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oman We Love | 余男:移步入景
白色衬衫、腰封Max Mara
KWAIDAN EDITIONS合作系列
环保蛋白皮A摆半身裙
每个人都在人生路上看风景,也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余男的记忆库里有大量的画面和声音、各种鲜活的人和故事,戏外的部分留给自己,戏里的拿出来和大家共享。她被所有经历和感受塑造成今天的模样,同时她也融入其中,留下一个眼神,一张面孔,一抹身影。
一
人生中第一个电影节,余男去的是乌迪内。乌迪内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每年四五月,欧洲最大的介绍亚洲电影的电影节⸺远东电影节在这里举行,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多部电影获得过大奖。
一到那儿,哇,满眼都是各种精彩。那一年,周星驰、李安也去了远东电影节,可惜她都没有见到。没关系,光是知道他们来了就够激动的了。
当时她20出头,大学毕业,刚出道。接待中国剧组的电影节志愿者也都是年轻人,一见面就用音调不太准的中文说“你好!请坐!”她跟他们聊起来,原来是威尼斯大学的学生,学汉语的。其中有个女孩问她:我家就住在威尼斯,你想不想去我家玩?
刚好,她在电影首映之前有3天空闲,本来就打算四处去转转,现在可好,连导游都不用找了。但那个女孩还要留在电影节工作,她让余男去找她的同学敦妮斯。
长裙、手镯
SAINT LAURENT BY ANTHONY VACCARELLO
余男脱离了剧组,一个人背着包坐火车到了威尼斯。一个红头发的意大利姑娘举着一块写着“余男”的木板站在出站口等,她就是敦妮斯。敦妮斯带余男到了一个LOFT式公寓,她和另外两个女同学合住在这里。那天是周末,女孩们对她说:晚上我们的男朋友都会来,我们一起听音乐、聊艺术,怎么样?
没过多久,男朋友们来了,一个个都很帅。他们带来了意大利美食,还有烟和酒。那个晚上是在音乐声、说笑声以及烟雾缭绕中度过的。余男很开心,但她是最先撑不住要去睡觉的。姑娘们打了一个超级大地铺,让她睡在敦妮斯旁边。
第二天早上,最先醒来的也是余男,看到身旁睡了一排意大利夜猫子。一个女孩睡眼惺忪地爬起来,说,我给你煮咖啡吧!然后就在咖啡的醇香里切面包、烤面包,两个人就着奶酪和果酱吃早饭,又是行云流水一通聊,英文混着中文。
那天,敦妮斯和男朋友带着她在威尼斯转了一天,整个城市色彩斑斓,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很大,表情都很极致,非常美。最后他们走到一家餐馆,进去吃饭,味道特别好。餐馆老板总是过来跟敦妮斯说话,她好奇:你们认识?认识啊,他是我前男友,所以我们在这吃饭可以打折。余男觉得好逗啊,你现在的男朋友就坐在旁边呢。
三天过得很快,余男要回到乌迪内了。敦妮斯和朋友们说,要不我们一块去电影节看你的电影吧!三个女孩和男朋友们全部去了乌迪内,一起看了她演的电影,又留下来参加映后交流。
再后来,敦妮斯跑到北京来,在她家住了一星期。不用说,她带敦妮斯去了各处名胜古迹,吃中国菜。敦妮斯最大的兴趣是了解中国人的生活,观察了一轮,结论是:跟我们意大利差不多呀!
这是余男最美好的一段记忆,她很庆幸当时自己做了那个决定⸺去威尼斯找敦妮斯。
二
巴黎又是另一种样貌,在余男的印象中,巴黎永远是黄金时代的那个巴黎。
差不多20年前,因为要在法国拍一部戏,她先在巴黎学3个月法语。每天从住所走到学校,出了门,看到街边喝咖啡的人,走路的人,几个小孩跑过去,树荫下的房屋,各种各样的书店、面包店、服装店。一路上,一会看看人,一会看看书,一会看看风景,每分每秒都有新鲜的感受。上完课,又这么边走边看地回去,3个月了都没有看腻。
有时候,司机来接她,她在车上听法语录音带,听一句,学着说一句,学完一段连起来说一段,过会儿又听听法语的嘻哈。司机说:你应该休息休息,你学得太累了,中国人都这么努力吗?她乐了,我没觉得累啊,这多好玩啊!
那是知识吸收得最充沛的一段时间,余男完全放松,全身心地融入那个氛围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呼吸到什么,全都是学习。
三
藏蓝色大衣Bally
耳环SAINT LAURENT BY ANTHONY VACCARELLO
内衣 私人物品
余男喜欢学语言,说一种语言,就会感受到那个地方的人和生活的气息,像是一种神奇的感应。
但是,面对她,哑语老师想不明白,这个学生怎么学一句话要反应半天呢?事实上,老师每教一句,她一边学着做,一边在琢磨:我穿这样一套衣服,打这样一段手语,在戏中那样一个场景里协调吗?眼神和动作能统一吗?
