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 84 | 芝大转学录取:对数学和算命的兴趣,指引我向着更高维的世界探索~
本期KIT的主角是2023-24申请季通过TED(Transfer Early Decision)成功转入芝大的Y同学。
原本在英国大学“安分守己”的Y同学,在去芝大交换期间逐渐萌生了转学的想法。确定转学时已经是12月,距离最早的转学截止日期只有2个多月,Y同学是如何迅速调整好心态着手准备的?又是如何确定申请方向和形象,成功引起芝大注意的?一起来看看吧~
Y同学申请档案
# 背景:
英本数学专业
芝大交换
# 校内成绩:
83/100
# 主要活动(本科):
拓扑学习小组
数学建模Research
芝大科研项目REU
创立RSO社团
1
转学的契机是什么?
其实来芝大交换之前我没有考虑过转学,但来之后第一学期就感受到美本资源确实更丰富,在芝大感受到的种种让我萌生了转学的想法。
①数学系在学期中会有一个PhD带你reading的项目,在暑假会有暑研REU项目,这些项目对芝大本校的同学都比较好申请。
②芝大的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小班,30人左右,第一学期我有一门课甚至只有10个同学。课下也有更多的机会和教授聊天,每个教授一周会开2-3个小时的Office Hour,我很喜欢去找他们闲聊,不管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他们都很热情也很愿意帮助我们。
③在跟这边本科生聊天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芝大必修课程还有很多文科课程,比如Social Science,Civilization,Humanity等,虽然他们总跟我说这些课很难、阅读量很大,但我还是很羡慕,可能本科毕业之后也很难再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这些内容了,所以自己也开始对美本有所向往。
相比之下,在英本不太有机会学习所在专业以外的课程,我还是希望能在本科阶段接受到更全面的教育。另外,我在数学里比较感兴趣的方向是代数拓扑和数理逻辑方面,芝大在这两个方向都有很厉害的教授,我在交换的这一年里选过他们的课,感觉受益匪浅,而这两门课在我的学校是不开设的。
2
时间很紧张,当时是怎么准备的?
当时经朋友介绍知道了三士渡,三士渡的老师听到我的情况后没有着急让我开始准备这准备那,而是让我先去学校Admission Office确认下我的情况可不可以转学,那时我已经大三了,学分修得超出转学可接受学分上限比较多,并且这一年交换的学分在我原本学校是不被算进总学分的,但如果转学的话还是需要提交这一年的学分和成绩。
得到了学校肯定的答复之后,老师们给我打电话详细聊了一下转学的流程,以及我现在需要开始做的事情。我等到第一个学期成绩出来确认这个成绩足够我申请想去的学校后,就正式和三士渡签约了。当时签约的时间已经算很晚了,是去年的12月中旬,最早的申请学校2月1号就要提交了,但老师们都非常专业和高效,在他们的带领下很快我就从迷茫状态快速上手了。
3
你是如何确定申请形象的?
我原先想的是申请数学+金融/经济这种组合,因为我有过两段金融相关的实习,但我并不喜欢金融,只是因为当时身边同学都在找金融实习,我就也跟着申请跟着做。
我的规划导师和我打电话详细分析了情况之后,我们决定选择申请我喜欢的数学专业。一是因为金融专业申请竞争实在太激烈,每个学校每个系录取的名额都不一样,这类竞争激烈的专业也不需要那么多转入的学生;二是因为如果自己不喜欢自己申请的专业,申请材料呈现出的样子可能就是中规中矩,不会那么出彩。所以我首选了数学专业,剩下两个专业填了哲学和宗教学。
3
可以分享下你的活动列表吗?
我的大学活动大致可以归为四类,分别是数学、工作、Volunteer和社团。其中数学方面的活动最多,包括:
①一次在群论里关于Monster Group方面的学习成果的展示,这是当时系里的一个Workshop,最后每个人都要研究并展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话题。
②还有在学习Metric Space and Topology这门课的时候,为了练习LaTeX技术和巩固学校知识,给班里五十多个同学写过一个期末的复习指南,把学过的定义、引理、定理等整理出来。因为我感兴趣的领域是拓扑,在这门课的基础上我还组织了一个五人的拓扑学习小组,一起读了Munkres的Topology这本书的前8章,我们一起做出来了课后六十多道习题,把它们整理到了一个四五十页的文档。因为这门课在系里算人很少的课,再加上我一直以来积极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最后我有一封推荐信也是找她帮我写的。
③还做过一段偏向数学建模相关的Research,联系了一个在哈佛的博士后,研究主要是在评估东南亚交通安全方面,我帮他收集了东南亚11个国家的各种交通指标数据,然后运用了一种新的评估模型去评估各个国家的交通安全,跟已有的模型进行对比,用到的分析软件主要是Matlab和python,最后有一个小小的Publication。
④在芝大交换期间,我申请了暑期REU项目,研究庞加莱《科学与假设》中关于传统主义的部分,探索他的哲学见解与拓扑定理——庞加莱猜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也是我最终申请填了哲学专业的原因之一。当时REU申请截止日期已经过了,但幸运的是,他们还是接受了我的申请并给了我Offer。
工作方面我写了三段经历,其中两段是我分别在大一和大二做的金融相关实习,大一的实习是在一家证券公司ipo部门,帮他们处理一些客户数据,检查一下招股说明书之类的工作。大二是在一家量化公司,工作大概是复现一些研报去做回测,边工作边学了一些机器学习和做市策略。还有一段兼职经历是我从高三毕业开始在一家机构做A-level老师,陆陆续续攒下来了很多笔记,因为教得还不错,申请的时候还找那边老板给我写了封推荐信。
Volunteer经历是疫情期间一直在小区做志愿者,协调资源的分配和物资的分发。当时做志愿者只是因为上网课比较闲,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这段特殊时光里的独特经历还被我写进了文书里。
最后是社团,我在第一学期一门课上遇到了一个基督教徒同学,我们每周会一起读一两次圣经,一起讨论其他宗教。我自己喜欢研究命理学那些东西,读过一些易经,也会跟他讨论东西方哲学/宗教学之间的共通之处,每周末我会去教会里看他们做礼拜,帮忙做一些Volunteer的工作。这个同学打算在学校创建一个RSO类似于被认证的学生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我和他一起做了一些申请工作,很幸运的是最终申请成功了。
5
文书是怎么攻克的?
