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他是上海的腔调,亲历了这座城的爵士韵味崛起

他是上海的腔调,亲历了这座城的爵士韵味崛起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不必把所有变成爵士
它是“音乐”就已足够
黄健怡1974年生人,今年正好50岁。
在中国的爵士乐场景中,黄健怡无疑是中流砥柱式的人物。2007年成为中国首位爵士钢琴硕士,受邀参加全球各大爵士乐节演出,其领衔的J3 Trio乐队在业界得奖无数。
他的个人专辑《四月·上》,去年获得了腾讯浪潮音乐大赏的最佳演奏专辑,上海音乐厅的首演现场感动了无数人。
更重要的是,黄健怡是中国现代爵士乐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大学刚毕业时,他就频繁亮相当时还由老外掌控的舞台;到了现在,他成了国内爵士键盘手的标杆之一,上海JZ Club最具影响力的台柱。
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是“校长”,引领着整个JZ School的年轻人,培养着更多的爵士新鲜血液。
琴键世界之外,他的生活格外简单。平时最大的爱好是看球,看上港申花也看国足,偶尔会被气得不行,又回到钢琴前平复情绪。
做音乐对身体的消耗超乎想象,开始自律的老黄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抽烟喝酒,调整了睡眠时间,有空就跑步锻炼。
他的音乐创作迎来了井喷。除了把学校照顾好,黄健怡这几年做过不少跨界项目,和昆曲名旦沈昳丽、唢呐博士刘雯雯都擦出非常亮眼的火花。
在他的音乐里,能听见上海的质感——就像深海,你我每一个人都化为了各种形态的深海动物,像水母一样,随着音乐节奏悠然摆动。

01

20年时间
上海变成爵士的海洋
外滩TheBund:为什么会爱上爵士乐?又为什么会走上爵士乐的职业道路?
黄健怡:关于爵士乐启蒙,有几部分原因。
一是在大学里,身边已经有同学开始玩这样的音乐了。在上音读书的时候,同宿舍的人有时还放过爵士乐的磁带,也去看过他们演出,尽管当时还看不懂。
然后还有家传的影响,(上一辈)以前受过西方音乐教育,在家里会放偏爵士一些的流行歌曲,比如Bin Crosby,这个名字我一直没忘记,虽然我自己不太会听这些。
至于为什么后来自己会走上爵士乐的道路,是大学毕业之后一下子没有了方向。这没方向不是工作上的,当时我已经在上音教书,但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好像没有了。
举例来说,在上学时候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演奏——每个学期各种考试,就是准备一首首曲目,把每个谱子弹好,分数考好,有技艺上的进步……
但大学毕业之后,没人逼你干这事了,一下子就没了方向。就教教学生,平时吃吃喝喝到处晃荡,我觉得有点无聊。
差不多半年后,有朋友来找我说正在组乐队,需要个键盘手,我就去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外滩TheBund:当时上海的爵士演出场景是什么样的?
黄健怡:那是大约1998年、1999年,表演的场地通常是在一些酒店里,比如在波特曼里的酒吧。有两个美国乐手找了我的两个同学去弹贝斯和吹萨克斯,等于是他们教中国的年轻人怎么玩爵士,再一点点薪火相传。
当时在上海的美领馆对过,有个酒吧叫乔治五世,我们自己的乐队慢慢能玩起来了,在那演出过。
还有衡山路,沿街好多酒吧,其中有一家台胞开的叫Full House,并不是纯的爵士乐酒吧,有各种风格的乐队表演,我们爵士演出一个星期有两次,其他时候也有流行歌之类的。
90年代末这样的演出场景还是比较少的,从2000年之后爵士乐受众渐渐发展起来了。
希尔顿酒店(昆仑饭店)在大堂酒吧设置了全编制的爵士乐队,有贝斯、鼓、小提琴。那个地方维持了很长时间,不断的有上海本地的乐手轮番登台。
当然还有林栋甫在茂名路上开的酒吧,那里就比较开放,你把爵士乐演成什么样都行,挺开心的。
外滩TheBund:现在我们常说上海是一个很有爵士气质的城市,相比千禧年的“星星之火”,是什么时候开始,这座城市的现代爵士氛围浓厚起来了?
黄健怡:我是2003年出国念书,到2005年回来的时候,这两年里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来了很多国外的优秀音乐家。
这和那个年代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关。很多商业演出场所每过几个月都会换一批乐手,合同到期了这些老外一看,在上海过得挺舒服的,那就继续留在这里,有些人走了一段时间还会回来。
那批乐手里,现在还有在上海继续玩音乐的,在上海待了快20年。那个时代我们开玩笑说,人们是有点“崇洋媚外”的,酒吧和演出场所喜欢请老外来演,能力也的确很强,生意很好。
再到现在,经过一步步的发展,上海爵士乐场景有了自己的声音。
这不仅指的是中国乐手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刚出道那个年代,大家演的都是以前音乐家留下的曲子。
现在本土乐手的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出去深造再回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原创作品,有些音乐家出了好几张唱片了,各种风格都有。
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一方面是创作能力还达不到,另一方面是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乐手来支持,某种固定的风格里能和你搭配的乐手选择没那么多,现在就大不一样了。

