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去非洲打工搞钱」,会经历什么?

「去非洲打工搞钱」,会经历什么?

7月前


最近一段时间,「去非洲打工搞钱」成为95后最新的职业理想,相关帖子和词条频登热搜。在「内卷」「PUA」「996」被广泛讨论的今天,非洲似乎成为「只想搞钱」的毕业生们新的就业目的地:包吃包住,高薪无忧,还工时灵活,休假时候能去看动物大迁徙。


年轻人在非洲生活,是否真如词条一样让人羡慕?《人物》找到了超过10名出海非洲的95后,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96年,今年27岁,最年轻的出生于2001年,去年刚刚毕业。接受《人物》访谈的年轻人都在中方企业上班,行业则主要分布在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在他们的讲述中,应届生去往非洲的平均工资在12000-15000元左右,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真实的非洲生活里,工资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在和《人物》电话访谈时信号时断时续的另一端,大部分非洲的派驻地点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一切都还在生长的阶段。高楼和板房互是邻居,路上汽车和牛车并肩行驶,甚至一些驻地就设在山沟无人处,最近的中方医院开车两小时才能到。


就是在这样相对野生的环境,机会正在缝隙里生长,「热土」成为他们在访谈中频繁使用的词。但真实情况是,非洲地广人稀,国家、行业情况不同,即便是同一岗位,正式工、劳务派遣和普工之间的差异也巨大。为了高薪,一些人甚至暂时放弃了国内社保,拿着旅游签出国务工。


多个年轻人提到家长们最开始反对他们去非洲,甚至有人的母亲打电话报警,原因是觉得女儿要被拐去做诈骗。几乎每个人都强调了一定要开车出门,有半数的人提到了自己或身边人经历过至少一次抢劫。疟疾、伤寒,这些在国内几乎听不到的病,在那里很常见。因为外面环境不稳定,外派非洲的年轻人多被「圈」在项目驻地,宿舍、办公室、食堂和篮球场就是生活的全部。


这些95后倾向于不在非洲久留。但也许,在新一代年轻人的眼中,值得做一辈子的工作也不多。趁着身强力壮还充满好奇心,出去转转,不陷于公司与出租屋的两点一线,顺便攒起一笔钱,也许就是他们去非洲的最大意义。


我们选取了其中的5个人,展开讲述他们的故事——


 


 

文|李雨凝

编辑|楚明

受访者供图




「在不卷的情况下,先赚点钱」

麻瓜 26岁 津巴布韦 

中外合资制造业外包翻译 在非11个月


我在津巴布韦的圭鲁已经快一年了,每天生活工作全在厂子里,食宿公司都包,男员工宿舍是公用卫生间,女员工和领导一个规格,住的都是独卫砖房单间。在非洲很多的项目上住的都是板房,但我们是制造业,也有自己合作的上下游产业,原材料都有,就能自己盖砖房,已经算是很好的条件了。这样在非洲生活,我基本没有大头开销,每个月一万二三的工资也能几乎全部到手。


一聊到非洲翻译,大家就会想到小语种,但其实津巴布韦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基本全员说英语。大家也都会觉得非洲应该是一个又热又危险的地方,但其实这里很大,每个国家情况也不一样,像津巴布韦蛮安全,像其他一些国家总统换届都会有政治动乱,但津巴布韦没有。津巴布韦也没有太多的疾病,疟疾也没有,可能因为这边是高原,紫外线强,病毒都杀死了。


很多人对非洲的认识,说直白一点,就是很贫困、落后,教育也落后,方方面面都不好。实际上跟国内相比确实有差距,但是也没有像大家说的那么差,还是适合普通人生活的。一般我们会说北非和东非比较好,我所在的南非一般,但也不差,真正非洲本地人也摇头的地方,刚果(金)算一个。


圭鲁富人区街景


可能和校招派去的应届生不一样,我毕业早,就是一个二线城市普通学校的英专生,可能不像大城市学语言的学生有那么多信息和渠道,也一直是没有「外派」这个概念的。后来毕业了,我就按部就班回了老家安徽考编,也进了面试。但我总觉得,那种体制内稳定但是收入不高的生活好像不是我想要的。大家总是觉得女孩子就是要稳定一点,但其实,特别是疫情之后,社会给予人的压力,特别是经济压力,已经不分什么男女了,公务员只图稳定,工资在那里放着,我觉得也不够用。


