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人到中年,才读懂了余华

人到中年,才读懂了余华

7月前

文 | 落落 · 主播 | 一凡

来源 | 帆书樊登讲书
(ID:readingclub_btfx

在中国当代作家里,余华是个很特别的存在。

在文坛上,他的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早在多年前就成了毋庸置疑的文学经典;

但在大众眼中,他是行走的金句制造机,是“把痛苦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乐天小老头。

他是没有“包袱”的顶流作家,读者遍布所有年龄层,既有象牙塔中懵懵懂懂的年轻人,也有走过半生风尘仆仆的中年人。

就连00后也会在各大社交平台疯转他的发言,感慨他没有“爹味”、真正懂年轻人。

余华为什么懂年轻人,直到我读了他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才真正找到了答案。

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回过头来,更对少年时代有了不同的认识:

其实每个人年轻时都该出去闯闯,哪怕鼻青脸肿,也要找到自我。



一定要出去闯闯
哪怕鼻青脸肿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很特别的成长故事:

十八岁的年轻人“我”第一次离开家,想要像大人一样搭车,像大人一样寻找旅店。

“我” 用一根烟向路边偶遇的司机打招呼,他却让“我”滚开。

虽然最后,他还是让“我”上了这辆载满苹果的车。

然而开了一会儿,汽车就抛锚了。

路过的村民带着箩筐和拖拉机,浩浩荡荡来抢夺苹果。

“我”阻止他们,却被打得鼻青脸肿。

而司机却在一旁,无动于衷看我笑话,还和村民一起把“我”的书包抢走了。

最后,路上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汽车,和一个人躺在座椅上的“我”。

但“我”感到一丝温暖,汽车的心窝也是暖的,原来这里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旅店。

随后,“我”想起父亲让“我”出门的那个中午,他说:
“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很多余华的资深读者说,这本书是他们私心最爱的。

余华自己也曾说:
“二十年前我刚刚写下《十八岁出门远行》时,以为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叙述方式。”

因为那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年轻人,正是他自己、以及我们所有人的缩影。

正如法国作家大仲马所说: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人的特权。”

18岁的我们,第一次接触到陌生的世界时,都是兴奋而紧张,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我们用自己熟悉的经验和眼光,判断着世界上的规则,却被荒诞的命运和规则敲打,困惑、委屈、不甘,又不得不承受。

这个过程绝对称不上愉快,但我们都在路上找到了自己。

就像故事的最后,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我”躺在车座上时,却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这种温暖,就是当一切喧嚣褪去留下的真实自我。

尤其是长大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个成长开启的瞬间,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种对成长的欣然接受,纵使世界破破烂烂,我们也始终不忘为自己争取一个小小的角落,以供内心的安放。



当梦想被洗劫一空
我们才真正开始建立自我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这本书与其说是故事,某种程度上更像寓言。”


“我”被抢走的红色书包,代表着父辈传承的经验,以及自己从前对世界的看法。

“我”保护的苹果,象征着每个少年心中想要守护的梦想。

洗劫的村民、抛锚的汽车、冷眼旁观嘲笑的司机也全都有寓意,而当原有的世界观被颠覆,心中的梦想被洗劫一空,“我”的世界被彻底颠覆。

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开始思考:我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否是正确的;

我们坚定不移坚持的,是否是值得的。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让年轻人在荆棘丛中留下一点羽毛,是有益于健康的。”


在真正接触世界之前,我们容易把一切想得过于简单。

我们会以为,只要朝着所谓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能取得成功;

我们会以为,只要自己真心对待他人,就也能收获同样的真心;

我们会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曾经大人们能做到的事,我们也一样可以。

但直到年龄渐渐变大,工作遭遇挫折,才明白不是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直到被朋友背后插刀,才明白知人知面不知心不是长辈故作姿态的恐吓;

直到自己也组建了家庭,为了柴米油盐头疼不已,才明白父母说的赚钱养家不容易到底是什么意思。

每个少年的成长,都免不了被世界痛扁一顿,但余华告诉我们,这并不悲哀。

正如故事里那些乘人之危的村民、冷眼旁观的司机,“我”虽然落魄,但内心始终高贵而骄傲。

老话说: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即使我们被世界打得鼻青脸肿、灰头土脸。

只要不忘记内心的坚毅,不违背自己而加入这个荒诞的世界,就总能找到一个破旧的车座,感受独属于自己的温暖。

少年的赤诚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很多人长大后把它弄丢了。



内心世界存在的必要
就是为了抵抗外在世界的不合理


在谈及这本书时,作家唐小兵说:
“内心世界存在的必要,就是为了抵抗外在世界的不合理。”

这句话乍一看有些抽象,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人的不幸福,是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小时候,羡慕那些被老师表扬、在班里人缘好的同学,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逢年过节,家长让自己跟长辈敬酒或说几句吉祥话,支支吾吾红着脸,觉得自己不众。

进入社会以后,记得从小被教育的“多个朋友多条路”“枪打出头鸟”“努力就会有成功”,却发现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容易。

为什么我们一直不幸福?

余华说:
“因为我们太在乎外在世界的声音,而忘记了这个世界是荒诞的。”


很多时候,世界并不讲道理,所以我们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这并不是我们的错。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也就是内心世界建立的开始。

正如郑板桥《竹石》中的那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风吹向何处,我们无法左右,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自我。

现在,有很多关于年轻人的声音,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没有上进心。

余华却说:
“时代是在变的,有些时代里保持奋斗是能得到很好的结果的,但并不总是这样的。

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时代和背景,去这样给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扣帽子。”

他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文字、语言,帮助更多人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来抵御外界的荒诞。

换句话说,人到中年后,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明白:

事情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

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来得到那些结果。



在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西西弗因为被众神惩罚,要不断将一块巨石推上山,而石头到了山顶又会滚落,西西弗只能重新回到山脚下,不断周而复始地推石上山。

这是一个看起来徒劳而又痛苦的过程,而加缪却说,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因为他用自己的内心,抵抗着世界的荒诞:

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座夜色弥漫的高山上每道矿石的闪光,都单独为他形成一个世界。

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内心世界的强大是超乎想象的,自我的成长能战胜整个世界。

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所传达的,亦是如此。


点个在看,与书友们共勉



唐朝最悲情诗人,因被偷衣服错过初恋
史上最传奇艳遇:一首诗让人死,一段情叫人活

| 李玟惊人“复活”,去世明星集体为行业免费代言,却被家属抵制?立即停止这场闹剧!

作者:落落。来源: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上帆书,听懂好书!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有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