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4月19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团队前往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两省,深入调研当地民间教育创新机构。在为期四天的行程中,研究院团队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六所创新学校,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交流、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从教学到生活、从教师到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这些学校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以期发现不同的教育创新样态,为教育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此次调研活动作为第五届LIFE教育创新大会的前期重要环节,将为大会提供丰富的教育创新案例与讨论议题,使与会者近距离了解教育创新的实践经验,并围绕所发现的共性问题探讨解决之道。第五届LIFE教育创新大会以“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创新”为主题,旨在共同思考如何颠覆传统,构建更适应未来的教育模式,从而激发想象、触发行动、促进连接。
在这些学校中,我们期待发现那些以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机会的创新实践。通过与各校师生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这些创新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模式或课程设置等方面,展现出了各不相同的教育创新样态。接下来,请跟随我们的脚步,走近教育创新的一线。塘房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小,也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第一所寄宿制小学。它深藏在兴仁市巴铃镇的山林腹地,距离县城30公里。2004年,校长吴雄刚到任时,学校周边还不通公路,校园里破旧不堪,仅有学生75人。面对糟糕的硬件设施,吴雄带着师生大搞建设,让学校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一所环境优美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在全国农村小学的数量和规模都呈现快速衰退的背景下,塘房小学却实现了逆势生长,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如今学生人数稳定在500余人、教师近30人。在塘房小学,随处可见用心设计的温暖细节。校园围墙上,贴满了孩子和老师们的照片。依据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学校建了凉亭和露天棋吧,每到课余时间,学生们就会迅速占据棋桌。与此同时,乒乓球桌边也总围满了师生,整个操场上孩子们有翻跟头的、有踢足球的、有玩编花篮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释放精力的空间与时间。此外,塘房小学校还定期举办篮球赛、体育节、艺术节、篝火晚会等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幸福指数,努力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塘房小学在艰苦的条件下,打造出了一所快乐的乡村寄宿制学校。虽然办学经费颇为紧张,寄宿生床位并不充足,但教师团队仍以强大的凝聚力和教学热情给学生们营造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丰富的校园活动,在日常点滴生活中展现出农村学校的充沛活力。分众美丽小学(云南省楚雄市东瓜镇兴隆村兴隆完小)
给予乡村孩子充分的情感滋养
分众美丽小学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东瓜镇兴隆村,是由美丽中国、分众传媒与楚雄当地合作的一所公办乡村学校,近年来学生人数保持在100多人。教学楼正面写明了美丽小学的办学理念“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学校认为,生活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学习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方式。基于这样的办学理念,一方面,学校致力于改善校园环境,给学生们带来卫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他们修建了浴室,把旱厕改建为水冲厕所,安装了净水系统,扩建了洗手池,还在洗手间张贴了性别教育小贴士……生命教育的细节处处可见;另一方面,除了上齐上足国家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以生活为根的校本课程——“生活家”课程。该课程是美丽中国教师团队参照世界银行的社会情感教材,结合楚雄东瓜镇小学生的实际需要,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开发出来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版块。一是生活技能学习,以健康和安全为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洗漱、过马路、搭配三餐等。二是社会情感教育,开展了“主动倾听、自我效能、延迟满足、自我概念、情绪调控、情绪察觉、同理心” 等模块,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悦纳自我并与他人和谐相处,成为积极、健康、幸福的人,这对于在情感教育上极度缺失的乡村儿童来说尤为重要。美丽小学教师们希望能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及生活家课程,为当地小学生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为他们的童年留下充分的情感滋养。猫猫果儿教育社区于2012年3月正式成立,成立的初衷是基于大理“新移民”的教育需求。猫猫果儿的创始人陈钢,曾经是一名独立制片人,经历过十年支教。在他看来,乡村支教的遗憾明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但是不得不对考试分数妥协,因为考试是这些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在大理,许多中产家庭聚集到这里,考试并不是这些孩子的唯一出路,家长也渴望创新教育,于是便有了猫猫果儿。