后来,我放弃了考编,在合肥找了份工作。我这份工作工资税前5000元,每天的通勤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双休又几乎都在加班。我印象很深的是2022年年底大家都生病的时候,很多人都能请假在家歇着,但我们的领导就直接一个个打电话催,说这个工作你得做。我当时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等后来病好,我直接去广州和澳门玩了一趟。我看着这种很不一样的街景就在想,为什么人就一定要局限在那个地方呢?


我们现在职场上有很多的毛病,加班、各种内耗,还有领导的PUA。可能这些现象以前也存在,但不会像现在一样这么拿出来放大去说。感觉这几年人就是懒得装了,大家打工人的自我意识也更明显了,首先我得是我自己,然后我才来工作。我们95后、00后也上来了,直接开始整顿职场了。回来后,我也直接提了辞职。


2023年过完年,我在小红书上偶然刷到了一个女孩记录自己在非洲的外派生活。我也是发现好像我的背景也够用,可以外派过去。我又去私信她,聊下来,感觉蛮真诚,她也没有收我咨询费,只是给我推了一家劳务分包公司,后来又收到了面试邀请。我当时来的时候也是赶上了国内刚放开,上一任翻译急着离职,所以对我的考核也没有那么严,英语专业对口,有工作经验就行,也不一定要有翻译经验。


整个沟通下来,我知道了那是一家正规国企在当地的合资公司,我还看了地图街景,也在小红书上联系了当地的华人,甚至还问了之前离职过的人,都说没什么问题,当地华人甚至还买过这家的产品。我自己放心了,但我妈没有,一度还报了警,说我要被骗去非洲做诈骗。后来警察还真来了,当家庭纠纷处理了这件事,人还很负责,给我找出了分包公司在海关被罚款的记录。但我当时实在是受不了职场上的乌烟瘴气,就觉得一定要出去。


我是拿着落地签先到的津巴布韦,后来才在当地转的工签。我现在回头看,外包确实是有不太正规的地方的,比如签证,再比如我们的工资是发回国内银行卡,分包公司会给我们扣个税,但不会给我们交社保,公积金也没有。但我当时是想着,反正近十年内我应该也没有能力去买房,这笔钱直接给我也行,我也可以用来买商业保险。


我想出去的另一个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去赚钱,一万多和五千完全不一样。大部分去非洲的年轻人都是抱着这个目的,反正年轻,身体和心态都不会出大问题。我是觉得,只要说没有一些实质性的伤害,薪资给到位了,都是可以忍的。都来了非洲,就专心「搞钱」,也别管什么谈恋爱、社会时钟,其他的都可以往后面扔。


这里的工作,感觉比我上一份好多了。比如按道理,我们到岗的时间应该是早7晚5,但实际上,我们都早上8点上班,下午4点后,没什么事儿,基本也能走了。这里的工作不难,但比较杂,像我是翻译,平时需要处理集团里的文件,有时候也要下生产线,帮助进行技术翻译,还挺锻炼人的。我们宿舍的网络也一般,但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可以在下班时间用这个借口规避掉一些工作。


麻瓜在圭鲁的宿舍


唯一可能不太好的地方在于圭鲁比较偏远,离首都200多公里,平时出门并不算方便。刚开始,我也不敢出去,就靠同事用车顺便蹭一下,到后面有同年龄段的翻译也来了,我们两个女孩子就组成了搭子,胆子也越练越大,比如下午下班后如果没事,就坐当地的客运小巴去附近的镇上玩。说是镇子,其实是城市,但实在连国内的县城都比不上,中国人都这么叫;小巴也是体面的说法,其实就跟我们的五菱宏光面包车一样,里面还严重超载,能塞十几个人。


