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分,这部开年最佳动画何以感动无数成年人?
文|陈婉婉
或许你会意外地发现,今年关于“爱与失落”主题最动人的故事,竟出自一部描绘小狗与机器人之间感情的动画片。在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片角逐名单中,虽然既有宫崎骏或许是封笔之作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也有《蜘蛛侠:纵横宇宙》这样的技术创新之作,但无数人都同意,最有着打动人心的朴素力量的,是这部成本极低的西班牙动画——《机器人之梦》。这部电影虽然宣传寥寥,但在豆瓣上,已有逾五万观众给予了高达9.1的评分,许多观众都在其中找到了情感共鸣。
《机器人之梦》的故事将我们带回了1980年代的纽约。影片的开头,小狗住在纽约东村的某个单身公寓中,他独自在微光中注视着电视屏幕,面前是微波炉加热过的通心粉。窗外,是那永不停歇、灯火通明的纽约。
小狗无疑是独自在大都会中生活的我们每个人的缩影。他的生活简单而孤独,架子上堆满了拼图,冰箱里则是为单身生活准备的速食。他在电视频道间切换,试图避开对面窗户中的恩爱情侣所带来的寂寞感。正当这时,他看到了“Amica 2000”机器人的广告,灵感一闪,决定订购一个属于自己的忠实朋友。
这个蓝色机器人的到来,为他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色彩。天性好奇的机器人,总能在生活中寻找到那些微不足道,却又令人愉悦的小乐趣。他们的感情,宛如纽约的节奏,快速而热烈地升温。一狗与一机器人的共处,成了这座繁忙都市中的一道别致风景。他们共同漫步于城市之中,品尝街头小贩的热狗,在地铁上观看章鱼街头艺人敲鼓,在中央公园学会了滑旱冰,从喧嚣的白日到平静的黄昏,体味着城市里每一个细节。
但美好的时光总有尽头,这份充实与快乐在一个夏日海滩边画上了休止符。他们乘坐地铁一路来到海边,在海浪中嬉戏,玩得不亦乐乎。但当他们在沙滩上睡着,日落之后醒来时,机器人却因为海水浸泡或电力耗尽而无法动弹。小狗尽力想要帮助,但却仍然无法挪动这位金属机身的朋友。在机器人安抚的微笑中,他只得独自回到市区的家,希望第二天带着工具回来救援。不料,当他返回海滩时,那里已经关闭,直到来年六月才会重新开放。
就在此时,电影实际上巧妙地分为两条叙事线。小狗在冰箱门上留下便条,提醒自己要在六月海滩开放时去接回机器人,随后继续他在都市的生活,经历新的相遇与离别。他与一只穿着耐克乔丹鞋、骑着摩托车的酷母鸭成了朋友,在母鸭突然的离去前留下了短暂的快乐回忆。
与此同时,被埋在沙中的机器人只能在梦中幻想着逃离沙滩与他亲爱的朋友重逢,但每次醒来,都是痛苦的,因为现实依旧,沙子不断堆积,渐渐淹没了他的身体,甚至它身体的零部件都遭到了其他小动物的掠夺,残破不堪,但他仍与一家在他腋下筑巢的鸟儿建立了新的情感联结。
机器人与狗仍期待重聚的日子,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在梦中延续,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技巧,两者的深情依恋和共同的遗弃恐惧被并置展现。《机器人之梦》对观众具有普遍的吸引力,是因为它触及了每个人的内心都曾感受过的孤独,以及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渴望。那些关于失落与悲伤、连结与孤独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能够唤起每个人心底的共鸣。
与迪士尼那种永远的幸福结局不同,《机器人之梦》展现了一种成熟的哲学:人生的旅途中,可能会遇到不止一个灵魂伴侣,而短暂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失败。小狗努力寻找他的机器人,却屡屡错过。当他们再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那份对旧日情感的渴望愈发显得深情而触动人心。这种错过,实际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无论曾经多么重要的关系,都有可能不知所终,何其脆弱。当小狗与机器人终于再次相见,他们身边都有了新的陪伴。比起离开现在的爱人,机器人选择与小狗隔窗共舞一曲,然后挥手告别,奔向那个从废墟堆里拯救了自己的浣熊。
这部动画改编自萨拉·瓦伦(Sara Varon)创作的同名图像小说。这是现年60岁的导演巴勃罗·贝格尔(Pablo Berger)第一次指导动画,他在讲述这部影片的创作时谈到,自己因为女儿收集了很多图像小说,这本书没有文字,故事也非常简单,但他在阅读时候就决心要将其搬上银幕,“我想到了我失去的朋友。失去朋友的痛苦,有时比失去爱人更加难以承受,因为友情的消逝或破裂更难以解释。我也回想起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如今已不在身边的人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拍这部电影就像写一封情书,献给那些曾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但现在已不再与我同行的人。”
然而正如同名图画小说中展现的,《机器人之梦》并未明确小狗和机器人的性别。这种模糊性,加上影片中对白的缺乏,使得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对友谊和爱情的理解来感受故事。“这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贝格尔坦言,他自己在第一次观影时,感受到的是友谊;而第二次,感觉到牵手的场景显得非常浪漫。“友谊与爱情之间的界限是如此微妙,”他说,“你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感受。”
同时,这部动画也是导演贝格尔写给纽约的情书。尽管原著里并没有特指故事发生的背景,但他在着手改编剧本时,便向萨拉表达了自己感受:“我内心是纽约人。我曾在纽约生活了十年,我想让《机器人梦》的主角是纽约市的一只狗。我想它成为我对我所经历的纽约的情书。”这部电影自然流露出一种怀旧感,它反映的是一个早于全球化、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时代的纽约。那时的纽约,无论是在文化还是经济方面,都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尽管影片也没有一句对白,却用大量音效和音乐,让观众感到时光倒流至80年代的纽约。
机器人和狗最终都必须接受,他们需要从共同的经历中走出来,继续前行,这不完全是选择,更像是一种生活的需要。他们的分别,并非任何一方的责任,因为都尽力过,都有所成长。当他们各自找到新的伙伴,曾经的快乐时光在各自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小狗这次知道了要阻止黄色机器人下水,而机器人懂得了紧握的手这次要握得更轻一点。也许,生命中那些曾让人感到痛苦的关系,都在无形中促使我们成长,这正是《机器人之梦》所触及的主题。
影片起始于九月,讲述机器人和狗一年四季中发生的故事。当Earth, Wind & Fire那首充满80年代氛围的《九月》响起,再次问他们,“你还记得吗?”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机器人选择了一种带着爱的牺牲,为了避免重新建立联系可能对身边之人带来的伤害。他们生活的轨迹已经发生了变化,不是不爱了,但或许这就是他们命中注定的结局。导演通过这首歌表达了电影的主旨,探讨记忆如何帮助我们克服失去或者与所爱之人产生距离的痛苦。无论是一季还是一生,这究竟是部关于失落爱情的寓言,还是述说了一段当你与某人失去联系,而现在又太迟去弥补的关系呢?不论如何,《机器人之梦》都唤醒了那些我们曾珍视的情感记忆。
排版:布雷克 审核:同同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