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班味儿还恐怖的东西出现了:年味儿。这味儿熏得你比猪还怕过年。
你本来挺期待回家过年的。能吃好吃的,还能一秒变小孩粘着爸妈。其实在外面没过得太好、爸妈也没电话里表现得那么坚强;那些名为“突然回家”的小视频,几乎是这些天最火的内容,离家千里的人不打招呼就出现在亲人面前,那些瞬间,让好多人 “眼睛里进陨石”,“一整个大破防”, “看完只想找妈妈”。刷刷评论你又开始害怕:妈呀我咋忘了,早回家,早吵架。回家(最多)三天以后,亲情维系的难度就开始呈指数增长。我的朋友vivi今年28,她对此颇有感触,并将每年过年回家的情绪波动总结为过年情绪三件套:高高兴兴回家-骂骂咧咧过年-依依不舍离家。上周到家后,过了蜜月期三天,vivi就和爸妈如期进入靠洗碗维持关系的流程,第五天总算吵起来了。
“虽然大家都说家是避风港,但我也知道,春节回家,无异于往风暴的中心跑。”但其实家家吵架的理由,都大同小异,吵着吵着,都吵疲了。句式无外乎就几种——给所有过年吵架的家庭提供一点吵架的小思路。希望大家吵出风格,吵出水平。我们找到了几个会吵架的朋友来“抛砖引玉”,展示了一下他们吵架的技巧——别的更别说了,穿衣打扮到职业选择,全盘否定。不考公,就是玩心重。年初三,他拎着我老早就备好的保健品,早早站在我家门口点头哈腰喊我“郑总”。还陪老两口唠家常,一顿吹捧我,比我年终总结说得都漂亮。你看,再怎么自证“我长大了”都不好使,也不如他们亲眼所见。吵架不是目的,能绕过吵架解决矛盾才是真厉害。我家亲戚最爱比,读书比成绩,工作比月薪,结婚比孩子...... 比着比着全是火药味。这是一场卷到没有赢家的比赛,但我今年打算为所有的输家正名。我下单了一支笔+一堆奖状,带回家,准备除夕夜分发给爸爸妈妈姑姑叔叔阿姨大哥大嫂。她脾气急,说点啥一点就炸。过年回家本来是充电,但吵多了就变成了耗电。等到彼此都安静下来,放回放的时候,她指着视频“我刚刚这么丑你咋不告诉我?”
之所以说“吵架”,是因为我们预计,和父母的聊天可能会以吵架开始,甚至也是以吵架告终。但注意!我们吵架要解决的是矛盾,不是干掉提出问题的人。绝不倡导歇斯底里、破口大骂,但希望你能给出一些除了车轱辘话之外,花式“吵架”的新招。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科技、金融、教育、文化、学生、摇滚等行业。1.参赛者应遵守基本的法律和道德,不以伤害任何一方为目的。避免指责、人身攻击。2.参赛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和场面可控,同时兼具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可持续性,提出和解决问题。3.参赛者可酌情决定赛程的长短以及中场休息的时间。4.参赛者应秉持互利共赢、成果共享的原则,杜绝单方面倾倒情绪垃圾。注:参赛者应严格保护人身和财产基本安全,坚决杜绝摔盆打碗、肢体攻击。包括创新性、实用性、可持续性、家庭影响力、家庭凝聚力、技术实现、和现场表现等。评论区点赞最高前10位,会收到我们送出的“吵架大王”周边 IP。
现在我们身处的时代是:和最爱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说心里话。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即便在激烈冲突下,亲情也不咋会受到致命挑战。再加上过去三年,我们被阻断了一些见面,联系也变少了一点,我们对彼此的生活变得陌生,变得无从置喙。家人以为我们是不懂事的孩子,但在长久分离的时间里,我们早已修炼成了他们不认识的样子,有自己的主张和生活。过年回家就这几天,咱放下手机,跟家人聊聊天,别活在网上了。这几天里,真没什么 App、公众号(包括三联生活实验室)比爹妈更值得多看看。或许,今年我们可以把“吵架”,变成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把我们和家庭的关系,做点儿有益的修正。好好地聊聊,聊聊这些年我们没陪在彼此身边的时候都在经历什么,是怎么应对的。这次“吵架”,希望我们能暴露出一些真实的彼此,哪怕这次只是开个头,不着急,我们慢慢聊,用更长的时间等待变化发生。迈出一步,也或许能让我们下次回家的时候,能近乡情不切,相隔万里也能在彼此的生活里有切实的参与感。在争吵中不断地确认亲近,也在争吵中彼此伤害彼此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