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掉工作、加入传销:儿子对妈妈的爱,竟可以如此震撼!
最近上映的国产电影《草木人间》,故事本身讲的是传销有多害人。
影片主角是一对母子,吴苔花、何目莲。
导演是个文艺片导演,所以除了传销本身,对于亲子关系也讲得很深,设定非常有爱。
我看完以后就觉得值得说一说。
苔花和目莲的关系,取自佛教故事“目连救母”。
传说,佛陀释迦牟尼的大弟子目连在出家以前,是个富家子,为人善良又有孝心,可是他的妈妈青提夫人却是个心有邪念、贪婪又吝啬的人,在死后就堕入了饿鬼道。
目连得道成为尊者之后,见到妈妈在地狱里挨饿受苦,于是用自己的神通力运送饭食给妈妈,可是饭食在入口的瞬间却化成了灰碳。
目连非常伤心,他跑去寻求佛陀的帮助,佛陀给出的办法是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建一个盂兰盆会,邀请全世界的僧人前来为她超度亡魂,青提夫人这才吃饱,转世为狗。
但目连不忍心妈妈做狗,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青提夫人终于得以进入了天堂。
在《草木人间》里,苔花和目莲的关系内核虽然脱胎于此,但定义得更为符合现代价值观:孝是成年子女对家长的责任,只有真正地对父母的苦难共情,才能给出基于理解的爱。
同样的观点,李安导演曾说过一段流传很广的话。
他说:我觉得孝顺其实是一种过时的观念……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样东西,只要爱我就行了。
当时看到这一段,只觉得李安的开明与可贵。
直到自己也做了妈妈,才意识到孩子在逐渐长大以后,亲子之间仍有爱的流动,是非常难的。
影片里的吴苔花是一个婚姻不幸的普通底层女性,无财无势,靠着采茶的微薄收入,艰难地将儿子养大。
妈妈深爱着儿子,也深知自己对儿子的人生毫无助益,她最大的能力就是采茶之外,“多打一份工,去别人家当保姆”。
吴苔花曾试探性地问儿子,自己的暧昧对象怎么样,可不可以做他爸爸?
何目莲当时又烦躁又气恼,他说的是:我有爸爸;还有:我长大了,我可以养你。
何目莲的爸爸叫何山。
影片的细节,以及上映之后官方关于何山人生秘密的物料,能看得出来,吴苔花是一个被骗婚的同妻。
她曾说丈夫是个“变态”,“他跟我们不一样”,还对闺蜜金兰吐露,“婚后那个事(性生活),都跟求他一样”。
故事发生时,何目莲刚刚大学毕业,二十二、三岁的年纪,此时爸爸已经消失了10年。
青春期失去爸爸的男孩,对“寻父”这件事充满了执着,想要知道爸爸离开的真相。
我对此的第一反应,是妈妈很爱目莲。
她应该从未在儿子面前诋毁失踪的丈夫,最严重的措辞是“他和我们不一样”,最激烈的情感是反对,“你不要再找他了”。
以至于过去这么久了,目莲仍然对父爱充满了想象和希望。
妈妈的善良和责任感,就这样成为了目莲性格底色的一部分。
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办法真正地共情妈妈所遭遇的痛苦,此时他对妈妈说的“我养得起你”只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对家长的那种责任感。
这跟性别有一些关系。
女儿对妈妈的共情,有一部分是天然的立场。
几年前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就表达了女儿对妈妈那种毫无保留的理解和爱。这种爱已经超越了自我的存在:我只要妈妈过得好,她有权利选择更好的人,即使我因此不会出生。
妈妈和女儿,同样拥有生育的机能,每个月的月经来潮时,共享那种或轻或重的不适感,在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相当,先有感同身受,其后才能共情。
但是儿子,对妈妈是没有这样天然的立场的。
夫妻之间,以法律为纽带,组成家庭,共育子女,创造出此生羁绊至深的全新生命。
可以说,婚姻是这世间最为严肃的关系。
而承担了怀孕和生产,以及产后哺育的妈妈,比爸爸付出的更多,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作为儿子,目莲的一生之中都不会跟妈妈有相同的生命体验。
他当然知道妈妈辛苦,但这种知道,只是眼前所见的部分,他并不了解妈妈的内心世界。
每一个孩子,都有对家庭的完美想象:爸爸和妈妈在一起,他们都爱我。
孩子若是排斥爸爸或者妈妈其中的任何一方,那必定是对方缺少陪伴、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爱的缘故。
前几天,我女儿的幼儿园举行春季运动会。
一个女孩的妈妈中途因为有事离开,临时叫了爸爸来,妈妈忙完以后急匆匆赶回幼儿园,面对的却是女儿的眼泪。
妈妈第一反应就是崩溃,不停地训斥女儿“你太脆弱了,这样下去可不行!”
