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现在相亲这么离谱的吗

现在相亲这么离谱的吗

8月前

每逢3.15,我们总会见证一堆无良企业被卧底记者曝光。


可每当我们刷到相亲吐槽贴的时候,瞬间觉得最该被打假的,是那群离谱的婚介中间人。




深谙人性的不朽名著《金瓶梅》曾说过:“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


古往今来,夸张的修辞是说媒的必备技能。


但你大概想不到,当代媒人口若悬河的能力已经进化到了下面这种地步:


他们能把“在放贷公司打工”说成“在银行工作”。



能把沉默两个小时定义为“老实”。   



还能把“看起来矮”表述为“看起来小”。



在网友讲述的相亲血泪史里,媒婆都是“文豪”,她们总能把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发挥到淋漓尽致。



如果她对你说:“人家一眼就相中了你!”    


那你就要做好对方真的只有一只眼睛的心理准备。



如果她告诉你,女方文静踏实,不爱出门。


那可能是因为她真心动不了。



再难推的单身人士,也难不倒夸夸其谈的媒婆。


就算接到下面这种家暴男的单,她们依然能在他身上发掘出光芒。


比如金钱之光。



至于前科男,尽管放心嫁。


因为他已经被国家改造好了。



尽管媒人们大多生活在广袤的农村地区,但地理位置的闭塞并不会限制他们对于新经济业态的了解。


在介绍货车司机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男方从事物流行业。


引荐盒马的厨子,则说“在阿里巴巴工作”。   



好多网友说,相亲之后千万别对媒婆说:“这人不合适,因为长得不好看。”


否则她会用唐僧式碎碎念指责你不够前卫,不懂“智性恋”。   



身经百战的年轻人渐渐意识到一项人生哲理:


父母之命,未必合理。


媒妁之言,大概率是骗人的鬼话。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媒人都是骗子。


但那些“两头骗”的媒婆实在不算少数。


她们不仅无法为单身人士带去真爱,反而把他们推入了一个又一个地狱级的相亲笑话,让他们对婚姻、家庭和乡土社会日渐生厌。




明明男女双方一见面就会穿帮,为啥媒婆还热衷于编谎话?


因为在不少地方,单身男女只要在物理意义上见过面,中间人就可以得到介绍费。   



温州网友反映,他们那边,男女相亲见第一面就要给媒婆100元介绍费。


后续牵手成功,还要再给红包。一套流程走下来,大概要花一万五六在媒婆身上。   



四川网友说,他们那儿光是男女见一面,就要给媒婆600元。



南开大学一位学者在福建调研的时候,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村里的媒人,首次介绍男女双方见面时,就要向男方索取100-200元零花钱。


如果俩家谈成了,男方还要另外支付中介费。金额少则一万,多则十万。


在这样的行情下,各地媒婆为了赚快钱,自然昏招迭出:


有这种为了50块钱,直接溜进人家卧室掀被子的。



半夜打电话说媒的。   



一见面就搞PUA的。



还有这种直接让程序员心态“宕机”的:   



更让人脚趾抠地的是这种“乱点鸳鸯谱”的操作。


某些无良媒人为了盘活手里的资源,捋顺人情,居然把20多岁的年轻女生介绍给离异二婚男。

   


你以为他们踏破铁鞋,是因为古道热肠?


能让他们蠢蠢欲动的只有真金白银。



我一直在想,为啥这帮离谱的媒婆能横行乡里?


网友告诉我,每一个趁虚而入的媒婆身后,都有一群焦虑的爸妈。




很多家长特别容易被媒人影响,对自家孩子施展相亲赋能大法。   


说来说去,无非下面这些话术:


“去见一面有啥不行?姨辛辛苦苦给你找个人,你得懂礼貌。”

“谁说相亲相不到好人家。xxx就是相亲结婚的,过得可滋润了。”

“你在城里工作有什么用,跟宫女太监式的,见了很多世面却没有孩子。”

……


可这些理由,孩子未必接受。


于是,从说理到争吵,往往只需要几个回合。


年轻人的想法很清楚:


拒绝相亲不是“挑剔”,也不是“对自己不负责”。


大家只是厌恶那种被三姑六婆以“关心”之名支配的感觉。


傻子才愿意被媒婆白嫖。在打击式相亲的主宰下走向自卑式婚姻,才真是对家庭、对自己不负责任。


婚后过得不好,又不能找当年催婚的亲戚、媒婆负责。




除了相亲之外,这种支配感同样存在于彩礼问题上。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讲述了职业媒人哄抬彩礼,进而从中抽成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庆阳,男女双方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相识。


俩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


于是,男方就遵从地方习俗,请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职业媒人去女方家提亲。


女方双亲很爽快地答应了这门婚事,也没多纠结彩礼。


眼看两家即将牵手成功,媒人开始作妖了。


他反复劝说女方家加彩礼,说自己“介绍成婚的年轻人,彩礼都在15-25万”,“你女儿这么优秀就该多要点”。


女方怕爸妈被媒人带节奏,于是展开劝说。


可被媒人洗脑的父母根本听不进去,还告诫她:


婚姻大事上不要‘恋爱脑’,男方出多少彩礼,代表多大诚意。”


最终男方出了16.8万彩礼,媒人也如愿得到抽成。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两人的婚宴上:


