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上春山”来了,贵州文旅如何接住“泼天的富贵”?
2024贵州文旅优惠诚意满满。
制图/九阳
会上,贵州的“宣传天团”在推介辞中有这么一段话:
“贵州和广东的相遇,跨越古今、联通山海、极不平凡。因为“一条江”“一段路”“一件事”而不平凡。”
贵州文旅为什么发了个@广东人 的朋友圈?
贵州文旅为什么要在广州开推介会,喊老广去贵州旅游?
更进一步地问:为什么贵州文旅总是能接住泼天的富贵?
苗岭腹地珠江流域的都柳江。
摄影/尹刚
“共饮珠江水”不是地理层面的诗意想象,更是实打实的水利工程。
澳门饮用淡水来自珠江,每年珠江口海水倒灌时,澳门的自来水都会变咸,这时需要珠江上游放水,顶退咸潮。
从珠江口回望珠海与澳门。
摄影/李琼
珠江流域示意图。
制图/孙璐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珠江上中下游的文化便互相交融。珠江流域的一条河,历史上就曾经是贵州通往广东的必经之路。
从夜郎古道到贵广高铁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遣唐蒙去番禺,在那儿吃到一种特别甘美的“枸酱”,这种酱只产在蜀地。
姑且先不论广东人为什么2000多年前就这么会吃,居然能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搞到食材;光是这件事就证明了,有一条由巴蜀经夜郎通往南越的商业通道早已存在。
原来这种酱需要从蜀中运到夜郎的牂牁江(今北盘江、红水河),再运到番禺。“道西北牂牁,牂牁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红水河特大桥。
摄影/曹经建
后来这条道路,形成了一个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的商贸网络:从蜀地南下到夜郎,再经西江到番禺,出南海转东南亚。这条路的贵州段又被称为“夜郎道”或“牂牁道”。
这条商贸网络,似乎隔着历史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遥相呼应:从陕甘宁到川渝再到广东广西,必经之路就是贵州。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贵州,也借此置身开放前沿。
历史深处的古道马蹄声一直回荡,变成了如今贵广铁路上的火车轰鸣声。
贵广高铁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段。
摄影/吴德军
贵州人的广东朋友圈
有不少老广,都有一些关于贵州的记忆。
身为广东人的梁启超,最初的伯乐是贵阳人李端棻。李端棻典试广东时对梁启超的考卷颇为赏识,后来甚至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梁启超。
长居广州的钟南山院士,曾经“自曝”自己是贵州人,抗战时期随父母南下贵阳,在这里度过8年童年时光。这是许多老一辈广东人的共同记忆。
而贵州和广东更深厚的情谊,要源于一件事:粤黔协作。
贵州威宁的冷凉蔬菜,可以在高温天气下供应整个大湾区。“黔菜广进”,贵州不仅是湾区的后花园,也是湾区的菜篮子。
贵州人的广东朋友圈越来越广,直到成为了“湾区后花园”。
因为有了广东乃至整个大湾区的超强朋友圈,更因为拥有中国西南独特的自然禀赋,贵州人喊话来“黄小西吃晚饭”显得格外有底气。
图为:“黄小西吃晚饭”:
第一列从上到下: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
第二列从上到下:万峰林、赤水丹霞、梵净山。
摄影/李林、尹刚、陈庆全、无涯、吴昊
乌蒙草原杜鹃花。
摄影/张从文
还有“来贵州、上春山,满目香鲜,您不妨体味一回‘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的人间清欢“,连苏东坡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也成为了贵州山野鲜味的注脚。
将旅游注入文化的灵魂,将贵州的春山春水注入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中,正是贵州文旅能够持续上热搜的原因。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中央红军在贵州走过长征最长的路、屯堡大军在贵州写下了600年家国情怀、18个世居民族成为贵州多彩的人文底色,贵州的这些“超级文化符号”是接住“泼天富贵”的灵魂基础。
像徐霞客的“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温庭筠笔下的“桃花百媚如欲语”,苏轼名篇《前赤壁赋》里的“水光接天”,大才子唐寅写花景的“万树梅花月满天”,这些如今形容贵州山水的诗句,是贵州人为自己的朋友圈提供的生态美学和情绪价值。
这些诗词早已刻蚀进中国人的精神基因,它们是中国美学的高峰,是独属于中国的超级文化符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魂,来到贵州上春山,则更能成为一段文化意蕴深厚的精神心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