在非洲待一段时间后,你也会发现这里的人根本不内耗,人家没钱,但也不愁。有些生产线上的工人,完全是及时行乐,发了工资就消失,你下次看到他们的唯一可能性就是钱花完了,所以人又回来了。「我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我活着是为了工作」,这个可能就是我在非洲学到的很重要的一个点。这里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也都很慢,人也不着急,光我们中国人一头急也没用。我们厂里的本地雇员还有专门的下午茶歇时间,现在,我们自己在办公室也会喝点茶,吃点饼干,聊聊天。


当然,没有社保和公积金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年轻的时候可以这么做,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也许这几年非洲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在不卷的情况下,也能先赚到点钱,这样哪怕我以后真想躺平了,也能有躺平的本金。


挤满人的小巴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大林 27岁 刚果(金) 矿企财务 在非9个月


我所在地方是刚果(金)的「铜矿之都」,科卢韦齐,公司是国内的小型私企,大家基本啥活儿都干,我刚开始来做的是后勤管家,后来又调去做「现场管理」,现在则是负责对接银行,有点像财务岗。


除了在矿山上作业,平时我们都住在一个大house里,食宿都包。刚果(金)虽然明令上禁枪,但因为内乱,一直治安都不好,出行只能靠车,甚至白天正大光明开在路上,也会遇到被当地人拦车抢劫的事情。中国人在这里就是「行走的钞票」,很多人都想上来敲一笔,中国公司租下的大house也经常是抢劫目标。后来,大家都开始在围墙上装电网,进出都要报备,防止有人混进来。


但有一句话怎么说的,「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我记得面试一天就完成了,现在这家公司跟我签了两年,每个月食宿都包,工资过万元。我们基本都是拿着旅游签来的,为了早点安全出来,我疫苗也没打全,霍乱三联只打了第一针,就飞来了。


我的工作内容也很简单,目前对我来讲最大的困难,就是写汇报和管理本地员工,汇报是因为之前的工作中基本没写过,本地人工资不高,普通小工就是200到500美金,工作几乎没有积极性,就是及时行乐,赚够钱就消失,也不会提前跟你说。


至于生活上,非洲的生活比国内要枯燥很多。我们的house里没有什么篮球场、健身房,我去过外面的,环境也不好,器材也不全。其他的娱乐设施还有中国人开的KTV,但无非就是喝酒那些事,也比较无聊。但就是这种简单、无聊的工作做多了,你才知道国内节奏也是过快的。我还是一个没什么上进心的人,待在这里都觉得自己有点懒掉。


我只有中专学历,后来去当过兵,退伍回来后各种零碎工作都做过,计算机证书、塔吊证、ps证书也考了一堆。后来疫情来了,我就回了老家结婚生子。


国内做零工一直薪资一般,也不稳定,我自己一个人做还行,有了家庭就不一样。2023年过完年,我出来一看,各个地方别说招人了,还在裁人。我就想起来之前刷到过很多人在澳大利亚打工度假,在农场剪葡萄、剃羊毛之类的,薪资高,待遇也好,因此动了出国务工的念头。刚开始,我还咨询了中介,对方跟我说必须先交钱,又说签证也存在办不下来的可能性,听着听着,我就觉得不太靠谱。


后来,我又考虑去马来西亚。那里华人也多,和中国大差不差,加上那阵子都在说东南亚诈骗什么的,我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我又在抖音上打听到了外聘网,一个专门发布非洲工作需求的网站。我学历不高,非洲也不看我这些年考的哪些证,上面登出来的技术工种我都没发应聘,只能看一些安保、采购岗。


如果作为过来人,真给想来非洲打工的人一条建议,我会想说尽量多学习点知识,手上多考两个证,比如制造业、矿业的证件,什么安全员证,各种证件都考着,对你自己有好处。要说是什么证没有,来非洲只能干一些普工,和当地人一起在现场干,又累又脏。


大林对接的华人砖厂,厨房布置简陋


外面的生活体验下来,就是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治安事件比较多,感觉不是一个能够长期生活的状态。而且这里接触不到什么好的,就是用我们国内已经算落后的方式做生意、赚钱,想要学到最新的、前沿的东西的话,来这儿是学不到的。