02

属于中国的声音
不只是爵士乐
外滩TheBund:关于中国的爵士乐表达,你还做过一些特别有意思的尝试,比如和中国传统戏曲结合。
黄健怡:对,之前和上海昆剧团的著名昆曲演员沈昳丽合作。在他们行当里,沈老师属于闺门旦,是一位获奖无数的名角。
我们合作的那个项目,源自当时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这两位大师是同龄人。
当时沈老师找到我,她想了一个昆曲清唱剧的形式,指定了一些乐器,包括昆剧用的打击乐、笛萧和古琴,还有我的钢琴。
当时的构想是三段《牡丹亭》杜丽娘,那是现成的曲子;加上三段哈姆雷特戏剧,古典英文变成中国词,我来为这后三段来写曲。
我不想把它变得太爵士,也不能像流行音乐或昆曲,最后写了个“四不像”的现代音乐。一点点磨合,在编曲上做了很多尝试。
昆曲最吸引我的,是它非常细腻的表达,以及它的空间感。于是我选了一个毛毡钢琴的音色,加了些效果器。
这些是好友汪文伟给我的启发,他特别擅长这种氛围音乐。后来他也加入进来,2020年演出时我们觉得效果比较满意。既保留了昆曲的韵味,同时又赋予一些现代的色彩。
外滩TheBund:在去年的专辑《四月·上》中,你似乎也用了类似的钢琴音色?谈谈这张专辑吧,我非常喜欢,很有上海的味道。
黄健怡:是的,这种音色不是真钢琴录出来的,是电脑插件里的音色采样,我用midi键盘弹奏的,做出一种沙沙的毛毡钢琴的质感。
2022年春天那几个月待在家里,每天到了后半夜就开始瞎弹,觉得这种音色能让我平静下来,朦朦胧胧的。弹着弹着,觉得有些逻辑性了,我就录了一些片段。
我把这些片段发给朋友们听,秦四风(爵士音乐家、键盘演奏家)跟我说不如出一张专辑。我说怎么弄?他说你写就对了。
这张专辑里的歌名,都对应了一种海洋生物,水母、海星这些。
本来秦老师建议可以用一些浮游生物的名字,但那些名字都太学术了,然后我们就想到用海洋生物,比如水母在水中慢慢舞动的样子,很符合乐曲的画面感。
我并不会将这张专辑定义为爵士乐,我们不必把所有都变成爵士,不要限定在这个框架里,觉得它是音乐就足够了。

