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100件小事(上)
而这次的巴黎之行,则(出乎意料地)成了一次精神充电之旅。本来以为是去开会的,没想到意外收获了心理治疗——和其他来自同业务条线的同事交流,才明白原来我面对的挑战和困难,有这么多人感同身受,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在努力make it work,极大地缓解了“默默扛下质疑、压力和风险”的孤独感。
当然工作相关的内容,就不展开说了。
另一方面的精神治疗,当然来自于巴黎这座城市。前一次来还是5年前(pre-covid era),走马观花,巴黎依然只是明信片上的样子。这次前半程居住在公司附近,是几乎无游客的生活+工业区(也是某些博主一口一个“避雷”的20区,但其实也有很美的一面),后半程的休假阶段,则选在了和热门景点有一定距离的15区,也是随缘看到了削梨的推荐,5秒钟就拍板决定了,省去了大量决策时间!
来之前恰逢新旧财年交替,很多的工作总结和计划要做,因此关于旅行,除了定好酒店之外,就没有时间做任何提前规划了。
好在巴黎就是一个适合虚度光阴的地方,不然怎么能诞生那么多哲学家呢?一切小镇做题家思维的“攻略”都显得太刻意了,就好像坐了几小时高铁、在公共洗手间化全妆、再去安福路故作轻松地散步,这太不巴黎人了。
来都来了,就学着和巴黎人一样,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但美丽的事情上吧。(努力了一辈子的东亚人,连“浪费时间”都要“习得”呢。)
1/100 在公园放空
市区处处有小公园,审美永远在线,紧邻马路却丝毫不觉得吵闹,大概是因为巴黎的车子轻易不会按喇叭。哪怕行人从来不看红绿灯、乱穿马路,但机动车永远礼貌地等候。毕竟车里的人可以舒舒服服坐着,而行人在吹风淋雨。法国人虽然出了名的脾气差、爱抱怨,但从来没遇到路怒的司机。
讲到闯红灯这个,暴露自己游客身份的一大原因,就是每次乖乖等红灯哈哈。法国人反正是看到没车就冲(甚至有车也冲)。但这也怪不了行人,毕竟这里的红绿灯没有闪烁也没有倒计时,我到现在还没掌握,到底绿灯什么时候会突然变红?
2/100 办一张地铁通票
因为不想耗费大量时间去研究线路,计算自己一天需要买几张地铁票,于是选择办通卡(虽然对于我的使用频率来说很难“回本”)。
通卡需要实名并贴照片,办签证时必须提交的“无用”证件照这不就派上用场了!获得一张10年有效期、带有本人照片的地铁卡。
这次也遇到了好几次地铁站查票,觉得很新鲜,体验感拉满了。
3/100 学会怎么给“手动挡”的地铁开门
一开始傻傻地等着地铁自己开门,后来才发现有些线路需要自己动手:)
另外对巴黎地铁网络的历史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各种设计风格的迭代,特别喜欢1900初代版本的瓷砖浮雕和车站标识!简直代表了早年UX/UI的设计逻辑——比如下图的这种“蜜棕色”瓷砖贴线,代表的就是“普通站”,换乘站则会使用绿色瓷砖。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书推荐呀?
4/100 在街边露天位置喝一杯咖啡
这次熟练掌握的单词包括emporter(外带)和sur place(堂食),咖啡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有阳光的日子谁能拒绝露天座位呢?哪怕这意味着吸二手烟...
当然,un cafe默认的是一杯浓缩,我要的是卡布奇诺。感觉咖啡的内卷风气并没有吹到法国,虽然有一些售卖SOE的精品咖啡店,但大部分店里还是用的办公室级别的咖啡机,顾客也并不介意。
5/100 去赶早市,买最新鲜的水果
巴黎最像上海的地方,大概是两国的老人的购物装备——都是拖着一个两轮的无纺布行李车,或者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个袋子。大概因为这两座城市的老人都不开车。跟着老人去买菜总不会错,这条真理大概也适用于巴黎吧。
6/100 看到自家的游戏占据这么大版面,当然要拍一张啦。
拍照时遇到亲切的爷爷和我攀谈,只能用基本的法语做最简单的回答。很想多聊一会儿但自己语言能力有限。回来还是要好好学语言!
