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拖延、没干劲、易放弃,都因为孩子动机不足?美商界知名作家:大多数人都想错了

拖延、没干劲、易放弃,都因为孩子动机不足?美商界知名作家:大多数人都想错了

8月前

 看点    在成功的故事中,兴趣、动机和坚持常被奉为制胜的法宝。然而,美国商业媒体知名专栏作家杰夫·海登指出,和很多人的认知不同的是,动机不是成功的“因”,成功也不是动机的“果”。面对孩子的种种状况,关键在于如何动起来。
文丨Linda
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每次提到孩子的三分钟热度,家长群里总是得到很多感同身受的回应:

给孩子报过钢琴、绘画,结果孩子半途而废,家长倒是坚持到给自己学出了几个新技能;

孩子年纪小,一到写作业就拖拖拉拉,简单的作业就是不能一口气写完;

给孩子设置了每天的定量运动,结果孩子越来越敷衍……

很多成功故事分享中,都会提到兴趣、动机、坚持有多么重要,但视线一到自家娃身上,每件事都变得困难起来:为什么明明是有兴趣的事,想要坚持也这么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怎么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

而对于动机的关注和研究从来就不少。美国知名商业媒体《Inc.》专栏作家、特约编辑,演说家杰夫·海登就在《动机迷思》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有点反直觉的观点——动机不是成功的“因”,成功也不是动机的“果”。

《动机迷思》

想要从根源上打破“三分钟热度”的循环,让孩子形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光靠动机和意志力完全不靠谱,得从自我驱动的法则上着手才行。

“必须先有动机,才会有行动和成功”
是对动机最大的误解

在书的开篇,杰夫·海登开门见山地提到了关于动机的一个普遍误解:

很多人都认为动机是一种特殊的“启动器”,任何事想要成功,都必须在开始前就具有足够强大的动机。先有动机的“因”,才会有成功的“果”。


“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杰夫·海登认为,其实动机并不总是一开始就存在,而是在持续的行动和过程中产生的。很多时候,“动起来”比单纯地拥有动机更加重要,而成功则是一个接一个的小胜利组成的“大”结果。

杰夫·海登

他自己对此就深有体会。作为专栏作家,他已累计出版了七百万字作品,他热爱写作。但如果仅仅靠热爱这个动机,他往往是这样一幅画风:

在办公室打电话、处理邮件、读“闲书”、逗猫猫,一想到要写的文章,就搬出“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写作语气和处理素材的最佳方式”来“说服”自己再准备准备。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他喜爱的自行车运动上,特别是寒风中最初的几公里,双腿僵硬、心脏扑通直跳、上气不接下气,思考自己为什么非得这个天来骑车……但当他努力过一阵子以后,每一次踩下踏板的满足感,每一次码完一段字的成就感,开始让那些辛苦变得可以忍耐,到可以忽略,也驱使着他开始期待去完成下一段骑行和段落。


(最终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享受到小小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并反复再三地重复同样的过程。”动机不是做成一件事的唯一起始点,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家长甚至老师仍然在和动机较劲。

布朗大学教授希拉里·弗里德曼曾追踪美国中产家庭如何带孩子参与竞争性比赛。她发现,不少学生象棋锦标赛为了小选手继续参与比赛,渐渐地不再颁发奖杯,而是设置了高级象棋套装、电子产品等奖品。有些家长也会用零食来激烈孩子。

这些奖励确实吸引了一部分孩子继续下棋。但是在杰夫·海登看来,这种动机会像锤子一样重重敲下,但仅仅几小时或几分钟后,热情就会散去。“这种闪电般爆发的动机,就像高糖效应,当下感觉很美,但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等狂喜平复后,身心感受其实更差。”

他的话也确实应验了。很多被奖励吸引的孩子,心思渐渐都不在下棋上了,而是越来越看重物质奖励。甚至到后来,有的孩子连零食这样的食物奖励都不满足了,非得承诺真金白银的奖品才行。


还有很多家长头疼的“三分钟热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在最初的新鲜劲过去后,没办法持续获得满足感,兴趣引领的动机就迅速消退了。