如果是来感受不同生活的,那确实是很不一样。刚果(金)有点像我们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地方都没有水泥地,都是基根路,就是毛路、土路,坑坑洼洼的,也没有人去管城市建设,地上都是垃圾。这里的人穿的衣服大多都是从中国卖过去的二手衣服,很便宜,一件就一两美金。你就会经常看见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员的工服,或者什么篮球队、哪个中学的,他们也不知道,反正就穿上了。


在刚果(金),泥地随处可见




理想被消磨,学会「自洽」

小赵 23岁 塞内加尔 央企技术员 

在非7个月


我是00后,被央企外派到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做技术员,今天是我在非洲的第216天。


我大学是在山东学建筑的,之前就有学长在非洲工作。我们毕业季那年校招,我就特意留意能不能外派出国,反正这一行在哪里干都是一年到头不着家,加上国内建筑行业现在也不景气,不如出去。


其实一开始我签的还是国内的公司,因为还是觉得去非洲挺害怕的,因为总是听说那里很乱,也有很多疾病。但是后面又仔细想想,可能出来看看也挺好,毕竟觉得跟着央企能保障安全,衣食住行也不愁,大不了就把命交给公司,出来看看。


外派的待遇相比国内还是高。但现在也越来越多人知道非洲了。这要放在10年前,没有一个月两三万元,都没有人来非洲,现在12000元都有人抢着来。


像我是校招进来的正式工,头一年还在见习期,扣掉六险二金到手也是一万二三,公积金是两千多元。之后过了见习期,定完岗,到手应该就是一万五六元。我有同学还在国内,在中铁建大桥局修大桥,按道理说也是央企的大项目,但第一年到手就只有5000多块每个月。


我刚来的时候,也是有抱着大干一场的心态的,毕竟开了个好局。早上可能我6点半就起床了,7点半出发,下午6点半收工,加上堵车,往往八九点才能到之前的驻地。晚上领导还会安排你「熟悉业务,学习学习」,还要求我继续回到办公室,整理报表,还有要送的材料之类的。


但慢慢我发现,扯皮的时间比干活的时间都多。像非洲有本国保护,在现场中国人不用也不太能干活,就是盯着当地的工人干。在边上看非常无聊,也非常枯燥,而且工地很吵很乱,也学习不了。我们一般就是刷手机刷一天。这里也真学不到什么东西。


塞内加尔平时也会发生很多事,什么暴乱、游行,一停我们现场也要停,工期就会耽误。因为这样一直耽误,大部分项目其实都处在进度太慢,公司从甲方那里拿不到钱,也就发不到我们手上。


而且,这里确实治安不好,飞车贼什么的都很常见。有一次我们同事上夜班,自己没带工人,凌晨两三点去了稍微偏一点的地方勘测,手机就被抢了,他想把东西抢回来,最后头被打破,挨了7针。就两天前,我们的住所还进了贼,估计是被盯上有一阵子了,每个房间都乱扒一通,我的备用手机、平板、电脑,还有平时存下的备用金全都被偷走了,光我自己就丢了差不多快两万人民币的东西。


被盗窃后的宿舍


过了见习期,我开始懂了,没那么老实了,也慢慢学得「老油条」,领导分我活儿,我就说没时间、干不了,就推掉了,也不能真辞退我。主要很多时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着急,他们拖,咱们一头热也没用。


我刚来的时候,也想过要和当地人交朋友,但能真正和我说上话的当地人首先得会英语,这就是这里的受教育群体,往往是来赚学费的大学生,都干不长,刚刚熟悉对方又走了。后来我放弃了,只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活动。


达喀尔的中国人也很多,我们现在住的地方,中国人都叫「河南街」,河南商会、广东商会和福建商会掌握着涉及华人的生意,从到卖衣服、首饰,到开中国饭店,再到快递、代购,都可以在河南街解决。


开始在工作和生活上「摆烂」后,我因为没再抱有什么目的,反而看到了真实的非洲。达喀尔是一个繁华和乱同时存在的地方,像城市化又没有完全城市化,可能高楼的边上就是破破烂烂的贫民区,跟高楼大厦都混在一起的。你能一边看到奔驰宝马,也能看到很多的牛车马车。


