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佩德生物容明强教授:建立天然多肽分子库,从源头助力多肽新药研发

佩德生物容明强教授:建立天然多肽分子库,从源头助力多肽新药研发


近日,在南京举办的中国医药全产业链新资源大会上,多肽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专场汇集了产业内的众多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多肽药物领域从研发到生产的最新进展。其中,佩德生物董事长容明强教授发表了题为《天然多肽与药物开发》的演讲,对天然多肽分子发现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药物开发的优势进行了详细介绍。

成都佩德生物成立于2021年5月,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容明强创立。主要依托两个国家重点多肽平台的技术,组建有毒动物采集、多肽活性分子发现、多肽药物筛选、多肽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团队,深度挖掘动物多肽,构建天然活性多肽分子库、“高通量+云计算”的筛选平台和AI人工智能平台进行多肽药物筛选,实现批量研发创新多肽药物,并最终实现多款新药上市。 

以下为容明强教授演讲要点整理:

  聚焦动物毒素,

研发天然多肽新药


近两年,多肽药物市场以爆发态势持续增长。司美格鲁肽的巨大成功对多肽药物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拓展了多肽药物的市场空间,而且在促进多肽药物技术创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过,相较于小分子药物,多肽药物的品种和上市数量并不多,这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多肽药物的研发困境。

容明强教授介绍,多肽药物如今数量较少的核心原因在于创新源头就障碍重重。目前,多肽分子的样本获取难度较大,即使从大量的生物体中取样,也只能获得少量的样本。由于获取难度大,多肽药物在研究开始时可用的分子数量就较少,这限制了后续的改造和研发工作。这意味着,多肽药物的发展受限主要是因为这一领域在源头尚未被充分开发。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进行天然多肽分子库的构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研究人员筛选更多的天然多肽提供基础,发现新的治疗候选药物。

这便是佩德生物自成立开始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为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佩德生物在多年积累且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基础上诞生。公司采用BT+IT策略,挖掘有毒动物体内的多肽成分。

根据已有多肽药物的统计,目前内源性多肽占据主要地位,除人体多肽外,毒素多肽值得关注。首先,有毒动物毒液成分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高活性是药物研发中非常需要的特性;其次,目前所研究的有毒动物毒液中,超过95%的成分具有全新的序列结构,这意味着它们是尚未被探索的新物质。

所以,动物毒液中的活性成分因其高活性和新颖性,可以为开发新药提供更多机会,在成药性方面具有潜力。虽然从有毒动物毒液中开发新药的难度很大,但这意味着该领域存在较高的壁垒,能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这也是佩德生物专注有毒动物多肽药物研发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已上市和进入临床的毒素多肽药物中,大部分以蛇毒素为基础,聚焦心血管系统疾病。国外研究者也在研究有毒动物,但仅限于一两种物种,而佩德生物则是当下唯一进行大规模、系统性有毒动物研究的团队。

对于动物毒素天然多肽分子的挖掘并非易事。传统的有毒动物活性成分研究方法效率低,流程长,导致研究进展缓慢。以艾塞那肽为例,它从希拉毒蜥的毒液中提取而出,经过长期研究后才获得了活性分子,并最终演变成了司美格鲁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这意味着动物毒液提供的原始创新分子有潜力成为爆款产品,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据估算,在基因组数据库中,有毒动物多肽序列的数量可能在1万到2万个,但实际上可能存在数十亿个,这是一个未被充分利用的巨大宝库。而现代技术的进步将推动新的多肽分子的发现,佩德生物希望通过团队的持续努力,为人类健康和产业带来实质性的推动。

  建立天然多肽分子库,

从源头助力多肽药物创新


佩德生物采用BT+IT的策略,建立天然多肽分子库,加速天然多肽新分子的发现。公司以生物组学为基础,在收集有毒动物毒液后,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研究为其中的蛋白和多肽做系统性鉴定。据容明强教授介绍,这一方法可以让收集的蛋白信息达到百万级别。公司也将通过自有构建软件做集成分析,从而能够选出2万-3万个活性多肽。

基于这一研发策略,佩德生物从2022年便开始建立天然多肽分子库,不到2年内已采集了2000多个物种,这一天然多肽分子库将包括十万级别的实体分子库和上亿级别的虚拟分子库。

