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MCtalk · CEO对话 x 有赞丨SaaS+AI,工具如何真正驱动业务增长

MCtalk · CEO对话 x 有赞丨SaaS+AI,工具如何真正驱动业务增长

7月前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网易数智(gh_e7a580122517),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责编 | 若风  排版 | 五月
第 8234  篇深度好文:7438 字 | 19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笔记君说:


2015 年 10 月,网易数智发布第一款产品,正式踏上了 ToB 商业化之路。从那以后,我们每年举办不同主题的科技峰会,分享最新的行业体感和洞察;访谈各界企业领导者,记录他们的创新与创业经历;走过大大小小的城市,在一场场城市论坛中与开发者相见;在线上直播间,还原产品迭代的每一个细节… 数不清的科技峰会、跨界访谈、城市论坛、线上直播如长流的细水,影响了超过数百万人。


2017 年,我们将一缕缕细水汇成一个坚定有力的科技活动品牌——MCtalk,意为汇聚深度思维(Mind)、碰撞顶尖创意(Creativity),并持续运营至今。2024 年,我们再度扩充「MCtalk」的内涵,重磅推出《MCtalk • CEO对话》栏目。


网易副总裁、网易数智总经理阮良将作为主 MC 深度对话 ToB 行业经营者、PE/VC 投资人、各行企业决策者等,就 ToB 从业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发问,就全球科技与创投热点话题追问,就技术之变、行业之变、时代之变等命题展开对话,探寻企业发展规律,响亮地发出网易之声。


这是《MCtalk · CEO对话》的第 4


1956 年夏天,达特茅斯学院,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正在与同事们探讨如何使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问题,随后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自此,AI 便成为了科技界频频提及和探索的焦点,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它曾赢得过万众期待的目光,被称作“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也曾被鄙夷地戏谑为“人工智障”,冷眼相待。


直到近几年,当 AlphaGo 以 4:1 比分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横空出世的 ChatGPT 对刁钻难题对答如流,Sora 带着直逼现实的虚拟视频扑到人们面前时,人们才惊叹:原来 AI 已经不停歇地发展到了这般水平!于是 AI 的热浪又一次席卷全球,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与期待。


SaaS 被认为是 AI 能最先落地并产生实际效益的领域之一,正经历着从传统工具到智能化服务的转变。一方面,SaaS 存在的初衷就在于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AI 能够自动化很多重复性任务;另一方面,SaaS 模式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天生具备快速集成 AI 的基因。


如果说传统 SaaS 软件是一把镰刀,能像收割杂草一般,帮人们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那 AI 加持下的 SaaS 就是美国中央大平原上一台高度先进的机械化农业设备,不仅与人紧密共生,还在引领一场效率革命,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提升。


本期《 MCtalk · CEO 对话 》特邀有赞创始人兼 CEO 白鸦先生。作为一家深耕于零售科技 SaaS 服务的企业,有赞多年来帮助了无数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商家“做好了生意”,在 SaaS 场景落地方面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随着 AI 价值涌现,白鸦正在带领有赞积极探索 AI 技术在 SaaS 的应用。本文,网易副总裁、网易数智总经理阮良对话有赞创始人兼 CEO 白鸦,聊聊 AI 时代下的 SaaS 行业之变、组织经营提效之道、人才能力升级之法。


要点速览:


  • 从中国的数字化需求来看,SaaS 行业并未处于寒冬,越来越多企业遵守商业纪律

  • 理解客户是最重要的组织能力,AI 将 CEO 和消费者连接起来

  • AI 能把 SaaS 软件从不值钱的生产工具升级为值钱的生产资料

  • 当下大模型的两大价值:无限的创意供给&替代标准化的重复性劳动

  • SaaS 要以工作流的方式交付可用的结果,SaaS + AI 意味着百倍以上的效率提升

  • 客户是否愿意为你买单是衡量 SaaS 软件价值的唯一标准

  • 拥抱 AI 的初始阶段,只需要让少数有信仰的人先投入进来

  • AI 时代需要具备“宽能力”的人才


一、SaaS行业并未处于寒冬,

越来越多企业遵守商业纪律


阮良:这两年我们看到大家对 SaaS 行业的看法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态势,有充满希望的积极声音,也有行业寒冬的悲观论调。


