龙建议,家长日常要多和孩子交流,发现以上这些情况及早干预,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做好心理疏导,也许就不会发展到需要吃药或者住院的地步。




为什么有的孩子,

更容易从焦虑走向抑郁

其实日常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体会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并非所有感到焦虑的人,都会患上抑郁。


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在焦虑、压抑、压力之下,走向抑郁呢?


易嘉龙表示,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压力本身太大,超过孩子自身承受能力;


第二,抗压能力不强,靠自己无法应对过去;


此外,可能和压力延续的时间有关。如果只是面对一场考试,或者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事件结束可能就缓过来了,可怕的是无处不在、绵绵不绝的压力。


而现实中,孩子们面对的学习压力,就是一种长期的压力,而且现在孩子抗压能力普遍偏弱,和知识型教育相比,经受的挫折教育比较少,因此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普遍焦虑的背后,也和大环境的评价氛围有关。“我们经常是用成绩、排名来评价一个孩子,忽略了他其他方面的优点。价值判断标准过于单一,是容易造成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年,易嘉龙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父母会通过一些家庭生活细节,无形中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


比如,孩子一个人在屋子里待着,家长总爱开门看一眼孩子在干嘛,有没有偷懒,是不是又在做跟学习没有关系的事情。这其实反映了父母自己的焦虑。


他提醒,寒假里让孩子充分休息,这种休息不一定只是身体和物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休息也非常重要。


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更需要有一个自我的空间。很多青少年会把自己的房间弄得很乱,这也是在表达“我的空间我来支配,你不要来干涉”;如果父母频繁闯入,会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活在父母的监督下。


此外,很多父母跟孩子之间,也存在严重的沟通问题。


“虽然每次接诊的时间,只有五分钟、十分钟左右,但有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从孩子那里了解到的关于情绪的问题,可能要比父母了解的更多。这就说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存在问题的。”


他建议家长可以读一些精神健康方面的书籍,或者在寒假里进行亲子共读。


看完以后,还可以针对书里的内容聊一聊,让孩子说出他困惑。如果父母对心理健康领域多一些了解,不仅有利于自我心理建设,也能为孩子搭建一个心理支持系统。


李兰妮“旷野三部曲”


亲子沟通和心理建设,其实是作为父母很重要的必修课。如果跟孩子建立起平等、顺畅的交流基础,以后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作家李兰妮发现,今天的孩子,普遍对父母报喜不报忧,其实也是一种亲子沟通的障碍。


在《野地灵光》这本书里,她写到了留学生小澳洲(化名)的故事。他在留学期间,先读的是某热门专业,四年读完后发现在澳洲找不到工作,于是又读了一个专业,虽然工资比较高,但是因为前期积累了太多焦虑,一下子就爆发了,后来回国在北医六院接受治疗。


小澳洲告诉李兰妮,他身边的留学生群体中,患有抑郁或者躁郁、精神分裂的不少,但都对家人报喜不报忧。


看了大量心理学书籍后,李兰妮发现,在精神动力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代际派遣论”,即孩子受到家庭的委托和派遣,离开父母和熟人圈子,只身到国外求学。与此同时,父母也在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传递给孩子,“爸爸妈妈没有上过北大,你能上北大就是光宗耀祖”,或者“你要比爸爸妈妈强”...无形中给孩子很大压力。



然而,当孩子到了国外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的生活压力、社交压力、以及学业压力,超过了承受范围,并且陷入孤立无援时,很容易出现一些悲剧,比如产生抑郁,出现精神方面的混乱等。


她提醒家长,“我如果孩子和你说,自己在国外特别不适应,想回来,你应该张开双臂,让孩子回到你的怀抱里。”


除了“代际派遣论”,她还发现,当下很多青少年都对父母有内疚情绪。


“学习不好,他们首先觉得对不起父母,这背后可能是父母平常过度灌输,甚至有情感上的绑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解决孩子问题的钥匙
往往在父母手上

现在很多家长利用假期给孩子“加餐”,希望开学后成绩跃升,但往往事与愿违,不但成绩没补上去,假期结束以后,还累积了很多情绪问题。


李兰妮回忆了自己的学习经历。


学生时代的她,数理化成绩不好。外公是清华毕业,而且是物理老师,这也给了她无形的压力。于是在高三的寒假,她想通过疯狂补课追上去。没想到课没补上去,反而出现了抑郁症状,在医院里住了五个月。


