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何炬星:“中国式审美”要解放束缚

何炬星:“中国式审美”要解放束缚

11月前



2023年12月7日,START星美术馆迎来一场盛大展览——Prada《Pradasphere II》。超过400件实物和数字艺术品的展出,追溯了Prada从1913年创始至今的辉煌历程,展现了一百多年来品牌对美学的诠释与追求。


Prada《Pradasphere II》现场


明星云集的时尚展,也让更多人关注到START星美术馆本身,其建筑设计巧妙融合了现代与历史元素,展现出了独特的建筑美学。馆长何炬星,这位超过六十岁的艺术界传奇人物,凭借着对艺术和文化传承的深厚热爱,让这座建造在上海西岸黄浦江畔的美术馆成为现如今艺术、时尚与文化的聚焦点。






说起何炬星,中国当代艺术界并不陌生。他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关注当代艺术,2004年创建民生系文化架构,主持运营北京炎黄艺术馆,2010年他谋划的民生现代美术馆在上海开馆,美术馆似乎就是他的执念。


从2013年起,何炬星开始构思成立自己的美术馆,START星美术馆的启幕,意味着何炬星重新走上艺术的舞台,回到聚光灯下。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何炬星曾站立于艺术影响力的顶端,也曾在人生变局中历经跌宕起伏。他出走多年,归来依然是不凉热血:要建造一座理想中的美术馆!将最鲜活的中国艺术和审美带给世界,给艺术的自由和个性一个赖以存在的、最后的寓所。

——艺术顾问 顾维洁












你一直钟情于美术馆运营,你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


大约二十年前,我在炎黄艺术馆当馆长时,就策划了“二十世纪奠基人系列”大型艺术展,目的就是希望重启,或者至少能让人重新关注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曾经投身过的现代性讨论。因为我认为,我们从农耕社会过渡到当代的知识文明社会,其间历经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折腾,实际上就是全民性、现代性教育的缺失所导致的。所以我当时推出一系列民国重要艺术家的展览,实际上是当作一种文化启示来举办和讨论。



START星美术馆,摄影:Moment Studio



后来我创建民生美术馆,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生长历程上。在我举起“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这样一个醒目的旗帜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完成了从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思想到艺术理论的全部准备,而我则是从社会事件意义上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组织性的突破,在艺术历史上开创了新的时代。


我不仅推动了当时全国所有的省级机关级别主流媒体的大型报道,国家部委领导发文支持,也促成了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和理论家整体性走上了前台。这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上是一次由暗转明,高光登台的历史性时刻。


从行动到思想,你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转折点?


中国当代艺术成体系地走上前台,是中国艺术历史新时代的开启。这个阶段之后,我开始深入研究在复杂的思想文化缝隙中,中国当代艺术如何野性生长的深层次逻辑,从中找到了真正活着的艺术自由和个性,以及它们所带动的文化价值。之后,我的全部精力便倾注于此,举办了一系列引起中国和西方精彩讨论的艺术家展览,以至于后续许多新出现的美术馆和收藏家都参考了我们选择的价值体系。



START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一季《开启》现场





从离开民生美术馆,到创办星美术馆,这期间你经历了什么?


我在民生美术馆的当代艺术研究因为特别的原因被中断后,我开始放空自己。我做了一个游历计划,先从地球北端的冰岛开始,从北欧几国一路向南走遍欧洲大陆,也到了美国和日本,拜访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文化人士。


这种纯粹路人式的拜访,我持续了两年多,造访了170多个不同身份的人,其中有艺术家、学者、建筑师、服装设计师、舞蹈老师、航空工程师、剧作家等。






2015年我结束了这段旅程,之后就在香港雄心勃勃地筹建我的“星艺术机构”。星艺术机构包括了现在巳经正式亮相的上海“START星美术馆”和在香港的“星艺术出版社”。我希望通过这两个机构,实现个人能力所及的愿望:一方面将最鲜活的中国艺术文化,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现状呈现出来让世界看见;另一方面尝试以新的视角和价值立场进行当代艺术研究,将自己曾经质疑过,或坚守过的价值,以某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



START星美术馆俯视图



START星美术馆外观



星美术馆的开幕并不容易,还记得正式开放那一天吗?