7/100 在歌剧院的台阶上喂鸽子
一个人总是吃不完一整根法棍,多的用来喂鸽子正好!每条路上都有鸽子,而且法国的鸽子很有边界感,如果你在吃饭,它们是不会来抢食的。(大概抢食的都被人类噶了,因此抢食DNA失传)
8/100 坐在喷泉旁边吃午饭
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一大不同,就是外国人不觉得“地”有多脏。因此中国人经常吐槽老外席地而坐,或者穿着鞋踩上沙发(甚至床上)。
哪怕巴黎的街道说不上多整洁(还好起码没有人随地吐痰),但街头到处可以见到席地而坐的人。而我这个中国人,就退而求其次,在喷泉的沿上坐会儿吧。
9/100 在著名的和平咖啡馆吃甜品
这次误打误撞去了好几家老字号,和平的服务是最“老钱风”的(虽然热衷用这个词的人多半没有“老钱”,甚至也没有新钱)。
老派的地方之一,就是付钱时需要反复反复眼神暗示——因为店家认为,账单给得太快的话,会带有“催客人走”的意味,因此服务生从撤餐具、递账单再到拿信用卡,会磨蹭磨蹭再磨蹭(而法国客人们似乎有聊不完的天,真的也可以继续在店里坐着)。如果急着走的话,就得不停眼神暗示服务员上pos机(对,凡是要找服务员,这里的标准做法就是眼神暗示,直接开口呼叫服务员是很不礼貌的,因为叫唤别人就等于暗示别人的服务不到位)
10/100 感受法国人的浪漫
等餐期间不得不注意到,邻座的叔叔阿姨全程手拉手,而不是低头玩手机。他们偶尔交谈几句,更多的时候只是你轻轻拍一下我的手,我轻轻捏一下你的手。真的是我从没见过的相处模式。
11/100 (看别人)临摹漂亮的建筑和雕塑
有的时候嫌teenagers吵闹,但他们认真起来,却又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家模样。
12/100 在露台看日落时分的城市全景
奥斯曼规划的巴黎,所有建筑物不得超过7层,因此但凡是顶楼露台,都能看到全市的全景。真是一个非常适合看落日的城市。
13/100 上班路上偶遇“骑行队”
城乡结合部就是什么都能遇到啊...上班的这条路,有时有跳蚤市场,有时有卖蔬果的流动摊贩,唯一没有的是星巴克
14/100 自行车友好型办公楼!这一排是公司的共享自行车,可以租给员工。
15/100 早早来到公司,就是为了在露台面朝城堡吃早餐
总部有好多好多好多的露天空间,太喜欢了(大概是因为法国人爱抽烟吧),没有露天空间的办公室是不完整的
16/100 公司可以看到Chateau de Vincennes
还特意去查了下历史。城墙和堡垒的建设始于12世纪,原先的目的自然是战略防御(英法老是打仗),城堡一度是皇家的狩猎行宫,后也被用作囚禁贵族。这次因为时间有限,没去参观。下次要从公司前台借辆自行车去参观!
17/100 偷看同事打乒乓球
18/100 午休期间去逛公司隔壁的公园
很多同事用这个时间跑步,法国人真的爱跑步,而且身材都特别美好,跑步速度也超快。
这次我也带了跑鞋和运动服,本来幻想自己也可以跑一跑,但最后发现每天开会+citywalk之后,真的没力气再跑了。下次一定!