目前,佩德生物已经在天然多肽新药研发上有所突破,证明了天然多肽分子库的宝贵价值。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这一疾病领域,佩德生物正在研发全新的IPF抑制剂,并以吡非尼酮作为对照药物。通过天然多肽分子库,佩德生物找到了全新序列、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新多肽分子。这一多肽分子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药效:首先在实验中显示出了较低的肝肾毒性,同时,在IPF疾病模型小鼠中,该分子是唯一一个在短期内可以恢复小鼠活动能力和体重至正常水平的化合物。佩德生物也在IPF抑制剂的剂型选择上进行了创新,研发了吸入制剂,可以直接作用于肺部。在给药剂量、药效以及安全性方面都显示出了更优的治疗潜力。

此外,佩德生物还在开发另一全新的多肽结构。在今年的研究进程中,该分子已经实现了一定的活性水平。通过鼻腔给药,这一分子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钙电流,显示出对三叉神经痛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的炎性痛。

在商业模式上,佩德生物采用了“自研、授权和CRO”模式,除自研开发上述管线外,也为其它有新药开发需求的企业提供CRO服务。未来,佩德生物将专注于天然多肽分子库的建立以及自研管线的研究,并期待与更多行业伙伴达成合作,共同推动多肽产业的发展。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VBEF未来医疗生态展会



动脉网第八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现已升级为VBEF未来医疗生态展会,将于2024年5月7日-10日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本届展会为15000+人次、10000平规模,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生态、新合作构建体系,同步搭配动脉网APP上线的VBEF频道,为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力展示搭建最佳舞台。


这里是,

公认的医疗产业创新洞察的生成地,年度趋势分享与学习交流的口碑盛会;
优秀的医疗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都在这,是企业展示创新和面谈合作的最佳场景;


这里有,

最具前瞻力的思享盛会:500+大咖嘉宾莅临分享,3天主论坛、40余场主题论坛,只做干货议题!
最具创新力的生态链接:5大展区,200+首发首创新品、3000+企业、500+投资团,全球买手云集!

最具影响力的榜单发布:上市公司创新力榜+未来医疗100强榜+创新力产品榜,700+上榜企业现场交流!


目前已有超过600家企业和产品确认参加展会,展览面积预订超过90%,全球买手团已合作了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比利时、爱尔兰、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余下的合作席位已不多,欢迎企业、品牌方、买手团或相关组织洽谈参会。


在大会期间,下载动脉网APP并通过VBEF频道,可以实时获取精彩演讲、线上链接会展资源,并一键触达VBEF权威排行榜上的企业。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寻求高价值资源和高效率链接,将是您的首选。


即刻报名,限时福利!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动脉网

相关新闻

推动后摩尔芯片元器件突破:清华学者多维度探索芯片基础问题,基于新材料研发全适配器件晚点独家丨大众向合资伙伴放权,奥迪多款新车研发放到中国康迈迪森:打造计算化学和AI驱动新药研发平台,已服务数十家客户超越传统续写模式:AI编程距离智能研发终态还有多远?AI能治病了?AI生成药物分子90%成功率通过I期临床试验,未来研发新药只需5年!启明创投周志峰:以颠覆性新技术,研发出真正满足需求的人形机器人产品酒前一粒! 从“源头”分解酒精!世界500强华大基因研发,过年酒局必备酒前来一粒! 从“源头”分解酒精!世界500强「华大基因」研发,让你酒局叱咤风云!多地宝马4S店出现拒不交车及临时加价情况/曝华为已启动三折叠屏手机研发/周鸿祎谈为何微软蓝屏故障在中国少:大多数企业用360喜发新模型,却被众嘲是破产“前兆”!Stability AI “最强”模型人形绘制太“阴间”,网友:因为研发太讲武德【倒计时1天】全国新药研发和投资并购交易大会成都站荐会丨【10天倒计时】全国新药研发和投资并购交易大会成都站Nature:AlphaFold 3发布!正在突破越颜宁质疑、改写新药研发!借着两个重要新闻,再谈谈美国的新药研发纯AI研发新药登Nature,效率提升3倍,临床实验疗效拔群18年华为老兵:从研发到一线,再回研发,值吗?干掉 Windows?微软曾花 7 年研发新系统:连管理层都亲自写代码,最终却惨遭夭折科学家发展人工智能电子显微技术,揭示电池失效机制,助力新材料研发唯公生物:自主研发三类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流式细胞仪法)全新上市! 【动脉严选新品鉴第61期】性能持续1500多小时,科学家研发金属有机框架多晶膜,能用于抗生素和催化剂等分离提纯2024-2030年创新药研发全景解读:策略布局与未来动向曝OpenAI研发新项目,高德在香港上线打车服务,“ 爱奇艺限制投屏案 ”原告继续上诉,苹果新专利曝光,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三优创新生物药智能化研发服务平台,引领医药研发新时代清华女生研发的「十肽霜」,1小时售空10000瓶,吊打千元大品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