文书一篇是Why Transfer,一篇是有芝大特色的怪怪文书。我一开始很担心文书,从小到大文笔都不算很好,本科两年里也没有接触过任何写作相关的课程。后来文书老师帮我把文书写作的重点和思路理清之后,我觉得好上手多了。
Why Transfer文书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写,一是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二是为什么芝大能帮助我达成自己的目标。我未来是想继续读数学PhD的,除此之外我还希望自己能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更开阔的眼界,所以希望自己能去到一所不论是在学术上还是精神上都可以给予我足够支持的学校。为什么芝大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前文转学原因里面我已经提到了,并结合了这一年交换的经历,以我躺在学校中心草坪上的一些思考作为开头,把这一年里在校园里各个地方零零碎碎的很多想法整合起来,写完了这篇Why Transfer文书。
UChi那篇怪怪文书我一开始是毫无头绪的,但借着在这交换的便利,我找了几个这边认识的朋友要他们当时申请时的文书参考了一下。Essay 1的题目是让说出两件相互抵消的事情并解释为什么两者都是必要的。我写的是微积分,从我高中不满足于老师只让我们记住微积分的公式,进而在课上做关于微积分原理的演讲开始,再联系到生活中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会对生活进行“微分”,就像把函数拆成无数个小的delta一样,再把很多活动奖项列表里的细节填充进去,然后又写道这些观察到的碎片化的细节也需要被整合起来,就像做积分一样,写了我通过妈妈的一句抱怨做了一段Research的经历,最后结尾就是在反复结构和重构的过程中对自己成长的一些思考。
这篇文书我个人认为更像一篇“中考满分作文”,行文流畅语言优美,但展现出来的专业知识并不多,因此在CA主文书中,我就写得偏专业了一些。我把我的业余爱好命理学(即算命)和我的专业数学结合起来,想了很多二者的共同点,最后落脚到了“维度”这个点上。算命揭示的信息在我看来是来自于比我们常规三维空间认知的某个更高的维度,而维度在拓扑学里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了,拓扑学主要关注空间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与结构。我在文书里呈现的大概是某段时间我对算命有点走火入魔,进而产生了很多对未来的焦虑,居住在三维空间的的我总是对高维世界感到好奇又害怕,而学习拓扑学让我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平静,虽然可能有点牵强,我还写了一些拓扑数据分析的东西,现实世界里的数据往往都被存于高维空间中,因此我们处理数据的时候需要去研究数据的形状和结构,因此拓扑学可以帮助我们从高维数据里去抽象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模型。
6
三士渡提供了哪些帮助?
在申请季初我只是抱着想试一试的心态,但对于转学的流程、该做些什么其实是比较茫然的。虽然签约时间比较晚,但三士渡的老师们还是很快地摸清了我的情况,并帮我规划好了该以怎样的形象去申请,以及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比如联系老师做Research,第二学期的选课之类的。
我一开始总想选一些CS相关课程,但规划老师建议我去选一些芝大的核心课程,这样和我的申请形象会更符合。还有就是在写活动列表的时候,我一开始总想着我的两个金融实习是不是含金量最高,并没有往太多数学的方面想,但后来刘老师告诉我这样会显得申请形象很矛盾,建议我多放数学相关的活动,并帮我一个活动一个活动地brainstorm和修改,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感谢老师提供的专业建议,不然可能会走很多弯路。还有就是行政导师基本每天都会提醒我这个拖延症晚期患者需要做的事和没交的资料,虽然当了好几次ddl战士,但还算是有惊无险地把每个学校都卡在最后交了,也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学我,在最后一两个晚上赶几所学校文书还是压力非常大的。
7
对正准备申请的同学想说些什么?
我是属于比较幸运才能拿到这个offer,一路上有太多人在帮助我,爸爸妈妈也都非常支持我的选择,不会过多干预我的想法。
总结我自己的申请季,想分享给同学们的建议有两个,一是一定要抓住机会,想到一年半之前我在英国申请Study Abroad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转学过来,当时只是想趁着本科多体验体验不同国家的教育,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其实海外本科绝大多数都有Study Abroad的机会,合作院校也都很好,但我们学校很多同学可能觉得因为要多读一年就没有去申请,或者很多同学不常看邮件就错过了这个机会,蛮可惜的。
第二个建议就是一定要做自己,不要想着去复刻别人的成功,一开始我总在网上看别人申请成功的案例,看到自己哪点不如他们强了就开始疯狂焦虑,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当你去做、或者去写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感觉和硬逼着自己做事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对招生官来说,千篇一律的材料也会看累,自己的独创性才是最可贵的。最后,我回想起最初犹豫要不要转学的时候一个朋友跟我说的话:如果你知道这件事最差的结果并且可以接受它,那么为什么不大胆去做呢?也是那次聊天坚定了我转学的决心,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