我一直有带着相机扫街的习惯,到这边扫街是不敢的,就是坐在车上拍几张,看到当地戴头巾的妇女,就要知趣地放下镜头。我也带着相机去工地,也不做深入交流,工人想摆笑脸,我就摁快门。


我一点点不再在意和当地真正生活的联系,就过好自己的生活,小命要紧,每天健康生活,吃饱睡足,这就足够了。


中国春节,外派的员工们在海滩上放烟花



从非洲回来后,我再次考研

潇潇 25岁 安哥拉 央企出纳 在非20个月


我的非洲生活持续了20个月。


2020年,我应届毕业,考研失败后就找了工作。我一直都是在家附近上学、实习,省外都没怎么去过,第一份工作却去了非洲。


刚进这家公司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会外派,等这个去非洲的机会到了面前,我和家人商量了一下,想着毕竟是跟着央企,还是有保障。而且当时的外派政策还是8个月就可以回国休假,加上驻外其实也是晋升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就觉得好的,不如出去丰富一些经历。


安哥拉处处和中国不一样,它在南半球,一下飞机感觉又湿又热,街上的人短袖短裤,还跟我们肤色完全不一样。我看着新奇。我们主任来接我,我还说自己要坐前排副驾。他可能是看我刚来,没有说什么。后来我才明白过来,中国人为了安全,基本只坐后排,只有当地司机坐在前排驾驶座。


我当时半是害怕,半是新奇。去驻地的一路上,我也看到了好几辆车,都直接坏在路上。安哥拉街上跑的很多车感觉已经到了报废边缘,突突地排着黑气,放在国内,肯定都是没法上路的程度。他们就是开这种破车上路,如果「不巧」坏在路上,人就在路边直接大摇大摆开始修车。


潇潇在路上见到的「破车」


一开始,我对这里的生活适应特别快。因为是新人,我会主动加班,觉得要抓紧时间,赶紧学。而且我那会儿刚工作,看到手上忙的事情有进展,也会感觉自己有进步,这个慢慢得心应手的过程是很能感觉到的,收获的正面反馈也会比较多。


转折发生在我去非洲的第8个月。当时公司对疫情的管控严,我们外出的机会少之又少,有一个同事好不容易出门一趟,回来的路上顺便给我们带了蛋挞。吃完后第二天一早起来,我就感觉不对劲,身上冷一阵热一阵,再去测体温,已经烧到了39.7度。我当时还想,完蛋了,怎么看都像疟疾。我记得从我们项目驻地去医院开车需要2个小时,全程都是土路,同事载着我去,那段路真是好漫长。


我们去的是当地中外合办的医院,基本上是最好的一家,我们平时从外面看,里面都窗明几净的。但等真到了,看上病,我才发现医术似乎还没国内的诊所好,给我扎针的护士扎不准,反复好几次才输上液。中间我想去上厕所,男同事不方便,还是医院里当地的保洁姐姐送我去的,她帮我把吊瓶挂在了隔间的门上。但真正上厕所的时候,我的手还是碰到了针管,那一下应该碰得不轻,都能明显看到针移位了。可能当时我也是烧着,脑子也懵,自己又反应不过来,就觉得不能把手打肿了,只能想到把针管直接拽出来。等真的一手拿着针管,一手拽着裤子,我才反应过来,我好像真的长大了,但这样的长大,好像又有点心酸。


后面化验结果出来了,是伤寒,一种急性消化传染病。这种病国内已经不常见了,在其他发达地区发病率也低,但在非洲还是公共卫生的大问题。


我连着在医院吊了好几天水,后面整个恢复周期也很慢,很长一段时间里身体都很虚。得完伤寒之后,我的抵抗力也变得很差,开始经常生病,可能隔一两个月就感冒发烧一次,后来也一直在瘦。可能我自己在外面感受不到,等真正回国后,我爸妈见我第一眼就说瘦了好多,再一上秤,整个人掉了有20多斤。


