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AI“复活”亲人:一单1万元的产业链

AI“复活”亲人:一单1万元的产业链



#01
母亲葬礼上的“母亲”

- 

2022年7月,美国企业家斯蒂芬·史密斯的母亲玛丽娜去世,享年87岁。

几天后,玛丽娜的遗体被火葬。紧随其后的葬礼上,礼堂大屏幕开始播映她的音容笑貌。

就在所有人觉得这是去世前录制的视频,并以一种悲伤缅怀的心情静静观看时,屏幕中的玛丽娜突然发表了一段安慰大家的简短演讲。

这样的安慰,让刚刚亲眼目睹玛丽娜被火化的亲友多少有点坐立难安,而当玛丽娜开始回答斯蒂芬现场随机提出的问题时,不仅是到场亲友,整个世界都坐不住了。

其实葬礼上的玛丽娜,正是斯蒂芬旗下AI科技公司StoryFile的杰作。

● StoryFile官网

斯蒂芬在母亲去世前,动用了20台摄像机来记录母亲的影像,作为AI训练的输入材料,最终呈现出了他与逝者实时“交谈”的效果。

AI复活亲人的想法,藉由这样一场惊世骇俗的葬礼迅速传播,为无数对逝者的缅怀之心寻到一个落脚点。

在这之后,用AI复活亲人的案例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多。

2021年,知名音乐人包小柏年仅22岁的女儿因病去世后,他就再也没有理发。

两年后,他成功复刻出“数字女儿”,还让“女儿”在妻子的生日宴会上唱了一首生日歌。


今年年初的商汤科技年会上,公司创始人汤晓鸥在大屏幕上的一句“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引来现场无数掌声和泪水。


汤晓鸥是去年在上海因病抢救无效而去世的,而他每年在年会上的演讲是公司一直以来的保留节目。如今以数字人形式再次出现的他,让员工既错愕,又感动。

00后UP主@吴伍六通过视频,展示了自己AI复活奶奶的全过程,并且分享了“复活”过程中所需的数据库和链接——这个视频收获了全网上亿的播放量。


AI复活逝者的原理,本质上就是基于逝者生前的文本和影像,利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AI算法,搭建出逝者的思维模型。

理论上讲,只要提供足够多的数据,在思维层面AI数字人就可以无限接近本人。根据微软公司的研发专员戈登·贝尔计算,对于一个活到平均寿命的人,想要记录其一生中的各种数据,只需要大约1TB的硬盘容量。

网上流传过一句很火的话: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但AI描绘的数字影像似乎在告诉我们,如果实在没法好好告别,那就别告别了。


#02
化悲痛为生意?
数字生命何去何从

- 

看过《流浪地球2》的朋友,想必会对片中试图通过AI技术,来给车祸中丧生的女儿“完整一生”的图恒宇印象深刻。


从荧幕走到现实,延续了围绕“AI复活”的争议,尤其是当原本的科幻创意,逐渐成为一门生意。

现在以“AI复活”为关键字在淘宝上搜索,就能看到满屏幕的相关店铺。有的店铺甚至直接截取了包小柏的“数字女儿”,作为自己店铺的封面。

服务内容包括了让照片里的逝者开口说话、生成逝者影像、实现和逝者实时对话等,价格也按照这些服务的难易程度,定价从10元到1万元不等。

当你联系店铺客服后,客服大多会先让你添加他的微信或公众号。


他们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展示了过往一些“复活”作品,如果你认为这些作品的效果达到预期,客服会进一步讨论你的具体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让你提供相应的材料。

对于一些简单的需求,店铺往往第二天就能交单。一些“高级复活”需要涉及数据训练,交付周期则会更久一些。

在抖音、小红书等新兴的流量平台上,“AI复活”尽管还没作为商品被摆上货架,不过也俨然成为了一种话题趋势。

在这里有人分享“复活亲人”的攻略,有人则展示自己和数字亲人交谈的视频,往往都能收获极高的关注度。

从商业角度来看,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潜力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技术可行性,二是受众需求度。

“AI复活”本质上就是类似于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AI,这项技术在这两年的发展有目共睹。最近大火的Sora更能直接通过文本生成逼真画像,可以说是让“AI复活亲人”在实现路径上没有了任何障碍。

另一方面,思念逝者是人之常情,包小柏“复活”女儿这件事能引发全网共情就很能说明问题。只要“AI复活”的价格能让大部分人接受,那这项服务就不愁没有市场。


但其实和所有AI衍生品一样,“复活亲人”在商业方面发展的过程,也必然会是其技术争议广泛化的过程。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如何避免被复活的“人”,被应用于某些不正当的事情。