有位妈妈在群里分享的日常引起了很多家长对共鸣:


今天想学画画,明天想学跳舞,开始兴致勃勃,没上两节课就不在状态了。继续上课,孩子难受;退课,自己心疼“沉没成本”。


前段时间,娃看到同学敲架子鼓又觉得很帅,说想报个班学学,我心里嘀咕,哥哥啊,家里可还堆着你闲置的轮滑和电子琴呢。


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B.J.福格博士也曾对人的行为有深入的研究。他发现,

一些一次性的行为,可以依靠强动机实现,比如来一次大扫除、一次断舍离;

可一到涉及养成习惯的持续行为,只靠动机就很难办到了,特别是一些自我提升类的事情。

想想看,坚持去健身房这一条,就让多少成年人都败下阵来,更别说孩子们去长期坚持一些兴趣班或是学习了。

也正像杰夫·海登说的:“海报标语无法提供你恒久的动机,进展才会给你源源不绝的动力。”

摆脱“速成”的诱惑
让持续努力成为一种习惯

杰夫·海登曾和许多成功人士交流奋斗心得,而他也发现了一个让人感到吃惊的共同点——这些最终获得成功的人,都会给自己设定目标,然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努力中,接着出人意料地,他们就把目标给“忘了”!

“当然,目标依然在。但他们最关心的是当日的待办事项,而当他们完成后,当天会很开心,那种成就感让他们更有动机面对明天。”杰夫解释道,“就算是渐进式的小小成功,也是最有效用的激励工具。”


但不得不说,如果对成功的渴望过于强烈,又不得要法,也会让人容易陷入“速成”的诱惑之中。杰夫在书里分享了他祖父的一段往事:

那年,祖父买下一匹赛马。尽管杰夫只有十二岁,但他凭直觉认为这是个坏主意——哪怕祖父祖母住在农场,养一匹赛马也还是太奢侈了,更别说去参赛。第二年,勉强凑够当地一场小型比赛的入场费后,祖父不出意外地铩羽而归。


但不知怎地,后来祖父竟然用金钱“说服”了一位优秀骑手借出自己的马。在另一场小有名气的比赛上,祖父骑着借来的马,风驰电掣地一举摘银。在终点线,杰夫给举着银盘奖杯的祖父拍了照,又看着他牵马绕场,接受人们的祝贺。


直到多年后,杰夫才意识到,祖父买马的真正原因,是他迫切地想要成为有份量的人物。但祖父获得的快乐并不持久,原因早已明了——尽管他买了马,却选择直接跳到结尾,中间对马儿的照料、训练、感受失败、不断努力,日复一日的微小成就全都错过了,以至于他最后的快乐也昙花一现。


在孩子的成长中,速成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坑。在杰夫的描述中,很多危害都源于此:

比如过分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往往会让孩子的能力发展被“降级”。就像很多育儿专家倡导的,如果孩子的调皮、机灵、能言善辩被我们贴上“聪明”的标签,那么他们就很难一直聪明下去,因为真正的智慧意味着专注力、思维缜密程度、自律和目标感。

换到学习也是一样,对自我价值的影响也更加明显。当名牌大学offer被视为唯一的成功凭证,很多学生一旦熬过申请季,对学习就再也提不起劲。甚至有人进入大学后,干脆找人代考、代写。

之前,还有留学生分享过,小时候学过很多乐器,看起来是父母让自己体验了很多,但其实他心里清楚,学这些都是为了日后升学、申请大学时更有竞争力,对乐器的兴趣、体验越到后面越不受关注。以至于收到大学offer的那天,他忍不住跟好友欢呼:“我再也不碰乐器了!”