好像就是那次生完病之后,我看待外派生活的眼光开始变得不同。现在想想,那种一直在一个地方,生活和工作又都混在一起的状态其实不太好。这里倒不是说工作压力,而是加班好像变成了一个饭后走几步就又回去的事,很平常,但这种平常其实是不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人在这种生活方式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社交圈子。我记得刚来的时候,回国休假的同事特别多,基本属于刚认识一个,一个就走了。等我待了几个月后,身边熟悉的人已经全离开了安哥拉。后来疫情反复,我们没有聚餐的机会,甚至食堂也开始要求隔着吃,这下连饭搭子都失去了,大家之前也根本没有办法增进感情。


我也尝试过邀请同事饭后去散步,室内不让聚集,那还可以去空旷的地方。但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我自己一直有散步的习惯,所以并不觉得是麻烦,但很多同事会说太累,或者就是想回宿舍玩手机、给男女朋友打电话。在发现大家不太愿意散步后,我也放弃了这个方法。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国外的第一个生日,我们不能随便出去,当天也订不到蛋糕,我就用之前出去买的瑞士卷当蛋糕。那时我怕大家再一次拒绝我,或者耽误人家私下的时间,一个同事也没有叫,就自己在房间里给瑞士卷插了火柴,吹了过了生日。


后来,除了工作交流,我基本不怎么和人说话,自己挺孤独的。我们宿舍网很好,我也想和国内的朋友联系,但我们之间的时差有8小时,我下班的时候,大家都睡觉了。有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想分享给他们,但又害怕他们睡觉不静音,最后还是没发。有时候想跟他们说话,也是编辑一大段话发过去,就怕吵到他们。


到了外派后期,我已经有了重新读书的打算,平时下班后,就自己在房间里看考研的东西。好像那段时间里,我生活的唯一盼头就是到时间回国,但机票又难买,航班也经常熔断,甚至有可能下午的飞机,我上午都收拾好了东西,准备上车去机场了,临时收到取消的消息。第一次取消的时候我还哭了,但到后面就习惯了,这种盼头也慢慢变成了空头支票。


后来回到国内准备考研,我看到很多人说备考很寂寞,但我感觉一点也不,相比非洲,这都算不上什么寂寞。我的生活又回到了一个秩序里,这里的生活方式不是暂时的,身边的人也不是来了又走的。去了非洲一趟,我才发现我需要这种稳定。上一次工作也是有点机会来了,赶着别浪费的意思,我也很感谢在非洲的迅速成长,但仔细看看,当时还是缺了一些计划性。


第二次考研,我终于考上了,就辞了职。非洲生活两年后,我又回到了校园,成为一名学生。当然,这次学上完还是要面临毕业,之后的事我也没想太清楚,但现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起码我可以一步步来,按部就班过一段稳定的生活。


国外的生活很单调,能真正留在非洲很久的人,大部分是要养家的人,以中年男性居多,伴侣、孩子都在国内,自己的世界已经稳定了,对于身边的同事来去,或者一个项目驻地接一个项目驻地的轮转,就都没太所谓。


我记得有一个同事,国内家人在东北,夏天实际上是用不到空调的,但他坚持给家里买了,就是想用这种方式,弥补自己牺牲掉的陪伴家人的时间。还有我的领导,很爱他的女儿,但他能做的也就是每天晚上熬到12点再睡觉,这样隔着时差,正好是他女儿起床的时间,他可以叫孩子起床,再讲几句话。我看着是挺难过的,即使我现在没有家庭,也不希望看到未来的生活是这样。


可能也是年轻人耐不住,很多人第一次来非洲结束后回国,干脆就直接辞职不回来了,就像我一样。


驻地之外,安哥拉的生活并不复杂



文科生的「限时」希望

西西 23岁 刚果(金) 矿企翻译 

在非20个月


我是2022年从普通一本师范大学毕业的应届生,学的是商务英语,6月25日毕业,第二天就去了公司总部报到,7月12日凌晨就到了刚果(金)。如果不是毕业证还没下来办不了手续,公司希望我5月就能入职。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刚果(金)一听就很危险,实际上也是这样,这里一些地区还在打仗,没有战争的地方,小偷劫匪也很常见。刚果(金)在自然资源上又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比如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钴生产国之一,铜的储量占世界的15%,钽铌矿甚至占世界总量的80%。这些资源吸引了全世界的人过来,中国人也不在少数。可能最开始是矿企过来,带来了人,后面什么餐馆、KTV这种配套设施也跟着做起来了,到现在附近的中国医院都好几家。