AI创业者张泽伟及其团队曾为600多个家庭提供过类似“AI复活亲人”的服务。当他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如何判断客户“只为缅怀而不为其他”时,他坦诚并没有太多判断的方式。

有次他接待了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对方在交谈中几次哽咽,这让他觉得对方真的只是因为想念而要“复活”孩子。

张泽伟在此后的业务中更倾向于接待这类家长,只因他觉得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大多是真的,而“思念孩子的痛苦”是表演不出来的。

 
尽管如此,总还是有并非因为丧子而找上他的客户,并同样都能给出催人泪下的正当理由

对于这些客户,张泽伟也不可能全部推掉,最后只能凭直觉去相信对方肯定没有恶意。

然而数据显然比直觉更有说服力,自从生成式AI爆火,基于“AI换脸”的诈骗案件在过去一年层出不穷,有人甚至在短短30秒内就被骗数百万元。


而且,为了更为逼真的“复活”,就需要尽可能提供死者在世时的对话、视频和照片,这也就不可避免造成隐私的泄露。

最近在英国发生了一件事。

一位名叫詹姆斯·布尔格的男孩,在1993年也就是他两岁的时候,被两个10岁的男孩杀害并被丢在铁轨上,此后尸体更是被火车碾过。

如今30年过去,AI技术的发展让许多网友热衷于“复活”詹姆斯,借他之口去还原当初的案情经过。

为了能让案情还原得更清晰合理,这些网友无孔不入地收集有关詹姆斯的隐私信息。

可想而知,这样的“AI复活”对詹姆斯的母亲会产生多大的打击。


她在推特上谴责这些恶意“复活”她儿子的人:“用他自己的脸,自己的声音讲述发生自己身上的残忍故事,真是太令人作呕,我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

此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围绕数字生命的伦理问题。

首先就是通过AI复活的“人”,能否代表死者本人?

如果可以,那这个被复活的“人”,又是否被赋予了拒绝回答问题的权利?

目前通过AI生成的数字人,都被设计成对提问者有问必答。如果死者生前有不愿透露的秘密,而AI复活的“人”又有足够接近本人的意识,那么这个“人”是否还能保守秘密?

有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以人的态度去对待逝者,那么尊重并请求对方的授权,是复活对方的前提。”



换句话说,个人也应该享有权利,决定是否允许自己死后被亲友用AI技术“复活”。

毕竟当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不代表有关他的东西可以在这个世界被肆意描绘。

AI复活亲人的想法,从惊艳世人到商业推广,挡在前面更多的不是技术阻碍,而是紧随其每一步关于法律和伦理的争论。

而透过这些争论我们也能看到,看似我们在讨论人该如何对待AI这项技术,但本质上仍是探讨人该如何对待人。


#03
“AI复活术”面前,
个人的选择

- 

知名心理学家欧文和妻子玛丽莲,在一起度过了65年的幸福婚姻。

但玛丽莲在她87岁这年,先是患上了多性骨髓瘤,接着又因为心脏问题被搬上手术台,在胸腔里安装了一个起搏器。

长达9个月的化疗期间,玛丽莲的生命不可逆转地悄然流逝。她时常安慰病床前的欧文:“一个对自己的生命毫无遗憾的87岁老妇人的死,不是悲剧。”

而欧文也觉得“一个人获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回想玛丽莲与自己相伴的一生,他相信妻子可以没有遗憾地离开。

但尽管双方都对死亡做足了准备,当玛丽莲猝然长逝,欧文仍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

他在《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中写道:

“我一次又一次凝视她的照片,希望照片中的她能像往常那样同我欢谈……一次又一次地,我被同一片痛苦的潮水吞没。”


● 玛丽莲与欧文


为什么要说欧文的事呢?无非是想说,人性深处永远存在着对死亡本能的恐惧与痛苦,在这点上,思想通透的大心理学家如此,普通人更是概莫能外。

围绕“AI复活亲人”的话题中,很多人提到:人死不能复生,与其把逝去的人还原得惟妙惟肖,不如好好告别,过好自己以后的人生。

但事实就是,人们永远能对死亡这一命题,总结出各种精致且理性的观点,而对于死亡的种种反应同样是永远真实地存在。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厄内斯特·贝克尔《死亡否认》中所写的那样:

