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房育辉教授:终身学习趋势下,港科大EMBA的“变”与“不变”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贝多财经,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责编 | 若风 第 8202 篇深度好文:3334 字 | 7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在过去20余年的海外发展中,中国企业全球化从依靠传统贸易的“产品国际化”走向依托规模化海外投资的“资本国际化”,现已进入深度优化海外市场运营的“能力国际化”阶段,意图构建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运营能力。
身处智能浪潮,中国企业将迎来“数字化大航海时代”。
作为操纵企业探索新航向的“总舵手”,顶尖企业管理者始终是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端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势必带来教育端人才培养机制的变革。
在全球商学院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香港科大EMBA中英双语课程以“终身学习”的办学底蕴造就创新活力发展底色,在全球化趋势下保持高级管理者的商业教育优势。
在与香港科技大学EMBA课程学术总监房育辉教授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香港科大EMBA课程在全球不断转变的营商环境下,持续创新和深化课程体系,搭建中西方智慧交汇的桥梁,护航大中华企业在出海竞争中行稳致远。
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疲软,消费动能有限,不少寻求业绩增量空间的中资企业选择将目光锚定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为融入全球产业供应链摩拳擦掌,意图通过扩大出口的方式挖掘新增长点。
面对中国企业出海探索新增长空间的热潮,房育辉教授表示,抓住机遇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能否将新机遇转化产品力、服务体系、供应链整合等层面的新商业模式,进而形成独创性价值。
图片:房育辉教授
在房教授看来,寻求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正面临着竞争压力加剧下更为复杂的命题。企业在出海战略规划、供应体系搭建、人才队伍建设、产品研发及营销、海外合规经营等方面的多维度布局,都将成为其“破题”的关键思路。
首先,管理学中反复提及的“蓝海战略”,正是出海创新的底层逻辑。不过,并非企业寻找蓝海的所有方法都能够被称作蓝海战略,该战略本质上是一种通过从新构思、设计服务或产品,为目标用户创造低成本、高质量服务或产品的价值创新。
低成本、高质量看似不可能实现,但蓝海战略主张在现有市场上寻求并开拓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以重建市场边界为目标,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为手段获取竞争优势和增长机会,这就要求企业挖掘细分垂直品类下的商机。
其次,出海企业应抓住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模式的发展契机。房教授指出,所谓的“平台”是连通双边或多边市场的网络,当平台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网络价值就会如同Metcalfe' Law(梅特卡夫法则)描述的那般,呈几何式增长。
房教授认为,中国平台成功出海的先决条件是吸引用户入驻、建构买卖网络,运用中国庞大的买家市场吸引来自美国的卖家。在形成用户数量体系后,再进一步借助已有知名度连通双向网络,进而实现平台价值。
最后,借鉴中国企业出海的现有经验,基于批判性思维进行学习也至关重要。如中国电脑品牌联想Lenovo,以“全球资源+本地交付”为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与价值链上持续深耕,实现了知名度的跃升,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公司。
房教授提醒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必须警惕思维的固化。错误的战略决策或将为竞争对手创造弯道超车的机会,甚至导致自身无法再逆风翻盘。保持创新精神,才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积蓄源源不断的核心动能。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所言,企业家是推动企业发展,推动企业这部机器动转的心脏。房育辉教授认为,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人才的价值趋向,往往代表着企业市场布局的战略导向。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创新精神在个人层面的具象化,正是“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