有人认为,SaaS 行业正在经历一段寒冬期。数据显示,2023 年 SaaS 市场整体的投融资交易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报道的融资事件减少了 58%,融资金额减少了 37%,平均每笔交易金额减少了 33%。


数据反映出的是市场对于 SaaS 领域投资的谨慎态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市场泡沫消退的现象。去年上半年,一篇《中国市场不需要 SaaS》的文章广泛传播,加深了行业从业者们的悲观情绪。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细拆融资轮次和结构,天使轮、战略投资和 A 轮融资出现的频次在变高,表明市场对早期阶段的 SaaS 项目依然有浓厚的兴趣和信心。


另外,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寻求 SaaS 化解决方案,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些 SaaS 方案广泛出现在了零售、直播、电商、营销、财税、人力资源等场景,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表明 SaaS 在垂直领域的渗透提升,价值获得了越来越多认可。


有赞在国内 SaaS 行业耕耘了多年,所以也想听听白鸦总是怎么看待这些论调的,从你的经验和体感来看如何?


白鸦: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过去两年是寒冬。我去观察美国市场,会发现过去两年从业务角度看恰恰不是寒冬。


从一个经济低谷慢慢缓过来的时候,企业会意识到,我们不仅要发展和增长,还要管理好现金流和支出预算,于是很多企业降低了自研的、定制化的比例,更多地开始采购符合自身需求的、按年付费的 SaaS 软件。另外,阮良刚刚提到的一点,人们在国内互联网上的消费越来越多,疫情也进一步培养了人们线上生活的习惯。


当很多工作线上化之后,企业采购 SaaS 软件进行沟通管理、线上做生意等需求就产生了。所以从中国企业数字化的需求来看,过去两年 SaaS 的机会是在增加的。


只是从资本角度来说,可能确实经历了一些降温,但这个降温也是和前几年资本过热相对比而言的。过去资本投资 ToB 很热的时候,大家完全不管商业纪律。所谓的商业纪律,我认为是要看投入回报,看商业化场景,业务能健康发展;而前几年的现象是,资本很充沛,投资人能一直为企业输血,企业自身不具备造血能力,收入增长带来的也是亏损的增长。



阮良:特别赞同。从商业纪律角度来看业务,实际上这两年更多的是一种回归理性,对行业来说整体是向着更好在发展的。虽然有时候看到一些同行业务停止运营也会唏嘘,可能过去确实是日子太舒服了,大家都一味地盯着所谓的销售额增长,没有遵从商业纪律。

去年我参加了一场活动,在场的企业家们都提到了如何应对新时代的危机感,我就以网易为例做了展开。网易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互联网企业之一,经历 20 多年发展后,在 2023 年收入依然创造了新高,市值又回到了中概股的第四。

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刚刚白鸦总提到的商业纪律,网易一直都在非常严格地坚守商业纪律,关注利润,关注现金流,注重成本控制,不会无限制地对产品进行扩张,所以我们做 ToB 也是这样的风格,尊重客观的市场和企业发展规律。

白鸦:是的,顺着阮良话题我也延伸一下。大家都知道,有赞是一个商家服务公司,我们为很多来自社交电商、新零售、教育等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了 SaaS 产品及解决方案,帮助商家解决在推广获客、成交转化、客户留存、复购增长、分享裂变的问题。

我们服务了很多商家,发现所有优质商家在过去三年发生了两个非常明显的变化。

第一,过去追求营业额更大,现在追求利润更大,越好的商家越这么干,营业额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利润才是更重要的,回归了基本的商业规律,所以需要我们 SaaS 服务商多去从这个角度下功夫。

第二,更关注老客户的复购率了,商家们发现拉新实在不划算,ROI 越来越低,好的商家转而去看 LTV/CAC,把精力放在老客户的复购上。把老客户复购率拉一倍,利润自然就出来了;把营业额拉一倍,利润反而变低了,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阮良:没错。老客户复购增加一倍,前端的营销费用是没有提升的,利润自然就出来了。我们也服务了很多线下连锁商超,客户都会提出“将沉默会员激活,增加老客复购”的需求,甚至宁可关闭一些门店,也要让会员更加活跃。

