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一个孩子真正长大,从父母的3次放手开始

一个孩子真正长大,从父母的3次放手开始

8月前

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每天学点亲子|婚姻|个人成长,每天成长·进步·幸福

预约心理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心理咨询”

近期课程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课程”



放下共生,将自己与孩子区分开来;放下控制,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放下完美主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萨姐



作者:天雅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临近开学前,咨询室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儿童青少年的咨询案例。
 
细聊之下我发现——
 
很多孩子身心出问题,不是因为父母不管孩子;
 
而是因为父母太想管孩子,太希望孩子变好了。
 
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脱轨,几乎天天看着孩子,操心孩子的大小事务。
 
但越是这样,孩子反而越容易出问题。
 
因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不是父母管出来的,而是成长出来的。
 
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迈过3道坎。
 
当然这里所说的“坎”,不是指披荆斩棘、过关斩将;
 
相反,它需要父母卸下盔甲、放下执念,轻装上阵。
 
具体是哪3道坎呢?请看今天的文章。

01

放下共生 


所谓共生,就是父母与孩子像藤条一样缠绕在一起,缺乏清晰的边界。
 
苏女士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她将两个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
 
就拿日常吃喝拉撒这些事来说——

小女儿4岁多,每次吃饭她都一口一口喂;


大女儿5岁多,每次上厕所她都全程辅助。

 
两个女儿都是正常孩子,没有生理或心智的缺陷。
 
“为什么不让她们自己来呢?”我问苏女士。
 
“她们自己做不来,吃饭慢,屁股擦不干净。”她回答。
 
其实在大女儿刚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注意到了她过度依赖大人照顾的问题。
 
一次家长会,老师提醒苏女士,她的女儿缺少如厕训练,习惯性尿裤子。
 
当时苏女士充满羞愧,认为老师在批评她不是一个好妈妈,不会教育孩子。
 
为了回避羞愧,她跟老师辩论,指责老师没有尽力照顾好她的孩子。
 
最后老师只能应苏女士要求,特殊照顾她女儿的如厕。
 
结果2年多过去,女儿依然没学会独立上厕所。
 
很多父母在育儿中,可能都会存在跟苏女士类似的「共生心理」
无法区分「自己的事」和「孩子的事」,

大事小事替孩子包办,替孩子承担责任。
 
当然它不一定体现在孩子的吃喝拉撒上,也可能体验在其它方面,比如学习就业等。
 
结果就是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帮扶,小到饮食起居,大到择业择偶,无法真正独立。

放下共生,是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第一道坎」。
 
一般来说,婴儿在六个月以前,极度虚弱无助,吃喝拉撒睡玩等基本需要都有待妈妈满足,他们必须跟妈妈共生在一起,这属于「正常共生」。
 
过了这个阶段,孩子会逐渐发展出自主的意志和行动——
 
比如他们的身体会开始挣脱大人的怀抱,向外去攀爬探索、抓取物品等。
 
当孩子对一件事物发出自主意志的时候,就是他尝试脱离共生走向独立的时候,
 
这时大人要做的,不是立刻将孩子抱回怀里,而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辅助孩子去探索,去爬行,去学会站立起身……
 
在磕磕碰碰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发展出独立行走的能力。
 
同理,在孩子学习吃饭、进行如厕训练时,也是一样的。
 
当孩子发出想自己动手的意志时,比如推开父母尝试帮扶的手,嚷着要自己来做的时候,就是大人放手的最佳时机,
 
身为父母,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一点点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但不能越俎代庖去替他承担责任。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存在像苏女士所担忧的,孩子会吃得慢,屁股擦不干净,事后还可能还要大人花费时间精力收拾残局。
 
