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白,也不够黑:美国亚裔的原罪
在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体系中,东亚裔美国人的地位比黑人要低很多。黑人可以大大方方甚至情绪激昂地表达对于现有体制、往昔历史的愤懑,而东亚裔美国人只能内化自己的糟糕感受。
不够白,也不够黑:美国亚裔的原罪
文/郑渝川
来源/学术星球
美籍韩裔作家凯茜·帕克·洪所著的《少数派的感受》,写出了亚裔美国人尤其是东亚裔美国人所处的巨大尴尬。
东亚裔美国人被认为是模范的少数族裔,大多规规矩矩,尽管如此,也仍然深受排斥。非裔美国人奉承/贬低东亚裔美国人距离白人最近,并理所应当地将历史上白人对于有色族裔的压迫,也平摊算到了亚裔身上。
而在白人看来,东亚裔美国人“肤色不够白,也不够黑……白人只有在利用我们压制黑人的时候才不会忽视我们”。
东亚裔美国人家庭延续着中国、韩国、日本重视教育的传统,但这也仅仅使得其他美国人认为东亚裔子弟确实能做数学题,是个干活的好手,在多数企业中,东亚裔美国人总是会被忽视。
这种尴尬现状使得东亚裔美国人中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自我憎恶/相互憎恶,憎恨自己的长相、声音、眼睛、肤色和头发等种族特征。
凯茜·帕克·洪谈到了华工。华工在19世纪前期和中期被大量诱拐至美国中西部,从事艰苦无比的矿业和铁路业,却最终落得个惨遭抛弃,被视为白人饭碗争夺者而杯葛的结果。
书作者认为,美国社会即便现在开始假惺惺地叙述华工参与的美国西进历史,也依然是将华人、东亚人当成怪物、外星人来描述的,华工当初的生活记录几乎都没有留存起来,那些证明华人、东亚人也是人的记录,比如“饮食计划、疲惫不堪和思乡之情”也都没有被写下来。
在一个可耻的长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美国白人一方面延续着对于黑人的制度化排斥,又剥夺了华人的基本生存空间,用惨无人道的私刑来处置落单的黑人和华人;另一方面却安之若素地享用华人用生命换来的美国西部铁路体系所创造出的贸易红利。
《少数派的感受》书中指出,在美国,亚裔的处境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差。哪怕是因为出自长时间英国殖民经历而变成了英语国家的印度,印度裔美国人在9·11以后也经常被白人和黑人视为棕色人种,或者与阿拉伯人无异的威胁。而对于原籍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的移民,以及移民二代、三代,美国人其实并不关心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历史恩怨,一概将这些移民定义为异类,拒绝接受这些移民挤入经济和社会的中上层。
书中写道,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韩国经常搜捕通北者,导致大量的无辜平民被杀。而美国白人和黑人对于韩裔在内的东亚美国人的轻蔑,今天也没有多大改变。
2017年4月19日,美联邦航班上,空乘、空警粗暴对待越南裔美国医生杜成德,先是单方面要求后者自愿让座,将座位提供给航空公司职员;在后者拒绝配合后,对之暴力拖拽和殴打。在全网疯传的视频中,那个长期生活在美国,被教育要遵从美国法律而努力贴近中产阶级标准的越南裔医生,被机组人员像对待一个入侵动物那样强行拖拽。
所以,对于东亚裔的所谓恭维“亚洲人是最接近白人的种族”,被书作者重新定义,将“白人”改写为“消失”。
也就是说,东亚裔美国人在美国无论如何勤奋,如何委曲求全,其实都在于不断忍让,不断下调自己的底线,并因此“消失在这个国家失忆的迷雾中”,他们“不会成为权力,而会被权力所吞噬;”他们“不会分享白人的权力,而会成为剥削”自己祖先的白人意识形态的走狗。
在美国的大众文学书写领域,经常可见的是白人、黑人的心声,以及黑人的种族创伤。但这种书写对于亚裔来说,似乎是有意避免的——亚裔害怕因此触怒白人和黑人。
无论是华裔,还是日裔、韩裔还是越南裔,要在美国文学市场上获得出版甚至走红的机会,最恰当的方式就是遵循美国梦模式。
也就是说,在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体系中,东亚裔美国人的地位比黑人要低很多。黑人可以大大方方甚至情绪激昂地表达对于现有体制、往昔历史的愤懑,而东亚裔美国人只能内化自己的糟糕感受。
更加糟糕的是,最近十多年来,美国的种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出现了合流,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在强化自己的这类标签——一方面,黑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空间被改善、拓宽,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政治正确禁忌,但另一方面,白人和黑人在减少互相伤害后,使得其他族裔人士不得不小心更加恶劣的社会环境。
(这是一本为美好社会理想构建政治地基的探索之作)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