二、理解客户是最重要的组织能力,

AI将CEO和消费者连接起来


阮良:不得不提的另一个话题是 AI,特别是去年大模型这么流行之后,很多企业都把 AI 融入到了产品层面或公司运营层面。


在网易数智,有一块业务叫做七鱼智能客服,传统的智能客服通过 NLP、ASR 等 AI 技术为基础,帮助商家提升客服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大模型横空出世后,我们将大模型用在了很多原本 AI 做得不够深的地方。


举例来说,好的客服团队会以日为单位,将所有的接待记录整理成一份总结报告提交至客服系统中,用于日后客服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这项工作对客服人员来说其实非常繁重,现在有了 AI 接入客服软件后,它能自动将一天会话总结摘要提交。这只是很小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在为品牌商家搭建智能客服知识库时,在冷启动阶段,原本我们需要派 AI 训练师将相似问答的知识库建立起来,这项工作非常耗费精力。现在有了大模型之后,冷启动知识库的搭建变快,这些相似问题答案建立的时间大幅缩短,还能扩展出更多的相似问题,能更有效的提升客户提问的解决率。


这对中小规模商家来说感知没有那么明显,但对大型商超来说效果立竿见影,因为大商超产品类别很多,所对应的智能客服要掌握的知识也更多,解答问题的速度越快,商家的成本就越低。甚至 AI 能够兼顾客户提问的情绪,提供比人更好的回答语气。


更重要的是,AI 能将 CEO 和消费者连接起来。基于上述的工作,我们通过 AI 衍生出来一项新的服务,叫做客户之声。我们会发现,当组织规模越来越大,客户数越来越多,就会不自觉地离客户越来越远,传递客户声音的链路就变得很长。


虽然我们销售团队一直在定期做项目复盘,但是做得并不好,一方面,销售本身任务重,工作繁忙,难以兼顾;另一方面,每个销售个体看到的都是单点客户,复盘可能会存在片面的情况。


好的一点是,我们的销售行为、服务行为都是在线上的,客户联络和流转都是数据化的。因此,我们利用 AI 和所有系统数据去提炼全盘信息:最近客户在关心什么?哪些功能被咨询的最多?客户喜欢我们什么?不喜欢我们输单是因为什么?基于这些最真实的、来自客户的声音指导和反哺于产品服务进化,把产品做的更好。


而且用 AI 做这些事,时间周期可以间隔得更短,我们能更实时动态的了解客户,真正将我们的管理层与客户产生连接,而不只是获取被层层总结过的信息,或是通过员工的层层汇报和转述才能听到。


最终将这部分实践经验商业化,提供给我们的品牌客户,让他们也能通过 AI 去听到消费者的声音。这时的 AI 就不只是个生产工具,而是有价值的生产资料了。



白鸦:是的,理解客户是有赞重要的组织能力。有赞从前年开始在内部提出了一项“奔现计划”,就是自上而下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定期去给销售拎包,陪着销售去拜访客户,离客户要近一些,这已经成为有赞的组织习惯了。我认为这也是很多公司需要去培养和形成的一个组织习惯。

三、当下大模型的两大价值,

无限的创意供给&替代标准化的重复性劳动


白鸦:回到大模型的价值,我认为当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无限的创意供给、替代标准化的重复性劳动。


无限的创意供给是指,当我对某些事情产生了一些想法,并想基于这些想法落地一些具体的创意时,大模型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意供给。我能够选择好的创意方向,并要求 AI 继续朝这个方向去优化创意,最终慢慢打磨成产品。典型的诸如独具一格的营销文案、非常有冲击力的营销海报等等。


在一定的方法论和确定性的标准下,AI 可以替代人工完成标准化的重复性劳动。就比如阮良刚刚提到的客服场景,在过去,我们有了一套几万组问答的知识库之后,为什么还要人工来回复客户呢?因为用户的语气不同、语言组合方式不同,需要人脑将答案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在这一方面,大模型完全可以做得非常好。


再比如 UI 设计,当一套产品的 UI 风格确定了之后,每一个界面设计都是在那个风格标准下的重复劳动。以及测试或者开发的过程,将 AI 融入原来的业务逻辑和算法中,它就可以输出确定的结果。


阮良:而且往往这些重复性的劳动还非常耗费时间。有人可能担心,通过 AI 替换这部分重复工作,会直接把岗位消灭掉。但其实不是,我们可以把人力把资源释放出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想起前段时间,我们销售同事为客户汇报项目阶段性进展,项目数据都是系统中现成的,去摘录下来并汇总成 PPT 格式就是比较重复繁杂的工作,他就自己做了一个小工具去拉取现成数据,按相对固定的方式自动形成 PPT,然后才以人工介入优化,减少了非常多的时间。