“整个人类文明的种种事物,无论是国家的建立、科学的发展、还是娱乐、文学、影视等等任何人类活动,归根结底都是每个人因为死亡的恐惧感而驱动产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AI复活亲人”作为一种提供情绪价值的新式手段,必然会有其对应的受众。

去年,欧盟出台了《人工智能法案》, 中国也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预示着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对AI技术进行监管的重要性。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将AI技术划分为“不可接受”、“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管控等级。


正如上面所讨论的,“AI复活”会带来隐私、伦理等方面的社会隐患,不过最终这项技术会被划入哪个管控等级,仍需要时间来解答。

在此之前,更为合理的态度可能是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也没必要以绝对理性的目光,去审视那些致力于“复活”亲人的人们。

毕竟将逝者放在心里是缅怀,让逝者同自己对话也是,没有所谓对错的差别。至于后者所要付出的时间和情绪成本,也无非是每个人选择自己想要的,承受自己选择的。

有位支持AI复活亲人的网友的评论,打动了很多人:

“多少人就算想要复活亲人,却发现连一张能提供给AI的亲人的照片也没有。而我也是在意识到这点后,开始更加主动地往家里打电话,尽可能留下他们陪伴自己的证据。”

 
人生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而面对失去,你可以坦然接受,也可以假装“失而复得”。

无论你做何选择,只要最后这个选择教会了你珍惜当下,你其实就通过这个选择成为了一个更加成熟的自己。

 -END-
撰稿姜榆木
主编:宋函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东京家族》
StoryFile官网、CFP部分来自网络。


 精选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书单

相关新闻

“二手HR”产业链:一单抽成千元,599元收徒包教包会“AI复活亲人”成流水线,费用15元至10000元不等…提醒:警惕AI诈骗wteam万瑶:切入创新生态链最前端,帮助超早期创业者完成“从零到一”的跨越AI视觉的“大一统”:从CV到多模态,从行业大模型到机器人,旷视如何布局?小米 SU7、21.59 万,大定超 5 万;FTX 创始人被判 25 年;清明来临,「AI 复活」最高价数万元 | 极客早知道短视频里的跨国婚姻产业链:“一条龙”、欺骗与风险起底“闭店产业链”:一家门店是如何“金蝉脱壳”的零一万物官宣中国职场“AI特助”万知:手机2分钟生成PPT,还让“100个领域专家”给自己“打工”月薪4万的“关键”新兴岗位:研究如何向AI发出专业提问“常春藤优质帅哥精子,8000块一管”:这背后的利益链,黑暗又血腥……AI+新动力:联通“元景”大模型赋能产业智能化转型上海生生冲刺“医药冷链第一股”:昙花一现的大客户与谜一样的“离职”小米SU7试驾者纷纷实测:自动驾驶准确,稍微有点“怂”!​清明节前AI复活亲人成热门生意: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丨AI周报“5.20元送一朵花”:Kimi试水打赏收费,AI大模型应用的商业化有了新路径?禁止AI“捞金”,4400万美元,还钱!马斯克起诉OpenAI,这恐怕是AI史上最重要的一场官司……传马斯克 AI 公司将获 60 亿美元融资;谷歌一季度净利润增 57%;「喷火机器狗」开售,1 万美元抱回家 | 极客早知道​晚点财经丨​台积电:今年剩下日子就看 AI 了;欧莱雅中国打算 “顺其自然”;全球产业大扶持的一年堪比印钞机!AI总龙头业绩暴增六倍!黄仁勋:“下一场工业革命已开始”;连续20CM涨停!A股这家公司的天花板在哪里?「如果AI会“黑化”」最新研究揭露:AI已学会撒谎欺骗、背叛、阿谀奉承,生物医药产业寄予厚望的AI,我们还能盲目相信它吗?75亿元!今年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融资来了:90后剑桥博士带队,微软、英伟达为其站台,这家英国 AI 独角兽被首相视为“全村的希望”75亿元!今年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融资来了:90后剑桥博士带队,微软、英伟达为其站台,这家英国AI独角兽被首相视为“全村的希望”小米汽车乱局:小爱同学“罢工”、F 码炒至 5 万元;罗永浩直播卖阿里云;小扎亲自挖谷歌员工:无需面试 | AI周报“321,上链接!”东方甄选直播画风变了?俞敏洪曾表示看不起“买买买”的嚎叫噪音!董宇辉带领“与辉同行”一场卖出1.2亿元用AI“复活”亲人,最低只要几十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