我们作为「新非洲人」,生活和工作条件其实已经算是相对完善了。听老非洲的同事们说,第一批来的人真是来矿区开荒的,这里离最近的市区开车一小时,一开始都只是一片山旮旯里的荒地,人住的都是集装箱。后来也是一点点建设营地,搭板房,再到现在建起来砖房。前人栽树,我们后人乘凉,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营地,办公、宿舍、食堂,和活动场地都有,安全也有保障。


现在,我们的上班时间是早上7点,中午从11点半休息到1点半,理论上的下班时间是晚上6点。虽然听起来工作时间比国内一般还要长,但因为办公室和宿舍都在同一个营地里,也就省去了通勤的时间,七八分钟就能走到。另一个在非洲做翻译的特点是很灵活。在国内,可能哪怕本职工作做完了,还是要待在工位上,但非洲不是这样,工作做完了,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的。像是下午干完活儿,有时候有的同事正好要出门用车,那顺便带上我们出门兜一圈,也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哪天生病了,给领导说一声就可以休息,这都没有关系。国内常见的上下班打卡、考勤,我们也没有。


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给我的感觉是,在这里,员工自己的感受是第一位的。或者说,非洲远离我们中国本土,导致企业也不好随时就能把人替换掉,反而员工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就凸显了。另外一点来说,做一样的语言类工作,非洲肯定是能比国内存住钱的。住宿有营地的宿舍,吃饭也在食堂,我们日常的开销全在外出去超市买零食上。但那又能花几个钱呢?和国内的房租还有水电比就更不值一提了。


刚果(金)的街头


大家应该都知道,国内文科毕业的工资待遇,这几年也是众所周知的低,根本存不下来钱。像是语言专业毕业,就这么几条路,教培行业整改后市场小了很多,外贸公司疫情期间自己都难保,翻译又真的是烂大街,价格低不说,又有多少人从名校毕业,从简历上就卷生卷死。还有剩下一条大路是上岸,但我们语言类,又只能报一些「三不限」的岗。在这些基础上,其实出海真的是文科类,或者语言生不多的希望了。


但说实话,非洲本身的岗位并没有那么多,现在突然被大家看到,可能也是因为2022年是非洲极其缺人的一年。因为像是国内的企业要出海非洲,往往是设置AB岗,两班轮流外派,这样A岗回国休假,B岗也能顶上,中间一直会有人员流动。但当时国内还没有放开,这个流动就停滞了,有些好不容易回来休假的,自己心理上也不敢出去,回国就辞职的很多。像我这个翻译部门,甚至少到了只剩科员和科长两个人,做科员的这名同事又回国休假了,就只有科长一个人在外面负责所有事情,如果我再不过去顶上,他真要累坏了。


在我到刚果金后,这种缺人的状态也持续了很久。我们企业是承包了当地的工程,合同都在走,国内派不出来人,但当地的活还得照常推行。这种进度差就导致各个部门都缺人,就拿我们翻译岗举例,其他部门的领导看到我这个新人,刚开始还只是问我能不能内推本专业的其他同学,有专业四级证书就可以;后来人手短缺到了一定程度,就说不是英语专业也没事,只要是我的同学就行。但这样还是招不到人,国内没人想出来。到最后,招人的门槛甚至变成了「会讲几句就行」,已经有点疯狂了。


可能是门槛确实是低了不少,加上年底国内也放开了,到了2023年的三四月,缺口基本都已经补上了。现在我们公司里多了很多99年的、00年的年轻同事,基本都是那一批刚放开补上的应届生。我后来也在想,是不是这三年时间比较特殊,造成了一个用工小高潮,正好来的也都是网生一代的年轻人,就把这里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分享出去了。


我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我的非洲生活,记得从2023年毕业季开始,就有好多人来问我怎么来非洲,但其实那个时候需求大部分都关闭了。这个信息差就在于,你看到第一批人出来吃螃蟹的时候,他们也可能只是运气好,加上敢在别人不敢的时候尝试。等下一批人开始有想法,入局就已经晚了,「螃蟹」也往往已经吃完了。


