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冯仑:话没说对,事难办成

冯仑:话没说对,事难办成

6月前

封面图 | 《欢乐颂5》剧照


1


冯叔,我是一个职场新人,不太会说话,经常因为说话在不经意间得罪人。前一阵子还有朋友专门送了我一本书,《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我被这个问题困扰。最近发现,其实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也会因为说话犯众怒。而且,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或者由不同的人说出来,听众的感受差别很大。想请教您,怎么样才能把话说对?

冯叔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因为环境在变,听众在变,所以哪怕是同一个人说同样的话,也会出现很多种可能性。

想要把话说对,首先要对说话的特定环境、场域有所分辨,然后再选择是说正确的话,还是有利的话,或者是有效果的话。

这三种话是很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科学家应该说正确的话,因为科学家追求真理,负责探索求证。他们这一辈子,不论是在实验室里,还是在社会活动当中,都在追求真理,要说正确的话。

商人说话做事,应该选择有利益的话。商人是做企业的,说话的目的要么是卖产品卖服务,要么是融资,要么是让别人帮自己做事。既要维护股东的利益,也要维护客户、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说来说去就俩字:利益。所以商人要说有利益的话。

领导要说有效果的话。比如,出了事,一堆人闹起来。来了一个领导,说了半天,结果越说人越多,说明这个领导不会说话。又来了一个领导,只说几句话,大家就消停了,然后各自回家了,这叫会说话。

在很多特定的环境下,说话都是为了达到相应的效果。比如说相声。有一次,我和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吃饭。我问他,「小剧场里最多多少人合适?」他告诉我,「200人以内就可以。」我又问,「以前呢,比如民国的时候?」他告诉我,「民国的时候就这样。为什么一直这样呢?因为这样有效果。」

他说的相声我挺喜欢,我听了觉得挺开心,那就说明他说话有效果。

也就是说,说话要说出效果来。在扮演某个社会角色时,如果说的话和自己预期的效果不一致,就叫做没说好。说相声的说了一大堆,大家都不笑,那就是没说好。做科学研究的教授,本应该说正确的话,却满脑子想着说有利益的话,就应该转行去做生意。做生意说了一大堆自以为正确的话,结果所有人反而认为自己的利益都受损,那就是没说对。

总之,人说话总是会为了一个目的,别错位。一旦错位,就拧巴,就不对。

另外,要记住一点,话说得有效果,在不少时候,说对不等于正确。

比如说,两个土匪之间,大哥说「砍他」,小弟拿起刀就砍,这个叫说对,但这是犯罪行为,不等于正确。

在一个组织里说话,让大家行动起来,执行有效率,关键是要简单明了。

在情场中正好相反,要多说废话,因为要感染情绪,要描绘愿景,要在后花园私定终身,这件事情才叫对。你和对方谈恋爱,说来说去,你把对方说跑了,两个人再也见不着了,你说得再正确,也叫没说对。

所以,说对话不等于说正确的话,而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特定的场景,说了以后达到心里预期的目标,然后把事给办成了,这才行。

2


有时候,我说了半天,别人似乎都没明白我在说什么。该怎么办?

冯叔
学会正常说话,说正常的话。

什么意思呢?

我听说过一个明星的故事。我们看他在电视、电影里从来都很会说话。但是有一个电视节目让他去做,节目开头有二三十分钟,是让他一个人站在那儿讲,他到了那儿之后突然说,「我不做了,我要跑,我害怕」。

编导跟他说,「都到这了,别害怕,就说二十分钟」。

他说,「我不行,我实在不行」。

编导就问,「为什么?」

他说,「我从来没有这么站着,当着这么多人说着话。」

仔细想想,其实演员很少有这样讲话的机会。颁奖的时候就说几句话,但让他对着几百人说二、三十分钟那种场面上的话,他不大会说。

为什么他平时聊天挺好的?因为那是正常说话。但是到那儿以后要说的,是介于正常与不正常之间。当着这么多人,他得说鸡汤,他得励志,这种介于正常与不正常之间的话,这时候他不会说了。后来节目组就说给他写一个稿让他背。他背台词比较厉害,就还得有人写稿。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古人讲过一句话,「口舌以代心,文字以代口舌,辗转阻碍,不知相去凡几。」什么意思呢?一个人的内心所想变成文字的时候,损耗多少取决于词汇量。有些人的汉语说得特别好,学术、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词汇特别多,把内心想法变成文字时,损耗就少。