媒人拿着双方家庭支付的“谢媒礼”,敬告双方家长,“如果以后两个年轻人闪离,涉及钱财的事,别来找我”。


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


不少在农村长大的姑娘都向记者吐槽,但凡村上出去的女生在外面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媒人都会叫他们家多要彩礼,告诉人家家长:


“村上二婚的、没上过大学的,都不止这点彩礼。”

“街坊邻居看你们要那么少,还以为你家姑娘有啥问题呢。

于是,彩礼成了当地家庭的“象征资本”。


数额越大,越能象征着这个家庭对女儿的养育是何其成功。反之,则说明这家人“有问题”。   



看到这儿,好像也能理解为啥某些地方会想出用“优先入学”的方式打击高价彩礼了。



用稀缺资源促进互相监督,兴许真能打掉一些哄抬彩礼、互相攀比的歪风:   



当然,天价彩礼并不只是媒人哄抬的结果。要彻底化解这个问题,恐怕还要漫长的过程。


很多时候,移风易俗的难度比脱贫致富还大。





翻了一堆相亲吐槽贴,我们的直观感受是:   


越是身处小县城,越是熟人社会,媒人在婚嫁事务中的话语权就越大,个体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反而插不上太多话。


至于婚礼,更像是爸妈的“养育结项答辩会”。


在这场答辩中,亲朋好友都是评委。彩礼的多少、排场的大小都会影响他们对“答辩家庭”的评价。


今年春节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热搜,很能说明问题:


武汉大学的一位博士生返乡办婚礼,结果处处遇到亲戚“掣肘”。



原先小两口准备等博士毕业后在武汉办草坪婚礼,邀请双方亲友一起来庆祝。


可父母还是希望他们能在老家办婚礼,于是他俩决定在双方老家都简单办一下仪式。


博士的想法是,只由妻子和自己出席另一方的婚礼现场。



这事儿很快引发了女方亲友的不满,女方亲戚对着博士的岳母说道:


“姑娘办婚礼我们怎么能不去?被男方那边看轻了怎么办?小孩不懂事,你们大人也不懂事吗?”


这话的杀伤力,大家可想而知。  

 

故事还没完。


很快,两人去到男方老家办婚礼。


那里的农民家庭办婚礼至少要花费8-9万元,而礼金一般只能收到1-2万。


博士考虑到自己家经济水平一般,“父母年近六十亦无正规工作”,所以就想简单办一下仪式。尤其不想搞“闹洞房”之类的恶俗环节。



然后,他们家就被亲戚狠狠挤兑了:


“一个家族也就出了一个博士,怎么能把婚礼办得太小气?”

“怎么能不让闹洞房?用两、三百条烟怎么了?你们出不起吗?”



本来是个幸福甜蜜的故事,却这样被亲戚搅和得满地鸡毛,着实让人唏嘘。   


旁观者可以从中读出中式浪漫,品出中式恐怖,也能理解一些小镇青年选择“断亲”的理由。


如果“关怀”和“冒犯”模糊了界限,那么断亲必然愈演愈烈。


如今,县城乡村的基建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直追大城市。


可大家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等等“软环境”却不见得有多大变化。


许多小镇青年不愿返乡,终究还是因为那里的文化氛围、生活习惯、社会习俗同他们现有的价值观格格不入。


-END-

【推荐阅读】


学医救不了韩国人???


为什么全网都在“发卖”领导?


马斯克,你怎么成了北美鲁迅?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后台回复“投胎模拟器”


我把投胎模拟器的地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雷叔说事

相关新闻

今日神图 | 现在的招聘都这么离谱吗?8个孩子6个群?小学生的社交已经这么离谱了吗?刚开业就倒闭!现在的社区商业这么难吗?“现在的小学题目都这么难了吗?”这不是难,是坏吧。给自家的草坪施肥原来这么简单的吗?这个方法既能节省成本,效果还很不错!哈哈哈偷感是这么用的吗坦白局:你后悔选现在的专业吗?热议!外卖骑手在澳洲华人区违规被拦,警员查完傻眼了:这么狠的吗?!年轻人会买股票吗?现在的一盘大棋是……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丧”?如何培养孩子的目标感?“现在的小说能离谱到什么程度??”哈哈哈哈哈好恶毒的诅咒!!我天?湾区现在有这么好看的灯展?还有马戏!给我一个热闹的夏夜!古人刷牙,都这么重口的吗?第一课就是sex?美国校园的sex问题这么严重吗?太狠了!现在的AIGC没必要这么卷吧!那些年进入房地产业的博士们,现在还好吗?伪造照片的PS术现在才有吗?百年前康有为就造假过光绪帝相片沉寂了2年的CTA,现在能买吗?一个手电筒,毁了一架F-35战斗机,现在的美国到底多离谱只有我觉得现在的标题都很烦人吗?涨疯了!牛肉猪肉涨价,蔬菜水果涨价,连纸都在涨价!日元贬值致物价飙升,日本民众直呼受不了:以前看到好吃的就会买,现在不能这么做了裁员一半,AI的冲击已经这么大了吗?“前夫哥每月按时提醒我生理期?!”网友的感情经历都这么炸裂吗哈哈哈裸辞编制、卖房、让娃退学:环游世界12年的中产家庭,现在后悔了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