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确保自己及时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下边这张图是现在的英伟达与 vs 科网泡沫时期的思科。
相似的故事,铲子股的逻辑。
思科为互联网提供基础设施,英伟达为AI提供基础设施。但下游爆发式需求带来的铲子价格抬升,会让市场对铲子未来需求和毛利率产生过于乐观的预期,一旦增速放缓,铲子的价格和毛利率必然下降。所以本质上还是周期股逻辑。
思科2000年最高估值200x+,但从2000年到2023年的23年间,思科收入+200%,每股利润+750%,但估值下降到10x+,股价基本没有涨幅。
英伟达当前市值已经超过整个标准普尔500能源板块的总和。而在两年前,标普500指数能源板块规模,是英伟达的5倍。随着AI时代的到来,英伟达堪比工业化时代的能源,凭借GPU供给算力石油。算力产品通胀是一个美妙的宏观叙事。
也许这次真的不一样呢?简单套用历史经验容易掉入representativeness bias,因为两者上涨的时间长度、速率、估值乃至市场环境都不可同日而语。
看上去是硬件公司,但英伟达真正的护城河来自CUDA平台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这是一个从高校实验室的合作开始研发软件生态,十几年来积累了上千个GPU性能优化的软件指令,让开发者可以迅速上手,同时也让开发者依赖于公司提供的GPU,这短时间内对于潜在竞争者而言,是个难以逾越的壁垒。
但CUDA也并非没有追赶者。和潜在替代品的差距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除了大公司研发的专用AI芯片, 下游都在试图摆脱对于CUDA 软件平台的依赖,比如AMD的ROCm, OpenAI的Triton。
本质上,思科,英伟达,宁王,其实都不是终端,当中游利润太厚了,下游客户一定会有自研或者扶持其他供应商的需求来防止被收割。
一个有趣的历史:当初竞争对手不是没追,而是早年CUDA压根没有市场。很少有领导者在20年间不脱离原来的轨道,准确看见未来,黄仁勋做到了。
伟大无法被计划。
比较喜欢“数字鸿沟”这个概念。推动社会进步、财富增长的力量,是高科技。
Nvidia和Chegg的涨落,是数字鸿沟的体现。
前者成为推动AI的铲子铁锹,一飞冲天。后者作为在线教育平台没有做好布局被抛弃。
数字鸿沟很残酷,生死浮沉一线间。
要确保自己及时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