哑语是为电影《杀生》学的,余男演一个哑女。拿到这个角色,她太高兴了,就想要一个没有台词的角色。一出戏里,其他演员都有台词,正好给了她空间,有了别人所没有的。就像别人都是黑色,你是白色的,那就不要找米黄色、浅粉色来遮盖自己。没有语言,就用眼睛表达,把内心的情感释放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她特别享受这种感觉。
四
余男还学过蒙古语,因此认识了一个叫图雅的女孩,因为认识了这个女孩,拍的那部电影就被命名为《图雅的婚事》。
电影起源于一个发生在四川的真实故事,一个女人要带着残疾的前夫去改嫁。电影在内蒙古拍摄,换到一个更奔放的环境,有草原,有马,有骨子里的血性,有一种情感释放的张力。
剧组给她请来了一位蒙古语老师,是蒙语播音系的大学生,蒙古族姑娘,名叫图雅。等到电影命名的时候,女主人公需要一个蒙古族名字,就想到了“图雅”,挺好听,在蒙语里是“光芒”的意思,很温馨,像故事里的这个女人。
那一年,余男26岁,第一次去内蒙古,要在这里实现一个人物,代替她在这里生活,去体验一段她的情感。在草原上,她对一切充满好奇,心里又很踏实,好像就地生了根。体验生活的3个月,她穿着半新不旧的蒙古袍,围着头巾,和当地人一起生活,每天放羊、熬奶茶,脸也晒黑了。其他演员都是当地的牧民,她渐渐和他们没有区别。
最后一场戏拍完,剧组在收拾设备器材,准备回北京。余男还坐在蒙古包里,看着夕阳下的草原,舍不得走,觉得留下来生活一辈子也可以。
和她一起拍完了《图雅的婚事》的牧民们继续原来的生活,没有想过“演完这个戏我会变成怎么样”。那儿的每个人都确信自己的生活是最好的,并不向往别人或者别处的生活。他们的幸福感跟我们是一样的,没准他们觉得自己过得比我们更好。这是一种特别好的人生态度,找到自己最适合的生活,然后就这样过,不去追求另一种不是自己的人生。
看着他们,余男感觉自己好像从另一所学校毕业了,内心有一种触动,开始明白,人这一辈子,不管在哪儿,不管做什么,只要确定自己双脚落地,眼睛不再盯着外面,心里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可以往外走,也可以留在原地。
2007年,《图雅的婚事》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电影放映之后,剧组主创上台和观众交流,她被保安拦住了:这是电影《图雅的婚事》的映后交流,我相信还没有到你的电影。余男说,我就是图雅的演员。保安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女人就是电影中的农妇,半信半疑地让她上了台。
后来这些年,她总是跟图雅说,要回去看看那片草原和牧民们。
五
藏蓝色大衣Bally
耳环SAINT LAURENT BY ANTHONY VACCARELLO
内衣 私人物品
余男第一次知道自己喜欢表演是在17岁。那一年,北京电影学院到大连招生,同学们都去考,她也跟着去。招生的老师让她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演小品,给的情境是一对姐妹和一个陌生的男孩,故事自由发挥。她觉得这事真有意思啊,如果老师不喊停,她能一直演下去。
小时候,父母特别希望她数学、物理考第一。可是,一张卷子发下来,天哪,太难了。扭头一看,同桌做得特别快,几步就解出来一道题,而且一脸轻松愉悦。换成作文或者英语就不一样了,她又感兴趣又学得好,老师随便出一个题目,她很兴奋要去写。那时候她就想: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做不擅长的事呢?怎么可能事事都第一呢?在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上拿第一是为了什么?自然而然能做好的事情,就是你的第一啊!
后来,她也是在不断验证中确信自己擅长并且喜欢表演,才决定做一个演员的。一个角色,越演越兴奋,越呈现越好,导演夸奖,观众喜欢,这就对了。现实告诉她:遵从自己的天赋和意愿吧。
六
现在,余男成为招生老师了。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工作中,她一看现在的学生,哇,真的很有勇气!
