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好不好,借次钱就知道
文 | 有书玩子 · 主播 | 杨枪枪
莎士比亚曾说:
“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棍,随随便便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模样。”
是啊,钱,从来都是检验感情的试金石。
我们从不否认金钱的重要,但也看过太多因钱反目成仇、欠钱不还而导致的悲剧。
它就像一面照妖镜,能看清一个人对世界的态度,也测出他的品性德行。
一位网友曾发过一个帖子,引起很多人的热议。
几年前,好友因为创业,向他借钱,并再三保证一年后一定会连本带利归还。
看着好友如此诚恳的态度,网友一时心软,将自己仅有的三万块钱,全都借了出去。
然而,一年后好友却并未遵守约定,在说好的期限内还钱。
眼看时间越拖越长,网友想要催促一番。
考虑到彼此的亲近关系,他只能借着其他机会,偶尔询问。
后来过了很久,好友才在一次请客时将钱归还。
吃饭间隙,网友担心朋友会心生芥蒂,想着彼此把话说开。
好友却说:
“你放心,我不会的。”
听着他斩钉截铁的回答,网友放心了不少。
可之后的两人,却再也没有联系。
他也曾主动找好友聊天,对方不是在忙,就是礼貌性回复。
几次之后,他才意识到:原来好友早已有所介怀,所谓的不会,也只不过是一种托词。
“人用财试,金用火试。”
金钱,是考验感情最好的武器。
无论多亲密的人,都会在金钱的来往中,将品性展露无遗。
也许有人觉得“人生就该多为自己考虑”,认为“生活处处都是难关”。
可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谁的钱都不是凭空得来的。
而一个人看似借的是钱,实则却是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信用。
失去信用,等同于毁了自己;
只有保持良好信誉,才能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曾看过一句话:
“借钱,看的是人品; 还钱,讲的是诚信。”
人品好不好,谈一次钱就知道;
感情深不深,谈一次钱也会知道。
它虽不是万能的,却让人卸下伪装,照出真心,露出最黑暗的一面。
可该是你的抢不走;不是你的要不来。
更何况欠债还钱,本就天经地义。
汉语词典中,对“信”的解释,是“人言为信”。
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人说话算话,做到言而有信。
都说:
“人以信立足,事业以信为本。”
说话做事,诚实守信是第一准则。
唯有诚实守信,才会有人信任;说话算话,才能有人帮衬。
而金钱,就是一个人“说话算话”的最好体现。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到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诚信奶奶”陈金英的故事。
奶奶陈金英因为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不得已背上了2077万的债务。
那一年,她80岁。
有人心疼奶奶,好心劝她申请破产;
有的债主放弃赔偿,说“还不上也没关系”。
奶奶感念身边人的好心,但仍然表示:
“做人,背可以驼,但腰不能弯。
该还的债务,自己一定会尽力还完。”
后来,她卖掉了工厂和名下的房子,将全部的钱拿来还债。
还学着年轻人去集市上摆摊,低价出售,贩卖衣服。
就这样,奶奶一点一点还,终于在90岁时,还清了所有债务。
她用十年的坚持,完成了自己的承诺,也将诚信二字展现到极致。
生活中,有人觉得说话算话很难,认为诚信守则很累。
但总有一些人,将诚信排在所有德行前面,将“言必行,行必果”化为现实。
富兰克林曾说: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
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不失信于人,才会有人可信;
说话算话,才会招人喜欢。
人活一世,再穷也不坑蒙拐骗,再难也要言而有信。
不赖帐,不拖欠,不逃避。
把诚信放在第一位,人生之路自然也会越走越顺。
知乎上有人提问:
“你遇到最可怕的人,是什么样的?”
一个高赞回答说:
“是那些自私到骨子里的人。
他们的一生中,只有利益大小,没有真情可言。”
他的这句话,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位老鞋匠同时收了两位徒弟,并打算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
经过鞋匠的悉心培养,很快两人便出师独自开店。
临行前,鞋匠嘱咐二人:
“你们一定要记得,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不能多用。”
带着鞋匠的叮嘱,两位徒弟来到另一座城市,各自经营了一家鞋店。
但没多久,第一个徒弟便发现,四颗钉子补好的鞋子,很快便会再次破损,并不能将它完全补好。
他觉得自己发现了商机,可以由此多赚一份补鞋的钱。
不久,第二个徒弟也了解到这个问题,并发现只要每次多钉一颗,便不必重新修补,价格也只比之前贵了一毛钱。
他想了很久,后来还是觉得多补一颗,以求心安。
渐渐地,第二个徒弟的生意越做越好,而第一个徒弟却无人问津,很快便经营不下去了。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客人们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
因为自己的自私,也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太看重一己私欲,不顾他人,最后只能将道路越走越窄。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准则。
人品好的人,从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丢失自己的底线。
一个人值不值得来往,适不适合深交,从一次金钱往来全都知道。
所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动歪脑筋,不走歪路。
坚守住信义,才更值得他人尊敬,才是积德行善,人生路也才更好走。
▽
三毛曾说: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而世上的悲剧大半都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有人有钱,有人无钱;
有人赚钱,有人赔钱;
有人爱钱,有人怕钱。
说到底,人生短短几十年,一言一行,大多都与金钱相关。
品性德行也在这一来一往,一借一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点亮文末在看,愿每个人都能不因利益伤害他人。
坚守信义,不失信于人。
不忘本心,以始为终。
与大家共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