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北京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已经降到“活着就行”

北京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已经降到“活着就行”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众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姐妹们有没有听过那个养孩子的段子: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感觉能把他培养成天才;后来感觉能上个普通大学就行;再后来感觉能健康成长就好;现在感觉不气死我就行!


虽然说有调侃的成分,但还真有挺多这样的事儿。


前几天我看三联的一篇报道,活脱脱的养娃段子现实版。


这孩子叫闻一,现在是单板滑雪运动员,这几年比赛取得了不少好名次。2019年时还入选中国奥运选材项目,赴瑞士受训。


曾闻一(左二)


猛地一听,是不是觉得这是个“别人家的小孩”?啥啥都优秀,父母做梦都能笑醒那种?


其实呢,父母之前是愁坏了。爹妈都是比较有本事的中产,从小鸡娃剑指清华北大常青藤,高压力把娃逼得快活不下去了。



爹妈这才意识到,不降低期待,儿子的命都没了,赶紧的改变教育方法,降低教育期待。也不管什么清北了,孩子能活着就行。


也正是改变教育思路这一步走对了,这娃反而开始内驱力大爆发,现在他已经在加拿大UBC大学读四年级,还打算毕业前拿下滑雪教练证。


整个转变的过程挺有参考价值的,今天就跟大家一块儿唠唠哈。 



当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降到“活着就行”


先说这对父母踩的一个坑哈,就是不看小孩自身性格特点就猛鸡。

娃一出生就一心把他当清北的苗子来培养,为了能加分,还要求他必须学钢琴和奥数。

父亲是自己奋斗起家的,信奉努力出成果,平日里经常鞭策儿子的话就是:“只要你努力了,就能拿到好成绩。如果学得不好,那只能证明你还不够努力。”

在父母的影响下,闻一也确实很要强。

比如说练习考级的钢琴曲,弹得已经很好了,但突然错了一个音符,要是别的孩子就可以原谅自己,或趁家长不在就接着往下弹了。

但闻一不这样,他会责怪自己怎么这么笨,然后哭着从头开始弹。

他受不了一点挫折,也不允许自己输。

在高强的压力之下,闻一四年级时突发心脏病住院。

那段时间,他遇到困难就跟自己较劲,经常动不动就哭,也不跟任何人交流。

几家大医院都去过,也没能查出病因,父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求助了心理医生。

不知道医生跟孩子聊了什么,出来后就抛给父母一个重磅炸弹:

“你们想要孩子活着的话,就别再逼他。”

这时父母才开始害怕,赶紧退掉了孩子的钢琴课和奥数班,期待也从“清华北大随便挑”一降到底,低到能“活着就行”。

父亲也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劝说自己要接受这个不完美的孩子。

其实,鸡娃还是不鸡娃,一定得看孩子耐不耐鸡。

有些孩子脑子聪明、韧性好、压力越大动力越大,但是你要是不管他就偷懒。这种孩子就比较耐鸡,父母多用心没问题;

有些孩子天生要强,喜欢当第一名、不愿意接受失败。对这种孩子,父母提供资源就好,没事儿还要多帮孩子减减压、宽宽心。

还有些孩子是敏感心思重,这类孩子就不能硬鸡,得多引导多鼓励。否则心理承受的压力一大,就很容易把他压垮。

闻一可能就是第二种孩子,父母太过于用力,反而适得其反。

其实无论孩子是天才还是平凡人,多数父母最大的心愿都是孩子人格健全、健康快乐。

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起,就慢慢偏离了初心,对孩子有了更多的要求。

望子成龙本身是人之常情,但接受孩子平凡同样也只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放低期待
才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


在医生跟父母谈完之后,闻一总算逃过一劫,过上了平静的日子,可周末没了辅导班,也很无聊。

他的父母都是滑雪深度爱好者,周末就带儿子接触滑雪,想着万一他能感兴趣呢。

没想到误打误撞,确实帮孩子找到了天赋点,他滑雪方面进步很快。

2015年,万龙滑雪场举办了“第一届美国EPIC青少年滑雪比赛”,闻一跃跃欲试。

父亲的想法是,参加什么比赛,这才学了几天啊。

而妈妈认为,不就是个玩吗,想去就去呗。

父亲说,“行,但要参加比赛你就得有万全的准备,最好拿个名次回来。”

妈妈又持不同的意见,名次啥的不重要,追求的纯粹就是乐趣。

没想到的是,无压力状态下,闻一竟得了冠军,照片可以在万龙雪场挂一年。

不仅如此,还可以免费去美国参加训练。孩子一下就对自己有了信心。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父母抱着一个功利的高期待去鸡娃,很可能让孩子错失很多机会。

反倒是心态放松下来,孩子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闻一的身边就有个反面例子。

有个女孩滑的也挺好,但她妈妈太厉害,跟孩子说不许滑野雪,不许瞎玩,只能滑雪道。

母女各执一部对讲机。

妈妈在雪道下面时刻关注她的动作,有哪里没滑好,拿起对讲机就开骂,“你刚才干什么?”

