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以静为贵
文 | 有书LiLing · 主播 | 阿成
苏轼在《盖公堂记》中写有一则故事。
一人因风寒咳嗽,慌忙就医后服用猛药,引起脏腑不适,皮肤灼热。
改用大量清热药物后,又开始上吐下泻,无法进食。
只好再找医生,继续依症开药,却导致头晕目眩,体生疮疖。
这时,有位老人出言相劝:
“你其实没什么病,但却胡乱求医,频繁换药,引发体内之战。
快停掉药物,静心休养,以固养元气为主吧。”
此人依言而行,果然一个月后,身体就好了。
俗世凡人,难免被诸事烦心。
若动辄乱了心神,慌不择路,生活会变得更糟。
正所谓:
心不静,意则乱。
语不静,情则急。
行不静,事则失。
人生下半场,不妨以静处世,于坦然自若中觅得知足知趣的生活。
静念
陶渊明在《自祭文》中写道:
“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
欣以素牍,和以七弦。
冬曝其日,夏濯其泉。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虽说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但只要开始读书,就心生欢欣;
弹起琴来,就感到一片和谐。
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
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的。
而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现代人恰恰活反了,多是“勤有余劳,心无偶闲”,以致身心俱惫,生活索然寡味。
一位虔诚的信徒在佛殿向禅师求教:
“如何才能在喧嚣尘世中求得宁静平和?”
禅师问道:
“你时常用鲜花礼佛,想必懂得照料花草。
请问平日里如何使花朵保持新鲜呢?”
信徒回答:
“最简单的莫过于每日换水,并且要剪掉一截泡在水里的花梗,才能让剩余的花枝继续吸收养分。”
禅师施礼一笑,回道:
“保持内心静念,和养护鲜花是一个道理。”
养花需要换水,养心同样需要呵护,涤去浑浊,蘸取甘露,才能焕然常新。
信徒听完表示,要每日来佛寺,晨钟暮鼓,梵唱菩提。
禅师却摇头说:
“这种宁静,你在哪里都能感受到。
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南方有一只鸟,停在高山之巅,三年也不扇动翅膀,不鸣不飞,这是什么鸟?”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 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举退矣,吾知之矣。”
“一切需要时间沉淀的美好,都值得我们耐着性子去等待。”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 事上练,破慌乱之贼。”
有书君说
在喧闹纷扰的世界里
我们常被各种诱惑裹挟
每当对生活感到焦虑
都需要一本书来为我们指引方向
静心如水,方能照见万物之真
静心不仅仅是一种状态
更是一种智慧
从书中学会静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