但这只是暂时的。
 
孩子会在一次次尝试中获得历练,在一次次历练中学会将事情做好。

02

放下控制 


控制,是指父母严格地管控孩子,要求孩子的日常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
 
我的邻居李阿姨,是一名初中教师。
 
面对女儿妮妮,她严格要求,追求纪律、规范和工整。
 
小到吃饭睡觉,大到学习交友,都要求女儿按照她的规定来,一旦违反,就会给予惩罚。
 
比如,她规定女儿买零食只能买面包、水果等健康食品。
 
有一回,妮妮买了一包辣条,被她发现了。
 
结果她不仅没收了辣条,还没收了女儿的所有零花钱。
 
忌惮于妈妈的权威,女儿学会「听话」
 
后来,妮妮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离开了妈妈的全方位监控,突然就失控了:
 
她用妈妈给的生活费,买了一箱又一箱的垃圾食品,当正餐来吃。
 
结果吃出了急性肠胃炎,被送去了医院。
 
当李阿姨再次用小时候的方式惩罚女儿时,却不管用了。
 
因为女儿会反过来威胁她:“你不给零花钱,我就退学!”
 
李阿姨想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乖女儿”,怎么突然就变样了。
 
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可能都会面临跟李阿姨一样的困境:

孩子小时候很乖很听话,突然有一天就叛逆了,处处跟父母对着干。

 
透过心理学角度看,它其实不难理解——
 
很多时候,孩子的突然失控,正是源于父母前期「过度控制」
 
养育孩子,我们希望一切井然有序,不要出现意外。
 
于是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控制孩子,要求他们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式成长。
 
就像李阿姨,她希望孩子身体健康,禁止女儿吃垃圾食品。
 
她的出发点是好的。
 
不幸的是,生活本身不是严丝合缝的,失控无处不在。
 
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中,当他想真实做自己时,失控就产生了。
 
通过严厉禁止,可以暂时限制孩子的行为,却无法扼杀孩子想做某事的欲望。
 
相反,越是禁止,孩子被压抑的愿望就越强烈,想做某事的欲望也就越强烈。
 
一旦脱离了掌控,孩子就很容易陷入失控。
 
这个时候,学会放下控制,是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第二道坎」。
 
当然它不是指对孩子听之任之,不管不顾;
 
而是指家长保留必要的家庭管理的权力,同时把一部分选择权归还给孩子。
 
比如我们可以规定每周给孩子多少零花钱,至于怎么花,由孩子自己决定。
 
如果孩子喜欢吃薯片——
 
我们不能剥夺他吃薯片的权利,但我们可以将数量规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你可以每周吃一包薯片,至于怎么吃,什么时候吃,你说了算。”
 
放下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但又不过度纵容孩子,
 
如此一来,孩子才能在愉悦中适应规则,在规则中形成自律。

03

放下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指事事追求完美,不容许出现一丝瑕疵和失误。
 
张女士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她习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养育孩子,她同样如此,希望孩子能够事事做到最好。
 
每当孩子做一件事,不管做得多好,张女士的“火眼金睛”总能扫到不足,进行批评。
 
有一回,儿子参加学校书法比赛得了一等奖,他兴高采烈地把奖状拿回家里。
 
但张女士却从班级群公开的照片里,发现一个问题:有几处标点符号,写得不够工整。
 
她立即指出儿子的问题,对其进行批评指正,告诫儿子“细节决定成败”。
 
霎时间,儿子的心境由高涨跌到了谷底,由自豪转成了挫败。
 
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儿子后来逐渐衍生出了「强迫性习惯」:
每写一个字,都要反复拭擦、反复修改,直到写到工整为止;

每做一件事,都要反复斟酌、反复检查,直到做到完美为止。
 
这样一种习惯,确实能让他在小学期间的多次考试、比赛中脱颖而出,拿下第一。
 
然而到了初中,儿子开始对学习感到吃力,成绩下滑。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
 
为了追求完美,他每次考试都会在某一道题上停留很久,确保做出了完美解答,才移步到下一道题。
 
结果导致:时间到了,题目却没做完。
 
儿子心里也清楚自己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但他就是忍不住这样做,怎么也改不了。
 
后来到了高中,学习量剧增,他更是跟不上步伐,成绩一落千丈。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父母都会像张女士一样抱有完美主义的梦想:
 