从时代角度切入,“数字化”号角已经吹响,未来数字化、信息化变革将走向何方尚是未知数。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正是来源于对未知事物的危机感,及相较于竞争对手先看到“危”与“机”的洞察力。
值得一提的是,房育辉教授本人便是终身学习的典型例证。房教授曾有过物理学的学习经验,后因对经济学的兴趣而转系,并选择在经济学领域深耕,曾在美国和香港多所大学授课,负责领导众多不同的课程。
房教授认为,只要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就一直处在学习的状态。在职期间,他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不断地丰富拓展,曾在任教期间开设MBA编程课程,旨在引导学员从系统性的内容学习出发,完成科技思维转化,发掘更多的数字化转型机会。
最近,在家族财富管理相关的新课程中,房教授结合经济、战略管理理论,和从海量的家族企业管理相关书籍中提炼出来的知识,编成新教材,更多次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与学者交流学习。他强调,教育教学不仅要思考“教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习“怎么教”。
正如商学院的课程精进离不开教授出色的教学能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领导层通过终身学习孕育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把控企业命脉的领导层若能在学习中精进必要的商业思维、了解国际发展与创新前沿,将对企业发展大有裨益。
房教授补充道,对于企业而言,复合能力要远强于单一能力,企业家们还需要在明确战略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员工洞悉行业市场、抓住需求痛点,并及时与上级反馈的沟通表达能力,建立开放的企业内部文化。
正如房育辉教授所言,EMBA教育的意义在于为拥有企业决策权的企业高级管理者带来前瞻性的、高度凝练的知识精华,帮助他们在商业决策中做出正确判断,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具备高远战略眼光的学习型企业家。
而要想办好EMBA课程、持续进行前沿的研究,学院就必须在“资源配置”等硬实力上下功夫,其中师资力量的国际化至关重要。如《金融时报》在对全球EMBA课程进行评估时,“国际师资比例”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衡量指标。
来源:香港科大EMBA
香港科技大学一向以商科强者著称,香港科大EMBA中英双语课程正诞生于香港科技大学活力、多元、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基因之中。而地处国际化大都会——香港,也为香港科大EMBA课程在中西文化教育体系融合方向的发展提供长期势能。
EMBA课程师资队伍中不乏来自世界顶尖商学院的教授,且拥有丰富的教学及行业经验。国际化的师资力量能够紧扣实时商业市场动态,把握世界前沿创新和科技趋势,结合实践案例经验分享,为学员提供最具前瞻性的、知行合一的商业管理智慧。
在形成跨越地域和文化界限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香港科大EMBA课程涵盖环球游学项目,带领学员对其他全球顶尖商学院和创新创业基地进行访问考察,学习不同文化、国家的管理理念和实战经验,取长补短。
1月20日至21日,香港科大EMBA还举办了“返校日”活动,邀请来自金融、大模型、新材料与新能源、海洋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顶级学者和教授,从各自的专业视角,深入解读国际经济大环境,探讨大模型应用对教育变革和商业机遇的赋能,以及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潜力。
来源:香港科大EMBA
香港科大EMBA举办的此次“返校日”活动汇集了200多位各行各业的精英校友,共同剖析国际形势及科技发展趋势,探讨发展新机遇,将“终身学习”的精神内核贯彻办学始终。
多轮驱动下,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长期位居亚洲前列,二十几年来长期在UTD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百强中名列全球30强,亚洲第一。
另据房教授介绍,香港科大EMBA的课程设置与商业前沿趋势充分共振,已开始向AI、大数据等方向拓展。房教授表示,这也是商学院与科学、工程等“硬科技”领域跨学科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目前,香港科大EMBA教育已经搭建了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的合作桥梁,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顶尖科学家进行内容分享,启发学员的创新性思维,把从学术层级挖掘出的前沿技术,落地到能够创造商业价值的实际应用场景。
在房育辉教授眼中,正是由于“活力、多元、开放”的基因,让香港科大在短时间内跃升成为世界前列,也让港科大EMBA教育勇于创新,拥抱时代变革。
“不要等到真正感受到挑战再做变革。换而言之,我们应当对事物有着未雨绸缪的洞察力。”
随着“企业出海潮”渐热,香港科大EMBA中英双语课程将继续深耕市场发展的“变”与“不变”,以终身学习之心态,为大中华优秀的企业家们提供世界级的商学管理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