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在董宇辉直播间提到的那些国学经典名句
前几天,张瑞敏先生在直播间和董宇辉的一番对谈,堪称是一场经济管理思想的盛宴。
张瑞敏先生睿智且极具前瞻性,字字珠玑,金句迭出,而董宇辉的总结既精准到位,又有锦上添花的妙笔。虽然说海尔的模式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不可复制,但是关于创新、自我变革和建设生态的理念,仍然可以给所有人以启发。
作为一个致力于将中国历史和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职场提升结合在一起的文字写作者,我对于张瑞敏先生在对谈中提到的那些国学经典名句印象特别深刻。
谨此将其整理出来,并斗胆附上我的感想。
他首先提到的,是易经中间的乾卦,最高的一层叫群龙无首。
乾卦,是全阳之卦。初九:“潜龙勿用”,指怀德而隐,不见于世,不在于名。九二:“见龙在田”,出世,善世。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指君子建德修业,有敬畏心,有自省心。九四:“或跃在渊”,指进退无恒下的坦然,行事从无一顺而遂,却终将有成。九五:“飞龙在天”,指云从龙,环境适切,同类相亲。上九:“亢龙有悔”,指在贵高之处需念及根基,不可脱离辅助,否则将回复到被抑的底层。
由此,纯阳纯吉所遇的不同阶段俱在矣,“元亨利贞”,万物之始、长、遂、成,一个循环,生生不息。
而易经中唯有乾坤二卦,有七个卦辞。所谓“用九”,是天德。“群龙无首”,首先是要有“群龙”。对应企业来说,各个方面都要人才济济,不仅专业能力过硬,而且在人品和修养上也达到了人中之龙的层级,然后在这种态势下,就不应再有龙头了。各自发展,动态和谐,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也没有指挥和听命的份属,这是最高级的状态。而坤卦的第七卦辞“利永贞”,就在说有利于永远这样坚持下去。
这与张瑞敏先生提到的去中层化的举措、以及回答美国被并购企业时所说的“不是领导,只是股东”就完全对应起来了。
这件事对许多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遥远而有难度的,但是可以从几个方面做起来:一是鼓励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减少用规矩、用KPI来管制,二是鼓励学习,尤其是允许员工在试错中成长,三是作为管理者要有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素质,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习惯了颐指气使、相信自己永远正确则会出大问题。
然后他提到了《道德经》里的句子:“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喜欢刷存在感,是件很要命的事情。最近企业家出来演讲变得少了,前些年那些企业家一开口没几句话,我就能听出来他演讲的宗旨是什么,有些人是为了呼吁一些改善营商环境的变革,有些人是真诚地想分享一些心得和理念,但也有一些人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进而希望员工、供应商、股东甚至客户都能听他的,按照他设置的套路来。
前面那些企业家说话少了,我觉得是非常可惜的;而那些后者,很多人已经没什么机会、或者没脸再出来说话了。因为在遭遇困境的时候,缺了利益的驱动,那些“畏”你的人是最早离开你、背叛你的,哪怕当初曾经给过你“亲”和“誉”的错觉,但人家内心其实是在“侮”你!
所以企业家要是习惯了光环、以吹捧和掌声为荣耀,那就是从曾经的成功一步步走向其次、再其次、直到其下。
当管理者的使命不再是确立决策、制定计划并且陟罚臧否,而是构建平台、设立机制、营造环境和提供支持的时候,管理者就会逐渐让人感觉“不知有之”,因为他不再站在台前指手画脚、也不再随意插手干预。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大家都觉得成功是自己的功劳,不关你什么事。要能克服这种失落感,才是成功的管理者。毕竟,你不会退休的吗?不想闲云野鹤吗?不想继续读书充实自己吗?说得严重一点,难道你想自己百年之后,这摊事业瞬间分崩离析吗?