03

学的是爵士

不必执着于爵士

外滩TheBund:那么你怎么看待大众对于爵士乐的既定认知,例如在所谓“音乐鄙视链”中爵士乐的地位?
黄健怡:现在大家好像会觉得,爵士乐就是高级,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所有风格的音乐,都有做得好的作品。
爵士乐本身的一大特点,就是包容。包容当时当刻的很多其他音乐元素,有一部分可能就继续流传下去,变化出新的风格。
这是一种海纳百川,和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是一样的,所以人们会把上海称为一座爵士之城。
也总有人认为爵士乐是奢侈、慵懒的,和红酒、雪茄放一块给标签化了。或者它代表了某种特定的音乐形式,欣赏的门槛很高。
我经常给他们解释,比如古典音乐,从早期的巴洛克到浪漫派、印象派,再到后来的先锋派,这些都叫古典音乐,你不能说古典音乐就只有贝多芬、德彪西。
爵士乐也是一样的,从演奏的人数、表现形式、呈现风格,都涵盖了很大的范围。
而且爵士乐有那么多即兴的成分,可能90%以上都是即兴所得,每个人处理同一首曲子都会不一样。
外滩TheBund:如今JZ School成了中国爵士乐人才的摇篮,我对你的校长身份也很好奇,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所爵士学校的作用?
黄健怡:主要是给年轻人更好的学习环境。因为我们小时候没地方学的,自己瞎摸索,走过很多的弯路,完全是野蛮生长。
我现在仍能回忆起这种一边用功一边困惑的状态,这时候但凡是有个懂的人来点拨一下,这个问题一分钟就解决了。
当时我要出国的时候,就和老任(任宇清,JZ Music创始人)聊过,希望以后有个地方能让年轻人少走点弯路。现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给大家更好的成长环境。
比如你在学校表现得足够好,我们有JZ Club能提供演出机会,出唱片的机会。
每年我们举办爵士争霸赛,这都不是赚钱的买卖,就是希望全国各地玩爵士的人,能聚在一块互相交流,看看别人在干什么,这也是一种激励。
我经常会告诉学生们,说你们在这里能获得很完整的体系化的知识,但并不代表你以后一定就要做爵士乐,你想玩什么音乐都行。
至少有了这个基础,我觉得他们玩别的音乐,质量也能做得更好一些,这是我对年轻人的期许。

文/Cardi C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THE END -

点击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外滩TheBund

相关新闻

再次上榜“全国百强县”,这座正在崛起的江南小城还有多少惊喜身在国外亲历暴乱:种族主义崛起,留学最怕的事正在发生我在英国亲历暴乱:种族主义崛起,留学最怕的事正在发生仅靠一个“特殊”病例!这名三甲小主治发了一篇SCI!他是怎么做到的?特朗普刚刚用鲜血证明了他是一个纯粹的斗士葡萄牙不再是欧洲极右翼浪潮的例外:“够了”党的崛起之路取代投行,国内又一新兴领域崛起!这才是今年更好的就业方向!!!凯特王妃都找它定制礼服!国内的真丝品牌真的崛起了!“不知道”的力量 | (南)亚裔美国人的崛起?这姑娘,比哈哈哈里斯和乌莎公主,更打动我杨振宁102岁了,为什么说他是一个“最正常的天才”?他是林青霞的男神,77岁活得更自在了别人找你借这4样东西,关系再好也要拒绝,他是来毁你福报的三大 Linux 桌面环境:COSMIC 的崛起民主党的转折点:哈里斯的崛起与拜登的衰落MIT校队队长到两位奥运金牌得主:香港击剑运动的崛起之路巴黎奥运:欧洲的崛起与衰落问界M7突破交付里程碑,见证一台国民SUV的崛起龙的崛起|全球电脑突发蓝屏,为啥唯独中国没啥感觉?活动·北京 | 范小青×全勇先×沙丹:艺术与商业,韩国电影崛起的秘密@DT51美国未来副总统万斯的崛起和江浙沪土著的“绝望者之歌”突发!川普公布副手人选!被誉为MAGA领军人物 从政仅2年的他是何许人也?印度更隐秘的电影产业中心莫莱坞的崛起 | 经济学人文化翠竹之道:中式管理哲学的崛起与实践属于亚洲的时代已至:亚洲的崛起与展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