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惊人的“食盐效应”,读懂受益终身

惊人的“食盐效应”,读懂受益终身

9月前



文 | 有书羊驼 · 主播 | 杨枪枪

看过一个小故事:有一头驴,平时吃惯了主人给的青草,久而久之便觉得食之无味了。


一次,主人往它的草料里加了一把盐,从前乏味的草料竟变成了美味的佳肴。


得知这是加了盐的缘故,驴便兴奋地向主人说:

“以后不吃草料了,只吃盐。”

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日,这头驴就皱着眉头找草料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食盐效应”。


意思是再好的东西,也要适时、适度,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故事中的驴,只是尝到有盐的草料,就自以为“盐”是世间最好的食物。


殊不知,盐只是美食的调味剂,若只吃盐,就会食之难咽。


因为无视了“度”和真正的“需求”,只会让结果南辕北辙。


反观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亦是如此。


我们经常因为失了分寸和界限,使得关系很容易变质;


忽略了懂得按需和适度,感情才能保鲜。


无论是与人交往、伴侣间相处,还是子女教育,若能运用食盐效应,把握其中的需求和尺度,自能让关系更上一层楼。



最好的关系

是能够洞察对方的喜好


南宋时期有个员外,家里很富裕,他为人和善且懂分寸,对自家的每个租户都很好。


有一天,员外一位相交多年的好友来访,说家里突遭变故,请求员外收留他。


员外立即为他安排了住所,并给朋友一些土地用于耕种,但是,要收取和租户一样的租金。


旁人得知后,指责员外太过吝啬了,既然是关系要好的好友,又何必分得如此清楚。


员外解释道:

“如若我让他一直住在家里,好吃好喝的招待他。


长此以往,他不仅会失去谋生的能力,还会觉得我对他的帮助是理所应当。


再者,我自己负担也很重,不能供养闲人。


给他需要的田地,让他自己劳作,我们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呢?”


果然,几年之后,员外的朋友靠自己努力,攒下了一些积蓄。


原本困苦的生活也变得宽裕,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比之前更近了。


人生在世,谁都免不了山穷水尽、穷困潦倒之时。


但并非所有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在得到帮助后懂得感恩。


而员外的做法,不过是看到了朋友的难处,也是看到了朋友的需要。


东野圭吾曾说: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帮助给错了人,就容易成怜悯和讽刺;


付出过了度,又会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适度的付出、只给对方需要的东西有些冷漠和自私;


但实际上,这恰恰是给足了对方鼓励和相信对方有自我变好的能力。


社会交换理论曾指出:任何一段人际关系,其本质都是利益交换关系。


它不仅需要感情的维系,更需要把握好彼此的需求和利益。


凡事有度,按需给予,才是与人相处的长久之道。




最好的婚姻

是懂得适度的“加盐”


短篇小说《伤逝》中,男女主的爱情经历,让人不胜唏嘘。


女主子君和男主涓生郎才女貌,交往半年后,子君便不顾家人反对,与一穷二白的涓生私奔。


为了寻找住处,子君卖掉自己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


但她并不在意,反而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同居后的日子,常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但她也没抱怨,而是放弃了自己读书和打扮的时间,来操持生计、包揽家务。


因为她爱涓生,也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可久而久之,涓生便开始躲着子君,甚至嫌弃她没了以前的魅力。


而子君这种忘我的付出,非但没换来涓生的感激,反倒让自己伤痕累累。


有人评价说:

“子君的爱,就像飞蛾赴火,是那般地奋不顾身。”


可奋不顾身的最后,也往往是葬身于火海,不会有人感念,也不会有人铭记。


因为单方面的付出,永远架不起爱情的桥梁。


再浓烈的爱意,给多了,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因此,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就别做了;


那些要你一再退让原则的人,也别再容忍了。


生活不是只有伴侣,还应有自己。


正如《婚姻的艺术》中有句话:

“无论内心多爱一个人,都要记得把那份爱分成两半,一半爱给婚姻,另一半留给自己。”

好的婚姻,不是相行渐远,是共同维系、相互暖心。


适度的付出,能拉近彼此的关系,可无底线的爱意,终究难换来同等的情意。


俗话说:“情深不寿。”


一段感情,爱人七分足矣,剩下三分,爱自己。




最好的教育

是把握好爱的边界


在电视剧《加油!妈妈》中,有这样一幕:


潘之琳饰演的朱璐曦,与女儿伊莎贝尔出门在外。


朱璐曦让女儿坐在凳子上,女儿却嫌弃凳子不干净,要让她用衣服擦过才肯坐。


而当朱璐曦问她,为什么不拿你自己的衣服来擦时。


女儿更是理直气壮地反驳道:

“小公主的裙子是不能被弄脏的!”