2022年的最后一天,START星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我高烧39度,我们团队也无一例外发着高烧。到场的500多位各方嘉宾人人都裹着厚厚的棉衣,戴着各色口罩,全场只有我一人没戴口罩,站在门廊下两个多小时,因为我需要让大家知道我在欢迎大家。


START星美术馆所在的上海瑞宁路111号,曾经是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曾经在这里寄托了现代化的梦想。后来,这里历经岁月的变迁和沉浮,等我选中它时,它已经是一个败落的仓库堆场。



START星美术馆旧址外观



START星美术馆旧址内部



2015年,我邀请年近70岁高龄的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打造星美术馆的建筑。让·努维尔是建筑界最高荣誉“普里兹克奖”得主,最擅长的是设计城市抒情诗一般的公共艺术建筑。与他的首次见面是在他巴黎的寓所中,我们从他青年时代参加街头运动谈起,又说到20世纪80年代我在大学时期经历过的激情论战,之后才谈到关于建筑的计划。就这样,在初次见面的第一个下午,我们就确定了这座美术馆的建筑合作计划。


后来我和让·努维尔一起去了他在尼斯的家,他在建筑师常备的纸上写写画画,凭借“在上海黄浦江边写下一个故事“的概念,凭借我们提供的视频资料和历史图片,开始构筑建筑的框架。从那一刻开始一直到START星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我们携手走过了整整八年。而现在,这座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建筑巳经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地标。



建筑手稿



START星美术馆效果图



START星美术馆外景



星美术馆的展览很有特色,比如“艺术家谱系研究”,是将展览定位为“生长”,这是怎样一种思考?


对我来说,“生长”是一个很生动的词。因为我一直主张要做一个有生命的美术馆。我们除了持续推出“艺术家谱系研究”展览之外,同时推出了其他5个持续性的研究线索——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艺术、零度雕塑计划、目击现实放映计划、时间轴出版计划和长桌会议。


这个框架将在可见的未来,持续推进并不断丰满和深刻。这个框架也真实地反映出了星美术馆开创未来的愿景和野心,其间不仅开宗明义确立了自己的历史观和现实责任,同时也深入浅出地布下了一系列展览线索和研究课题,在格局、视野、边界、先锋上寻找突破的方向。




START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一季《开启》现场






星美术馆开馆后的展览可谓厚积薄发,雄心勃勃。这一年都呈现了哪些展览?


2023年,星美术馆先后举办了开馆展“第一季:开启”和“第二季:述而刹那”两个大型展览,通过对107个国际艺术家重要作品的呈现,诉说了艺术作品在社会历史层面所处的客观位置和观念影响,以及艺术家个性和自由在创作过程中的潜意识、无意识的作用,提出了自由和个性是否可以被计量的问题。



START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一季

《开启START》展览现场,摄影:Moment Studio

START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一季

《开启START》展览现场,摄影:Moment Studio

START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一季

《开启START》展览现场,摄影:Moment Studio

START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二季

《述而刹那》,展览现场,2023年

START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二季

《述而刹那》展览现场,2023年

——  左右滑动查看  ——



我们正在规划中的开馆展第三、第四季将更加精彩值得期待。“第三季:边界”讲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艺术家曾经挑战过的边界,这种历史交锋留下的锵锵回响非常刺激。而“第四季:我看见黄金铺道的上海”,它讲述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一定会更加有意思。所以,星美术馆从整体的风格结构上可以看出,它注重的研究性绝非本本主义和拿来主义,它坚定于自己的实践,在根本上下功夫去开启未来。





你也曾是艺术市场的重要推手,对于现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审美趋势和中国艺术的国际地位怎么看?



这两个问题真的很现实。我也不是什么都能回答得了,但市场是我们每天都看得见的。有人跟我说,今天中国的艺术市场是真正被“剩余财富”包围起来了。什么是剩余财富?听过一句很流行的吐槽没?说的是“宁愿让富二代花钱,不要让富二代创业”,就是要把上一辈人积攒的财富拿出有限的一部分让子女去“有意义”地花。


最有意义的“花钱”当然莫过于买艺术品,于是乎各类“自以为是”的审美层岀不穷:亮晶晶的大眼睛、乱糟糟的抽象、花花绿绿的图像、假装抒情的情景画、心灵感动式的创作……这些乱七八糟的审美集中在这几年,也跟当前国内投资渠道收窄有关,只能说,钱找到了艺术,却小看了审美的深奥。



START星美术馆藏品,耿建翌《视觉的方向 》,1996年

——  左右滑动查看  ——



START星美术馆藏品,林天苗,《缠的扩散》,1995年



START星美术馆藏品

塔拉·玛达尼《Comer Projection (Eraser)》, 2018年



START星美术馆藏品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潜能》1980年



审美决定着艺术的价值,你可以总结出大的规律或特征吗?