猫猫果儿从最初仅有十几个孩子的小微幼儿园发展为如今100多名学生的规模,教学内容也延伸到了中学阶段。猫猫果儿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积极的终身学习者,注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校实行小班教学(不超过10人)与分组教学,定期展开研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陈钢及任教老师们都十分强调“建构主义”的概念,他们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智模型去进行超学科的整合,从而在教材之外也会进行一些主题式的教学。陈刚还强调社区的概念,他认为社区知识是有社群属性的,它是很多人共同建起来的共识,不是不可被打破的真理,同样猫猫果儿的小组教学也是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一种形式。大理蔬菜教育社区
讲究“平衡”,培养体格健壮、愿意学习的孩子
大理蔬菜教育社区创立于2012年,如今的场地是两栋白族民居和三亩菜地。室内的教学和活动空间,除了固定教室外,还有木工房、书画室、沙盘室、心理学教室等;室外有菜园、蹦床、秋千、锻炼器材等。蔬菜社区目前有学生40余人,教师10余人。创始人菜妈十分警惕单纯的理念输出与口号宣传,与之相比,她更乐于分享实践。当被追问蔬菜社区的创新点时,菜妈认为是“平衡”二字。在她看来,体制内教育过于机械化,但新教育中完全的快乐教育则是走入另一个极端。菜妈讲究平衡,希望培养体格健壮、愿意学习的孩子。一方面,蔬菜社区的孩子们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进行体育运动,在自然环境里尽情玩耍;另一方面,蔬菜社区也十分注重学科学习,强调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每年设有3个小学期,且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比如各科的教学进度、作业和考试,都会根据孩子的程度有不同的安排。菜妈笑称,虽然孩子们看似很多时间都在玩,但是学习能力也提升得很快。目前,蔬菜社区的毕业生中有前往德国、匈牙利、澳大利亚留学的,他们逐步形成了不需要中介的留学道路。云朵学园是2016年创立的一所民办幼儿园,目前有学生50余人,田地30亩。创始人燕子老师2008年以前是从事媒体行业的,从2008年到2016年,她在一家国际化的教育机构工作,接触到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刚到大理的时候,燕子老师的孩子即将满三岁,一方面她希望找到一个地方实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理想,另一方面她也想给孩子心目中理想的成长环境,云朵学园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图注:校园里的黑天鹅(上图)、孩子们搭建的草棚(下图)
燕子老师崇尚自然教育,她认为自然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过往的经历令她发现那些拥有创造力的人,往往都具备一个相同点——生命力,而大自然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随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不断深入。2023年,云朵学园以生命力为其教育内核,围绕生命力形成了学习力、关系力和创造力的四力模型。他们希望探索一条基于中国实际的与乡土有关的、未来的、国际的、可复制的路径。此外,云朵学园与社区的联系十分紧密。2022年,他们创建了一个公益图书馆,面向学园所在的大理古城南门村附近的孩子们。现在,他们每周还会去附近的乡村小学送教,给当地的孩子开展公益阅读课程。大理毓英新文化社区(大理毓英华德福学校)
让华德福教育在苍山洱海间扎根
大理毓英新文化社区创立于2014年,创始人大军老师曾是一名华德福的家长,因为十分认同华德福教育,定居大理后便与其他几位家长一起创办了毓英新文化社区。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座村庄。毓英新文化社区是一所家校共建的社区学校,2014年成立之初,以学校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社群,可以说是家长“承载”了“学校”的身体。学校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共同组织参与的活动,老师也会在社区教室中开展家长课堂。华德福教育强调艺术对于儿童心灵塑造的重要作用。数学艺术化、语文艺术化、英语艺术化……艺术在这里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贯穿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老师上课的板书、各科的作业、学生的手工作品……在大理毓英新文化社区,随处可见缤纷的色彩与流动的线条。他们认为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象征色彩,能够反映和表达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因此每个年级都有独特的色彩主题,孩子们根据这些主题及个体的需求,自主地布置教室,在艺术的实践中学习与理解,发现内心的创造力。
2024·第五届LIFE教育创新大会
以“为未来做准备的教育创新”为主题,
将于7月·成都 盛大召开
期待届时与各位同仁共话教育创新的未来!
LIFE教育创新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4年发起。这是一个集研究、倡导和行动于一体的项目。LIFE有三层含义,生命、生活和终身。寓意着教育应:促进生命成长、与真实生活联结,并培养终生学习者。LIFE持续研究和传播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创新实践,为关注教育创新的中外跨界人士提供导航;通过发起、参与教育公共话题的讨论,凝聚社会各界对理想教育的共识。请点击图片可跳转链接
1、您想象中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2、您认为面向未来做准备的教育现在需要做什么?
3、接下来的10年间什么是教育必须要改变的?什么是不变的?
4、您最想在LIFE上探讨关于教育创新的问题有哪些?
5、您最想在LIFE上看到哪位嘉宾?
6、是否有适合LIFE教育创新大会呈现案例推荐?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期待您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