希望事事做到最好,不要出现一丝纰漏。
 
但我们却很少意识到,这样的情结会让我们无法与现实达成同步,其代价也许是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没有一个事物是不存在漏洞的。
 
当父母严苛地要求孩子事事做到完美时,就等同于给孩子下达一个永远无法达成的目标。
 
在一次次负面反馈中,孩子不断经历挫败体验,便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就像张女士,她不能忍受儿子一丝一毫的纰漏;
 
代价就是,儿子由此形成强迫性习惯,耽误了学习效率。
 
放下完美主义,接纳真实且不完美的孩子——
 
这是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第三道坎」。
 
认识真实的世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包容孩子偶尔的失误,就等于告诉孩子:

 

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把一件事情做到60分,也是足够好的;

 

接受孩子成长的试错,就等于告诉孩子:

 

去勇敢地探索生命吧,不要在意结果怎样,体验就是成长。


如此一来,孩子才能放下自恋的羁绊,从容地遵循自己的节奏,勇敢地去探索世界。

04

 写在最后 


养育一个孩子,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养好一个孩子,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我们可以给予孩子生命,却无法决定他们的命运。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必用力过猛,事事全情投入。
 
放下共生,将自己与孩子区分开来;

放下控制,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放下完美主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当然这个过程,我们可能会经历一些挑战,不得不面对孩子不听话、做错事的时刻。
 
但只要我们愿意,孩子就能以各种方式带给我们惊喜——
 
他们会摆脱我们共生的束缚,勇敢探索未知的领域,并超越我们成长为他理想的样子。
 
这将是多么可贵的事情!

「在看」+「转发」在养育的过程中适当放手,让孩子带着自由与爱成长

-END-

作者: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我们的视频号会有导师分享心理学内容视频!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点击标题,查看近期课程安排:
1、2024年3月14-17日广州黄启团导师NLP专业执行师:一套「实用人性手册」,揭开自我改变的惊人秘密
2、2024年3月21-24日广州蔡敏莉导师九型人格训练:谁在制约你?
3、2024年3月29-31日吉利根博士带领你《让爱回家》:三代人疗愈——父母&伴侣&孩子
4、2024年5月8-12日吉利根老师催眠线上授证课第一模块(附广州精英催眠营证书课程时间)
5、2024年5月15-19日广州林文采萨提亚模式专业证书课程 Level one
6、2024年5月23-26日广州蔡敏莉《萨提亚个人成长工作坊》
7、2024年6月25-30日奥南朵老师亲授:《绿宝石--疗愈内在孩童》工作坊
8、2024年9月20-22日林文采心理营养亲子关系工作坊:育儿不费爹妈的秘诀!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欢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相关新闻

一个孩子越来越好,从父母的4次退出开始……很多人理解衰老,是从照护父母开始的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心理学家:父母要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就戒掉这5种“有毒人格”真正的夏天,会从告别花神开始吗?一个家庭最大的心酸:父母向孩子索取情绪价值一个公司的衰败,从CEO不再思考开始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父母向孩子借运(深度好文)!真正的企业转型,从培养重构力开始一个女人的自由,从驾驶自己的车开始一个孩子越来越有出息,通常是父母做对了3件事毁掉孩子的内驱力,从陪娃写作业开始亲眼目睹一场母女大战,才知道:一个孩子最难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从孩子的“交友”中,我好像亲眼见证着日本正变成一个多国籍社会……孩子的自信心其实在4岁时就开始奠定了!让孩子做哪些事情可以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高盛预计:从3月份开始,美联储今年将降息5次!父母最伤孩子的10大行为曝光:养废一个孩子,有多简单“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真正的见识是买不来的,怎样过好一个“低配暑假”?亲眼目睹一个孩子变废的全过程,我才明白:父母什么嘴,孩子什么命亲眼目睹一个孩子变废的全过程,我才明白:父母什么嘴,孩子什么命!你的编程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一个腾讯小哥哥是这样回答的!第一批90后魔都父母让我大开眼界:从出生前开始规划教育,为孩子从黄浦搬家到青浦……班主任: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俞敏洪: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