在某种意义上讲,审美是主观的,艺术价值不像股市可以用公式计算。但这也不等于毫无技术可言。判断艺术价值在技术操作层面还是有一定的标志性可循。能做出这个判断,就需要具备足够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比如我认为,历史性重大转变时期的艺术创作,或者躲在巨大时代风暴之下的艺术创作,这些在梳理历史时是不可取代的艺术家的证言,当然是难得的艺术品价值取向。






具备这些特征的艺术最终都会以非同寻常的价值形态呈现出来。再比如,艺术家在现实世界里获得的思想灵感和观念之上的想象力,都可能成为重要创作的来源……当然任何一种价值依据都不如花钱购买来得真实,毕竟谁有钱谁做主嘛!




上海星美术馆开馆展第一季《开启》现场





那你觉得当下文化是否与传统中国文化存在着所谓“文化断层”?


我认为关于“文化断层”的问题是站位选择的问题。先讲讲文化接续,我个人更愿意认为文化是“活的生长”,因为这意味着文化的延续永远不会受制于曾经的光芒和痛苦,不会在新鲜的事物面前失去拥抱它的判断和勇气。


历史是不断向新的,在这个意义上看所谓的“文化断层”,可见它实际上是一道欺人的迷障。


我第一次听到“文化断层”是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思想文化解放,传统文化根基崩裂,一部分学者担心在国际开放面前“民族文化断层”。但事实上,中国这四十多年向世界开放,最大的成功是文化更鲜活,民族文化被赋予了当代精神,本来垂垂老矣的那部分反而被国际现代文明救活了。所以我认为“文化丢失”丢掉的可能就是腐枝败叶,而“文化断层”本质上是一个站位问题,它所担忧的恰恰是与它所希望守护的摇摇欲坠的文化姿态有关,其目的在于希望限制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向往新事物和向往新世界。



START星美术馆藏品

黑特·史德耶尔,Liquidity Inc.,2014年



START星美术馆藏品

Alighiero Boetti《I Sei Sensi (六感)》(11联)

——  左右滑动查看  ——



现在提“中国式审美”、“东方美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审美最重要的依据是文化,而文化最重要的依据是历史实践。历史实践表现在艺术上的价值体现是自由和个性。在时间历史上考证审美,凡是自由和个性充分展现的时代艺术就光辉灿烂,艺术价值也鳞次栉比地推向高峰,而相反的结果亦不难推断。



START星美术馆藏品,陈箴,《游戏桌》,1996年-1997年



START星美术馆藏品,刘晓东,《三峡大移民》,2003年

——  左右滑动查看  ——



现在的中国式的审美,所有的基础都停留在古典和权威的崇拜上。这是因为中国人的历史上,从来就容不下个性立场立足。所以要解放中国式审美的束缚,首要清理的是对古典和权威的祟拜。我们在整体上没有完成现代文明教育的历史阶段,而是直接从农业文明过渡而来。现代文明所关注的基础是人的生命现实,关注就是崇尚人的自我本身,这个教育过程是个人自我觉醒的过程。





蔡元培先生曾说:“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审美是一种意识形态。但审美的钥匙是掌握在个人手中,还是裹挟在道德标准的教化里,这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伸张的是个性和自由人格,后者是将审美工具化、道德化。中国式审美与中国传统的人格问题上的历史有关。


我们不是没有审美,而是“成功”地将审美工具化、道德化了,这导致的结果就如同我们今天所见:它有利于驯服和教化人,而不利于伸展和解放人的求新和创想。



START星美术馆藏品

安托尼·葛姆雷《反射II》,铸铁雕塑,2008年



START星美术馆藏品,马修·巴尼《荻阿娜》,2018年





现在不少艺术行业的人,对艺术的倾向于“云山雾罩”式的解读,你觉得艺术的专业性如何与美术馆观众的审美接轨?