接着,他又提到了佛学里的:“缘起性空”。我对这句话有四层理解。
第一层:没有什么事是无缘无故的。万事都不是凭空出现,当你善于学习、观察和思考,那么所有曾经让你不理解也没有预见到的事情,其实会发现都有端倪。
经济的周期、下行的转变、新的法规政策、竞争对手的新举措新产品,除了有门路的人能提前知晓,那些有阅历、有逻辑、有定力的人也可以做出预判。
为什么有的企业家能未雨绸缪收缩战线,为什么有的企业家会不断迭代产品、革自己的命,为什么有的情况下坚守主业不扩张是对的,而有的情况下又需要分散投资?能认清事物本质缘由的人,才有长青的事业。
第二层:因缘的因是内因,缘是外部条件,两者相合才有果。凡事只强调客观理由,和只凭主观臆断,能得到的都只会是恶果,而且多半消受不起。
第三层:今日种种,也是在种下未来的因。人无远虑,只图眼前的利益,那么当下得到的果,也将是日后大祸的因。房地产眼下的尴尬困境,其关键要素就在当年那些高歌猛进的故事里;恒大造成今天的现状,其原因也和当初赖以走向鼎盛的理念是一样的。
第四层:人的自性,就是因为这些因缘果而变得混沌,不停地去寻因缘、去求果,忙碌到头终是“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性本空,放开那些欲求和执念,才能看穿一切相的背后。
企业家也好,职业经理人也好,如果只是简单地去做应做的事,只种善因,不求善果,那么善果并不远,长远看也是证道的正道。至少你的心境是平和无碍的。
最后他说到了海尔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用孔子。孔子的仁义落地在礼上,讲规矩、讲纪律,“不学礼,无以立”。所以海尔的初期通过制度来管理,张瑞敏先生提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者以身作则,团队上行下效,就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的初期目标,那就是效率和利润。
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尤其是新新人类进入职场以后,领导者的以身作则怕是未必能起到当年的作用了,而制度也未必能带来预期的结果。
我给企业讲过“Z时代的管理”,其中有这么一个观点:现在的年轻人对领导者的要求是能够让自己“信服”、进而值得跟随。“正”只能带来信,而要形成服,除了专业、眼界、人品和格局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个人魅力,这对许多管理者是新的挑战。而只有当他们也想成为你这样的人,才会有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也才会爆发出同样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
张瑞敏先生还提到一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新,也不是要求出来的或者管理出来的,那样的新仍然带着旧的味道,而且管理者自己要做到一天进步、每天进步、不断更新进步,也是极难的。
所以要想常葆新意,唯有机制变革,正如他所说,CEO要放掉权,进而逐渐形成各自生长的生态。生态,才如大自然一般,只有大自然的每一天、每一处都是崭新的。
第二阶段,他引用了《孙子兵法》的句子:“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以及“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现代人常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淆在一起,其实三十六计大多数都是依靠不讲信用和阴谋诡计,我个人以为用来指导企业经营是旁门左道。而《孙子兵法》是堂堂正正的,所谓用兵,“经之以五事”:
第一是道,这件事要符合社会价值,要和全体股东、员工的利益相一致;
第二是天,天是天时,符合大趋势和市场现状;
第三是地,选择有利的竞争领域和范畴,包括地域和行业;
第四是将,选择合适的管理者,德才兼备;
第五是法,就是制度,规则。
很多企业家学兵法,如果存着的是投机取巧、以求一逞的心思,那么孙子先生也只有摇头叹息。
张瑞敏先生说的这句话,就是对那些结果导向的兵法爱好者企业家的规劝,因为商业竞争也是有成本的,也有引发的弊端,“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高明的人之所以不会沦落到旷日持久的消耗,就是因为做足了分析,准备工作慢而稳,看起来拙、却是巧,这就过渡到了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所说的“大巧若拙”。
因此做企业不打无准备之仗,在“道、天、地、将、法”五个层面上做足工夫,才能不动则已、一动就迅速达成战略目标,而胜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最好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最后是第三阶段,自然是到了老子。作为老子的坚定拥趸,我和张瑞敏先生一样,相信管理的尽头终将无限去靠拢老子所说的“道”。
他在直播中所说“为无为而无不治”的状态,首先需要管理者深刻理解并摆正自己的位置,“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管理者的目的是整个组织和生态欣欣向荣而不单纯是自己的利益、名望,然后无为才有可能。
其次,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就此躺平,而是顺应趋势和道的规律作用,自然而然地做该做的事情。老子反对的有为,是不顾环境、不顾自身能力的妄为,刻意的有为都带着个人的功利目的,而这恰恰是管理者的大忌。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我们看待企业的成败太习惯于用数据、用案例来分析主观过失和客观因素,然而几乎所有的失败根源其实都在管理者的内在。
最后,老子的道,其实和儒家、释家在底层是相通的,都讲空和无。
老子讲“有生于无”,无中包含一切,而人也在放空之后才有包容与接纳。由此才有生于世间的合道的行为,以及跳脱世间的思想智慧。
孔子讲“吾有知乎哉?无知也。空空如也。叩其两端而竭焉”。以空空和无知的立场,去从事物正反、利弊、因果的两个维度中去寻找入世的方法。
用张瑞敏先生在直播间也引用过的凯文凯利的一句话来结尾:
用超脱心来看企业吧,当它做完了在世间该做的事情,自然有无数的新人、新企业会来改造它、并购它又或者消灭它。它不复存在了,而世界仍然在、仍然美好,就像那些城市依然繁荣,只是没有了你。那又怎样呢?
/// END ///
No.5698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刘捷
作者简介:投资人,财经作家。
开白名单 duanyu_H|图片 视觉中国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