四、借助AI工具提升系统性思考的能力,

让人类做更多创造性的工作


白鸦:正确使用 AIGC 工具,借助这些 AI 工具系统性思考,让人去做更多创造性的工作。我有一个建议思路,大概分成了四步走:点燃自己、系统性地整理信息、验证想法的有效性、形成可实现的计划。


  • 点燃自己:这是前提条件。不断感受自己内心,对这个想法是不是真的有热情,在遇到困难时是否有解决和应对的勇气。唯有热爱、愿景,才能唤起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动力。


  • 系统性地整理信息:梳理自己的思考和相关信息,整理的过程不要先去找工具,重在思考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一定逻辑把信息串联起来,这个思考过程很重要,是认知的成长。随后再考虑借用 AIGC 工具,GPT 背后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据库和一套简洁的算法,用好提示词可以把数据范围收缩到你想要的大小,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 验证想法的有效性:有了思考框架之后,很多东西依然是假设的,需要通过更详尽的资料数据或亲身调研等等,将没有把握的猜测假设一一验证。


  • 形成可实现的计划:将验证后的信息整理成完整的计划和方案,计划必须是可实现可落地的,并确定计划中决定成败的关键环节,可能这些关键环节中依然有假设,但一定要让大多数环节有把握,减少不确定的关键环节数量。


不过工具只能是工具,可以作为启发,但无法替代你直接交付结果,创造性的工作还是需要人去完成。



五、SaaS要以工作流方式交付可用的结果,

SaaS+AI能带来百倍以上的效率提升


阮良:从行业维度来看,虽然现在 AI 跟 C 端场景结合,场面上可能更“热闹”,但实际上在 B 端场景落地会更快、更接地气,SaaS + AI 能创造出真实可见的价值,释放更大的潜力。

白鸦:是的。客户是否愿意为你买单是衡量 SaaS 软件价值的唯一标准。某种程度上,我认为 SaaS 公司的运营就是最佳实践的运营,就是把从客户身上看到的最佳实践提炼出来,形成标准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更多客户能够实践起来,提升整个社会效率。

换言之,SaaS 公司的使命是以工作流方式为客户交付可用的结果。如果只是给客户生成一堆创意、一堆方案,让客户自己去选,这些都是中间过程而非 SaaS 的价值,并没有帮客户解决最终问题。

举个例子。很多 SaaS 工具在上线之后经过版本升级、功能迭代后变得很强大,但功能强大不代表价值提升,因为软件越来越难用了,越来越无法为客户交付有效的结果了,但在融合 AI 之后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比如在活动促销季,AI 能够理解活动方案细则,自动获取数字化系统中的数据,为商家提供可行的促销提案;根据商家需求和商品库存情况,自动推荐合适的折扣和优惠;根据不同顾客的喜好,给出针对性的投放策略,生成对应的运营方案等等。

只要商家确定方案,AI 就可以给出具体的做法,并完成执行过程的跟踪,这就是有价值的。SaaS + AI 带来了百倍以上的效率提升。


六、拥抱AI的初始阶段,

只需要让少数有信仰的人先投入进来


阮良:刚刚聊到了很多 AI 的价值、在客户服务交付方面的提效,其实在组织内部应该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包括组织变革、人才需求等方面。


以网易为例,我们一开始提出要积极拥抱 AI,部分同事一开始会有些抗拒,认为 AI 是来替换我的工作了,即使不完全替换掉也会让我的价值变低。网易最大的群体是工程师,我们从工程师切入进行了软硬兼施的尝试。


软的一方面是,邀请一些主动开放、对 AI 态度更积极的工程师加入 AI 相关项目组,从项目实践和氛围中感受 AI 的价值,大家会发现相比于之前埋头敲代码带来非常大的效率提升,增加了对 AI 的认同。


硬性的一方面,我们内部会定期进行 AI 技术和课程培训,并要求所有工程师参与考试,及时补足技术上的短板。总的来说,AI 时代组织对人才的要求产生了很大变化。


白鸦:大的感受是一致的,一是员工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思考和工作模式,不愿意走出舒适区,二是拥抱变化还可能会对自己的既得利益产生影响,因此抗拒变化。