比如说天气,有些人可以用二十个词来说,但有些人可能就两个词。词多的人损耗小;词少的人损耗非常多,交流的时候很难跟他更细致地交流,他只能说一种。如果再写成文字,假定说这个人没有文化,那你要跟他交流时他就没信息量。

正常说话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说的词汇都是差不多的,然后接收的程度高,损耗少,接收的信息量大,反馈的信息量也大。

不正常说话时,人内心的想法往往被扭曲了,损耗掉了很多,别人也接收不了多少,别人还可能抗拒接收。别人回避的,也是损耗,没有实现交流的目的,这就叫「鸡同鸭讲」。

正常说话最重要的是让你的词汇信息不衰减,对方接收不走样。吃饭、睡觉、放屁、打嗝这些事通常大家都懂。所以我经常说男女的事,其实也是正常说话,这事不损耗,都懂。

我和张维迎是大学同学。有一次同学聚会,大家调侃说:我们班出了两个会说话的人,一个用他们村把经济学都说清楚了(维迎经常拿他们村里说事),一个拿下半身把很多事给说清楚了。

用村里的事说话正常,大家都懂,用人性去解释事情,大家也都懂。保持说话的场景,然后让传达的信息量足够多、足够正常,对方能接收的量也很多,交流才不走板,才能触摸到真相。

有一次我在美国出差,当时有一个台湾人给我们做同声传译,说了半天我就是不懂。当时我们开的是房地产的会,讨论一些经济问题,一些西方经济学的词汇,正常翻译成我们这边的词汇,应该是「边际成本、消费函数、乘数原理、经济系数、恩格尔系数」等等,结果他翻译,经常说「边上那个东西」,我看了看边上什么都没有,他不懂这些,就把这些专业词汇翻译成他字面上的理解,这么一扭曲,所有的信息都看不懂了。

所以,在沟通时要实现顺畅交流,避免「鸡同鸭讲」,保持「同频」很重要。

一起聊聊:


  • 你认同「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这个观点吗?

  • 你认为做到哪些才算是会说话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冯仑风马牛

相关新闻

冯仑:逆势翻盘,得做对四件事,掌握两个秘诀时间总不够用?冯仑:减少这三件事,太浪费时间冯仑:行业太卷,生意难做?去东南亚看机会冯仑谈万达:转型不一定成功,但决定了就不要回头冯仑:为什么民营企业的家族财富很难传承?​《城南旧事》:绝不认输的信念,是命运对你最好的成全成为有钱人为什么难?巴菲特:没必要在8件事上“挥霍”钱冯仑:钱是会过去的,真正让人被记住的不是钱冯仑:人有三张脸生意场上怎么看人识人?冯仑:一条原则,特别简单冯仑:我们为什么还要向「东」学习?冯仑:大哥的逻辑又降首付、降利率,楼市拐点要来了?冯仑:往上的拐点今年看不到,往下的拐点随时可能出现冯仑:拼命赚钱与好好生活,如何兼顾?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科技创造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北上广深限购松绑,楼市触底?冯仑:银行都受不了的时候,才算到底了​研究生多到无宿舍可住?冯仑:这是就业压力加大的一种表现冯仑:力所不及却非要买房的人,大概率会活得特别痛苦冯仑:当我们在谈论「东南亚」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冯仑:想要资产保值,为什么这几种房子应该脱手?冯仑:特别纠结的人,往往不幸福不买车不买房、不婚不育,4000块根本花不完?冯仑:这不是美好生活抄底「老破小」?冯仑:钱包缩水后,更关注性价比冯仑:从「人生的废墟」里刨出希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