而且来非洲工作这件事,感受往往也因国而异、因岗而异、因人而异。比如,虽然建设了很多年,但刚果(金)的大环境还是比较野生、欠发展,我记得我刚到这里的时候,就是下飞机第二天,直接检测出了新冠阳性,把同事们都吓着了。虽然我这个比较极端,但刚过来的人几乎都不舒服一阵子,水土不服实在是厉害。至于南非、北非这种比较发达的区域,又不能套用刚果(金)的经验,甚至在不在一个国家的首都,在城市或是在山区里的矿区,体验都会非常不一样。


还有在非洲,医疗和卫生条件是日常都要考虑到的事。比如,我们不怕新冠,但怕疟疾。新冠是可以防范的,而且真确诊了,也有办法治疗。疟疾不一样,病原疟原虫是通过蚊子散播的,蚊子不分什么中国人、非洲人,像我们这里的村子,当地人就是一条河解决所有的用水,从饮水到洗衣服、洗澡,甚至生活废水,都在同一个地方处理。他们吃得也不干净。村里也见不到什么老人,当地人寿命都很短,我们工地上的工人经常请假的理由就是家里又有人去世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疟疾几乎是「防无可防」,就算你自己再注意,也是会有风险。基本在非洲待过超过3个月的人,体内都会有疟原虫,只是到不到免疫力低下爆发的时候。


在非洲工作,行业不同,或者岗位不同,肯定也有不同体验。另外,社交平台上大家肯定也是只分享生活精彩的部分,也只是生活一片美好的切片,日常的生活可能要无聊,甚至危险。最近一年来,也是受国内大环境影响,在非洲的企业也都呼吁控制成本,有职位空缺了,先内部平调,不一定新增岗位。相比前两年的「限时开放需求」,现在非洲就业在我看来都算得上「断崖式下跌」。应届生想要过来,还是要深入了解过后,再做选择。


西西所在的矿区之外,是非洲典型的原始风景




《人物》「时间的力量」系列图书
点击图片购买↓↓↓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人物》公众号,不仅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还会看不到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大图星标《人物》,不错过每一个精彩故事。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日日相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人物

相关新闻

当一个女性想要「冻卵」,她会经历什么?金融圈都羡慕?去非洲搞钱,“年入百万,命都快没了”“深改决定”会“建立”什么?(资料贴)2024出海去!Babycare、Hibobi等品牌为何纷纷去中东“搞钱”?“世界级运动员”堕落成“应召女郎”,她经历了什么?来广营的家长究竟有什么不同?这场“家长会”很有意义!除湿袋里的“水”,喝上一口会发生什么?(别试!)iPhone 销量暴跌后,苹果 iOS 的「史上最大更新」会改变什么?什么!出国留学竟然会“降智?”“心态爆炸”时,你的大脑正在经历什么?优秀孩子转英高也会遇到“降维打击”?9月去读Alevel/GCSE必看!文博会二十年,凭什么越来越“出圈”?新任证监会主席什么来头?“券商屠夫”!“华南搞钱大学”,为啥这么会搞钱?从昔日“网游教父”到美国“地主”,陈天桥这些年经历了什么?“无效省钱是什么体验??” 网友经历给我看破防了...中国人为啥去韩国打工?“做帮厨月入12000元,包吃住”“加班1.5倍时薪”,中介:还交8大保险,但不尽相同做到高管仍被骂“疯女人”,职场女性会经历哪些污名化?看到WSJ的文章我笑了--美国股市会像日本一样经历“失去的几十年”吗?你把中国放哪儿?如果她当选,美国会成什么样?看看旧金山这“鬼样子”就知道了!“司法拍卖的东西能有多炸裂??”哈哈哈哈什么都卖只会害了你!!“什么滤镜能玩一宿”,打工人咋都在跪求网友把自己变成猥琐泥人?“别样”紫金城,会给金华带来什么?时隔10年“去库存”重现,房价还会翻倍涨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