艺术的简与繁,取决于看艺术者的认知。我在美术馆展览实践中,曾经尝试挑战人们的观看极限:我以“非线性、去主题”作为策展理念,不附加任何文字说明,让一百个观众看到一百个“看见”的结果。这样布置实际上希望达成两个目的:一是让观众相信自己自由的审美意识,二是相信当代艺术作品实际是观看之后的“全息”意义。但我这个“看不懂的艺术”正向意义的主张被社会广泛忽视掉了。


另一方面,人们反而习惯性地希望有人告诉他们,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奥义,把艺术当日用产品配方说明书,甚至有人还特别享受去看哲学家解释艺术的文章,把艺术评论推向辞澡上的云山雾罩,也是另一种……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服务精神,因为有人需要这样所以便有人会这样,毕竟顾客是上帝呀,每个行业总需要有一群这样的奔走着的人。 



START星美术馆藏品

萨拉·卢卡斯,《Deep Cream Maradona》,2015年



START星美术馆藏品,张培力,《水—辞海标准版》,1991年



艺术是生活的必需吗?


我一直认为,做美术馆对我来讲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其实对谁来讲都是多余的。但这丝毫不影响艺术是人类的必需品,是人类自由和个性赖以存在的,甚至是最后的寓所。



START星美术馆藏品

安塞姆·基弗,《摇篮曲(致梵高)》,2010年



START星美术馆藏品

米开朗基罗·皮斯托来托,《她和他—玛丽亚和米开朗基罗》

着色薄纸,抛光不锈钢,1968年



START星美术馆藏品,张洹,《家谱》,2000年



我讲“多余”,是因为我们都掉落在某种陷阱里,无知地疏远了艺术。






当然在客观上,艺术并不会如水和空气一样影响着人们活着。但人的另一个自己,即精神的自我,它对于艺术的需要一点也不亚于水和空气对活着的意义。


所以,让艺术这件“多余”的事情成为人们心灵幸福的必需品,这条道路必定漫长艰辛又崎岖复杂。






图片来源:由受访者何炬星先生、START星美术馆提供


壹佰工作室

采访:顾维洁

撰文:赵舆


联合推广

嘉德BLUE



出品

芭莎文化创新部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监制:徐宁

编辑:毛阿达

设计:张晓晨

编辑助理:鄧鈺璇

···

[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时尚芭莎

相关新闻

中国发展奇迹从何而来?洋博士北大追“星”记拉胯的七国集团,拿什么“束缚”中国?中国为何叫中国?3000年前的“何尊”,藏着中国来源“赌王之子”何猷君:29岁,公司上市,这样的人生很酷降息序幕缓缓拉开,美元何去何从?“经济衰退”真的要来了吗?女子谎称外卖有异物敲诈二百多次被刑拘:“息事宁人”心态从何而来?如松:冰河时代卷土重来?“冷舌”奥妙何在?何新《说文改错》选: 对“心”与“囟”字的千年误读送别爱国侨领何莲香:“莲子已成荷不老,幽香依旧遐迩传”CZ、何一、姐姐等致法官信全文:了解一个“更真实”的赵长鹏众议员“秒过”最新立法:全美封禁TikTok!美版抖音何去何从?香港海关首位女关长何珮珊专访:不止香港的“把关者”广发证券管理层换届:秦力担任总经理,还有3张“新面孔”,新管理团队体现何种意图?46岁“网红”医生猝死:疲于奔命的麻醉医生,困境何解?从“中塞命运共同体”,看塞尔维亚缘何脱离西方,选择中国如何把商业交给大模型?京东科技何晓冬:需要更严肃地把大模型“幻觉率”降下来何新:中国印度学专家们的集体地理认知错误直播预约 | 何渊:中国数据出境新政的监管框架及合规要点 | DPOHUB何谈第37期英国司机被洪水淹没,消防员啥也不干,在旁边围观??网友:要你何用?“赌王之子”何猷君冲出一个IPO贪官花了数百万、历时十余年建“何家大院”,还未完工自己就落马了外资回潮:中国资产吸引力何在?|《财经》特别报道人民网三评“何为爱国”“卷王”何去何从?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