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中国式难题:“不成家,非必要不独居”

中国式难题:“不成家,非必要不独居”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在一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会形成互补的关系,一方在某方面能力较强,则另一方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弱。对于需要磨炼自理能力的青年人来说,搬出家门自己住,既是自立的标志,本身也是磨炼。



文|刘畅 覃思

辰雨最早打算搬出来住,源于中学时代一个最朴素的想法——打游戏实在不方便。那时父母严格控制他的作息,他只有趁着晚饭后父母出门遛弯,火速打几盘游戏。但他始终与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又没有结婚,他遇到中国式难题,“不成家,非必要不独居”。但见到同学从小时候和父母住,无缝衔接到结婚后和媳妇住,他还是毅然决然坚持自己住。

虽然住在合租房里的一个单人间,也算是自己住,他还是选择了最为彻底的独居。从那时起,“虽然……但是……”的句式,就成了他和他身边独居的人内心最常见的写照。比如,“虽然总担心出门没拿钥匙,把自己锁在门外,但是还是一个人清静”;比如,“虽然出差回来,剩的饭菜馊了,养的花枯了,但是还是一个人省事”;比如,辰雨会发现“虽然租房、买房都贵,虽然父母做的饭菜很可口,虽然没有了父母的约束,抑制住打一整天游戏的冲动很累,但是还是一个人能想几点起床都可以,还是给自己做一顿饭更有成就感,还是只有一个人生活过,这座城市才不属于父母,而只属于自己”。

《独活女子的推荐》剧照

“但是”的部分永远是重心,那自然也有心理基础。“一个人自我的形成,需要自身内心的分化和自我与他人的分化。”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治疗师贺琼介绍,一个人不到三岁开始有自我意识,从十二三岁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就开始飞升,表现为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有隐私意识,包括手机设置密码,日记不让看,要求有自己的房间等,那已经是自我管理,与父母、他人划定边界的表现。自身与他人分化,在这个“围起来”的自我空间之内,探索兴趣爱好、寻找社交伙伴和独处,形成“我有能力创造我想要的生活”的自我效能感。

沿着这个轨迹,一个孩子终会选择离开父母,长成一个独立的成年人。那股冲劲,总的来说就像是“若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说得再具体些,就是美国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的总结,在当代社会,独居被当作一种在人生发展尤其是职业发展上的投资,“独居生活有助于人们追寻神圣的现代价值——个人的自由、对自身权力的掌控以及自我实现。独居生活使人们可以在适宜的时间,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过,就像单纯为自由就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有限,为独居而独居也并非评判一个人独立的基准,独立只意味着自我管理,独居是把自我管理推向了极致。即便一个人仍与父母住在一起,如果他扮演的是照顾父母的角色,或是与父母相互扶持的角色,也不能认为这个人就不独立。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而分辨独居与独立的关系不是文字游戏。因为独立就意味着接受“虽然”的那部分挑战,一个人要承担家务、抵制诱惑、规划时间,可是与父母同住的生活中,这些挑战很难出现。而如果没有这些挑战,辰雨在身边就能看到反例,他有30多岁的朋友,已经结婚生子,却仍没有自控能力,整日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

这些能力的缺失,往往源于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甚至18岁前后时仍然不愿放手。因为在一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会形成互补的关系。当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生活始终由父母规划和负责,孩子很难也不愿形成自理能力。贺琼接到过不少类似的心理咨询,一位母亲说她的孩子即将出国留学,她非常困扰孩子在国外该如何与人交往。贺琼发现,孩子出国申请文书、租房甚至联系老师,都是这位母亲代劳的。细问之下得知,甚至孩子在初中时还不会系鞋带,之后干脆就穿带魔术贴的鞋。遇到这类咨询,她先问母亲“你想过没有,要这样代劳到孩子多少岁”,又告诉孩子,到了该父母退居二线的时候,然后让家长和孩子在家庭治疗中讨论,孩子哪些事需自己负责,哪些事可以求助父母。