从孩子的长远幸福角度考虑,李兰妮建议家长,能给孩子几天真正意义上的假期,特别是那些心思比较重,非常自律,也很敏感的孩子,更应该在寒假里减减压。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补课,而是可以自由支配、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哪怕只有三天。



1.让孩子睡到自然醒


孩子一学期下来也很辛苦,学业压力很大,每天可能早早爬起来,晚上做作业做到很晚,所以假期里不妨空几天时间,让孩子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可以让他们睡到自然醒,醒了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在被窝里窝着。


在医院里,李兰妮接触过一些初中生、高中生,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在家里没有话语权,时刻被家长盯着。偶尔放假睡一个懒觉,也会有内疚感。


他们都渴望身心放松,渴望享受无忧无虑窝在被窝里的满足感、安全感,也希望父母不要来打扰自己,更不要用肢体语言来施加精神压力。


2.让孩子去和朋友聚餐


假期里,父母可以尽量满足孩子对美食的需求。


比如,同学之间常说哪家火锅店特别棒,哪家西餐厅自助餐特别好,那就让孩子约上几个同学,去慕名已久的店,开开心心地吃一顿。父母只需要把合理的餐费交给孩子,不要唠叨,更不要给孩子脸色看。


今天,很多孩子可怜到连饮食的选择权都没有,吃什么、吃多少都是父母决定。其实美食非常能够引起情绪的愉悦,而小学生、中学生能作主的美食愉悦,实在是太少,经常都是长辈说了算。


李兰妮建议,假期里,至少应该让孩子享受一下美食自由。



3.让孩子尽情享受自己的爱好


在孩子的兴趣活动上,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进行限制,怕玩物丧志、耽误学习。


假期里,不妨让孩子尽情享受爱好:去打篮球、踢足球、看球赛,或者看一场喜爱的电影;跟同学去滑雪、溜冰、爬爬山、出出汗,痛痛快快玩到心情大好。


此外,家长还应该找个时间和孩子敞开心扉聊一聊,这个学期TA最大的心理困扰是什么?有没有遭遇校园的霸凌?希望父母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及时帮助自己?


孩子说完以后,父母也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比如上学期父母最担心的是什么,哪个事件引起了父母的情绪波动,亲子之间还有什么心结需要解开……对话最好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可能有真正的沟通。


“解决孩子问题的钥匙,就在父母手上。”


两位嘉宾希望,能让寒假回归本质,真正成为休息放松的机会,变成孩子身心健康的加油站,而不是弯道超车的地方,这其实是做父母的良机。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Pexels


▼精英说今日视频推荐

“在看”我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精英说

相关新闻

“凌晨2点,发完最后一条朋友圈,他去世了”:人这辈子,最值钱的不是车子房子,而是……暑假一定要带娃看这部动画电影!一定!比搞什么“弯道超车”更重要……班里最有出息的孩子,往往不是第一名,而是……“孩子,我后悔逼你努力了!”上了中学回头看:班上第一和倒数,差的不是成绩,而是……“婚姻最坏的结果,不是离婚…”“一个女人在婚姻里,最狼狈的样子…”觉得“做什么都没劲”的人,可能不是抑郁,而是……原来“第一眼美人”看的不是脸,而是这点……“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差距不在旅行步数,而是……李湘女儿王诗龄被曝遭校园霸凌:面对那些“嘴欠”的孩子,父母最实用的办法是……3名男子花300元拼单解决“生里需求”,事后最恶心的一幕发生了…这场“最难”春运里,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中国人共同的信仰,两个字中国电动汽车在澳洲火了!销量暴增近两倍,还有更多车企“登陆”澳洲…看了中小学孩子里的“追星顶流”,我暗自窃喜,再疯狂也不怕……二婚不配得到真爱?最会营销的“网红”翻车,收割的生意玩砸了…俞敏洪: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亲眼目睹一场母女大战,才知道:一个孩子最难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马诺微博自曝:已结婚1年,被家暴7次……“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马诺微博自曝:已结婚1年,被家暴7次…“宁坐宝马哭 不坐自行车笑”的女网红自曝:结婚1年,被家暴7次…14年前那个“宁坐宝马哭,不坐自行车笑” 的女孩,微博自曝:已结婚1年,被家暴7次…花好几万找我做升学规划的爸妈,背后却是被“养废”的孩子……“皇上,验了4次了,小殿下不是您亲生的…”“还好我扔了他!”“不是的,说您的侧妃造假!娘娘得知后没了”很多人的牙齿几乎全毁了:最伤牙齿的不是糖,而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