速成成功也是培养坚持习惯的阻碍。有资深游戏玩家爸爸跟外滩君探讨过孩子沉迷游戏的话题:


为什么孩子容易对学习提不起劲,但却很少对游戏提不起劲?他说,游戏的反馈总是确定、即时、明了,一达到目标,立刻就会得到奖。换到学习场景,很多孩子都被游戏惯得不愿意享受延迟满足,不愿意在学习中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


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aniel Willingham的评价也一针见血:“从认知学的角度看,孩子不喜欢上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能否让学生持续地体验到解决问题的那一种愉悦感。

事实证明,即便是像梵高、贝多芬这样的天才,他们的成功仍然更多的来自于持续不断的学习、积累和练习。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是一种可复制的能力,这种能力给人持续向上的信心,也给人不断前行的动力。那些没有积累的灵感或是小聪明,也许偶尔会有偶尔的闪光,一旦被用光,就再难持续输出了。

比盲目励志更有效的
是建立起行动的良性循环

杰夫·海登认为不论多么高远、宏大的目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在我们挥洒汗水的同时,一些科学的策略和一套优秀的行动程序,往往比事倍功半的盲目自鸡和苦苦支撑更有效。

1.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构建起良性循环。

很多人在面对一个大计划的时候,很容易畏缩。杰夫·海登也拿自己举了个例子:他曾在工厂工作了20年,那时,“成为作家”这个梦想显得那么的遥不可及。“成为作家”这个目标就显得特别遥不可及。但当他的目光放近,近到开设一个专栏、完成一篇文章、写完一个段落,一次次的小成功,最终把他托举到了“成为作家”的梦想前。

这也正是杰夫提出的一个“成功公式”:“成功➡动机➡更多成功➡更多动机➡更多成功➡成为” 如果启动一件事情很困难,那不妨设计一个更容易达标的简单开头。

比如钢琴练习时,孩子总弹不好复杂的曲子。我们可以把乐曲分成小章节,鼓励孩子先在练习这一小章节时保证弹三遍不出错。

当旧的目标和新的目标不断叠加向前,就会形成一套周而复始的程序。每天攻克一个小章节,一两周就可以拿下一个复杂曲目,比无的放矢地每天苦练两三个小时有成效很多。


想养成每天跑步1km的习惯太困难,那就先把目标降低:200m、500m。甚至对一个很少运动、不习惯运动的孩子来说,能够换好运动服、穿上运动鞋,走完全程,也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

解决了一个看似很困难的问题,或以超乎预期的速度达成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能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当然会更有动力继续学下去。

2. 丢掉完美主义,才能更好地前进

杰夫·海登在书中提到,想要达成某个特定的目标,就要少想多做,特别是要放弃完美主义情结,设法推进度才是关键。

“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完美主义的要求非常高,甚至成为很多孩子迟迟不能开始的原因。但实际上,我们根本不需要成为世界级的运动员才能跑马拉。能决定参加比赛到跑完一次,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人。

而且,完美主义也会让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经历更多挫折,越难推进。曾有韩国的学者在韩国学生群体中调查完美主义心态、动机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了近300名学生后,他们发现:如果学生以获得外部认可为目标,那么完美主义的心态最终会导致学业倦怠。


相反,有妈妈分享的一段家庭对话,温暖了很多家长:


8岁的儿子问:考100分可以奖励什么?


妈妈反问:为什么要奖励你?你想吃什么,只要是合理的,妈妈都会买,不需要考100分来换。不过,你考100分开心吗?


儿子回答:开心!


妈妈接着说:你开心我也开心,那我们可以一起吃冰激凌庆祝。如果你因为没有100分觉得难过,那我们也可以吃冰激凌,这样心情会好一点。


要做到别人眼里的“没有瑕疵”或要求自己永远做唯一的“第一名”,往往会导致重复枯燥、效率低下、推进缓慢的练习,还很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只有把目光放到自我体验、能力提升等方面,动机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多重动机,驱动孩子完成长远目标

杰夫·海登在书中还提到,当多重动机共同指向同一目标时,即便某一个动机减弱或消失,也不会影响达成目标的大方向。用一点这样的策略,制定能带来多重好处的标的,往往会更容易些实现。

家长在陪伴孩子共同努力的过程中,除了帮助他解决困难、适当给予鼓励。引导他从不同角度找到达成同一目标的意义也是很有帮助的。

小英妈妈跟外滩君分享过女儿学芭蕾的经历,就很有代表性。

小英因为非常优异的芭蕾舞特长,在升学中频频获益。她说最开始学习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在妈妈的鼓励和陪伴下,每次伴随音乐翩翩起舞的快乐,以及演出结束时的掌声都让她很有成就感。