哈佛大学的社会工程学上有一条“3.5% 定律”,一项社会运动要发起成功,只需要 3.5% 的人真诚参与其中就可以。因此对于拥抱 AI 这件事,不需要组织内很多人进来,只需要 3.5% 的人真心去做就可以了。


太多人参与进来,阻力会变大,因为组织内会有 1/3 的人不愿意革新,1/3 的人害怕被 AI 颠覆丢掉工作,企业内部做 AI 创新可以采取临时和灵活的组织形态。




有赞成立了一个“赞 AI”部门,这个部门只有两个半全职人力,其中的半个就是我本人。找一间能坐下几十人的办公室,不同产研团队轮流来做 AI 专题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临时的项目组,干完一个项目干下一个,又拉来一群不同的人组建不同的 AI 项目团队,期间会有人抗拒,也会有人主动报名加入,等到这些 AI 明星项目产出效果了,越来越多人愿意参与进来了。

但自始至终,全职推动项目进度的只有这两个半人,所以我认为拥抱 AI 的初始阶段,只需要让少数有信仰的人先投入进来。

七、AI时代需要“宽能力”的人才


白鸦:从这些临时的 AI 项目组中,我们发现人的能力边界在拓展,因此我们提出了一项叫“宽能力”的人才标准。


所谓的宽能力,就是你能基本了解你岗位上下游的工作职责,在必要时候能够帮忙补一下上下游的工作,用合理的 AI 工具把工作衔接完成的更好。



阮良:是的,我们也发现了这点。比如有些工程师原来专注于做后端开发,现在产生了一个前端页面的需求,但临时项目组往往资源有限,前端资源排期要等很久,怎么办?


以往的话,可能只能继续等,等着等着项目就被搁置掉了,现在借助一些 AI 工具,他也能简单地把前端的活干了,比如产品经理也能兼顾一些营销物料的设计工作,不用苦苦等待设计师资源。


回过头发现,AI 使个人的能力变宽,工作产出更高效了。因此,我认为在未来的 AI 时代,具备“宽能力”的人才必然是更加稀缺、更有竞争力的。


最后,再次感谢白鸦总的时间,也真心希望在 AI 跳板的加持下,2024 年整个 SaaS 行业能变得更好。


白鸦:谢谢阮良。很高兴能一起交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笔记侠

相关新闻

连续三年实现50%业务增长,云准医药如何打造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联合分析方案?​如何用AI实现指数级增长?企业如何持续增长?快手提出AI时代新解法合作拜耳、西门子,这家生成式AI公司业务额连续三年翻倍增长规模增长超 50%!普通人如何上手 AI 大模型应用开发? | 极客时间地方两会公布经济增长目标:六家经济大省如何真正挑起大梁?看AI+房产数智化营销,如何发挥AI新质生产力实现获客增长?百度电话会:百度搜索11%结果由AI生成,萝卜快跑将实现UE盈亏平衡,广告业务增长或疲软巨象如何前行?对话马晓轶:这些是腾讯游戏未来增长的基石拼多多去年营收利润双大涨,Temu贡献最大增长点 / 泡泡玛特2023海外营收大涨134.9%丨36氪出海·要闻回顾BCG工具及解决方案 | Growth AI,最大限度发掘消费品企业的增长潜力​晚点财经丨阿里 GMV 两位数增长,股价跌 7%;腾讯利润涨了,主要靠高毛利业务;OpenAI 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活动报名丨再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清华经管EMBA名师管理论坛·上海站阳狮2024强势增长,CEO:年底赶超WPP增长有质量,大模型产业落地的讯飞样本微软水下数据中心项目搁置;三星半导体新厂建设复工,或为应对需求增长丨智能制造日报日本一季度GDP再现负增长,如何左右央行6月加息前景?Coty集团最新季报:中国高端美妆业务增长约10%,海南增长三位数爆发式增长业务的高可用架构优化之路阿里妈妈的AI增长之道:大模型、新产品、新计划1个核心模型:从头梳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增长方法AI产品增长:谈PMF之前,先做到AI Market Fit | 榕汇实战分享场景营销知行录—场景驱动真增长Meta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7%,AI投资需要较长时间才有回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