“正常的亲子关系应该是,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主动向后退,鼓励孩子多做,像是给孩子画一个‘哪些事可以自己做’的圆,不断鼓励孩子把圆越扩越大。”贺琼介绍,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角色应该越来越像一个“脚手架”,他知道可以暂时依靠一下,同时知道帮助是有期限的,自己要在一定时间内学会所需的生活技能。

“一个很好的办法是父母假装‘无能’。因为一个人在教别人的时候,不但能展现自信,还能巩固自己的能力。我见过一个上小学的孩子给妈妈做蛋糕,爸爸在旁边打下手。做蛋糕的过程中,爸爸没有过多引导和教育而是很虚心地说儿子的蛋糕做得更快,让儿子教他怎么做。”

《家有儿女》剧照

一旦当孩子的依赖成为惯性,家长将会从不愿放手,变得痛苦不堪。贺琼记得另有一个初三孩子的家长来咨询,诉苦她管不了她的孩子,孩子“摆烂”,不换衣服、不扔垃圾,如果父母不给他收拾,他就把脏衣服堆得客厅里到处都是。后来父母只能组成联盟,孩子不洗衣服,就不给他零花钱,想逼迫他没钱买衣服,只能自己洗,但孩子一直僵持,屋子里臭不可闻。贺琼发现,这是具有自主意识的孩子与父母展开了家庭权力的争夺,孩子的“摆烂”主要是在反抗父母过度干涉自己的生活。经过家庭治疗后,一家人达成共识,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不能破坏公共区域,脏衣服不能扔在客厅,只能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以此开始,重新角力。一个月后,孩子不堪卧室的臭味,自己开始洗衣服,收拾房间。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第11期。辰雨为化名,参考书目: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著,沈开喜译,《单身社会》,上海文艺出版社)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小风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新闻

“不限制移民,澳洲注定完蛋”?澳富商大放厥词:澳人将全民挤在中国式公寓楼中宝马:“家在中国”三十年何炬星:“中国式审美”要解放束缚“有性,有爱,可还是想离婚”:中国式婚姻中的“隐形陷阱”,一踩一个准曹德旺所言不虚:中国有“两套房”家庭,未来将面对2个结局网易丁磊:中国最“开心”的企业家专访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不确定性“挑战”跨国企业,如何把握中国机遇窗口?有爱无性、只恋爱不结婚、非一夫一妻:「非典型亲密关系」有多少可能?告别东奔西走!终于有家“一站式”学习中心治愈了家长的痛点:孩子开心爹妈省心“硅谷教母”育儿秘诀:“不靠谱”的家长才有希望培养出身家10亿的孩子“中国式梵高”,10岁成名,一生9次自杀未遂,8考不中,73岁凄凉离世大爷不懂英文遭歧视华人妹妹骂回去!现场大叔:“有中国男人在,不让你受欺负”!中国还是“已读不回”?瑞士联邦主席:我们努力喊中国来参加峰会中国“最牛”小县城:面积仅800km²,人口80万,涌入500家德企饶毅:全面否定“非升即走”是害高校,害年轻人,害中国微软中国员工回应 “ 打包赴美 ” :确实收到调动机会,不影响国内运营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民间友好不应被“政治正确”绑架,人文交流不应被“对华强硬”毒化美国拍板“TikTok不卖就禁”!买家难觅......首席执行官放话:我们哪也不去!日本买手店 STUDIOUS 的母公司宣布中期计划:将在中国一线城市开设“集群式标店”一个中国学者在印度做教授:看见邻国的精英与“做题家”湖南一落马官员贪腐细节披露:非茅台不喝,收受70余箱,被人戏称为“汤茅台”美众议院再次通过TikTok“封杀令”;阿里前高管曾鸣:不应再把中国公司看作低成本竞争者丨Going Global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西交、麦马开源全新「拖动式编辑」框架&数据集“不想再来澳洲”!中国女子赴澳旅游,当街惨遭暴打!凶手狂扔石头,穷追不舍!网友:警察来也没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