19/100 公司的洗手间标识
下面一行字写的是,给女性以及心理认知为女性的人,基本可以看作无性别了,但一推门看到大男人在里面,还是会有点反应不过来(但我觉得更有可能的解释是,不懂法语的男同事真的把这个当成无性别的洗手间)
20/100 随机路过的面包店都得过“大赏”,围观店主的休假计划ing。
要在法国管自己叫boulangerie(“面包房”),面包必须是现场做的,因此经常看到深夜有人在后厨劳作。有些店还会骄傲地写上“100% fait maison”。卖预制的不能管自己叫boulangerie。在戴高乐机场看到一家boulangerie我都惊呆了,一看人家果然有后厨在现场烘焙。不像在国内,某家主打“意大利老奶奶家”的面包房,做的panettone一看标签,是西区老大房代工,笑死,你以为的意大利老奶奶其实是上海爷叔。
法国人三餐不能没有面包,哪怕其他店一般周日都闭店,国家规定面包房周日也不能休息(不然全国人民都吃不上饭啦)。但每家店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周日不休就周中休,总之再辛苦也一定是要有休息日的。
21/100 谁能想到酒店楼下的面包房就是2023法棍比赛第一名
来了巴黎真的没必要抱着打卡思维,一切随缘。想到这次结伴骑行遇到的向导说,法国所有的面包都好吃,不存在这家好吃、那家不好吃。非常赞同,尤其是常规款的法棍,但凡是新鲜出炉的,都是表皮酥酥脆脆,内里绵密柔软且气孔丰富。而因为每家用的酵种和面粉不同,又会有独特香味。
哪怕面包店的密度甚至高于上海的便利店,但任何一家社区面包店,任何时候都有人在里面消费,几乎不存在不排队的时候(但队伍流动非常快,一会儿就轮到了)。大概对于法国人来说,买上一根法棍,就和我们上便利店买个包子一样。
22/100 趴在玻璃窗前看甜点师做甜点(小时候最喜欢趴在蛋糕店窗户外面看裱花!)
巴黎的街头真的太多太多诱人的甜品店了,可惜我只有一个胃。Solotrip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点的东西得一个人吃完,因此没办法尝试太多美食。相机吃过就当我本人吃过好了!
23/100 在Abbesses地铁站爬没有尽头的旋转楼梯
第一趟还爬错了,爬完上百级阶梯才发现那边只有进口没有出口,于是掉头下楼重新爬另一个旋转楼梯。但也顺带看了两个楼梯里不同的壁画,还健身了,不亏。另外蒙马特高地也遇到很多特意借助地势跑步锻炼的人,上下坡、上下楼梯都不带减速的,太厉害了!
24/100 随机看一场不需要排队/预约的艺术展
25/100 看看电影院在放什么电影
26/100 总有热心游客看我一个人拿着个相机,就提出要帮我拍照,那我勉为其难配合一下吧 :)
这次必须为白人的拍照技术正名!路人给我拍得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大概是预期足够低哈哈)。
27/100 在小丘广场见证画家的妙笔生花,我可以在这里看一天
本来以为街头画像都是那种极为夸张的漫画风格,但这里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太好看了!不知道这里的画家是不是和地铁站里的卖艺人一样,需要“竞争上岗”。
28/100 邂逅爱美丽的地铁站
29/100 在塞纳河畔的雨夜骑行
来法国,不骑自行车是不完整的。可惜满大街的velib必须用法国的银行卡才能付款(据说因为这家公司的国营的,都是补贴价)。还好找到了靠谱的租车公司,只不过价格也就比velib贵了几十倍吧...
30/100 我租到的自行车叫Julia Child
31/100 在书店又遇到了Julia的烹饪书(再次怀疑这不是巧合,而是我的人生剧本),可惜太大部头了,带不回来。
32/100 在飞机上才重温过电影,三件事就这么串起来了
33/100 去逛书店
这次因为工作为主,不敢提前安排太多行程,而美术馆临时预约不上(奥赛正好在办印象派特展,于是连万能的淘宝都买不到本周内的票),于是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逛书店了。去的10多家书店,就留到下一期再展开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