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走向变革的红线——尼康F3/T使用分享
CHH ID:tc3335
今日,每当人们提到尼康的胶片相机,绕不开的一定是代表旗舰的F系列。尽管FM,FA,尼康马特等系列也有出色的易用性和可靠性,但F系列才是那个时代专业人士的唯一选择。纵观F系列相机,仿佛在看一部相机技术的发展史:之前写过的尼康大F是单反相机的辉煌起点;F2则是纯机械相机的集大成之作;F4第一次正式搭载了自动对焦技术;F5是相机电子技术的精华;至于F6,则是尼康在数码时代对胶片介质的最后致敬。那么,处在这部发展史最中间位置的F3,又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条走向变革的红线吧——尼康F3/T
自1980年问世以来,F3有着多种多样的版本,包括最早期的F3,带有高眼点取景器的F3HP,钛合金版本F3/T,以及带热靴接口的记者版F3P。我手上的这台香槟色版F3/T仅在1982-1985年间生产,后期则改为黑色,因此存世比较稀少。同时,这也是F3所有机型中颜值最高(自认为)的版本。
机身整体由钛合金打造,比起早期版本更轻也更坚固。在日光下呈现出香槟色,或者说钛原色,非常漂亮。
同所有后期机型,HP代表着高眼点取景器,即眼睛离开取景器2.5cm也能获得100%取景视野,对于戴眼镜的用户非常友好。
机身右侧的镜头释放按钮。
由传奇设计师乔治亚罗带来的经典设计,自F3上第一次出现后,这条细细的红线贯穿了后续所有的F机型。不禁感叹,有时候简单的设计,就能成为打破常规的点睛之笔。
便于持握的小手柄旁,依次是自拍提示灯,景深预览按钮,固定1/60s的机械快门拨杆,以及曝光锁定按钮。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F系列机型第一次搭载了AEL功能。
退片旋钮,在拍摄完成后按下底部的倒卷按钮,即可手动退卷。
退片旋钮下方的ISO设定拨盘以及右侧的曝光补偿拨盘,能够更自由地控制曝光。
快门速度拨盘,同样的,这是尼康历史上第一台搭载了纯电子快门和光圈优先模式的F系列相机。这也意味着,在不安装电池的情况下仅有备用的机械快门可用。电子快门相比机械快门更加精准,A档的出现也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快门拨盘旁的拨杆用于自拍计时,右侧的过片扳手手感很好,拨动省力但有明确的反馈感。快门按钮旁的开关手感就很差了,很难拨动,基本上得用指甲去抠才行。最右侧的则是过片计数器和多重曝光拨杆,这里要提一句,装卷后在过片到1之前,快门速度会被锁定在1/80s,想要多拍几张的话就得靠自己调整光圈来匹配了。
机身背面的高眼点取景器,标配微棱裂像对焦屏,在A档下半按快门时取景器内会显示匹配的快门速度。下方则是标配的备忘窗口。
将后背解锁按钮向右推的同时提起卷片杆即可打开后背。横走式的钛合金快门帘坚固耐用,最高可以达到1/2000s,不及纵走式的FM2但也足够使用了。
镜头方面依然是出镜过的福伦达 55mm/1:1.2 Nokton SL II s,这颗镜头设计目标是能够兼容尼康所有F卡口机身,因此在镜头最内侧设计的一行小字可以通过反射直接将当前光圈值显示在取景器里,调整光圈时眼睛也不需要离开取景器了。
与最早期的兔耳联动耦合杆测光不同,这颗镜头同样也兼容后期ai卡口的耦合片。通过将机身上的一小块金属片卡进镜头卡口,调整镜头光圈时可以和机身的光圈环联动,将光圈信息传递给测光系统。
老规矩,下面是样片时间,同样的,渣水平请轻喷。
总结:
尼康的第一台电子化相机,做工扎实,坚固耐用。同时A档的存在以及高眼点取景也大大提高了易用性,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台135相机。
在F3刚刚推出之时,正如绝大多数的新生事物一样,其实受到了大量的抨击,那时的人们普遍认为,一台无需电池的纯机械相机才真正称得上可靠。而打破这些质疑的,是尼康军工级别的严苛生产标准,以及一次又一次精准的曝光。在连续生产21年后,F3于2001年停产。彼时,F4早已结束生命周期,F5也已生产多年,出生时伴随着的非议,却在多年后成为了F3最大的优势,融合了电子化的便捷和纯手动的交互性和仪式感,让那些追求着摄影乐趣的玩家们趋之若鹜。我用了很多类似“第一次”的词语来形容F3,因为这条贯穿了F系列后续产品线的红线,正是相机从机械向电子变革的开始。
对厂家来说,倾注心血,交出答卷,剩下的,请交给时间。
也许,会有一个机会让全世界看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