女儿则小声地辩驳“你答应了陪我跑步的,为什么突然走了。”
妈妈也很委屈,“我是因为有事才走的,我让爸爸来陪你了啊,又不是把你自己丢在这里。你这小孩的心里也太脆弱了,这有什么值得哭的!”
我当时就在旁边,抬头望了女孩的爸爸一眼,他正站在那儿玩手机,对妻子和女儿之间的哭泣、争执毫不在意。
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母女情深,仔细想想,分明是爸爸对孩子的陪伴太少,导致了女孩对他的抗拒,和对妈妈的过分依赖。一旦妈妈稍微抽离,孩子就会感到焦虑、失落和委屈。
原本是夫妻双方在育儿协作上的不平衡,结果也造成了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影片中的目莲,经过了十年分别依然对爸爸心心念念,可见何山是给过儿子陪伴和关爱的感觉的。
所以目莲寻父的执念在于此。
他的原生家庭缺失了一块,人生在世,如果没有来处,就会像无根浮萍,是很难建立安全感的。
只是因为有人说起何山曾去过杭州,于是何目莲到杭州打工。
一个没有工作经验,家里也不能提供有用社会关系的普通大学毕业生,目莲找到的工作是推销老年保健品。
在一间小小的店面里,何目莲目睹了保健品推销员是如何通过掌控孤独老年人的心理,欺骗他们购买无用且昂贵的保健品的。
他意识到这是错的。
与此同时,妈妈吴苔花被传销组织的心理战术打动,人生开始急速坠落,向着疯魔狂奔。
电影中有一句诗,反复出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卑微的、无能的苔花,如同牡丹一样炫目盛开的时间,是身处传销世界的虚假与疯狂。
目莲很快发现妈妈上了传销组织的当,阻止不成。
于是选择进入传销组织当卧底,决定掌握更多证据,将妈妈带离那个充满欺骗和谎言的世界。
此时的目莲,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青年,而是有了一点佛心,他选择只身入地狱,是为了拯救坠落深渊的妈妈。
也是因此,与妈妈有了同样的人生经历,体会了她的痛苦与艰难,她疯狂的原因,终于以儿子的身份与妈妈共情了。
传销组织被警方捣毁。
苔花疯了,目莲因为照顾妈妈的过程充满无望,也受到了身心的双重磋磨。
中国有一句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
当老人病了、成为累赘,本就生活负担甚重的子女,因为承担不了过多压力而选择逃避或放弃,在社会舆论里是会被体谅的。
因为大家都知道,生活本身就足够不容易了,加上承担照顾生病老人的责任,很少有人能扛得住。
但何目莲扛住了。除了孝(责任)以外,他还是个善良且有爱的年轻人。
说起来,他没有世俗意义上优秀的父母,但苔花给了他足够的爱,这是因,于是结出了这样一个善果。
故事的末尾,目莲将妈妈带回了故乡,那片有着葱郁茶山的四川山区。
他说,“妈妈能把山喊醒,我相信山也能喊醒她。”
喊山,是呼唤春天的仪式感。
春来,万物复苏,充满希望。
导演是个充满温情的人,他在影片最后给了观众希望:苔花醒了过来。
而作为儿子的何目莲,认可了妈妈与男友之间的关系,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寻找爸爸。
父母双全,大概是每一个孩子的执念,想要拥有被父母爱着的人生。这一点热爱,仿佛可以抵御漫长生命旅程里所有的艰难困苦。
吴苔花在生产的前一日,何山曾搀扶着她在医院里散步。
他们见到了脏污淤泥里生长出的一朵莲花,于是给儿子取名何目莲。
爱就是高贵的,出淤泥而不染的。
是要看到对方灵魂深处的沉重,又要凭着一些敏锐天赋去理解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