女孩摔倒了也得不到妈妈的安慰,而是被吼“你干什么吃的。”

女孩本来挺喜欢滑雪,也擅长,到后来就产生了逆反心理,干脆不碰了。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父母认为花了钱,就要求每一分钟都有价值,不断纠正孩子的每一个动作,英语的每一个发音,弹琴的每一个手型。

用吼用骂的方式,把压力直接传导给孩子。

但实际上这是扼杀孩子兴趣最快的方式,孩子只会学一样东西就恨一样东西,到最后兴趣全无。


孩子的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


闻一的父亲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庆幸当时没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而是转到适合他的方向,顺应了他的性格和天分。

而孩子发现了对滑雪的兴趣,自己就去努力,他们父母从此也没有心力交瘁过。

有时候,父母在“鸡”与“不鸡”之间摇摆不定,最大焦虑来自于别人在“鸡娃”,搞得我不鸡都不行。

但如果换个角度看,把孩子的人生看成一片旷野,心态会不会有所不同:
培养他的多元性,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就是值得父母骄傲的。

记得李玫瑾在一次讲座中曾说:

“孩子成绩不好,也不是没路可走。

认知能力强,就让他在学习上努力往前冲;

特殊能力突出,就引导他在擅长的领域弯道超车;

技艺能力不错,就一遍遍重复实践,在某个领域练到极致;

性格能力有优势,那就多做一些和人互动的工作。”

总之,能力不同,出路不同。

老天不会关上所有的窗,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要走的路。

如果眼前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条路试试,因为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就像闻一的父母,帮孩子规划了他喜欢和适合的滑雪赛道后,不强加KPI,不拔高要求,孩子反而为了热爱全力以赴,成为了滑雪天才。

“快乐”和“成就”之间,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平衡取舍、因材施教,是每个父母都要修炼的必备技能。

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一样,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关键靠家长自身的格局和眼界。

因为成功路上,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当你允许他用自己的姿态在旷野上绽放时,他一定会不负重托,随风生长出自信的枝丫。

 树妈说:


养娃这些年,我自己也有过不少焦虑的时候。但还是那句话,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亲子关系调整好了,所有的教育和引导才会有效。愿所有父母跟孩子讲这样一句话:“孩子,我希望你成功,但更希望你幸福。


···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点击查看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小树妈妈

相关新闻

当一个北京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降到“活着就行”鸡娃18年,1000万抑郁高中生?北京四中前校长:害怕普通的家长,培养出了“不正常”孩子第一批放弃教育功利主义选择“小而美”的北京家长,12年后孩子冲进世界TOP2豆瓣9.2,她狠狠教育了“坏孩子”背后的窒息家长一群“特别孩子”的洗车行,感动了千万人 |【经纬低调分享】全球第三!新西兰上榜“关系最混乱国家”榜单!房子比结婚更重要?有网友吐槽:“孩子班上90%的家长离异!”第一批来北京“特种兵”的人,已经进骨科了那些能帮助家长与孩子“过好生活”的启发 | C计划系列直播高中家长,陷在孩子“生涯规划”的迷雾中......四大非遗齐聚,新年就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艺术童年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5个“怪癖”,家长别扼杀了孩子的天赋扼杀了孩子的天赋比做馒头包子更省事儿!外酥里糯的口感“暴击”,不怪孩子对它上瘾一年学费50万,他们咬牙把孩子送进开在北京的“美高”,3年后真香了……这款中国程序员开源的游戏引擎,让你用不到100行代码就写出“愤怒的小鸟”名校毕业的年轻建筑师们,“入行就转行”后怎么样了?班主任提醒:简单粗暴不是爱,家长要记住教育孩子的10个“不”!心理学家:父母要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就戒掉这5种“有毒人格”北京第一批吃“国际教育螃蟹”的孩子,在400亩校园当农民,玩遍所有体育项目,8年后怎么样了?事事“玻璃心”的孩子,背后都有个焦虑的家长孩子变“不听话”的5个阶段,到第4阶段,父母基本就管不住了61真的能带孩子走进“空间站”,就靠这本2米多长的全景立体书“硅谷教母”育儿秘诀:“不靠谱”的家长才有希望培养出身家10亿的孩子带出53位牛剑学子的科学家校长,在北京办了一所让孩子“玩个够”的学校……当年轰动两国的中美“抢娃大战”已经过去17年了,当初的那个孩子怎么样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