和当年她考试的时候相比,现在的考生数量翻了太多倍,很多孩子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来的,不管成不成,先挑战一把。因为考生太多,考试时就让他们排成一排,每个考生差不多在10秒到20秒钟内把唱歌、跳舞、朗诵全部展示完,唱两句,老师说,停,朗诵,马上开始朗诵,停,舞蹈,立刻开始跳,无缝切换的速度、心理素质和各方面的承受力都让她感慨:超级厉害。时代变了,节奏快了,一切都太饱满了。很多孩子都不错,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谁的身上有光彩。
再去电影节,她的身份变成了评委。这份工作不轻松,所有送审片子看一遍甚至很多遍,然后一轮一轮地分析、讨论,再投票、统计。等到结果出炉的时候,她又兴奋起来,她期待看到这些优秀的电影人获奖的表情,因为他们创作出来的那些精彩打动了评委们,他们也获得了应得的鼓励和褒奖,她乐于看到这样的场景。
也是通过评审工作,她看到了电影的种类有这么多。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她看过一个片子,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女演员,几乎没有和别人进行交流,也没有其他演员,呈现的就是一个女性的生活,还是一部黑白片。看着看着,有观众坐不住了,陆续离席了,她也有点疲惫,片子快要结束的时候,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她突然觉得肃然起敬,突然发现女演员演得很棒,也很漂亮,她一个人支撑起了这样一部电影,而且表达得很好。
就像一本书,有的小说很好读,看得也快,有些书翻两页就觉得挺累的,但是看完了就把人的精神喂饱了,获得了一种内心的支撑。进步其实不是很享受的,进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七
因为父母,余男从小生活在一种压力之下。妈妈长得特别好看,看一眼就难忘的那种,路人见了三回头,爸爸也特别帅。作为他们的孩子,她从小到大反复听这句话⸺你可没有你妈妈好看。
今天还是这样,有些事情不会因为你当了演员、拿过国际大奖而发生变化。妈妈快70岁了,别人依然觉得她很漂亮,看着像50岁出头。不过,她对此不再有压力了,现在她引以为豪。
作为演员,她一直自信,在镜头前没有慌张过。每一次拍摄,她都觉得自己是可以的,然后一次一次得到验证。
她几乎不回头看自己演的戏,只在拍摄过程中通过监视器回看自己的表现。有时候,拍出来的和她想要表达的有出入,她就会调整自己,重新表演。如果调整了几次还是不对,她就要找出问题,改变方案,直到最后达到自己心里的标准。这种反复的尝试是属于她自己的乐趣,自信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反复重建。
八
“余男,我特别喜欢你!”
“我喜欢你这种长相。”
“我喜欢你在那个戏里面的样子!”
说这些的往往是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全民目击》《杀生》《战狼》《智取威虎山》认识了她,他们的表达方式很直接很活泼,彼此之间还有一种共通的欣喜⸺你也看过那个片子!你也喜欢她!见到他们,她也很开心,喜欢就是这么轻松简单嘛!
另一份片单和另一份认可来自业内人士、媒体和相对专业的观众。他们会提起《图雅的婚事》《双食记》这些,赞赏她的演技以及她和对手演员的交流方式。她心存感激,那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扎实根基。
黑色破洞马海毛长裙 Acne Studios
波浪手镯、长条耳环
SAINT LAURENT BY ANTHONY VACCARELLO
九
看剧本的时候,余男有一个习惯,先看开头和结尾,然后从头到尾仔细看。如果开头很有吸引力,她要赶快看看是不是那种猜得到的结尾,如果是,她又会对故事的过程有所期待。
看到喜欢的人物,那个姓名会在她眼里自动放大。有时候,只要看到几句话,她就知道要怎么演了,几十种形象、动作、表情一下子涌现在脑海里,太兴奋了,赶快记下来,直到剧本上都写不下了。
这个职业多带劲啊,你演的时候心里觉得高兴还是悲伤,观众看的时候一定会感受到;平时不敢干、不让干的事,在这里可以尽情体验,并且足够安全:枪是最好的枪,真的AK47啊,炮弹也是真的,爆炸也是真的,真正的警察过来培训,每次都要把子弹盒啪地打开,让演员亲眼看看里面没有子弹,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开枪吧,砰砰砰,对面的人应声倒下了。除了拍戏,上哪找这样的机会啊?
最近几年,她选择了一些之前她不太关注的角色,和她平时的样子很像,基本上没有化妆,气质也好,职业身份也好,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入行的早些年,她偏爱塑造跟自己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像《图雅的婚事》那样,让别人根本认不出来,特别过瘾。现在,她享受另一种感觉:观众一看就知道是余男,但这个人又不是余男。
在这样的角色中,她有了另外一种收获,可以抛开自己的想法,抛下所有外在的辅助,用最没有修饰的自己,素着一张脸,走到一个人物里面去。
摄影 林志勇
采访、撰文 Maggie
策划、编辑 暖小团
化妆 K.Kay
发型 Shailen
服装造型 傲寒
制片 July、Rth
助理 Yao Yao、润迪
美术编辑 孙毅
场地鸣谢:野路子ye lounge
新媒体编辑 Sissi Hua
新媒体执行 Jiayi Cui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