而且,常年练习芭蕾舞让她的形体优美,常常被夸赞气质优雅,也让她收获了自信,性格变得开朗。


而在舞台之外,妈妈也经常引导她发现生活中的芭蕾舞元素。比如看画展时,她们会发现画中少女的姿态和芭蕾舞的动作很像;在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的演出中,她们发现传统戏剧的表演也能完美借鉴芭蕾舞的元素……审美情趣的共鸣,也让小英对芭蕾的热情变得更加深厚。


而这些不同的快乐体验,也让她更加享受芭蕾舞,直到后来不需要靠芭蕾来升学和比赛,她依旧没有放弃,因为芭蕾早就成为了她无法抛弃的爱好。


作为家长,我们都不希望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个月抛、年抛的一次性用品,帮他找到学习的乐趣、成就感和这样那样的多重意义,让学习从一种行为变成一种能力,伴随他成长,才是长远之道。


尾声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注意力更持久,喜欢用意志品质去要求孩子,每次都把孩子耗到精疲力尽才肯罢手。殊不知,弹簧皮筋总在被拉崩的边缘,就会慢慢失去弹力。过度的疲倦感更容易让孩子有畏难情绪,变得越来越难以坚持。

就像老话说的,意犹未尽。

当我们回答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不如引导他自己去发现探索新知的快乐。带着孩子设立属于他自己的高远目标,陪伴他在一个合理的程序下不那么吃力地获得一个个阶段性的胜利。

那些考试、升学、求职之路,不是一终局,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串小小的印记。路还很长,他会在自我驱动下不断前行,又在前行中慢慢成长,渐渐体会学无止境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精英说今日视频推荐
“在看”我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精英说

相关新闻

突然就没人买了?多个知名品牌集体降价、打折!“从业20年来生意最淡的‘五一’”谷歌、OpenAI 都搞起了AI “造人”?创始团队:开源AI基因编辑器只是冰山一角市场耐心不足了?越来越多人在讨论:AI烧钱如此多、赚钱如此少紧急状态!猫狗双全、没生孩子的尹锡悦“催生”:再不生孩子韩国人要走向灭绝了突然就“不好卖”了?知名大牌“爆雷”,股价已“腰斩”!内地销售额和客户群规模大跌:“有经典、没爆款”,二手价格跳水……都2024年了,还有人在用充电又慢、块头又大还重的充电宝吗?!5年生存率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多数人理解错了!最新身高标准出炉,看完笑了:现在孩子吃啥了?多数都超标……大多数人预判房价都错了今年税收大涨!加拿大政府表示:没钱了、涨税!各项全加!网友:真强盗WestJet航空大罢工!要出行的注意了!机械师全体停工、没人修飞机了!请注意谨慎出行没想到霍建华是这样的人:44岁了还爱哭、玻璃心、没朋友8年招生老师自白:公立、民办都经历了,为什么我让女儿回到国际校?GPT-4o炸裂发布!能陪作业、教外语?家长惊了:未来如何培养不被AI替代的孩子……年级倒数的学渣儿子,高考686被清华录取,父母炫耀:没操心、老师不太管、孩子自己开窍了……Go语言之父反思错误:“并发”理念指导不足、没做好包管理、用C写了编译器、文档缺失……才知道,原来我以前的冬装都穿错了!为啥没人早告诉我啊?重磅|中国游客和留学生暂时不来加拿大?商界惊呼:快撑不住了!美媒:加拿大外交的错玩起来!万锦美食节、音乐节人也太多了吧!小吃都卖多少钱?中国股市大反弹可持续吗?高盛、汇丰说了同一句话:历史说别离场!皇室100多年前就开始P图了?磨皮、瘦脸、画下颌线,人早都玩过了...TransLink没钱了!报告:大温考虑征收车辆税、通行费和电动汽车税海港大桥部分车道已关闭!加入NZ国籍的华人,后来都怎么样了?他们说出心里话:没想好这些事,别轻易入籍!京东、阿里都发债了!接下来最可能的是——腾讯、美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