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滤镜,没有破
1545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一场网约车闹剧,让上海再一次走到风口浪尖。
甚至有人表示:
上海的滤镜破了。
其实了解上海这个城市的由来,就知道没那么容易破的。
为什么这么说?
先来说网约车事件。
从引发舆情到被取消,也就是短短24个小时的事情,而且我不太认为一个全国第二大的国际机场会为了一己私利去禁止网约车,所谓买办更是无稽之谈。
背后还是管理者思维在起作用,这些年不止上海,我们看到各个地方,都有做有为型而并不是服务型的冲动。
但是,已经证明过市场思维确实比管理思维更好,无论管理者的初衷是多么高尚,其结果都不如市场来得有效。
如果市场有失灵的情况,比如网约车存在滞留时间长的问题,管理应该做的是提供选项,而不是取消选项。
我们以为这已经是共识,但是可能这几年存量竞争确实更严重了。
现在知错能改,还是好的。
其次是各方对事件的反应。
网友当然是不干的,不但怼了浦东机场,甚至捎带着连上海一起怼了。
我知道很多人对上海腔调很不感冒,但问题是这次上海市民也没有护短。
不但上海市民也持批评的态度,隔壁的虹桥机场还宣布网约车免费停车一小时。
说明无论是市民还是同业都不认同浦东机场的做法,甚至还给上眼药,上级部门也很给力,直接给取消了。
这种事情在其他城市可能出现吗?
我想除了上海,没有其他城市会这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说的。
3、什么才是上海滤镜?
十里洋场,三里外滩?南京路,徐家汇?东方明珠,摩登女郎?……
上海的滤镜在于一种独特的城市运营模式,管理与被管理者的良好互动从而形成的大家所谓的:
精细化管理。
这种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呈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状态就是上海滤镜,也是被认为是城市治理天花板的原因所在。
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没用,上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管理模式?
这就要从上海的由来说起。
上海的兴起其实最早跟外部没有关系,内河淤堵,漕运衰落,长江成为运输主干道,带来的结果就是扬州衰落,上海逐渐崛起,成为一个移民城市。
然后上海开埠,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化外之地,在内陆和海洋之间出现了一个治理空隙,让上海的基层治理能力从城市诞生之初就同步发展。
最后,是天平天国给推了最大的一把,宁波、苏州、江浙甚至安徽的富商为了避祸都跑去了上海,带去了巨额的财富资本,宁波人、苏州人、广东人,浙江人、江苏人、安徽人,纷纷涌入大上海。
有钱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上海最初没有本外之争,大家都是外地人火拼,宁波的船工,皖北的灾民,还有外国的鬼佬,打来打去的结果是损失惨重,最后催生了博弈和秩序,也产生了边界和规则。
久而久之,这些风云际会的渊源催生了上海的所谓的滤镜。
从上海市民和虹桥机场乃至有关部门的反应来看,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上海城市的特质一直保留了下来。
毕竟上海的滤镜不是轻易得来的,当然也不会被随意打破。
希望如此。
就这样。
中产计划,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订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