原来,一直以来,朱璐曦都把女儿当“公主”一样宠爱。


骄纵女儿的脾气、放纵女儿的欲望,无条件满足女儿的所有要求。


最终导致女儿自私、任性,与同学相处时也是高高在上、难以融入集体。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

“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却会使子女遭受毁灭。”

深以为然。


过度的溺爱,永远养不出独立、有担当的孩子。


看过演员张洪杰的一段采访。


早已年过七十的他,却还是不断接戏、拍戏。


因为他要养活的,不仅是瘫痪的老伴,还有三个已婚的子女和他们的家属。


面对孩子的需求,张洪杰一直都是有求必应,只要孩子健康,他便什么都顺着孩子。


也正是因为这种为孩子无底线付出的教育理念,让三个孩子长成了“巨婴”。


两个女儿已经嫁人,却还要让他出钱买房;


儿子成家找不到工作,就去领他的退休金……


本是孩子独立撑起一片天的年纪,却事事都离不开父母的操心和帮衬。


要知道,父母不会跟随孩子一辈子,也不会给孩子兜底一辈子。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一直给他“糖”,而是培养其独立成熟的心智。


很多时候,我们会拿“孩子小,他不懂”来当借口。


可实际上,孩子在两三岁时便开始有独立的意识。


他们不仅会观察父母的脸色,还能根据外界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若这时,我们还在过度包办或者掌控孩子的生活,便会让其独立的心智慢慢闭合,滋生依赖的思想。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曾说: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


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不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因此,孩子该做的事,父母就不要去担了;


孩子该吃的苦,父母也不要去扛了。


当孩子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长大后才能拥有独立生活的底气。



《菜根谭》有言:

“人品做到极致,只是恰好。”


反观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亦是如此。


付出有度,才能恰到好处;


按需给予,才能长久升温。


人情来往,不过度、不逾矩,关系便能和谐;


婚姻爱情,别给太多、别爱太满,感情才能长久;


教育子女,不管太严、不放太宽,孩子才能独立成熟。


而当我们把握住了相处中的“食盐效应”,自然也能在生活的洪流中,张弛有度、惬意人生。



今日春分:吃三食,忌三样,修三心

被骂一千年,这个最会说情话的“渣男”,冤吗?

| 中国最包容的城市,因其绵延3000年的气度,成为年轻人的天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有书

相关新闻

惊人的“白熊效应”:比内卷更可怕的,是自我内耗不靠石油靠水泥? 新一代“非洲首富”的惊人崛起之路救命|“帅得惊人”的他怎么变成这样了……经常出去“浪”的孩子,大脑会发生惊人变化,这有多厉害?(附0-18岁暑假出游建议)“有的人终身都在还贷”!全美4500万人欠1.7万亿学生贷款不想给孩子的身高“拖后腿”!钙含量惊人的王炸组合,隔2天就来一顿2024年4月11-14日广州黄启团导师NLP专业执行师:一套「实用人性手册」,揭开自我改变的惊人秘密(二阶,可插班)首次曝光!原来凯特得了“不死癌症”?一旦发病终身不治!王室版“消失的她”上线......影响一生的五个心理学效应,掌握一个便能受益终身惊人的追蛇定律:喜欢“较劲”的父母,养不出优秀的孩子文理科终身收入差2000万?最「赚钱」的美本专业出炉!三位美国总统“一台戏”,他们的吸金能力有多惊人?对话房育辉教授:终身学习趋势下,港科大EMBA的“变”与“不变”最「赚钱」的美本专业出炉!文理生终身收入相差2000万??!昔日“小龙女”51岁回应“开放式婚姻”,惊人言论刺痛万千女性:中年后的潜规则,越早知道越好!闽籍记者卧底录视频:上门按摩服务 “钱到位,啥都能做”! 尺度大的惊人...离异后生三胎,曾经的“内娱甜妹”38岁变化太惊人!网友:看她一路成长,感慨万千“媒体曝光了蚕丝被的秘密”长期盖蚕丝被,夫妻发生了惊人变化...“接种疫苗者禁止献血!”红十字会曝光惊人秘密:疫苗已摧毁我们的抵抗力?!真相是...“接种疫苗者禁止献血!” 红十字会曝光惊人秘密?!新冠疫苗已摧毁我们的抵抗力,背后真相是...大快人心!“毒王”在洛城被捕,或将面临终身监禁!行走的两万五,FBI寻求公众找出罪犯!这个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一个寒假就能养成每天只要10分钟,让孩子获得受益终身的大智慧李玟惊人“复活”,去世明星集体为行业免费代言,却被家属抵制?立即停止这场闹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